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79章

作者:殆火

只要提出海盐含有大量有害人体的物质,再让石矶出面认证,就能稍稍缓解一下压力。

至于会不会有人提炼出精盐,根本不在子受的考虑范围内。

寻常人家哪里吃得起盐,需求上来了不得不吃,就跟饥荒年代人们为了果腹保命,把观音土当救命粮,谁还管它有没有害处,只要吃了能填饱肚子就行。

而且这时人们不懂海盐的害处,有盐吃就时恩德,只会感激。

海盐的害处提出来后人们会担心,灌江口百姓不再感谢自己,可该吃还是吃,就算有能人创造出了过滤法问题也不大,最多就是回到原来的模样,让灌江口百姓重新感激自己而已。

毫无损失不说,如果过滤法的研究幸运超过了四个月,那就能白嫖一个结算周期的昏庸值。

子受开始佩服起自己的急智,连带着杨戬也变得顺眼起来。

不过再顺眼,该调走还是调走。

你一个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成天带着大头兵上山打野味算什么事?

子受让雷开介绍一下杨戬的功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好理由。

平白将功臣调到偏远地区,不仅不能服众,而且还会加大日后的行政难度,得不偿失。

子受一件件听着杨戬的英勇事迹,没想到灌江口晒盐提出改农田为盐田也是杨戬干的。

除了能打,还点了内政天赋?

调走调走。

一直听到杨戬斩杀了导致水患的三首蛟龙后,子受心中才有了定计。

“杨卿家斩妖除魔,大功于社稷,大商天下,又有多少如三首蛟龙一般的妖物为害地方?若杨卿家只是留在朝中,这天下百姓又该如何?!”

“朕封你为灭魔大将军,赐天下行走,赏玄鸟玉佩,见佩如见朕,杨卿家便替朕荡平天下妖魔,不得使他们危害我大商子民!”

大将军?

群臣侧目。

雷开瞪大眼睛,这官职听起来怎么比自己还高?

不过……

众人细细一想,朝歌军职已满,没有新丁入伍,新设的灭魔大将军,恐怕是个虚职。

徒有地位没有实权,根本不用担心。

而且杨戬除蛟龙的事情是真的,的确有着不俗武艺,两米多的方相、方弼都打不过他们,而且又在狩猎中立功,不少人见过他独斗猛兽的英姿,倒也担得起这个名号。

至于天下行走,也没什么。

都是虚的东西,如三首蛟龙一般为害地方的妖魔的确不少,寻常军队不是对手,只能无奈妥协,不让杨戬去降妖除魔,难道他们自己上?

那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就算打得过也得带大军除魔才有把握,而现在只靠杨戬一人即可,划算得多。

倒是闻仲有些惊讶,他看到妲己与梅山七怪,还以为纣王被妖怪所迷惑,没想到并非如此,仍旧分得清轻重。

妖怪也有善恶之分,对于那些危害人间的妖怪,纣王没有丝毫仁慈。

看到朝臣没有反对意见,子受就明白,计划成了,于是又道:

“来年四月诸侯朝贺,朕欲让诸侯搜罗各地奇珍异石,进贡花石纲!”

打个补丁,强化自己的贪玩人设。

宋徽宗赵佶痴迷于奇珍异石,每天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玩,玩的不亦乐乎,不爱江山爱石头,底下人投其所好,搞出一个花石纲的名目来,不但增加了民众的负担,还造成了江山社稷的危机。

佞臣千方百计收集石头珍品献给皇上,将一船又一船的奇珍异石送到京城,雇佣大量民工运输,扰民伤财。

而且宋徽宗还给石头封“盘固侯”,和为国家做过大贡献,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功一个待遇,荒谬至极!

与齐后主给鸡封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子受还打着诸侯朝贺的名义,不怕朝臣出言反对,朝贺本来就得准备礼物,子受只是将礼物换成了奇珍异石。

不仅打了补丁,还给下一次的结算期做了准备。

奇珍异石的价值还不是我说了算?

宋徽宗让蔡京等人领导应奉局,专门督导花石纲事务,他们肆意妄为,极尽搜刮民财民物之能事,对民众上缴的花石百般刁难、千样挑剔,为了一棵花草、一块石头,往往会弄到民众倾家荡产,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自己同样可以如此,只不过刁难的对象是诸侯。

我说是珍贵的,那就是珍贵的,我说是普通石头,那就是普通的,等诸侯好不容易把石头运来了,结果全都不合格,搬回去重选,他们又会怎么样想?

子受乐在心里,只要在石头的价值上做文章,甄选有度,收下部分,打回部分,便能让一些人心生不满,却又不会突然暴乱或是怎么。

毕竟奇石终究只是石头,这年头没人玩石头,不会对诸侯的利益造成影响,反而还省去了进贡所需的奇珍异宝,只会让他们觉得憋屈恼怒,多费几番功夫四下搜罗石头,又不至于彻底翻脸。

又议论了一会儿,便退朝了。

子受往寿仙宫行去,他要和妲己多聊聊建筑奇观的事情,还是妲己办事放心。

他长吁一口气,勤奋上朝果然是对的,不然昏庸值又被大臣给败没了,这种情况下,能臣干吏们肯定会重用杨戬,还会不遗余力大肆吹捧降海水制盐的功德。

退朝后,通天几人也乘云而去,回到太师府中。

通天问道:“金灵,公明,以你们今日朝会之见,纣王如何?”

