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次相亲当天,逮捕相亲对象 第331章

作者:刹车很及时

“1月16号那天的事情,他有印象。”

那天,瓢泼大雨,街上打车的人特别多,王志豪一直在市区里跑黑车。

这一点,王敏通过调阅监控,已经证实。

“当天中午12点多的时候,王志豪拉到一位顾客,要前往雷公山。”

“因为路途远,市里乘客多,王志豪本来不想去。”

“但是对方给了他两百车费,王志豪就去了。”

“不过,对方没有在雷公山下车,而是在案发路口前的一段距离,下了车……”

这条线索,基本断了。

当时下着大雨,对方穿着雨衣,头上带着雨帽,相貌被完全遮掩。

王志豪当时在驾驶位,只是通过车内后视镜,看了一眼对方。

并不记得这个人的模样。

“但是,因为对方出手大方,王志豪对这个人的印象很深。”

“听口音,应该是本地人,男性,身高在170左右,体型偏瘦。”

王敏将手中的一枚优盘递给陈言:“当时王志豪拉上这个人的时候,是在新世界广场附近上车。”

“我调阅了那个广场附近的所有摄像头。”

“只发现了一个模糊的背影。”

背影?

陈言将优盘插入电脑,点开里面的视频。

视频的角度是俯拍。

但是距离比较远,又因为大雨的原因,非常不清晰。

路边,正是王志豪的车子,车牌号隐约可见吗,但是并不清晰。

陈言开启视觉基因锁,才能勉强分析出来。

监控摄像头,正对着车尾。

一个男人打开后门,钻进车内。

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就是这个人?”

王敏点点头:“车牌号虽然看不清楚,但是,当天在新世界广场的车辆并不多。”

“结合时间,车辆品牌和车身颜色,这辆车就是王志豪的车。”

“而这个人,就是他当时拉的那个前往雷公山的人。”

王敏可没有陈言的变态视觉,看不清车牌号。

但是根据但是的情况分析推断,还是确定了王志豪的车辆。

而且,这个视频,也经过了王志豪的确认。

确认视频中的背影,就是去雷公山的人。

“就是他……策划了这一切?”

陈言喃喃自语。

一个背影,非常模糊的背影。

在一般人眼里,这个背影根本没办法分辨出任何特征。

没办法,大雨中的背影,非常迷糊,常人根本无法分辨。

但是,在陈言眼中,这个背影却越来越清晰。

虽然还无法还原到真实背影的程度,但是却依稀有能够辨认的可能。

“为什么……这个背影……有些熟悉的感觉?”

第257章 她在撒谎!

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相貌不同,每个人的背影同样不同。

陈言以前上警校的时候,上过一个老侦缉员的选修课。

这位侦缉员不是外勤,而是一名痕迹鉴定方面的侦缉员。

尤其擅长画像。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嫌疑人的相貌。

这位老侦缉员曾经说过。

每一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

即便是双胞胎,也会有细微的区别。

而除了相貌,背影也是确认一个人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没有两个走路姿势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背影,能够非常明显的显现出一个人的走路特点、体型特征还有骨骼特征。

而且,这不是换脸就能改变的。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背影,除非将他全身的骨头都换一遍。

视频中的模糊背影,就给陈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总感觉在哪里见过,但是又想不起来。

“王哥,这人既然出现在新世界广场,其他的摄像头,有没有拍到这个人?”

结果王敏摇了摇头:“没有,我查了新世界附近的所有监控录像。”

“视频中的这个人,是从对面的巷子里钻出来的。”

“他好像知道王志豪的车子会出现在这一样。”

“从巷子出来后,就在路边背对着摄像头,等待王志豪的车停下。”

陈言皱眉。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说明,对方对新世纪广场的监控布置非常熟悉。

联系王志豪说他是本地口音……

“王哥,这个人是本地口音,对新世界广场又这么熟悉……”

“有没有可能……这个人就在新世界广场附近居住?”

王敏点点头:“你说的这一点,我也考虑了。”

“但是,视频里的背影太过模糊,通过这个去对比的话,根本没办法确认这个人的身份。”

呼……

呼出一口浊气,陈言知道,这个线索,很难继续推进。

否则,不用自己指挥,王敏早就安排了。

甚至,说不定都能把人抓回来。

对于王敏的办案能力,陈言是知道的。

就比如视频中车辆信息的确认。

自己是通过开启视觉基因锁,勉强刚看清楚了车牌号。

可王敏看不清楚啊。

他是根据王志豪的描述,还有现场的推断,确定这就是王志豪的车辆的。

要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即便是王志豪本人,也只是记得大概在新世界广场拉了这个人。

但是具体的时间,地点,都记不清了。

“王哥,那李康民那边怎么样?”

凶手乘坐王志豪的车到达现场,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

但是他离开呢?

他是怎么躲避监控离开的。

在监控视频中,陈言认为,这个人很可能是乘坐李康民的车离开的。

“对李康民的调查,有一定的进展。”

当天,李康民在侦缉员和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就驾车离开了。

第二天,又重新去了侦缉队录口供。

“我调查了这个人的背景。”

“是一名医生,在岳城第一医院工作。”

“案发的那天,是送老婆孩子回娘家,自己独自返回。”

“路上,碰到了车祸。”

“李康民本人,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在他的轿车后备箱里,提取到了一些你泥沙”

“泥沙?”

“是的,湿泥沙干涸后,凝固而成。”

“经过初步的对比,应该就是十字路口现场的泥沙物质。”

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