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32章

作者:重庆老Q

“嗯。”博尔济吉特氏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那陕西呢?”

“富尔泰那奴才倒是凭借险峻的地利,将四川攻来的伪明大军暂时阻在秦岭以南。”

“两个月时间,江淮、湖广尽丧,山东、河南泰半落入伪明之手。”博尔济吉特氏微微叹了一口气,“那军队损失也必然不轻吧?”

“前后损失十余万。”

“议政大臣们怎么说?”

“诸臣建议,山东残破,难以坚守,应予放弃,将滨州和德州兵力分别撤至沧州、冀州(今衡水市),以此拉大伪明的补给线,寻机破敌。襄阳和陕西两地凭险据守,退至汝宁的杰书部主力军团则发挥满蒙八旗骑兵优势,在平原地区适时对伪明大军发起反击,遏制明军的攻势。另外……”

“嗯,另外还有什么?”博尔济吉特氏见康熙脸上呈现出犹豫的表情,不由追问道。

“部分议政大臣建议,为防意外,朝廷应开始着手迁往盛京……”

“他们这是要劝皇上放弃中原,退往关外吗?”博尔济吉特氏沉声问道:“那皇上自个是什么章程?”

“皇祖母,一个月前,那穆里玛贼子裹挟一万余叛兵进抵河间,虽然经过一番内部瓦解,招降数千,随后又经历了一场惨烈苦战,毙敌七千余,但我京中八旗部队也伤亡惨重。更为可虑的是,穆里玛、塞本得等为首逆贼领残兵数千,绕过易州,奔宣化而去。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必然是逃往漠南了。或许,漠南蒙古诸部就会因此陷入混乱当中。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是该未雨绸缪,提早做些准备了。”

“咱们退往辽东,那伪明就能放我们?”

“皇祖母,孙儿无能……”康熙脸上带着彷徨无措的神情,看着博尔济吉特氏。

“皇上呀,你可知道五十年前太祖皇帝时期(努尔哈赤),明军集结全国精锐二十余万攻我辽东(萨尔浒之战)。而我大清当时举国之兵不过六万余,但高皇帝临危不乱,以寡击众,先后歼灭明军三路大军,彻底瓦解明军的这次大举进攻,辽东攻守之势,也在顷刻间扭转,我大清基业就此奠定。皇上,你可觉得现在的情形要比五十年前,还要糟糕吗?”

“……”康熙摇摇头。

“崇德六年(1641年),明军集八总兵,十五万大军再攻我辽东。乳峰山初战失利,我大清兵马损失惨重,几至溃败。但太宗皇帝(皇太极)排除众议,决意围歼来犯明军。他不顾病体危重,带兵急援锦州,与明军在锦州展开对峙。此后,太宗皇帝指挥若定,以掘壕围困并断敌粮道之法,大败明军,一举摧毁了明军经营多年的宁锦防线,为我大清进取中原铺平了道路。皇上可觉得,现在的情形还比太宗年间还要恶劣?”

“……”康熙继续摇头。

“顺治五年(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山西姜瓖三地,先后叛清投明,天下局势为之崩坏,稍有不慎,伪明便有一举翻盘,恢复中原,将我大清逐出关内之势。然而,先帝可曾如皇上这般筹划迁都盛京,以避敌之锋芒举动?”说着,博尔济吉特氏站了起来,神色凌然地看着康熙,“面对这种情势,那还不是靠着我大清祖宗庇佑,君臣上下一心,以排除万难之决心,一一覆灭上述叛贼,最终稳定了我大清入关后最为艰难的局势。”

“皇祖母,孙儿……,孙儿愧对祖宗,愧对先帝。”康熙再次跪倒在博尔济吉特氏面前,涕然泪下,“孙儿无能,以至使我大清局势再复危局。”