……

第105章 明君也

金灵圣母反复回忆着殿中的一幕幕,开口道:“纣王果然明君,凡人看不出装醉,我等却看得一清二楚,佯装醉酒上朝,便会让臣子认为再英明的君王也有不足,这样会认真理政,同时警醒自身,纵然纣王宏才大略,却也不能事事亲力亲为,也需要臣子辅佐出力,此举让臣子们明白,并不是有了英明的君主,就可以玩忽职守,自己也得发挥作用。”

通天点头,示意他继续。

金灵圣母继续道:“灭魔大将军虽是虚衔,但也有其目的,大商妖物不多,斩妖除魔有一定功德,如有妖魔危害人间,早就有临近修士顺势而为,杨戬天下行走,实际上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赵公明不解:“的确如此,我来朝歌的一路上,几乎没发现什么危害人间的妖物,大劫将至,妖族行事更加谨慎,少许不懂事的小妖,也不足为虑,杨戬出行,可以预见几乎不会有什么收获,可为何纣王仍要他行走天下?”

“此凡间之道,你自然不懂。”金灵圣母含笑,她座下弟子闻仲身为大商太师,更清楚人间的事情,像赵公明这种在山中苦修的修士,却是没她眼界广。

“还请师姐明言。”

“无他,唯历练尔。”

“杨戬本是灌江口之民,区区一凡人,所居不过一亩三分之地,眼界仅局限于灌江口一地,纣王想要重用,必然得让他外出历练一番,不然虽有勇武,却也只能为将,不能为帅,此举甚合我意,即使杨戬想要留在朝歌,我也会将他带走,四处游历增长见识,方才能居得高位。”

“那玄鸟玉佩便是最好证明,如果只是降妖除魔,又何必将玉佩交予杨戬?不外乎在各地行个方便,降妖除魔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行走天下啊!”

闻仲也是连连点头:“老师说的是。”

在大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所在的村镇,灌江口虽然是个比较大的城镇,可和天下比起来,宛若沧海一粟。

没有足够的见识,不足以出将入相,贵族之所以更容易登入高位,除了家学渊源,还因为家有余财,能四处走走,增长阅历。

“原来如此。”赵公明若有所悟。

“多谢师尊点明,陛下之恩,戬不敢忘。”杨戬先对着金灵圣母一礼,又朝着皇宫的方向一拜。

“只是……”金灵圣母露出犹疑之色:“只是那花石纲,我没能看出头绪,纣王似乎真的喜欢奇石,不过这也算人之常情。”

“我听闻纣王有好色之名,奇石,莫非……”赵公明忍不住看向石矶,石矶不就是奇石嘛!

石矶也被看得一惊。

难道……

“哈哈哈!”通天忍不住发笑:“需要历练的不只是杨戬,还有你们啊!”

三人齐声道:“还请师尊解惑。”

通天风轻云淡吐出四个字:“奇石夺爵。”

“奇石夺爵?”

“纣王必定在朝贺之中对诸侯发难,借口诸侯所进贡的花石纲分量、成色均不足,夺取诸侯爵位,削弱打击诸侯王及贵族势力。”

闻仲一个激灵,纣王竟然如此深谋远虑?

不应该啊!

他看着纣王从小长大,一向是个安静的性格,直到去年,才有些变化,可也只是从安静变成了一个跳脱的性子,城府计谋……

怎么看怎么不像纣王能实施的,可偏偏就是奇计百出,施下了各种良政。

闻仲突然觉得自己老了,三朝老臣,真的有点跟不上时代。

果然还是培养继承人更重要。

通天掐指算了算:“为师窥得一丝天机,这花石纲不仅如此,还有更多不凡之处。”

“师尊!”金灵圣母看到通天面色微微泛白,连忙上前搀扶。

圣人也不能在大劫之前窥探天机,饶是这一丝,恐怕都有不少损伤。

“无事。”通天摇头,挣开金灵圣母:“还不至于如此,公明。”

赵公明躬身:“弟子在。”

“七日后你去灵鹫山元觉洞一行,必有机缘,三月后入招贤馆,仕官大商。”

“弟子……谨遵法旨。”

“石矶。”

石矶欠身:“弟子在。”

“花石纲,花石纲,纣王以你之法力激发乾坤圈杀哪吒一次,已结下因果,不出三月,必有求于你,到时你便往灌江口一行,自有一份功德,北门卦摊我已遣多宝前来接替,朝歌乃大商国都,亦是朝歌气运所在,朝歌民心,还需争上一争。”

“金灵。”

“弟子在。”

“你带杨戬行走天下,历练一番,不可懈怠教导,大劫起时,便是他出世之时。”

“闻仲……”

通天吩咐完毕,便回了房中,开始静修。

七日后,赌马再开。

通天理所应当输了一天,打发赵公明去了灵鹫山后,便往碧游宫回去。

朝歌事了,他已经知晓该如何应对封神大劫。

一线生机,为何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