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85章

作者:殆火

纣王得了顺天剑之后,可能公之于众,将大商征服百越,南征大捷的消息传遍天下,鼓舞人心的同时,缓解各方压力,稳定各地守军军心。

也有可能以此为交易,将顺天剑交还给百越,换来百越各部族出兵,从南方威胁各路诸侯,互惠互利。

甚至搞些阴谋诡计,也有可能。

他们来之前,就在暗中揣测过,纣王心思深沉,擅长算计,极有可能利用这柄剑来分化百越,因为这是各部族越王都想要的东西,以此达到一剑分越的目的,所以百越五王为了防备这一手,此前还达成了一致,共同发誓绝不会与纣王私下接触。

可现在看来,一切的应对之策,都是镜花水月。

他们根本没猜到纣王的意图,因为纣王直接将顺天剑给折断了,用的还是削不掉苹果皮的蹩脚借口。

百越之主的名头,不要了吗?

竟是……如此儿戏?

邓秀心中同样震撼,缓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一开始他只觉得无言以对,自己好不容易背回来的大杀器,就这么被折断了,换谁都觉得心里堵。

可后来他就明白了。

顺天剑,这名字起得就不好,纣王是顺天的人吗?

代表百越之主?

不,纣王从未想过百越之主,他要做的是天下之主,百越之主的格局,太小了。

更别说顺天剑只是名义上的百越之主,远远不够。

邓秀很确定,纣王要求朝歌百姓剪短发,留辫不留头,就是为了收服越人之心。

这诚意不可谓不大,剩下的,就看越人的态度了。

邓秀觉得,纣王这一手正中越人下怀,他久在三山关,很清楚越人内心渴求的是什么。

而且退一步来说,就算越人没有感念纣王恩德,这一切都没能让越人真正心悦诚服,折断了顺天剑,也是件好事。

大商对万国宣战,肯定不能继续将大军放在南边,如此一来,就得提防越人做大,顺天剑对几个越王可不亚于社稷神器,任意一人拿到手,都有可能一统百越,比起统一的百越,大商显然更需要一个多势力谁都不服谁的百越。

邓秀内心拜服,恐怕当今天下,也只有纣王有这个魄力了,毕竟那顺天剑再怎么说,都是一件难得的神器。

这时候,百越五王也有了动作。

他们对视一眼,就纷纷拜倒在地。

纣王的诚意,他们见到了,现在该轮到他们表示诚意了。

刚才的断剑,就是信号。

纣王分明是在告诉他们,百越之主的剑已经没有了,不会有人在名义上掣肘他们,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这份坦荡,这份胸怀,甚至让他们感到羞耻。

越人想要不被歧视,想不被当做蛮夷,只能依靠纣王。

甚至,他们能相信的也只有纣王。

历数各代君王,哪个不是对蛮夷避之不及?

无论是北狄还是南蛮,无外乎就是攻打、驱逐,就连和羌人同出一源的周人,也在不断洗白自己,想要和羌人撇清干系。

看看吴越王,血缘上和姬昌的关系挺近,表兄弟,可谁认可他?一样被视为蛮夷。

唯有纣王。

纣王以他那宽大的胸怀,接纳了鬼方、土方,甚至是反复反叛的于越。

不仅如此,更是在行动上表明,带头剪短发,穿羊毛衣,改革礼制……

纣王真正将他们这些异族,不,是将他们这些身处于偏远地方,文明发达程度不高的人,当做了人族的一份子。

这时候,百越五王才明白了纣王的良苦用心,这是一个真正一视同仁的君王。

南越王率先行动,这次大家被俘最开始就是因为他的失职,这件事过了之后,即使能妥善处理,也总归是抹不去的黑历史,因而投诚最积极。

他三步并作两步,捡起地上的断刃,撸开袖子,一咬牙,在胳膊上划了个“商”字。

南越王也不管胳膊上的血,大声道:“刻肌肤,鑱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臣以之为荣!”

他也拿出了最真挚,最诚恳的心意。

不仅跪伏在地张口称臣,更是将“商”文在了身上。

文身对越人的意义不同寻常,一般来说,要么是纹自己部族的标志,以示身份,要么是纹龙蛇猛兽,以避蛇虫之灾。

可以说,纹在身上的东西,就是他们最推崇最敬仰最依赖的东西。

在南越王之后,其他四个越王也学得有模有样,纣王为了他们剪了头发,几乎等同于折寿,他们不过是以断刃纹身,体会肉体上的痛楚罢了。

这回轮到子受发懵了,幸好国号是商,比较好刻,要改国号龖、爨、齉什么的,这胳膊算是废了。

好半天后,子受深深皱起眉头。

什么都没干,这几个越王投诚就这么积极?

天生的舔狗?

顺天剑我都给折了,没道理啊!

邓秀见此一幕,心中大定。

现在看来,百越真正安定了。

他拱手问道:“陛下,百越臣服,南疆已定,不知陛下有何打算,是否要将此事告知天下?如今人心惶惶,正好彰显我大商国威,安天下人之心。”

嘶……

子受只觉得邓秀这句话无比刺耳,人心惶惶我才好挣昏庸值,人心定了我拿头打穿天道?

