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55章

作者:殆火

岂不又是陛下圣明?

所以他那时就做了补充计划,一旦事情有变,就立即更改。

想当昏君,除了效仿昏君外,还能和明君反着来!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不管大旱还是暴雨,都要下罪己诏说自己错了,子受是绝对不可能干的。

子受又没有古代君王的那种思想,作为一个三观奇正的昏君,天气变化关我屁事啊?

王大麻子把李二狗打死了,李大狗一气之下决了河堤,也怪皇帝?

不过,之前的背锅流言已经散布出去了,突然改变有些生硬,所以他得借助一个人,李靖。

因为共同巡视陈塘关,子受对李靖的性格有一定了解,浓眉大眼,不敢居功,急公好义,怎么看怎么是老实人,而且李靖字里行间,都很爱儿子。

金龙将子受的一番话传遍陈塘关,敖广看了看身边的兄弟。

纣王搬出了两位先祖,听这意思,是想效仿先贤,为百姓背锅。

敖广知道不能杀哪吒,所以用水淹陈塘关逼哪吒自杀,可如果顶在前面的是人皇呢?

他更不敢动手。

敖广决定还是找软柿子,就当没看见人皇吧,于是他又吼道:“李靖,若不交出逆子,我等四海龙王,今日便水淹陈塘关!”

这时,地上一个声音答道:“李靖在此,龙王息怒!”

声音以法力催动,直冲云霄。

殷夫人匆匆赶来,道:“老爷……所有百姓已经暂避高处。”

李靖侧头,低声道:“那我就放心了,你带哪吒一同离去。”

“老爷,你……”

李靖将腰间宝剑一拔,横在颈前:“老龙王,靖教子无方,引来大祸,有何面目面对陈塘关百姓,面对陛下!”

“所谓忠君报国,陛下愿为百姓承当罪过,我李靖也愿意一命换一命,只求陈塘关百姓平安!”

忠臣很讨厌,但也有一点好,很容易猜到他们的心理,脑子放直一点就好了。

李靖和子受猜的一样,在“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言语下,选择替哪吒受过。

随后,哪吒冲了出来。

厉声道:“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三太子、夜叉,我当偿命,岂有连累父母之理!我一身非轻,乃灵珠子是也,奉玉虚符命,应运下世,我今日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

子受掏出了临行前找石矶娘娘要的乾坤圈,乾坤圈上有一道法力,一次性用品,瞄准疏于防备的哪吒一圈砸去。

第73章 万方有罪,罪在万方!

中!

有法力就是好,还自带导航。

哪吒刚飞起来要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时,就被一呼啦圈砸没了。

乾坤圈飞回手中,子受放进衣衬里,幸好出手快,要是等到哪吒自杀,可就功亏一篑了。

谁不知道哪吒就是顺应天命的代表,反商急先锋?

子受要逆天改命,怎么可能看着哪吒自杀一次,换成莲花真身法抗MAX,那不是给自己添堵?

更别说让他趁机了结与父母的因果。

子受很清楚,商周之战肯定要打,这是天地大劫。

就算不想打,可局势如此,避免不了,西伯侯一脉想当老大,不打,皇位堪忧,到时候大商都没了,还当个屁昏君。

现在哪吒不是自杀,没有剜肉剔骨,身躯还在,七魄三魂未散,太乙一套操作,最多也就重新复活,没有莲花真身,没有了去因果,哪吒就有了弱点。

别说伐商先行官了,你敢第一个冲阵就让孔宣当场给你刷没,各种魂魄类法宝法术针对到死。

哪吒直挺挺的倒在地上,李靖都懵了,陛下不是拉出了两位先王,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要为百姓承担责任吗?

他都感动的一命换一命了,现在陛下却一圈把罪魁祸首砸死了?

整天拿乾坤圈砸人,今日被乾坤圈砸死了。

殷夫人呼喊几声,她只有凡间武艺,没法对断气的哪吒做什么。

云端上默默窥探的太乙真人,也懵圈了。

阐教十二仙犯了红尘杀劫,要趁着封神大劫来渡过,门下弟子就是他们的挡劫牌。

太乙早就算得哪吒命中有此遭遇,只需剜肉剔骨还清转世因果,再重塑身躯,就是一个完美的挡劫牌。

所以他趁着李靖夫妇疏于管教的机会,不断给哪吒灌输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有师父给你撑腰的思想,从而将哪吒培养成一个顽劣不堪的乖张性格,尽情惹祸,自己则尽情擦屁股,从而让哪吒欠下因果帮自己挡劫。

可纣王这一出手,简简单单杀了哪吒,没有剜肉剔骨,没有了解因果,也没机会做莲花真身。

难道自己专门补一手剜肉剔骨?那就是自己亏欠哪吒因果了!

