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411章

作者:殆火

子受颇为诧异,虽然我不知兵,但你这明显比我更不知兵啊!

他觉得今天的鲁雄特别奇怪,鲁雄一直嚷嚷着西征,必然早就做好了准备,而鲁雄的作战风格虽然不像窦荣那么稳健,但年纪大了,总归不会轻易冒险。

可鲁雄不仅没有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反而浪的一比,不将南宫适放在眼里就算了,还口口声声说着要直接吞下周军主力,简直就像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像极了自己。

嫌天气太热想让姜子牙给你冻冻?

果然,哪怕是鲁雄,对仙人的了解也太少了,临到战时,难免有些狂妄自大。

子受缓缓摇头,无可否认,打仙人是打不过,但也不能就这么去送。

正待子受开口之际,高继能忽然道:“老将军,咱们一路向北再绕路向西,路程比直接往西长了不少,先不说汜水关能否坚持到那时候,粗略算笔账,途中花费的粮草就已是不知几何,军中将士也必然无比疲倦。”

“咱们本来在潼关休息好,只需向西去往汜水关,就能以逸待劳,趁着南宫适大军几番攻关不下之际,转守为攻,一鼓作气与周军决战,可将军这一番绕道,却是都反过来了,胜负如何……不容乐观。”

高继能这番话很有道理,而且他自幼和妖怪学艺,自然知晓道术玄奥,周军之中好几个硬茬子,可不是寻常兵将能够应付的,应该多多避免正面交战才是。

鲁雄斜眼瞥了高继能一眼,正好,“走漏军情”之外,还能顺便加一个“将帅不和”,他说道:“好个武状元,那按照高将军的看法,应当如何对敌?”

“这……”高继能一时语塞,他这个武状元怎么来的,高层将领基本都知道,他能看出鲁雄所言战术的不妥之处,可要他拿主意,真的拿不出来。

鲁雄却不罢休,揶揄道:“高将军如此,必有良策,若有未尽之言,应当趁着军中将领与陛下皆在之时畅言,若是迟了,反倒耽误了战机,你倒是说说,我军当如何攻伐?”

高继能嘴唇嗫嚅了几下,说不出话来,他寻思着以前老将军挺和善的,还教过他兵法战阵,今日怎么就这么咄咄逼人呢?

子受倒是乐得见到这幅将帅不和的场面,吵着吵着不欢而散最好!

其实站在他的角度,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掉头回朝歌,一路吃拿卡要不说,还不损一兵一卒,纯当出来军费旅游散散心,也省得给封神榜上添名字。

兴许再等个几年,昏庸值就差不多攒够了,到时候再慢慢打,打着打着指不定就原地飞升打穿天道了,也不用在乎什么天地大劫,各回各家各自安好。

不过当前局势容不得子受这么做,再不出兵西征就要被大臣们烦死了,而且大劫背后的大能们恐怕也不乐意看到封神迟迟未有进展,肯定会动些手脚想办法推动大劫,到时候恐怕更难掌控。

也不知是怎么的,不止是鲁雄,朝中文武都仿佛陷入了魔怔,拼命想在有生之年平定天下。

子受没辙,这得怪自己,好端端没事就去打北狄南越,这群化外之人连大劫配角都算不上,怎么可能是大商这种大劫反派的对手,愣是连战连捷,让大商文武都给打膨胀了。

见着高继能一脸窘迫之色,子受沉吟片刻,决定替这个擅长揣度局势见势不妙就会跑的钦点先锋解解围,他缓缓道:“老将军,朕却是有些看法。”

“陛下请讲。”鲁雄拱手,明白了,看来是陛下需要自己来配合了,不仅仅要传递出歌舞升平、将帅不和的假象,还有君臣不和,乃至君主的猜忌,接下来无论纣王怎么说,自己跟着反对,并且大吵一架就行了。

“朕以为,西征应当……分兵。”

“将西征大军分为数部,由各个将军自领一军,互不统属,分别从北面佳梦关,南面汉水,东面穿云关三个方向,同时向汜水关进发,只留西面一个口子给西岐主力。”

“三路大军遇山开山,遇水渡水,至于具体如何行军,由领军之将自行决定……”

子受心里盘算着,分兵之后,调动起来就方便的多,下头的小将肯定不敢违背圣意,到时候学习常校长来一手微操也不错。

众将还在思考分兵的可行性,只见鲁雄不假思索,大喊道:“陛下糊涂啊!”

子受愕然,嘴角不由得一勾,你什么时候说话这么好听了?会说话就多说点!

