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87章

作者:殆火

“若能挫伤周军士气,继而一鼓作气拿下西岐,如此天下诸侯为之胆寒,天下可定,大商可兴。”

听了子受的分析,鲁雄哈哈大笑道:“我还道是陛下怯战,不想陛下看得明明白白,西岐乃我大商唯一的敌人,西岐定则天下定,看来陛下早已有安排,这可是一统天下的大计啊!”

子受又道:“鲁将军可先退下整军,待出兵讨伐西岐之时,可再在大殿之中教朕用兵。”

鲁雄点了点头道:“也好,大军出征,定要提前准备,臣便先去了。”

说着,他就拖着费仲走出殿外。

子受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

没错,他刚才所说的,就是大商统天下的大方向。

是他和后宫妃子这阵子在床上讨论出来的,那几个妃子一个个献策献计比谁都勤。

可惜,这都是理想情况,不是子受悲观,而是事实就是大商压根打不过有仙人相助的周军。

哪有那么简单啊?

在封神原著之中,大商一共进行了七次西征。

第一次,晁田、晁雷两兄弟西征,吃了败仗就投降了。

第二次,张桂芳西征,连败西岐数员大将,逼得姜子牙高挂免战牌,然后姜子牙上昆仑山求援,张桂芳被数十骑围攻,从清晨杀到傍晚,自杀了。

第三次,鲁雄西征,打得姜子牙不敢和他斗兵,后来在岐山避暑的时候,被姜子牙招来风雪,连着大军一块儿冻没了。

第四次,闻太师西征,都把姜子牙打死了,结果复活的姜子牙不仅得到版本加强,还找人把闻仲反杀了。

第五次,邓九公西征,土行孙睡服了邓婵玉,邓婵玉说服了自家老爹投降归周。

第六次,苏护伐西岐,好家伙,这个打都不打,要不是部将拦着直接就投了。

第七次,张山伐西岐,支撑了很长时间,最终周军偷袭大营,没了。

三十六路人马,七次西征,比诸葛亮北伐还多出两次。

其中的第二、三、四、五次西征,更是占尽前期优势。

可为什么还是输了呢?

因为姜子牙喊人了啊!

当然,闻仲也喊了人,截教也助了商,可还是没打过阐教和西岐联手。

子受很清楚,就当前大商的情况,虽然比原著好很多,可依然不够看。

就比如连年增产的粮食,看起来很厉害,但没用啊!

阐教的韩毒龙、薛恶虎手上有个法宝粮筒,里头的粮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西岐随便爆兵!

若是按现在这样的情况,直接西征,结局依旧是鹿台自焚。

所以子受将主意打在了昏庸值身上,已经高达四位数的昏庸值,才能给他提供翻盘机会。

不然就这么去刚圣人逆大劫,也太不靠谱了。

第496章 姬昌啊,你说说这西岐该怎么打

帝辛十一年,十二月。

子受前往羑里探望姬昌。

姬昌农民打扮,手拿农具,正在耕地,一副老实人模样。

子受问道:“姬老头,大冬天的,你也种地?”

姬昌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他剪了短发,身上穿的依然是长袖,但却不是宽袍大袖,这样的打扮,干净利落,十分方便种田。

他拱手道:“陛下,臣在冬种。”

子受觉得奇怪,这还是他第一次见着有人冬种:“种的什么?”

姬昌毕恭毕敬道:“自然是陛下所推广的小麦了。”

这小麦,确实不错,在去年的一波农具大发明之后,小麦粉的研磨就变得极为简单,更容易传播,随之也出现了各式小麦食物,馒头、包子、饺子、糕点……

决不能忽视华夏人民在吃方面的智慧。

这……是极好的,子受也嫌弃古代的食物,能多些各式食物,他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不过他还是心有疑惑:“那为何要在冬天耕种?”

姬昌解释道:“陛下虽然知道水稻与麦子的收成高于粟米,却不知道这小麦还分为春小麦与冬小麦。”

“臣种的,便是这冬小麦,冬小麦在冬至前后种下,待到夏四月便可收获,而粟米五月播种,到秋九月收获,这一冬一夏,刚好一个循环,如此一来,一年之中,便有了两次收成,耕种的时间虽然比以往长,但收获更多,只需稍稍勤劳一些,便不会有肚饿之忧,甚至还有余粮,无论是存是卖,农人们的生活都会好过不少。”

“至于水利,去岁已发明出桔槔,只要多造些桔槔,即便土地距离沟渠甚远,也不用担心水利问题,一年两次收获,并非难事!”

子受嘴角抽了抽,姬昌还真是把种田大业进行到底啊,可他依旧不解:“土地肥力呢?冬时是农闲的日子,休耕以养地力,农人们以往最多也就种一些菽豆,若是种了冬小麦,土地肥力不够,即使一年两次收成,也比原来一次要少啊!”

他琢磨着,即使有了粪肥,土地肥力也不一定能支撑起一年两种吧?

如果强令农人种植冬小麦,不允许他们休养地力,只怕会引起农人们的不满,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这样透支肥力耕种,田地的地力很容易消耗殆尽,变得贫瘠,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出产越来越少,得不偿失。

莫非……这是姬昌的毒计,想要以此来毁坏大商的田地?

