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汤豆苗
权力斗争冷酷又残忍,所有人都以为这两位军方大人物会老死不相往来,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当时间进入庆元十四年的春天,二人的关系愈发紧密,如今冼春秋更是在时隔十五年后再度拜访镇国公府,这个举动不知引来多少人的暗中窥伺。
长街尽头,一个面容普通的中年男子看到拒北侯府的马车在镇国公府门前停下之后,若有所思地转身离去,很快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冼春秋驻足于门楼下,凝望着先帝御笔手书的匾额,感叹道:“当年若非先国公赏识提携,老朽早已是江边一具白骨,纵已过去三十余年,仍然时刻感怀于心。”
方谢晓道:“老侯爷英才卓跞如锥处囊中,先公不止一次称赞过,亦因国朝得此良将欣慰不已。”
冼春秋眼中泛起几分追忆往昔的伤感,连连喟叹不止。
二人并肩进入这座国公府,来到正堂分主客落座,方云天恭敬地站在方谢晓身侧。
用茶之后,冼春秋直入正题道:“吴国大军压境,北梁西境形势危急,那位年轻的皇帝在裴越的建议下,派京军两营驰援边境,不知国公爷如何看待当前局势?”
方谢晓沉吟道:“其实对于我朝而言,北梁京军的动向固然重要,首先要着眼的还是他们的边军。根据北岸探子的回报,北梁右军机萧瑾抵达边境之后,固垒大营和祁年大营的军队都在朝蒲圻城后方移动。目前可以判断出来,萧瑾并未猜透我军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收缩防线死守。”
冼春秋眼中精光一闪,从容地道:“这般看来,萧瑾相较于谷梁要保守很多。”
方谢晓点头道:“此人在北梁西境镇守虎城十年,从未出过纰漏,可见小心谨慎已成秉性。虽然这样的性格不好对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冼春秋沉思片刻,悠悠道:“看来萧瑾和裴越之间确实矛盾重重。”
在首辅徐徽言利用裴越和徐初容之间的关系传递假情报后,他们便顺势制定了一整套谋攻北岸的方略。在他们的计划中,先用五峰水师和宁国大营在天沧江上游制造假象,将北岸的梁军主力吸引到上游布防。
达成第一步后,方谢晓便可率领新建水师北上,从天沧江入海口攻占北梁尧州东南部,大军随即渡江直扑北梁尧山大营。
只要拿下这座大营,将天沧江尾段的南北两岸连成一片,这将会为整体战局打开一个突破口。倘若北梁边军从西向东长距离奔袭试图夺回尧山大营,天沧江上游的佯攻便可转化为实攻,足以令北梁边军首尾不能相顾。
北梁还有一个选择,那便是命令天沧江南岸的十万大军全军出击,一路南下威胁建安城。
实际上这才是方冼二人最希望看见的局面。
只不过局势的发展偏离他们的预测,萧瑾过于小心谨慎,又或许是他根本不相信徐初容送给裴越的假情报,这便是冼春秋那句感慨的由来。
方谢晓平静地道:“其实这未必是坏事。”
冼春秋微微一怔,旋即微笑道:“国公之意是虚虚实实?”
方谢晓道:“萧瑾成于谨慎必然也将败于谨慎。至少在目前为止,他无法断定我军的真实意图,因此只能被动守御,一步落后便是步步落后。依我之见,东线战场第一战会比较轻松,但萧瑾的反扑必然很猛烈,因为他无法承担国土沦陷的后果。”
冼春秋心领神会地道:“东线虚晃一枪,然后西线大军压上?”
方谢晓颔首道:“届时东线也可卷土重来,天沧江防线延绵上千里,萧瑾顾此失彼,梁军疲于奔命,这是可以预见的局势。”
冼春秋豪爽地笑道:“谨小慎微的人也会被逼到孤注一掷,萧瑾不可能看不到天沧江南岸的一线生机,只要江陵汉阳等城内的梁军齐出,我军便能扎口收网。这一仗就算无法击倒梁国,也能在他们身上狠狠咬下一大口肉。如果吴国能取得一定的胜果,北梁腹背受敌又同时在两处战场失利,或许我们真能完成陛下心中的伟业。”
方谢晓依旧冷静地道:“还得再等一等,吴国占据兵力上的优势,而且北方平原利于骑兵奔袭,在北梁京营尚未抵达之前,西线战事多多少少总能拿下一些胜利。这对于北梁军民的士气打击会很大,就算萧瑾不派援军北上,守军的战斗意志也会被削弱,届时对我军更为有利。”
冼春秋沉吟道:“三月初一日发起东线战事如何?”