太乙无奈,只好暂时离去,等一切结束后,再来复活哪吒,现在天机混沌也算不出什么,走一步看一步。

子受令金龙喊道:“龙王,哪吒已死,罪首伏诛。”

龙王这才反应过来,狐疑的看着子受,你不是要效仿先王,为民顶罪吗?

子受继续道:“先祖的确曾言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可君王到底有何罪过,需要为犯罪之人承担?”

“今日朕言……”

“朕躬无罪,万方无罪!”

“万方有罪,罪在万方!”

金龙将这两句话传遍了陈塘关。

今天,子受和历代罪在朕躬的明君们,对上了,和明君截然相反的套路,不就是昏君吗!

李靖一开始,是有些恨意的,自己的儿子被纣王打死了,哪怕再忠君爱国,都会有恨意。

可听了这两句话后,陷入深思。

大商立国六百余年,刑法《汤刑》自成汤开始。

成汤立国,制定下初版《汤刑》,因为成汤说过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所以刑罚并不重,毕竟都说了万民有罪,其实是君王的过错。

第一次修订是在是盘庚时期,盘庚喜欢搬家,两次迁都,发现贵族不愿意迁移,调查原因得知在位的大臣本身言行不正,于是决定用成汤传下的《汤刑》来整顿当时的法制。

但没用,因为他也说过“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臣子犯了错,还是君王的错啊!

刑罚依旧很轻。

第二次修订,是在祖甲时期,没有详细的言行记载,但他肯定不敢违背先祖的意思。

李靖一番思索后,猛然发现了问题所在。

李靖自问,自己作为一关总兵治理地方,其实都不清楚《汤刑》中的细枝末节,何况平民百姓和诸侯贵族呢?

因为大商有着君王罪己的传统,刑罚过轻,今人却不知敬畏为何物,一切好坏皆由私欲,不知有法,不知律,不知有罚,善无所行,恶无所止。

既然如此,又谈什么兢兢业业?谈什么遵守律法?

君王又谈什么治理天下?全都落在了空处啊!

回顾哪吒短短一生的所作所为,击杀了石矶的道童,因为有太乙真人撑腰,还顺手重伤了另一个道童,法何在?

搅动龙宫、击杀巡海夜叉、龙族三太子,却没有任何后果,刑何在?

龙王问罪,打上南天门拔其龙鳞,理又何在?

天下无法,天下无刑,天下无理,这样的天下又是怎样的天下?

李靖唏嘘不已,刑罚无法实施,百姓之罪君王承之,其实是在从根本上破坏社稷啊!

最近所发生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在证明这些呢?

纣王刻意散布流言,为哪吒顶罪,可龙王来质问,哪吒还是没能逃脱关系,甚至被逼的要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不是正说明了无论过程如何,犯下的错误都不会改变吗!

万方有罪,罪在万方!

谁犯下的错,就应该由谁来承担!

这样人们才会敬法、重法,行为受到约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李靖悟了。

杀人偿命,哪吒本该一死,即使纣王能顶替骂名,即使自己能以命换命,也改变不了事实,改变不了哪吒的所作所为。

他看向金龙上的纣王,这位雄才伟略的君主,早就察觉到了大商律法的缺陷,不惜反对圣王,反对先祖,也要做出改革。

国家仁治,更需要法治。

也许从云中子在九间殿中与纣王辩论时,就已经开始。

先迈右脚,有罪,稽首不拜,有罪,冒犯君王,有罪,这样一个有着三大罪的人,却能得到百官的劝阻不施以刑罚,甚至还能飘飘然离殿而去,继续在集市算卦。

是因为纣王仁慈,更是因为当今大商刑法,漏洞太多了!

李靖拉上殷夫人,默默将哪吒尸身抱起,他的心情还是不平静。

看着哪吒稚嫩的面容,有些心疼,虽然罪无可赦,可终归还是自己的孩子。

这时,小龙女终于推着敖丙赶到了现场。

第74章 皇袍加身

小龙女拿出了一个海螺,吹了起来。

敖丙顿时沉默。

这枚神奇海螺足有千年,能将声音传给特定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交流无碍。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趟着水走到这里?

木质的轮椅,哪经得起水泡。

天上的敖广还在思考是不是应该就此退去,忽然听到了海螺声。

敖丙没死?还仕官大商,要助商平周增长气运,重振龙族?

敖广只一想,就想到了其中关键,失了龙筋法力尽失,唯一的办法就是以人身行人族之事分取一丝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