这一丝微妙的喜色被鲁雄察觉,鲁雄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自己做的没错,果然这一切都是纣王的计策,看来自己在揣测圣意方面,已经得了晋王三分精髓。

第534章 鲁雄老矣尚能饭否

鲁雄佯怒,道:“陛下贪图享乐,竟是连大局也不顾了吗?分兵实乃误国之言,我大商尽起数十万大军西征,为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所谓狮子搏兔,君临天下,唯有以大军压境,以泰山压卵之势一举平定西岐,方能震慑诸侯,我大商的敌人,可不仅仅是西岐一路。”

“若冒然分兵,失去兵力优势,无疑给了周军逐个击破的机会……”

鲁雄顿了顿,接着道:“更何况,分兵说来轻松,实则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若分为三路,则粮草亦要分为三路,运输起来极为麻烦,再则领军将领彼此之间互不统属,该以何人为尊?臣这西征大元帅,岂不是名不副实?如此又该怎样调度大军?这些陛下可曾有考虑过?”

子受被鲁雄说的一愣一愣,自己好歹也在南征的时候特意让闻太师讲过一点课,怎么军事水平就这么拉胯?

司马懿上谏曹丕伐蜀,不也分了五路兵吗?

不过这样也好,充分证明自己领兵打仗的水平有限,之前的南征大胜只是个意外,彻底解除天下人对自己的误会,纣王不是什么用兵如神,纯粹是个运气比。

于是乎,子受强词夺理道:“想来定是利大于弊,分兵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周军比我军提早数月出兵,万一设下了埋伏,便是西征大军全军覆没,若将大军分为多路,齐头并进,就算其中有一支中伏覆没,另外几路也足以西征,攻下西岐。”

鲁雄将手边的器物摔下,怒道:“一派胡言!陛下怎得如此糊涂?论及稳妥,还有比大军压下更稳妥的吗?如果分了兵,行军暂且放置一边,粮草和后勤民夫便也得分散开来,跟着军队跋山涉水,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军分为数部,兵力没有任何优势,如何保证这分出来的兵马不会被敌人各个击破?”

“陛下莫要因为一己之见误了三军将士性命!”

子受又和鲁雄吵了一阵,其实不管分兵是好计还是坏计,他都更倾向于分兵,毕竟原著鲁雄就是带着主力大军一口气压到了岐山,结果被姜子牙冻成了暴雪嘉年华,连自己也给赔了进去。

不过当下也没什么办法,难道掐着鲁雄的脖子,面目狰狞嘶声告诉他,赶紧分兵,不然你就等着当冰块?

可以分兵,姜子牙自然也可以分着冻,到底怎么打,以子受的军事水平,还真就两眼一抹黑,没有任何头绪。

能说的都说了,只能看鲁雄的,顺便趁机正视听,让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知,赚点零碎昏庸值也不错。

为了表示自己的固执,子受继续和鲁雄争执不休,鲁雄也相当配合,吼声越来越大,竟似盖过了乐声,显然已是极怒。

帐内众人一直听着二人的争辩,一个是国君,一个是西征元帅兵部尚书,他们虽是军中高级将领,却也不好劝阻。

好久之后,子受才道:“也罢也罢,既然是老将军领军西征,那就都依着老将军吧。”

话音落下,帐内众将才呼出一口气,乐声与舞蹈,也平稳了许多。

鲁雄冷哼一声,喋喋不休道:“早该如此,陛下虽是一国之君,这次老夫也不能听圣命了,大军分兵乃大忌,尤其是在我军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分兵更是下下之举,大军压境,以覆灭姬发、姜子牙主力为主,攻破大军之后直取西岐,这才是最有效的计策,而且也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让四方诸侯不敢轻动,同时还能节省下多日的粮草……”

子受面色不渝,却也轻轻点头,表示认可了鲁雄的说法。

众将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虽说有些冒犯之举,但鲁雄连纣王都敢反驳,并且做到了这种地步,显然已经表明了决心,刚才高继能的反驳肯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鲁雄打算一条路走到底。

众将其实都很能明白鲁雄的心思,鲁雄虽然身为当朝兵部尚书,但上头还有一个闻太师和一个武成王压着,大商武将之中,其实他只能勉强排第三。

这第三还是用年纪混出来的,由于鲁雄久在朝歌,已经许多年未有过领兵出征,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玩变法的李靖之前都在陈塘关打退过来犯的东夷,他这么个兵部尚书,有些名不副实。

而且前不久发售的第二期月旦评,又将大商武将数落了个遍,更是有一句“鲁雄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简直诛心。

当然,师延刚痊愈没几天,就又住进了医学院,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专属病房,可师延再怎么挨打也只能解气,却改变不了天下人对大商武将的看法。