他连忙道:“不必,朕……自有安排,今日之事,绝不可说出去,这几个越王的行踪应该也没有暴露吧?”

邓秀道:“没……没有……臣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一路风餐露宿,绝不会有人发现。”

“好。”子受还是有些不安:“你立军令状,还有你们几个也是,今天的事你知我知,若有传扬,斩立决。”

不管你们怎么投诚,我不公开,那就不算投诚。

百越五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充满了疑惑,咱们都这样投诚了,莫非纣王还信不过?

昭告天下,才是正常逻辑吧?

邓秀倒是并没有觉得很突然,毕竟闻太师早有预料,甚至还提前叮嘱过他。

太师和纣王果然君臣相知,即使相距千里,也如此有默契。

他拿出一个锦囊,道:“陛下,太师叮嘱我,若是陛下不欲将百越之事昭告天下,便可打开锦囊。”

第493章 姜子牙一上昆仑

子受正在思考一个问题。

应该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烧掉一个已经拿出来的锦囊呢?

想了半天,终究没有想出任何可行办法,他只好勉强露出一个笑容,道:“甚好,你念来朕听听。”

邓秀听命,打开锦囊,其中仅有一张黄纸。

黄纸上的字迹就如同闻大爷本人一样,刚直不阿。

邓秀一边念,一边震惊,没想到越人还有这样的用处。

按照闻大爷的设想,由于俘虏百越五王是神不知鬼不觉被俘虏的,没有走漏任何消息,甚至就连越人的兵马,如今依然还在山林中不知该如何是好,未有撤退,因而极有迷惑性,看起来就好像依旧处于战事之中。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百越已经臣服,更没有人知道百越五王已经到了朝歌,彻底心悦诚服,还在胳膊上文了大商国号。

如果将百越五王臣服,百越各部族归顺的消息昭告天下,固然能得来一时的人心稳定,但闻大爷觉得,人心稳定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要打出来。

即使用这些好消息将人心经营的再稳固,一旦商军支撑不住,在战争中屡屡吃败仗,人心一样会涣散。

所以,闻大爷的计划,是借助百越,在商周之战中,取得开门红。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在刚开战的时候,先打下一个巨大战果,过硬的战绩才能让百姓、军将对大商有信心,尽可能多撑一阵子。

一旦初仗获胜,打一个干净利落的漂亮仗,往后即便节节败退,面子上也好过得多,而等到之后,见着显露出颓势,到时候还能散布百越臣服的消息,振奋人心,重整旗鼓。

闻大爷认为,将百越一事隐瞒不报是有战略意义的,佯装南征大军依旧在和越人鏖战,战事焦灼不已无暇抽身,从而引诱各路诸侯趁虚来攻,而后他亲自率领大军借机横渡汉水北上,拦截诸侯大军退路。

到时候诸侯大军进无法破关,退路又被阻断,前后夹击,焉有不输之理?

总之,邓秀边念边感慨,纣王向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闻太师也不愧是沙场宿将,两人没有任何交流,就已经定下了如此恐怖的计策,区区一个百越臣服,被玩出了花儿。

便是静静听着的百越五王,也是暗自惊骇不已,闻太师的能力他们在领兵对阵中,已有了解,确实是当世良将,统军智计均是上层,可未曾想到纣王也是如此,君臣默契到这种程度,恐怕没有这次意外被擒,兵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想到这里,百越五王就更加忠诚了几分,不了解封神大劫,也未参与昆仑城宣战的他们,对大劫一无所知,甚至更加觉得大商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子受只觉得很无奈。

百越归附的消息,公开不是,不公开也不是,怎么弄都有一番道理,根本无解。

思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不公开,按照闻大爷的计策行事。

让闻大爷去做就行了,反正子受自己也清楚,以自己的能耐根本左右不了战局。

何况想都不用想,率先来攻的肯定是西岐大军,对付这样的对手,计策根本不顶用。

原著闻大爷也是拼了老命的西征,结果一场都没赢,真就把老命给赔上了。

让邓秀与百越五王滚蛋之后,子受遣人往北边传令,将擅长打防御战的窦荣调到最西边的汜水关,先想办法把西岐大军给堵上,能苟多久就苟多久。

……

“卖无心菜,卖无心菜咯!”

朝歌西市繁荣依旧,姜子牙在卦摊上留了个法身,便遁往昆仑。

昆仑山中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时闻仙鹤唳,时现玄猿影。

姜子牙过了麒麟崖,至上玉虚宫,正好见着白鹤童子在宫前等候多时。

姜子牙曰:“白鹤童儿,与我通报师尊。”

虽然姜子牙修为比他还差劲,但人家是应劫之人,白鹤童子连忙入宫,至八卦台下,跪而启曰:“姜师叔在外听候玉旨。”

元始天尊颔首:“正要他来。”

童子出宫,道:“师叔,老爷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