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63章

作者:殆火

巫师们穿着不知名鸟兽的羽裳,拿着狼牙、皮鼓以怪异的姿势走到了交战处。

土方骑兵见状,不约而同的打起掩护,顿时马头攒动,蹄声如雷。

乌黎的心脏随着马蹄声猛烈跳动,在他们前方,是商军早有防备的步兵,由闻太师指挥,布下了如林一样的军阵。

“轰轰!”

巫师拍响皮鼓,火焰爆炸顿生,顿时血肉横飞,有土方,也有商军。

不过,这种旁门左道可以点火,可以祭祀,可以吓唬人,实际上杀伤并不大,也就趁着商军猝不及防,能炸开一片。

“杀进去!”

土方骑兵们又发起攻势,汇成一股洪流,蹄声翻滚,尘土飞扬,大地在铁蹄下颤动,本来商军就被炸开一片,稍有慌乱,军阵顿时维持不住。

子受见了这场景,开始后退。

皇袍能挡刀枪箭矢,鬼知道能不能挡法术。

既然对方率先动用杀伤性武器,就说明商军赢了。

比道术?关门,放闻太师!

结束最后一波攻势,乌黎开始发号施令。

巫师出手后,短短不到几分钟,商军便死伤千余,不过土方骑兵的损失也不小,这就是冲锋的代价。

好在总算争取了一丝喘息空间,让土方将士有机会发出撤军命令。

此时闻仲动手了,直接祭起手中雌雄双鞭,如有风雷之声,此鞭原是两条蛟龙,化成双鞭,按阴阳分二气,双鞭飞在空中,猛地打下,正中巫师肩臂,瞬间魂飞魄散。

只是这样,闻太师还觉得不够,又轰了几道雷法,瞬间击垮了土方士气,本就劣势的土方大军趋于崩溃。

“走!往北归!”乌黎怒吼着说着。

闻仲看到土方撤退,也不再施法,大范围法术容易误伤友军,再开一阵子大招,指不定误伤比战损还多。

崩溃的土方大军哭喊着,手中兵器都不要了,骑马逃亡。

哭喊声,惨号声,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闻仲又领军冲向土方大军,刚才雷法震荡,惊了不少马匹,好些土方族人落了马,正好痛打落马人。

“杀上去!”

商军瞬间刺入,贯穿敌阵。

幸好乌黎提前下达撤军命令,总算让大部分人马脱离了战场。

跑了一阵,土方大军来到河边饮水,伊上斜大呼:“要是商军遣一路人马埋伏于此,恐怕我等无一人能归,赶快回到北方,选出首领后再来雪耻。”

不巧的是,七个大汉走到了土方大军前面。

梅山七怪终于赶到朝歌,一看有蛮夷围城,立时出手,以作晋身之资。

袁洪一人当先,一根水火棍一扫就是四五骑落马。

妖怪没什么法宝,大多都练身体,铜皮铁骨,慌乱而逃的土方兵马根本无法破防,只能被动挨打。

七人都懒得用妖术,一人守一路,包围了数万土方骑兵。

“冲出去!”场面更加混乱,饶是乌黎与伊上斜等人尽力指挥,也没能挽回颓势。

乌黎抽出刀,尽力夹着胯下马匹,领着本部族人大喊:“随我冲!”

约莫三千骑,形成了滚滚洪流,朝着貌似最弱的老七山羊精杨显处冲去。

杨显拦了一下,便放他们离去,随后更多的土方骑兵,也从他留出的口子中跑路。

土方再度留下数千尸体后,终于都跑掉了。

“老七,你怎的把他们放走了?纵是全歼,也不是什么难事。”袁洪一阵挤眉弄眼,有些没尽兴。

杨显一捋胡子,道:“大兄,我等前来投商,土方首级可为晋身之资,然商军才是此战主力,若我等七人便歼灭土方,陛下又该如何奖赏将士,又该如何封我等官职?”

“凡事不宜过头,这数千土方人头,足够我等换取一官半职,朝中闻太师乃截教正宗,若我等大肆杀戮,他又会作何感想?”

袁洪抓耳挠腮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

在大多数人看来,妖族并非善类,不服教化不知礼数的标签早就打在了他们身上。

刚来投商就杀了数万人,虽然是敌人,立下大功,可难保有心人不会觉得他们本性难移,喜欢杀戮,从而生些其他想法。

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接受妖族的君主,自然得注意分寸,控制言行。

片刻后,子受与大军一同追来,看到了满地尸体。

是谁这么猛?