“站起来!”博尔济吉特氏厉声喝道:“你是我大清皇帝,在面对这番危局之时,更应振作奋起,而不该这般如小儿一样啼哭示弱!数月前,你擒鳌拜,除奸党,拢贤臣,涤朝纲,是何等意气风发?伪明趁我山东地震之天灾,枉然兴兵,此无道之举。如今,我大清前线虽连遭败绩,丧师失地,损兵十余万,但还不至于弃中原不顾,而逃奔关外的时刻。”

“皇上呀,你现在是我大清的主心骨,且不可为一时之败绩,而失了锐气,丧了胆气,泄了志气。伪明虽然连战连捷,攻至河北、河南两地,看着气势如虹。但需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明军可以趁我大清天灾、内乱之机,暂时抢得先手。但我大清面对于此,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吗?”

“机会?”康熙怔怔的看着博尔济吉特氏。

“河北、河南两地,皆为平原之处。而我大清八旗最为善战之兵,是什么?”

“……是满蒙八旗骑兵?”

“明军长驱直入,后勤路线漫延数百里上千里,而中原地势平坦,可不就能任由我八旗铁骑纵横于其间。”博尔济吉特氏看着窗外,幽幽地说道:“而且,这距离入冬时节,可没多少日子了。”

——

10月16日,长山岛。

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十数名齐国军民两政官员和军官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主位的黄子加身上,等待他做出最后的决断。

如今,整个长山岛上一共集结了六千六百余兵力,包括陆军三个营、两个炮兵连一千五百余,经过扩招的自救军五个营头三千八百余,忠义军六个中队八百余,长山岛乡兵四个中队五百多人,在整个山东地区,算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机动力量。

另外,在琉球总管区还有两个连的陆军、六个中队的乡兵武装,以及得了信想趁明清爆发大战之际准备捞一票好处的卫国三个营火枪兵,共计两千七百余的部队,也可根据战争进程,随时会赶来支援。

齐国凭借这些亲自掌握的部队,在明清战争中,便可根据情势的发展情况,做出必要的应对。

陆军驻大明总指挥、昭信校尉(上校)任茂勇建议,直接分兵两路攻略登莱和山东,一路出兵蓬莱,攻占登州、莱州、宁海州等地,席卷山东沿海地区;另一路,从高家港登陆,攻青州、淄川,威逼济南。

如此,便可使正在突飞猛进的明军感受到侧翼的威胁,而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可以给清军腾出更多时间,集结军队,以便阻击明军的继续推进。这样一来,可以适度地影响明清战争的进程,同时也能在占领地区收拢更多的人口资源。

而琉球舰队驻大明分舰队司令、明威将军(准将)曹新忠却提出另一个建议,集结所有部队,在海军的配合下,于老龙头登陆,攻占山海关,彻底截断清虏与辽东地区的联系。同时,联合云州镇,出兵夺占整个辽东,以便未来将该地区与永王镇州领地连成一片,提升他们割据自立的实力。

如此一来,即使大明统一了大陆,但其东北方仍旧会继续存在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对整个京津河北地区构成致命的威胁。

陆军的方案,意味着齐国将直接插手并干涉大明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甚至不排除有与大明会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但实际的好处就是,齐国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肆收拢移民和征集各类物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迟滞大明的攻势,延缓统一的进程。

而海军的方案,虽然可以使云州在很大概率上夺取孤立无援的辽东地区,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速清虏的败亡速度,促使大明快速的击败清虏,继而统一全国。

陆军想要将事情搞大,以便可以借此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并迫使内阁和军部增加陆军兵力。

海军想趁着这次明清大战之际,想提前为云州镇谋取辽东,将整个东北地区纳入齐国势力范围内,然后再借助周边若干海上据点,就可以遏制和影响统一后的大明,即使不能建立以齐国为主导的远东地区安全和经济秩序,那也要最低限度维持齐国在大明境内的移民和商贸利益。

