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67章

作者:殆火

又封赏了一些有功将士之后,子受便回宫了,他一路上都惦记着妲己……负责修造的建筑。

……

三日后,朝歌城郊。

子受已经坐上车驾,文武百官纷纷簇着车马。

晨曦之下,北门已开。

当车驾出了北门时,还有许多百姓闻讯而来,朝着墓葬的方向步行,朝歌群众和朝阳群众只有一字之差,都爱凑热闹。

墓坑早已挖好,将士的尸身也已埋入主墓之中。

相距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同样华丽的墓,那是此前为跑死的传令兵所修。

子受今天所要做的,是祭亡魂,和祭天地祭神明不一样,为国捐躯的英雄值得祭祀。

大臣们也都这么觉得,可问题在于,纣王三天前禁止了人殉。

不人殉,祭祀规格就掉下来了,谈什么告慰将士的亡灵呢?

还是说三日前的只是些场面话,或者钻个空子,下令从今日之后再正式执行禁止人殉。

可如此一来,法令的效用会减弱不少。

子受站在慰灵碑前,碑上写满了名字。

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这些士兵里有名字的都是少数,更多是类似现代铁蛋、驴二傻、王二麻、李大拐一样,在商朝时十分莫名其妙的名字。

毕竟百姓之家,认识的字也就那么多。

大多数人也觉得为此特意铸慰灵碑不划算,就算刻上了名字,能认识的也是少数。

可子受还是这么做了,与大众意愿相违,这是昏君应该做的。

而且他觉得,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值得。

至少留个念想,留个存在过,牺牲过,战斗过的证明。

子受和这个时代大部分诸侯贵族不同,他更重视人命,哪怕是大头兵,哪怕是奴隶,哪怕是普通百姓。

子受念着祭文。

下首的文武,则个个低垂着头。

唏嘘着,感慨着,猜测纣王到底会不会遵守禁止人殉的法令,也不知道今日如何收尾。

“父皇为什么不用土方俘虏给将士们殉葬?这样才能报仇雪恨!”

良久,殷洪憋出一句话,小声向身边的殷郊抱怨道。

蛮夷嘛,殉了也就殉了。

殷郊摇头,示意殷洪不要说话。

他也有些弄不懂,但大家都说父皇是一位仁君圣王,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继续看下去就能明白了。

祭辞念完,近卫们抬着大量车驾来了。

车驾以红绸遮盖,上面装了很多东西。

文武百官心里同时升起了一个念头,难道这是……土方人?

纣王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决定以人殉祭祀阵亡的将士,但又不好违反新定下的法令,就以红绸遮盖……

自欺欺人吗?

“揭开。”

子受令殷破败等人动作,这群膀大腰圆的家伙,不打仗的时候做做苦力,也是一个顶仨的好手。

这操作更让人不解,到底是干什么?

“遵命!”

殷破败等人齐刷刷的吼道,近卫就是近卫,不管怎么样,只忠诚于纣王。

子受的洗脑相当成功,可惜他们还是学不会鱼肉乡里,朽木啊!

红绸落下。

车上是一个个的陶俑。

面容与土方人极为相似,还用兽血在脸上画着各式花纹,身上配有骨制品。

“将官者,以陶俑殉之,士兵者,以草人殉之!”

草人?

大臣们一看,除了陶俑外,还有许多用蒿草扎成的人形。

用陶俑草人代替活人来殉葬?

这……

也许平民百姓能接受,因为他们也用得起草人。

可贵族诸侯肯定不乐意的,陶俑和活人能比吗?

这样是没有灵魂的!

只有真正的人殉,才能在他们死后,灵魂追随主人去九幽之下服侍,让他们继续享受奢侈生活。

陶俑能在九幽之下服侍自己穿衣吗?

草人能在九幽之下于自己行乐吗?

这时候的古人,还不懂手办的乐趣。

惊愕之下,也有人细细思量起来。

纣王创出陶俑、草人,废除人殉的决心毋庸置疑。

那么,目的到底是什么?

只是单纯的废除人殉,不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定有深意。

商容曾司掌礼乐,比谁都清楚诸侯贵族钟鸣鼎食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场面。

繁荣享乐的场景之下,躺满了庶民、奴隶的森森白骨。

他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第89章 酒池

商容清楚人殉的一切,甚至亲手操办过数次。

诸侯死后所杀的殉葬者,多的数百,少的数十。

贵族死后所杀的殉葬者,多的百余,少的数人。

王族只多不少,幸好从武乙时王族每年都在减少人殉,不然数目累计起来相当恐怖。

不过即使如此,八百路诸侯每一路累计起来,再加上的小贵族们,每年殉葬者的数目难以估量!

甚至对大部分人而言,人牲可以少,因为那不是自己用的,而人殉只能多不能少,因为那才是服侍自己下九幽的。

商容不由得留下冷汗。

以前还不怎么觉得,现在仔细一想……

每年会因为人殉减少多少人口?

商容很快便想通透禁止人殉所带来的利益。

纣王正在清剿尾大不掉的诸侯,一点点逼迫诸侯,那些诸侯终有一日会反叛。

判断就会引发战争。

而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自然是兵力。

兵力从何而来?

人口。

朝歌地处中原,土地肥沃,足够养育巨量人口,然而如今在册的人口远没有到上限。

以朝歌为中心,大商直属的范围地区总兵力虽多,但其实只比东西南北四大诸侯稍多一点。

治下的人口数量,则与最繁荣的东伯侯治下相差无几。

禁止人殉,那些得以生还的殉葬者,就可以作为种子,持续增长人口。

这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增一减,这些得以活下来的殉葬者,如果进一步婚配,又会多出大量新生儿。

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至于那些不愿意废除人殉的诸侯呢?

不服纣王法令,肯定心有不臣。

他们领地中的人口与大商直辖人口的差距就会因为人殉而日渐扩大。

最终大商直属领地下的人口会远超这些诸侯,兵力自然也会增加,到时候哪怕诸侯孤注一掷发起叛乱,也能处理的游刃有余。

而且纣王此举不仅能增长人口,还会被奴隶、婢妾感激,这些人的感激虽然没什么用,但却能一点点挽回撕毁盟约、侵犯诸侯利益所带来的恶名。

商容的额头渐渐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

这是多么长远的布局啊!一年、两年也许看不见效果,但十年、二十年后……

无论诸侯遵不遵守这条新法令,都已经入套了!

商容感叹万千,幸好自己了解纣王,七年不语,一鸣惊人。

这样的君王怎么可能会平庸?

武丁先王也就缄口不言三年而已!

商容四下看了一眼,似乎没多少人像自己一样想的这般透彻。

那个一向敢为人先的杨任,又有出言劝谏的意思。

诶,路走窄了啊!

商容悄悄走到杨任身后,轻轻对着他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