袁洪上前,拱手拜道:“袁洪与兄弟们听闻陛下设立招贤馆,特来投军,不想半路遇上蛮夷,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等还击,我等便出手一战,托陛下之福,阵斩数千。”

袁洪?梅山七怪?

这是七个大佬啊!

子受看了眼闻太师,闻太师睁开了眉心第三眼,表情有些不对劲。

很好,这七个人我收了。

闻太师都看出来他们是妖怪了,我还能不要?

重用妖孽不是昏君是什么?

就是得改改袁洪的臭毛病,什么托陛下之福,最讨厌这种没事就给皇帝分功的臣子了。

子受笑道:“此言差矣,此皆尔等之功,七位壮士可与朕同回朝歌,也好论功行赏。”

闻仲望着土方离去的方向,拜道:“陛下,土方仍有数万骑北逃,臣请命领军追击,以防他们逃窜途中骚扰城镇行劫掠之事。”

子受点头答应,闻仲一如既往的忠勇。

正好,老太师离了朝歌,不愁有人妨碍自己秀操作。

袁洪七人,另有重用。

“回朝!”

……

第84章 陛下圣明,万寿无疆

殷郊、殷洪正在组织百姓迎驾。

监国的这段时间,他们勤政爱民,施了不少仁政,虽说都是出于姜后之手,但却是他们亲力亲为的。

他们满心欢喜。

一定要让父皇好好看看自己的努力。

这些百姓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早在收到长城边的烽火后,两人就将周围村落的百姓转移到了朝歌城内,拉长了土方的战线,每次劫掠都得去更远的地方,减少了百姓的损失。

就在半月之前,这些百姓还心有怨言,突然就把他们强行赶到朝歌城,离了家乡,这算什么事?

可看到黑压压的土方骑兵后,他们才知道眼下的安逸来之不易。

有城墙,有士兵,还有两位皇子给他们安排食宿。

无论纣王是在结盟上违背道义杀了敌酋,还是封禅不敬天帝,对这些最淳朴的百姓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其实在刚才大战时,他们听着城外的喊杀声,都是害怕的。

但有人来安抚,给他们解释了很多。

懵懵懂懂的百姓们,也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百姓们都是质朴简单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他们内心深处,多出了一份最真挚的感激。

大家兴冲冲的听着号令。

殷郊、殷洪平时除了处理政事,最多的便是接触这些迁徙而来的百姓。

朝歌城中的百姓大多不愁吃喝,相对富足,可这些迁徙来的百姓,才是大商大部分的普通人生活。

听听民意,给他们安排住宿,或是分发粟米,渐渐的,两人在百姓之中颇有威信。

姜后也曾告诉过他们,纣王的对手是诸侯贵族,要多多争取百姓的支持。

殷郊、殷洪一开口,那些迁入朝歌的百姓便纷纷聚拢,寸步不离。

殷洪憋足了气,大声道:“陛下就要回朝歌了,知道该怎么做吗?”

“知道!”

众人异口同声。

“按照吩咐,在安排好的位置,不要互相推挤,时刻注意御驾。”

南门两侧,密密麻麻全是人,一眼望不到边。

数万百姓聚集,其实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闹出乱子,但这些百姓不同。

可以见到,有许多胳膊上缠着绸缎的男子,正在维持秩序。

这些都是唯才是举令发布后,去招贤馆应征的人才。

有一些文化,能识字。

在负责招贤馆的费仲看来,这些人只是认识几个字,勉强听懂了唯才是举令的内容,想来试试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才能,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处理地方政务。

可他再一寻思,既然这么鸡肋,纣王为什么要特意设立招贤馆呢?

直到他偶然在街市中听到殷破败等一干近卫的下乡事迹后,才明白过来。

原来,这些人是选来接任做近卫之前所做事情的人!

有那么点文化,就足够调解百姓纠纷,帮助乡邻了!

土方南下之后,这些人发挥出了重大作用,每日都安抚着朝歌百姓,不至于在围城的情况下发生暴乱,导致民心不稳,今天也是全靠他们,才能维持数万百姓的秩序。

殷洪思维有些跳脱,放眼眺望,人头攒动,不禁道:“兄长,如果能动员全朝歌的百姓,土方根本不算什么。”

殷郊瞪了他一眼:“不可,父皇此次出巡,为灌江口百姓降雨,又为陈塘关百姓消灾,父皇爱民如子,岂能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上阵搏杀?我等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不是让他们保护我等!”

费仲气喘吁吁走来,两撇小胡子一翘一翘:“两位殿下,已经全部安排妥当。”

殷郊点头:“那些小孩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