陆军和海军双方就选择何种行动方案争执不休,都想极力说服各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积极应对。在这种情势下,能做出决断的人本应该是琉球总管区大总管丘承度。但黄子加匆忙结束对日本的访问,赶到长山岛后,便立即成为齐国驻大明地区级别最高的官员,因而,不论是陆军,还是海军,以及琉球总管区,皆暂时听从他的节制。

“除了这两种方案,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黄子加沉吟良久,眼睛扫了一圈在座的军民两政的官员和军官。他总觉得,这两份军事计划,好像忽略了什么问题,令他有些隐隐不安。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我们什么都不做,继续等待。”总参谋部驻大明参谋团负责人、昭信校尉(上校)石广汉开口说道:“我们只是利用此次明清大战之际,趁机加大难民收集规模,作为后续移民储备。”

“什么都不做?”黄子加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这种情势下,我们若不提前做出规划和布局,岂不是有些不符合我们齐国的利益?”

“……其实,不论选择何种军事方案,在短时间内都符合我们齐国的利益。”石广汉迟疑了片刻,轻声说道:“但很可能不太符合王上的长远考虑?”

“哦,王上对大明的长远考虑是什么?”黄子加好奇地问道。他知道,这位总参谋部的高级军事参谋曾经做过王上四年多的侍卫长,对王上的心思必然有所了解。

“王上希望保持大明的统一和完整。”石广汉说道:“而且,王上还希望大明在北方、西南和西北三个方向,具有一定的进取心。”

“嗯?”黄子加闻言,不由愕然,“王上对大明为何会有这般期望?”

“王上希望未来的大明可以恢复曾经的陆上霸权,并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边疆地区的征服和开拓上,而我们齐国则致力于海洋的掌控。如此,我们齐国就能和大陆携手共同扩展我们华夏民族更大的生存空间。”石广汉缓缓地说道。

第一百零五章 破势

1668年11月5日,河间府,吴桥。

大清一等轻车都尉、满洲八旗正黄旗副都统图海裹着一件皮裘,正靠坐在一棵树上,闭着眼睛,似睡非睡模样。几个巴牙喇护兵默默地守候在四周,一边安抚着身旁的战马,一边不时地朝林子外面张望着。

“嘚嘚嘚……”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八旗佐领回头看了一眼仍靠在树边打盹的图海,便快步朝树林的边缘走去。

“什么情况?”待两骑哨探奔至林边,翻身下马就要往林中跑去时,那名八旗佐领将其拦住。

“回大人。”那名哨探脸上带着一丝喜色,“东北方五里处,一支明军的辎重车队正在经过,随行护卫的兵马约一千左右。”

“有没有惊动他们?”

“对方非常警醒,应该是发现了我们。汉赖让奴才返回报信的时候,护卫的明军官兵开始催促拉车的民夫加快行程速度。”

“护卫的明军官兵中,有没有火枪?”

“有火枪那又如何?”身后传来说话的声音。

“都统大人。”那名八旗佐领和报信的哨探见图海从林中走了出来,立即单膝跪倒,打了一个千。

“传令下去,准备对那支明军辎重队发起突击!”

“嗻!”

随着图海的一声命令,埋伏在树林中的一千二百余八旗骑兵立时动了起来,牵着战马走出树林,然后纵身跨上马背,眼神凛然地看向他们的主将。

“此战不留俘虏,尽数斩杀。”图海骑在马上,看着一千余杀气腾腾的八旗骑兵,心中不由豪情万丈。

图海天资忠悫,性情敦笃,并不像其他八旗子弟那般是军功出身,最早于顺治二年(1645年)以笔贴式加员外郎衔出仕,在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见他举止稳重,任职勤恳,便授予他内秘书院学士。

到了顺治十年(1653年),又被晋升为弘文院大学士,列议政大臣,参与机务,自此开始青云直上。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因恪勤职守,加太子太保。未几,兼管刑部尚书事,次年考满,加少保。

