作者:疯神狂想
而出现在一件明初的瓷器之上,那会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长大自立嘛?
诗句:“有无非乃授三径”,又是什么意思?
由于青花瓷盘年代为明朝初期,结合明朝初的实际情况,可以分析理解出一些意思。
根据明朝洪武年,刘伯温的预言推测,朱元璋认为:[有无非]。
将来就是有、还是没有、将来燕王朱棣造反篡夺取皇位,这件是非之事,[乃授三径]。
他仍然将皇位传授给朱家的嫡系第三枝,也就是第三代孙子辈的朱允炆为皇孙太子,为储君,为将来的皇帝。
诗句:“曾否新霜剪一离”,这句应该是,朱元璋告戒子孙,不要互相残杀的意思。
[曾否新霜]也就是曾经、是否、因为明天预测有新霜。
也就是听说,将来燕王朱棣要造反这件事。
剪一离,就是将树的一枝剪掉。
也就是将燕王朱棣这一同宗旁系灭族,从朱氏族谱上消失。
诗句整体大意为:告诫朱氏子孙,将来你叔燕王有无造反,都将皇帝的位传授给孙字辈的朱允炆。
你也就是朱允炆,不能因为预测的事,而将你叔燕王,从朱氏宗姓中灭族铲除。
故此按明史书记载,建文帝曾有多次机会杀掉燕王朱棣。
而且早期还放回了,在京城为人质的熙宗朱高炽。
这一切都使得燕王行事无禁忌,造反事发之后娄娄得以逃生,而这应该与此祖训不无关系。
落款:“长立”,仔细分析应该是,建文帝朱允文的落款。
因为明朝早期的官窑落款,都未有明确的记款,多为大意。
故[长立]意思为长大立为太子、储君、皇帝,长孙立为皇孙太子、皇孙储君、皇帝。
明确指出,自己是正宗的正统的世袭的皇帝。
由此侧面喻意,燕王朱棣为篡位的、是逆贼。
永乐帝是朱元璋第四子,其帝位不是正统朱元璋传位得来的。
由于明朝初期官窑瓷器,未有明确的落款,规范的年号,只能结合明史记载,及实物青花瓷盘上的诗歌,予以推测得出的结论。
当然,一句诗,怎么解释都可以。
如果不认可,也可以认为是牵强附会。
但是,结合明初的烧制时间,结合瓷器的官窑身份,就不能太过放肆的解读。
皇家的东西,怎么可能随意?
第1553章 永乐款识
最后要说到建文帝的下落,明建文帝朱允炆败走皇宫后,下落一直是一个谜。
最近在胡建宁德地区的上金贝村,发现了一个极有王者气势的古墓。
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兵败,火焚皇宫后出逃,最后逃到了闽东。
而对宁德上金贝村的古墓研究的学者则认为,上金贝村发现的墓葬,有可能就是史学界苦苦寻找了600年的建文帝陵寝。
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藏匿民间的传说有多个版本。
至于这座古墓,到底是不是建文帝的陵寝,现在也没法证实。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
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
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
但作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
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那么建文帝之后呢?作为胜利者,朱棣上位之后,他又做了什么?
明永乐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在现在也是大问题。
还是说瓷器,景镇御窑厂这一时期烧造的御用瓷器,在官窑款识方面较为独特。
比如永乐青花瓷器,一般是没有官窑款识的。
目前仅见有神都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内心,有书“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这是唯一一类,带有款识的永乐青花瓷器。
据晚明谷应泰所撰,《博物要览》记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神都故宫博物院藏品,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而通过这句话,想要仿制永乐青花器的就应该知道,永乐青花双狮滚球压手杯应该是最有价值的。
但是,想要尽量多仿制一些瓷器的陈文哲,却更清楚,他还可以仿制鸳鸯压手杯、花心压手杯。
不要以为明代有人说哪种瓷器好,流传到现在,它还最好。
就像压手杯之中,鸳鸯图案的就很稀少。
就算是神都故宫旧藏,都缺少鸳鸯图案者,如今能够见到的只有明万历仿与清康熙仿。
所以,它就算是在明代的品级之中,不如双狮滚球样式的压手杯。
但是到了现在,它反而因为更加稀少,而更加珍贵。
毕竟都是官窑器,品质差不了多少,之所以有等级之分,也不过是宫廷的主人喜好不同罢了。
当然,里面也有阶级划分的原因,不管怎么划分,狮子都比鸳鸯的等级要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景镇为制作高仿器物,曾将故宫旧藏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重量、胎体厚度及工艺,进行过缜密的测量和研究,所仿者相当逼真。
但仿品在款识的表现和青花发色等方面,与真品还是有些差距。
而到了近十几年来,所出的仿品就更差了。
现代仿品中,仿“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的青花瓷器较为多见。
器型有瓶、罐、盘、碗各类,伪款一般都用青花书写在器物的底部。
有的是在瓶肩,用青花横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外围单方框或双方框;
有的是在器底绘一青花火珠纹,伪款写于火珠纹中心。
如果不了解永乐青花的特点,这类臆造品再经过做旧,就非常容易达到乱真的目的。
永乐官窑款,除青花款识的特殊性外,从传世品来看,在永乐白釉或红釉瓷器的胎体上,还有刻划和模印的釉下暗款。
这样的瓷器,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字体笔道浑厚圆润,结构严谨。
多在甜白釉瓷器和红釉瓷器的釉下显现,为永乐时期的特殊款识。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常见一种所谓的甜白釉暗花薄胎瓷器,多刻云龙纹、云凤纹。
器底刻“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也有暗刻“天”字者。
这种白釉薄胎瓷器胎体极薄,犹如半脱胎。
比明永乐甜白釉器、明成化斗彩器、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的胎还要薄。
之前陈文哲做薄胎瓷,就专门研究过这种技术。
而一般这种薄胎瓷,都是胎质细白,用光源透视花纹非常清晰。
有不少藏家将此类器物,误认为是明永乐甜白釉器,这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现在臆造的古董不少,像是臆造的“永乐年制”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
如果想要收藏,就需要注意几类带“永乐”款的常见臆造品。
一种就是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碗内心书“永乐年制”釉里红篆书款。
这种小碗的釉面,非常光亮!
其实从明代御窑厂的发掘资料来看,永乐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烧制得还很不成熟,传世品极为罕见。
另一种臆造品常带有“赏赐”“御赐”“钦赐”等词句组成的款识,伪造成皇室的赏赐品。
这对于不了解永乐瓷器特点的藏家,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霓虹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收藏有两件明永乐白釉梅瓶。
瓶肩部用青花书“内府”两字,运笔疏朗,古拙浑厚,为永乐时期的御用器。
国内类似器物,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只有两件。
一件是神都文研所,曾在淀海发掘出土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
另外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神都某藏家在香江收购了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
但这两件器物,均无青花瓶盖。
就是因为明代内府曾经出国这样的梅瓶,所以现在市场上,就出现了臆造“内府”款白釉暗龙纹八棱梅瓶。
当今市场上,特别是高端市场上,不能说经常见,但是偶见有类似仿品,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这种仿品,只要稍仔细研究永乐甜白釉和青花发色的特征,是不难分辨真伪的。
新仿器物,还有肩部书白釉“内府”“枢府”等字样的蓝釉、红釉梅瓶,均为臆造器物。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都知道好。
但是,不是极其专业的业内人士,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到底有多高的水平。
第1554章 禁造官样空白期
永乐和之后的宣德时期,是瓷器生产的一个巅峰。
这一时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