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7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任何人等,都不得侵犯,掠夺之事,违者处斩,

禁止纵火,违者处斩。

不得对归降各部百姓做非分之事,违者处斩。

敌人乃野兽,行野兽之举,我们为人,且生生世世堂堂正正做人。

对于野兽,我们当打死。

对于心有善念,手无鲜血之无辜蛮民,则当收拢教化为人。

此人之道也。

我等当还世间之清朗,留子孙之净土。”

将军的字粗鄙,行不通的告示,军司官员悄悄询问要不要润色一番,唐清安摇了摇头。

告下发全军全镇。

不光是各处的军队,在将领们的带领下,焚香约誓,连同不少百姓的家中,也自发的烧香约誓。

唐清安在金州城外,点兵点将。

“众将听令!”

“哗啦啦。”

全军铁甲碰撞的声音,低沉而又可可怕。

唐清安猛然抽出尚方宝剑,白光的剑刃指向北方。

全军目光顺着宝剑所指。

“出击!”

唐清安下令。

“踏踏踏。”

脚步声震天。

剑所指之方向,踏平一切不服。

第三百一十五章 战起

唐清安骑在高大的马匹上面,二十五岁的他,不管是精力还是身体,都在迈向巅峰的状态。

哪怕这两年的养尊处优,却并没有忘记锻炼。

因此身上的金色铠甲,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和三年前一样的合身,显得整个人威势十足。

行动的大军,保持着安静,上万人的队伍里,只有脚步的声音,和盔甲武器碰撞的声音。

在唐清安身边,有军司的谢友成,徐辉,支使冯胜之,主判官顾应时。

然后就是参将李道信,郭英,亲卫营将领万三,王本。

负责朝鲜军的将领陈凯武,刘兴祚。

以及朝鲜督军林之远,府使权申旭,将领卢顺义,高金权,柳以全。

四名奔走陈德言,贾鉴,柳湘莲,陶杰。

陈德言虽然很少出现在金州,但是他多年来,负责金州在京城的朝堂关系。

且是平辽侯从小的结拜三弟,不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不比旁的人少。

柳湘莲前番在金江镇各位大老面前,讲解陕西民情,其才能也获得众人认可。

陈德言没有什么感慨,倒是柳湘莲。

第一次在这种大军之中,且身居核心的地位,如何又能不兴奋呢,只觉得整个人都被热血而包裹。

“其余方面效果很好,唯独最后面,将军提出要善待归顺的蛮民,不论是士兵还是百姓,很多人无法理解。

甚至有人喊道要杀尽蛮人,以绝后患。”

支使冯胜之,向将军提出了

今时不同往日,唯独冯胜之几人,还保留着初心,什么问题都直接询问唐清安。

其实就是这群人里面,也有人反对将军告示中的最后部分,但是没人敢出声。

唐清安当然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

要论对事物认知的高度,唐清安可以非常确定以及自豪的说,这里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三岁上学,二十二岁毕业。

古人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争夕。

而他穿越前的时代,孩子读书最少的都在九年,九年是一条红线,是义务教育。

更多的都是在十五年,乃至十九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

只阅读量上,任何一名普通的孩子,都能超过古代大部分读书人的水平。

不过当然有优势就有劣势。

人情世故这一块上,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基础,当然比起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基础,不受重视一些。

人情世故。

也不是全好,有时候没有才更好。

“人的一生,他所有的一切,力气,精力,身体都会快速的枯竭,唯独一样东西,它永远的不变。”

听到将军没有回答,而是讲起了大道理,在场的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将军虽然才年轻,但是以他的成功,值得众人听取他的教导。

“学问不会变,可以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学问越来越精深,加深自己的认知。

认知,能决定一个人的眼界和成就。”

金江军还是金州军之时,金州军成军之初,唐清安强调将领们必须学会认字。

包括升职等等,其中一项要求就是能认字能写字。

现在金州军成为了金江军。

未来的地盘,人口的扩大,面对的形势将要越发的复杂。

那么金江镇的上下,对官员武将们的要求,就不能只是认字写字了,而是要具有学问。

偏偏读书是很辛苦的。

有的人明白了将军的意思,有的人只觉得将军说的有道理,还有的人没有听懂。

“对于善待归顺的蛮族,并不是因为我宅心仁厚,只追求自己的好名声。”

唐清安告戒了众人一番,才开始回答

“我们是为了消灭仇恨,而不是制造仇恨,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杀,除了制造仇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奴儿干司有很多的部落,被老奴一一征服,不能因为老奴的血腥政策,就向无辜之人落下屠刀。

对于那些双手沾满百姓鲜血的刽子手,以及蛮族得利的阶层,咱们要清算。

但是对于那些无辜的百姓,我们要救回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做人的道理。

什么都不管,杀光烧光的确是最简单的,最让人痛快的,可是也最容易让人迷失人性。

而一旦金江镇的士兵们,迷失了人性,那么将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最终伤害到自家的百姓头上。”

听到将军的话,大部分人都是认可的,还有少部人不认可。

唐清安知道会有人不认可,就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人最好杀,也是最难杀的,当人们没有退路的时候,就会坚持到底。

如果所有人都坚持到底,那么哪怕这场决战我们获得了胜利,剩余的人们会退入奴儿干司,大漠等地方。

如此宽广,人迹罕至的老林,大山,沼泽之地,从此成为我们难以根除的大患。

而且约束军队在外的行为,也是为了凝聚军队的战斗力,使精力不分散在破坏上,提高作战的胜利。”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连日本的大名们都懂得这个道理。

日本永禄九年二月。

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出兵侵略常陆国,他抱着纯粹破坏敌国的目的。

战场之外,允许士兵们大肆破坏,掳掠贩卖对方的人口。

只过了一个月。

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抱着征服的目的出兵下总国时。

就一改前态,特地制定军令约束士兵,要求不得在下总制造暴行。

金江镇这一回是收复故地之战。

还有一层意思,唐清安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关于民族。

民族不能把自己框死,在唐清安看来,民族是无限的。

任何愿意接受汉化,遵守制定的法律,付出义务获得权力,认为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民族。

那么就是同个国家,同一条心。

只以血脉论,无疑是把自己限制死了,乃最下策。

金忠,吴成,薛斌,薛绶,吴克勤,吴克忠,吴瑾,毛福寿等等,这些不少为国立下战功,甚至其中大多战死的蒙古人。

比起李永芳,范程,宁完我等这些汉人,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些汉奸,和这些蒙古同胞提鞋都不配。

在唐清安心目中,这些蒙古人才是同胞,而李永芳这等汉人,无论如何也不是同胞。

付出义务就能享受权利,不少蒙古人的家族,随大明国柞同样长存两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