然而,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闰三月,图海因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家奴斗殴于市一案,被人构陷徇私,被顺治帝革职,家产籍没,还险些丢了小命。

待康熙继位后,图海又逐渐受到重用,但职位却大不如顺治年间。然而,今年八月,康熙突然出手,拿下鳌拜,并对鳌拜的党羽进行彻底清算,使得朝堂中各部官员和将领几乎被清扫一空。

如此,图海这种未曾依附鳌拜的八旗子弟便立时受到重用,不仅恢复了被除去的爵位,还重新执掌刑部。

但他在刑部尚书的位子上屁股还没坐热,徐州大营却因鳌拜被除,主帅穆里玛率部反叛,顷刻间瓦解,使得大明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攻占江淮,击破山东,威逼河北,以至于大清的局势陷入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

一个月前,图海被任命为骁骑营副都统,随同定远大将军舒穆禄·宜尔德率领满蒙八旗骑兵两万五千余,应战攻来的明军。

清廷在明军疾风骤雨般的攻势下,不断丧师失地,损失兵马十余万,上下着实慌乱了一阵,甚至有半数的王公大臣建议康熙放弃京师,直接退回关外。

但在关键时刻,我大清的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却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排除众议,整合人心,积极动员和抽调各地兵马,准备在广阔的北方平原地区,利用我大清据有的骑兵机动优势,歼灭来犯的明军,一举扭转目前危急的局势。

清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陆续从山西、关外、漠南抽调了一万余满蒙八旗骑兵,又在京师紧急动员了几乎所有的八旗骑兵,凑了四千余,尽数交于定远大将军舒穆禄·宜尔德统领。大军前出至霸州,在此地又陆续汇集了一万余驻防汉军八旗和绿营兵,随后便奔沧州而来。

清军的反击战术非常简单,即,效仿当年松锦之战的模式,先集中所有的骑兵部队,袭扰和截断明军的后勤补给,使突进至沧州的五万余明军不战而自乱,最后寻机将其歼灭。

明军在三个月时间里,从徐州一路攻至沧州,战线绵延一千里,甚至在他们攻占的江淮、山东等地区,仍有无数忠于我大清的官员和将领坚守城池。这就使得明军的后勤补给线,并不稳固。

尤其是明军在攻占德州和滨州后,仅休整了半个月,在等来了后续援军和大量补给后,便直接扑向河北重镇——沧州,俨然一副直捣京师的架势。不过,这样一来,明军身后便留下大片的空档,而且他们还深入地势平坦的河北腹地,这就给具有机动优势的八旗骑兵创造了反击的机会。

舒穆禄·宜尔德领兵至河间府后,并未立即救援被明军围攻的沧州,而是将手里的所有骑兵分成十余股,撒向明军的身后,袭击他们的后勤路线,截断明军的辎重补给。

两个时辰后,图海率领麾下的一千余骑兵突袭了正在赶路的明军运输车队,将护卫的明军和夫子几乎尽数斩杀于空旷的田野中,在捡取了部分粮草后,一把火将明军的运输补给焚烧殆尽。随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

——

11月10日,沧州。

大明保国公、东路军主帅王尚礼看着数千明军缓缓退了回来,虽然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内心深处却不免为之扼腕叹息。

刚刚,在数门购自齐国的攻城重炮的猛烈轰击下,沧州城东面的一段城墙被轰塌,三千余明军趁势发起进攻,朝着城墙缺口便冲了过去。但城中的清军却组织了数百名火铳手,向明军施以排枪射击,同时辅以千余悍勇之士,死死堵在城墙缺口处。

期间,还有无数征发的城中民壮,在清军的威逼下,将城里房屋拆下的各种条石、砖瓦、木料快速的抛掷于城墙缺口处。

不到二十分钟,进攻的三千余明军在清军的疯狂阻击下,死伤累累,很快损失超过两成多,而且城墙缺口处也渐渐被封堵大半,眼见是没机会再攻入城中了。领兵攻城的将领见状,随即命令部队暂时撤下了,准备再以火炮轰击城墙。