不对啊!这冬小麦是姬昌提出种植的,冤有头债有主,农人要恨,肯定也是恨姬昌。

难道……

姬昌也得了个昏君系统?

姬昌拊掌一笑:“陛下不必担心,昌躬耕多年,自有妙计,且看!”

他指着刚刚耕种的土地,子受定眼一看,慌了。

姬昌解释道:“臣将耕地分治成圳和垅,也就是田间小沟和隆起的田埂,圳宽一尺,深一尺,垅宽也是一尺,圳垅相间。”

“只需将种子播在圳底,高高拱起的垅便可护住种子,让不受风吹,可以保墒,而圳在更凹陷处,幼苗长在其中,也能得到和保持较多的水份,生长健壮。”

“在每次中耕锄草时,将垅上的土同草一起锄入圳中,培壅苗根,到了暑天,将垅上的土削平,圳垅相齐,这就使作物的根能扎得深,既可耐旱,也可抗风,防止倒伏,等到第二年耕作时,再变更过来,以原来的圳为垅,原来的垅为圳,使同一地块的土地沿圳垅轮换利用,以恢复地力。”

“再加上陛下所推广的粪肥以及各式新农具,即使一年中既有春耕又有冬种,也不会伤地理,平白增收无数。”

子受沉默了。

平白多出一份冬小麦的收成,还不伤地力,自然是件万人称颂的美事。

如此一来,姬昌的贤名就更加稳当了,实际上至今为止,姬昌已经在农业方面做出了多种贡献,无论是菜圃、农具还是现在的冬小麦,甚至足以让他的名声比肩其先祖后稷。

人们只要想到种田,就会想到姬昌,即使有人给他立个碑,也不意外。

而且姬昌算的很好,虽然大商的土地比西岐更多,粮食增收后获益更多的也是大商,可他身后有仙人。

有那法宝粮筒,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食,别说大商多出一个冬小麦的产量,就算亩产几十万,大商百姓全都站在稻谷上,在麦子里游泳,也不是什么问题。

反正姬昌他赚的是名声,最多就是让纣王也跟着赚一些。

子受却是被恶心到了。

姬昌这个人,恶心人向来有一手。

我要的是名声吗?你还我昏庸值!

子受神色一动,算了,今天特意跑过来,另有要事。

他出声询问道:“朕在图谋西征,你有何计策?”

对,这就是子受今天的主要目的,在讨伐西岐前,先问问姬昌该怎么打。

“陛下要……西征?”

姬昌愣住了,半天都没回过神,甚至有点怀疑人生。

“不错!朕欲明年年初派兵西征!”子受肯定的点了点头道:“诸侯心有不臣,朕已对万国宣战,每日便是心心念念想着西征讨伐不臣,如今已过去半年有余,粮草兵马皆足,朕自当派兵西征!”

“姬发之才,虽然十倍于朕,但朕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更有卿这样的古之圣贤。”

“可我大商在西边有雄关五座,朕一时半会儿,想不出该从何处出兵,防守反击十拿九稳,但不足以打出气势,无法扬我大商国威,西征虽然难,难如登天,但朕今日便登一次这天。”

“你对西岐知之甚祥,朕今日便是特意来询,不知以卿之见,该如何出兵呢?还请卿与朕一条西征之策。”

姬昌:“……”

他脑门上瞬间冷汗密布,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

自古以来有这样的事吗?

他才是西岐名义上的老大啊!姬发称天子,也是代他这个老爹称天子!

这不就跟小偷要偷大户人家的东西,结果去问人家主人要怎么进屋子一样吗?

成汤征伐夏桀时,莫非也向夏桀问过路?

哪有这样的道理??

第497章 姬昌议西征

一阵惊诧之后,姬昌心里就只剩下惶恐。

在他立场上,纣王是小偷,要去主人家偷东西,反倒问及自己这个主人该怎么进屋,很不合常理,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可站在纣王的立场上,那就不一样了。

天下是大商之天下,诸侯不过是寄居在大商这座府邸中的门客,是商王赐下了屋子供给他们居住。

这样一来,就反过来了,诸侯不仅仅是小偷,还是堂而皇之窃据他人府邸的无耻之徒。

纣王此举,不正是为了占据道德制高点吗?

商军西征,不是我侵略你、欺负你,而是我在拿回我自己的东西!

和姬发伐纣要陈纣王十罪一样,出兵必须占据大义,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而这就是大商西征的名啊!

姬昌想着想着,不禁弱气了起来,我都老老实实种了这么多年地,又是发明农具又是改良耕种方法,不都是为了你大商好,你纣王戒备之心就这么严?一点都不放松警惕?你平时有朋友吗?

子受这边,则是极为严肃的看着姬昌。

他就等着姬昌的西征之策了,你说怎么打,咱们就怎么打,你说怎么出兵,咱们就怎么出兵。

“臣有些失态了。”

姬昌拱手表示歉意,微微定了定神,心中已有思量,道:“小儿姬发大逆不道,谎称天子,臣实是心痛至极,不才正有些许建议。”

子受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