方谢晓算了一下时间,微笑点头道:“大善。”
冼春秋便道:“那便这般定下,老朽明日入宫禀明陛下。”
二人又详谈小半个时辰,冼春秋告辞离去,方谢晓亲自送到府外。
目视着那辆马车在百余随从的护卫下缓缓离去,方谢晓转身回府,对始终跟在身边的长子问道:“有什么想法?”
方云天轻声道:“父亲,拒北侯恐怕另有所图。”
“为何?”
“这一仗他必须要打,因为等北梁缓过劲来,一旦南下对于冼家便会是灭顶之灾。只是……儿子认为,他想要的不只是击败北梁边军。方冼两家在军中势同水火,这是十余年来酿成的局面,他这次表现得过于大公无私。”
“事出反常必有妖么?呵呵……他想驱虎吞狼,我们自然也可以请君入瓮。”
方云天心中一凛,望着父亲略显沧桑之态的侧脸,垂首道:“儿子明白了。”
方谢晓不紧不慢地说道:“关于拒北侯的心思,为父和徐首辅聊过两次,大抵能猜到他的意图。眼下徐首辅在排查世家大族之中心怀不轨者,冼春秋那边只能虚与委蛇。”
他微微一顿,叹道:“毕竟首要之事是击败北梁边军。”
方云天正色道:“是。”
第1189章 千里快哉风(三)
大梁,灵州,东庆府。
一支大军进入境内之后,得到沿途官府百姓的热烈迎送。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西北方向的长弓大营局势危难,西吴北路军正在猛烈进攻之中,连日来不断有骑士穿过东庆府,向东南方向的州治荥阳城狂奔而去,就连普普通通的贩夫走卒都能猜到他们肩负着求援的使命。
东庆府位于灵州西北,倘若失去长弓大营的庇护,西吴铁骑便可南下侵袭,重现二十年前的种种惨状。这段时间府内各地踊跃从军者不计其数,既得益于这片土地上剽悍的民风,也因为百姓们都清楚挡不住西吴大军的下场。
然而远水救不了近渴,新兵从军短时间内无法成为战场上的中坚力量,仍旧需要老卒支撑起边军的脊梁,因而这支大军出现在东庆府境内后,无数百姓夹道目送,胆气雄壮者更是不断高声呐喊助威。
他们并不清楚这支灵州中卫乃是西军精简下来的老卒,论实力其实比不上边军主力,对于长弓之战的助力究竟有多强还需要画上一个问号。他们只知道这支军队甲胄鲜亮军容严整,万余将士如一条长龙向西北方向挺进。
更令他们惊喜的是,军阵中竖立着钦差大臣、西军主帅、西府左军机、一等广平侯谷梁的旗帜。这是谷梁的名字首次传颂于这片土地上,兼之不断有那些见识广博的人宣扬谷梁当年在南境时的战绩,无疑让东庆府的官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但也有可惜之处……如果骑兵能更多一些就好了,因为边境百姓早已有一个共识,西吴最厉害的便是骑兵,能够在战场上占据充分的主动。
谷梁此番除了灵州中卫之外,还有离开京都时带来的两千五百骑兵,由第三子谷芒亲自统领。
“启禀军机,明日上午便能抵达高山县境内。”谷芒恭敬地说道。
高山县便是东庆府西北门户,因为境内既有广袤平原,也有群山耸立而得名。
谷梁沉吟道:“传令下去,让将士们今夜好生休整一晚。”
谷芒肃然道:“遵令!”
灵州中卫全是步卒,故此大军的行进速度不快,而且因为沿路上闹出来的动静,根本无法做到隐蔽行军。现在除了长弓大营之外,西吴北路军肯定也已收到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谷梁不相信西吴的游骑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他抬头望着西北方向,眼中精光熠熠。
……
大梁文明元年,二月十六。
天光微熹之时,云汉山南麓的吴军骑兵营地内已然一片忙碌景象。
将士们着甲披挂,辅兵正在检查马匹、干粮和箭矢的准备,一众剽悍武将聚集在营帐内,安静地倾听着万夫长萧乾山的训示,眼中无不显露着激动和振奋之色。
“……我军探子已经确认,梁国左军机亲领一万二千余步卒和两千五百骑兵,合计一万五千人作为援军,从灵州荥阳城出发北上,途径天水府和广平府,在前日抵达东庆府境内。按照他们的脚程推断,敌方援军将在今日正午抵达东庆府高山县虎尾原。”
萧乾山站在简易沙盘边,指向其中一片区域,凛然道:“此处地势平坦,乃是大将军在发兵之前便选定的战场。”
众人探首望去,一方面感叹于万夫长保守秘密的能力,直到此刻才公开战略细节,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决战之所选得极好。
这支驻扎在云汉山南麓的骑兵万人队显然早已被梁军探知,如果选择的战场太远,一旦他们南下便会被梁军发现,援兵完全可以顺势进入左近的大城之中。
虎尾原靠近梁国西北边境,距离云汉山直线距离为六十余里,己方骑兵出动之后,就算梁国援军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消息,他们也无法和骑兵比拼速度,必然会在退回城池之前被拦下。
萧乾山环视众人,继续道:“两年前,梁国裴越以瞒天过海之计击败我等,那是因为我军扬短避长,并未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大将军虽未明言,本将也知道这等耻辱是何滋味,相信尔等也有体会。能否洗刷两年前的耻辱,能否重新在大吴军中昂首挺胸,能否建功立业荫妻封子,便看今日之战!”