沧州城下差不多聚集了五万余明军,除了北面,几乎将这座城池其他三面团团围住,连续猛攻十余日,曾数度以火炮破开城墙,但都被顽强的清军一次又一次地给逼了出来,这令明军上下都感到万分沮丧。

要知道,明军从宿州发起攻击开始,连克徐州、济宁、济南、滨州、德州等军事重镇,攻占过程都较为轻松,也未遭受太大的损失。当然,在明军进抵济南时,因为城高墙厚,而且又簇聚了清虏山东主要军民两政首脑,明军克复此城,还是稍稍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在破开城墙后,清军也是很快就崩溃了,或四散逃往,或跪地请降。

原以为,沧州这座城池,作为河北门户,即使有些难打,但也不会给明军造成太大的麻烦。但未曾想到,五万余大军,士气如虹之下,猛攻十余日,却迟迟无法将其攻克。粗略估算,城中的清军数量,满打满算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他娘的,老子还不信了,就算咱们两个换他清虏一个,也能将城中的清虏给耗死!”邳州总兵冯广和恨恨地说道:“破了这沧州城,将里面的人全都屠了!”

“秦王有令,北伐清虏,当少行杀戮。”淮安总兵韦世达偷眼看了一下主帅王尚礼,轻声说道:“另外,咱们用两个来换清虏一个,那也太不划算了。”

“怎么?”冯广和瞪着韦世达,“瞧这般情势,将士们不拼命,如何能将这座沧州城攻克?……总不至于绕过这座城吧?”

“说来也奇怪。”韦世达说道:“咱们攻沧州十余日,清虏的援兵却一直顿兵于河间府,不来解围,怕是有什么阴谋吧。”

“清虏的重兵集团一个在徐州,一个武昌,还有一个在陕西。如今,徐州的清虏土崩瓦解,武昌的清虏退至汝宁,在这河北地区,就算清虏到处调集兵马,最多也不过两三万之数。面对我们五万余大军,仍旧处于劣势。而且,清虏还需要留些兵马在京师,以及分驻天津、保定等几处重镇,以防我们趁隙突入。这般算来,清虏能来解围的兵马,恐怕连一万都凑不出。”

“万一,清虏如同那些齐国作战参谋说得那样,将京畿附近的所有兵马全部集中起来,与我们进行一次局部决战,那恐就怕会给我们造成比较大的麻烦。”韦世达不无担忧地说道:“而且,那些齐国作战参谋曾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清虏的骑兵。若是,他们集结数千八旗骑兵,于我们侧翼或者后方行袭扰之策,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后勤补给。”

“清虏的骑兵不都集中于河南、陕西两地吗?”冯广和摇头说道:“若是他们敢抽调骑兵应援河北,岂不是给我军中路和西路的突破,提供了机会?再者说了,若是清虏置保定和天津于不顾,尽数抽调兵马来援,就不怕咱们绕过沧州,从保定或者天津两地突入京师,直捣其腹心?”

“施国根!”王尚礼突然转身,朝身后的中军副将喊道。

“末将在!”施国根快步走到王尚礼身侧,躬身施礼道。

“这几日,后方的物资输送可还正常?”

“回大帅……”施国根犹豫了一下,然后轻声说道:“这几日,从后方输送大营的物资日益减少。末将在三日前已派人返回德州和滨州,催问此事。”

“……为何不早早报我?”王尚礼闻言,立时觉察到一丝危险的气息,须发皆张,瞪眼怒视着施国根。

“……大帅。”施国根见王尚礼发怒,心下着慌,“数日前,下了一场大雨,末将以为后方道路难行,以至于物资输入延误时日。而且,大营积存各类物资,尚有十日之需,便未报于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