鲁雄却和众将想的不一样,他见着此情此景,心中极为欣慰。

这么一番争执,加上此前的种种,足以麻痹周军了。

其实怎么出兵并不重要,集中大军一口气压过去,是办法,分兵合围钝刀割肉,也是办法,各有各的优缺点。

毕竟打仗嘛,哪有什么万全之策,总是有利有弊的,出发点都一样,是为了破敌。

不过……

鲁雄不由得暗自心惊,如果不是纣王的提醒,险些就要酿成大祸了。

他一开始虽然全都是信口开河忽悠人的,但心底确实是打算合兵一处发起猛攻,可他忘了一件事,西征的意义和此前的南征并不一样。

周天子,也就是姬发,姬发与西岐如今是天下反商势力明面上的老大,如果西征成功了,这就等于向天下百姓昭告,何为天命?没什么天命,天命被大商捏在手里捏死了。

西岐一灭,不仅天下归心,还能震慑住各地诸侯,寻常贵族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使得大商声势走上巅峰。

这等大功,足以昭告朝堂宗庙,裂土封王都有些配不上。

这么大的功劳,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这哪里是一个臣子能独揽的?分明是一场祸患啊!

鲁雄颇有些感动,早在抵达潼关的第一天,纣王就用兵将的严苛分别告诫了他,不可厚待士兵留人口舌,现在又提醒了一次。

这并不是说纣王不信任他,而是这种事,哪怕君王打心底信任领军的将领,也很难避免,毕竟人言可畏。

因而只能尽量避嫌,再以分兵将功劳分润出去,这才称得上万全。

第535章 再大力一点

李烈扛着大鼎回来了,火锅顿时香了不少,可惜将士们连闻味儿的机会都没有,鲁雄也没尝上一口热乎的,一早就拔营,浩浩汤汤离开了潼关,向汜水关进发。

子受没有摆驾回朝歌的打算,出都出来了,可没那么容易回去,没有杨任商容之流在耳边嘀嘀咕咕,耳边也能清静些。

而且潼关离汜水关更近,方便他微操。

子受乘着御驾送行,抬目眺望,便是连绵数十里的西征大军。

这次,他算是对所谓的大劫了解得更深刻了,哪怕不想打仗,一拖再拖,终究还是得大规模开战。

虽说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改变了不少东西,但大体的方向,依然没有任何太多变化,封神封神,终究上头还有修仙的大佬们把控着,不超越天道,想扳都扳不过来。

子受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扣扣索索赚点昏庸值,尽力而为,好在现在总算有盈余了。

好人不多,坏人也不多,不好不坏的普通人,才是常态。

子受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好得不彻底,坏也坏得不彻底,明知道昏庸值的功用,看着种种仙丹法宝却望而不得。

其实只要变得自私一点,拉低一点下限,原地飞升打穿天道就在眼前,可他算不得太好,也算不太坏,心中总有那么个不会触碰的底线。

……

周军的主力依旧在岐山未动,但时不时会派出小股部队来支援南宫适。

这是姜子牙的算计,可以用周营大将的战败、攻关不利来体现自己的用兵如神,增添威望,表明自己的不可或缺。

但他也不能做的太过,一则是沾染因果太大,二则是损兵折将,往后不太好打。

因而姜子牙只是不断派遣小股部队,让南宫适与姬叔乾、雷震子以兵力优势稳定连绵不断的攻势,而他暗中所派遣,真正夺取汜水关的关键之人金吒、木吒,早就接了锦囊,算算时间已经在路上了。

周军有增援,汜水关的士卒则显然有些势单力薄。

窦荣与韩荣在汜水关上巡关,望着远处再度攻来的周军,面色有些不太好。

“将军……”望着远处的旗号,韩荣担忧道:“南宫适不断添兵猛攻,只怕越来越难了!”

窦荣皱眉道:“那又如何,关亡人亡,唯有坚守。”

韩荣默默点头,不再言语。

周军行至关前,徐徐列好阵势,连日猛攻用三军将士的命去填,填了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基本耗光了汜水关内的箭矢,即使在射程范围内,也不用担心被射伤。

雷震子行至战阵前方,朝着关上喊道:“窦总兵可在关上?”

“在。”

窦荣的声音自关上传来,雷震子也是无语,两军都打这么久了,他连人家主将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简直闻所未闻。

他大喊道:“是战个关破人亡,还是保全关中将士,窦总兵你自己选择!”

窦荣正在关墙上认真的削木头,将木杆削成尖头后,又拿手比了比,约莫有些箭矢的形状后,他便弯弓一拉,也不露头,一箭往关下射去。

这一箭……

自然是没中的,没有姜文焕没金饮羽的威风,也鼓舞不了士气。

月旦评是有些夸大,窦荣确实还没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地步,但他的武艺实属三流。

窦荣摇摇头,管他呢,立场表达清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