众人面色涨红,挺身齐声道:“此战必胜!”
“很好。”萧乾山满意地颔首,又道:“诸位,只要我们一战击溃援军并且生擒谷梁,大事可成!拿下这样的功劳,诸位定然可以连升数级,加官晋爵唾手可得!”
所有人的呼吸愈发急促。
萧乾山正色道:“今日便让梁人见识一下何谓大吴铁骑,出兵!”
“遵令!”
一万骑兵倾巢而出,萧乾山自领先锋,将士们尽皆一人双马,如此待遇就算放在整个西吴骑兵之中也属罕见,足以看出谢林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
大军漫卷山河,如洪流冲向辽阔的南方。
将近二十里后,长弓大营的两座辅城已然在望,萧乾山甚至能看见土墙上的梁军紧张肃穆的神情,然而这支骑兵万人队根本不屑一顾,直接绕过这两座辅城继续往南。
梁军将士眼睁睁地看着西吴骑兵南下,守将惊慌难掩却不敢主动出击,因为在这样的平原上,两座辅城内加起来五千步卒如果脱离城墙的掩护,必然会沦为骑兵戏耍的羔羊。
等他勉强平静下来时,西吴骑兵已经远去南方。
好在这支骑兵出动的时候,他便已经察觉到危险,匆忙派人向长弓军营和后方急报。
每过五六里地,萧乾山便会带头换马,一万骑兵的动作甚至没有任何凝滞,便可在疾驰的同时完成换马的举动,以此来维持坐骑的脚力。
他们的动作似行云流水一般,极具暴力而又和谐的美感。
日上中天之时。
村落出现的越来越密集,但此刻这支骑兵万人队并无袭扰梁人的兴趣,因为他们已经进入灵州东庆府境内。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萧乾山望向前方,视线中终于出现了梁军大队的身影。
他的推断没有错,梁国援军的确在稍早之前收到了己方南下的消息,但是两边前后脚到来,这支援军根本没有时间后撤,所以只能就地摆出防守的阵型。
一万骑兵如臂使指,将多出来的军马留在原地,然后朝着南方提速冲锋。
萧乾山握紧手中的长矛,发出最强横的厉声号令。
“杀光他们!”
大梁阵中,谷梁端坐骏马之上,望着西吴骑兵冲刺而来,逐渐接近前方的虎尾原。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
与此同时,西北面忽然响起雷鸣般的马蹄声。
另外一支西吴骑兵从斜刺里杀出,朝着大梁军阵的侧面杀来。
领军大将正是谢林麾下的万夫长左效。
两万铁骑齐聚虎尾原!
第1190章 千里快哉风(四)
初春温暖的阳光洒满人间。
两支西吴骑兵从北面和西面先后出现,犹如破堤而出的洪水一般漫过苍茫大地,朝着虎尾原南面的梁军大阵合围而去。
灵州中卫严阵以待,外围以长枪拒马阵为阻隔,盾阵负责保护,弓手则布置在阵中核心区域。面对气势汹汹的西吴铁骑,将士们神色肃穆,难以避免地生出紧张和担忧的情绪。
骑兵的高机动性无须赘述,因此步卒完全无法与之拉扯,但是这并不意味步卒在野外面对骑兵时毫无抵抗之力。只要在骑兵出现之前,重甲步卒结成稳固完整的阵型,骑兵大多数时候只能望而兴叹,除非利用重甲骑兵破阵,或者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具体到眼前这场突袭战,在萧乾山和左效看来,双方的实力存在极大的差距。
这支援军并非重甲步卒,而且兵力处于劣势,原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更重要的一点是,西吴骑兵的战马经过长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对于冲阵不会产生畏惧退缩的心理,完全可以做到在完成一轮冲击之后,由骑兵掌控进行半回旋迂回。
萧乾山部当先冲刺,越过漫漫平原逼近梁军前阵,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在还剩下两百丈左右时开始提速!
没有真正经历过这个时代战争的人,很难想象面对上万骑兵的冲锋是怎样的景象。如果用裴越前世的习惯来描绘,大抵便是站在宽阔的平地上,对面有一辆小汽车以六十公里的时速冲来,自己所能倚仗的仅仅是手中的长枪以及血肉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