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63章

作者:殆火

而且他在黎城这些天,深知郡守姜文焕和羌人残部都想攻打伯邑考,这些人是可能支持他的。

唯一麻烦的,是朝廷兵马、粮草不足,而这些东西,黎郡的贵族可以提供。

例如侯延所在的侯家,他们有私兵,也有钱财,更是通过先前的羊毛衣贸易,赚取了不少粮草。

如果这些贵族愿意提供兵马、粮草,就只缺朝廷的调令了。

而李燧正好就是这调令,姚齐虽然不知道纣王吩咐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燧在黎郡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

第461章 肉骨头

贵族们还在思考利弊,乍听之下,攻打羌人确实是更有利一些,只是之前一直将目光放在大商境内,没有考虑到放养羌羊更多的羌人。

沉默不语的姜文焕却是眼前一亮,猛地拍案:“这个谁,说的不错!打羌人!抢他们的东西,什么羌羊羌牛,有就全都抢来!抢牛羊小功,杀死羌人大功,生擒伯邑考封赏加倍!”

姜文焕想打羌人很久了,当年羌人南下,本以为能施展一番拳脚,没想到羌人们都跑了,现在有机会,怎能放弃?

俄何、烧戈也十分异动,这就是复仇的机会!

贵族老爷们被姜文焕的动作震得哆嗦,却也同时意识到了什么。

羌人……好像很容易打啊?

看看,姜文焕猛,当年还把羌人给吓跑了,就算羌王换成了伯邑考,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还有俄何、烧戈等羌人残部作为带路党,连地理优势都有了。

还缺什么呢?

兵马?黎郡有兵马,加上贵族的私兵,够了,至于战斗力怎么样,根本无所谓,姜文焕带头冲锋士气一起来,管他羌人还是戎人一样打,在座所有贵族都亲眼见证过姜文焕一人干翻无、皋二戎,将戎狄打得认祖宗的一幕。

粮草?这个……以前没有,贵族们也抠,不可能拿自家的粮食去养朝廷的兵。

但现在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羊毛衣的利润足够抵消钱粮的花费,稳赚不亏。

至于抢了羌人得到的羌羊怎么分配,贵族们丝毫不担心。

纣王已经将羊毛衣产业交给了贵族,就不会轻易变动,而且朝廷没有能力处理数量这么多的羌羊与积年存下的羊毛,无论是放牧、制造还是运输、贩卖,都只有贵族能够办到。

想明白这些事情后,侯延咳嗽一声,换上了一副与之前不同的和蔼脸色:“听说伯邑考化姬为姜,不仅当了羌人,更是夺取了羌王之位,还欲将忠于前代羌王的羌人们赶尽杀绝……”

“李大人啊,陛下在朝歌,不知道边地的情况,今日你入了黎城,定然亲眼见过了那些可怜的羌人,敌人的敌人,便是大商的盟友,我们帮助羌人复仇,就能得到羌人的友谊啊!”

“陛下曾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看伯邑考的样子,哪有将陛下放在眼里?我们啊,希望朝廷能够攻打西羌,不只如此,还应该掠夺他们的牲畜、侵占他们的土地,永绝后患,当然,俄何、烧戈这些羌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能够在土地上放牧、做工,过着和大商百姓一样的生活……”

“思来想去,我们虽然是贵族,却也知道忧国忧民,伯邑考带领下的西羌,既是我大商心腹大患,更是暴虐无道,得位不正,我大商乃天朝上国,德被四海,怎可容他人做大?”

“我等每每念及如此,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因此,我等恳请出兵讨伐,以正天下。”

李燧:“……”

他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也是纣王没有说到的突发情况。

好好的问责贵族,怎么变成了问责西羌,甚至到了要出兵征讨的地步?

他一时也拿不准,只是愣愣的看着侯延等人。

这幅模样落在侯延等人眼中,则成了待价而沽。

果然,光说不行,还得做。

侯延等人没有多做思考,早一日打下西羌,就能早一日牧羊,有谁会嫌弃赚的太少呢?

想到那肥沃的草场,肥硕的牛羊,还有那善于放牧的羌人,一片光明的未来已经落在的眼里,不用做任何怀疑。

一旦朝廷对西羌用兵,他们便可随军抢羊圈地,这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暴利。

想到这里,侯延心头一阵火热,义正言辞地道:“不过朝廷的难处,我等也是知道的,南方的蛮子和羌人一样,都需要惩治,朝廷无暇分兵。”

“可我等身为大商子民,自当为朝廷出一分力,见着朝廷缺少钱粮,那便捐献一些,即使是杯水车薪,却也绝不能无动于衷,这调兵遣将所需的钱粮,我等各家都从日常用度中挤出一些,想来还是有不少的。”

“民夫和劳力,我等亦是能帮衬一二,家仆、私兵,都还是有些的,为了天下社稷,为了大商和陛下,便是咬着牙过日子,也愿意呐!”

“伯邑考的用心险恶,我等实是看不下去,倘若坐视不理,于心不安,钦使来此,必然是因为陛下也有所察觉,时不我待,定要征讨不臣,以昭王道!”

“大家说,是也不是?”

在侯延的带领下,贵族老爷们竟纷纷红着脸梗着脖子,大肆数落起伯邑考与羌人的不是。

他们是贵族,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贵族,泼泼脏水算得了什么?不过是雕虫小技。

李燧心中升起了一种别样的感觉,厉害了,这群贵族真是厉害了,竟将颇有贤名的伯邑考说成了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譬如,残害奴隶,劫掠百姓。

又或是不守礼仪,改了姓氏。

除此之外,甚至还盖上了奸淫掳掠的黑锅。

总而言之,怎么恶劣就怎么形容,假的?假的也能在他们的舆论下变成真的,朝歌之外,由贵族掌握舆论。

李燧抬头,看着义愤填膺的贵族老爷们,其中一个甚至演的过分了些,不仅咔嚓两下摔碎自己的酒爵,还将同桌案的几个酒爵啪啪砸下,还不解气的踩了好几脚。

这一幕幕,李燧只觉得好笑。

他终于明白了纣王的意思。

问责之后没有任何指示,就是在等贵族们表态。

甚至,有关羌人的这份利益,也是纣王送到贵族们眼前的。

很简单,这就是纣王的试探,将主动权与利益拱手让给贵族,不需要任何多余举动,只用看看贵族会如何。

是继续反商呢,还是替大商做点事情?

贵族的行为,将决定他们的未来,那君臣会晤时纣王最后强调的一句“调动黎郡兵马,让姜文焕配合”便是最好的证明。

若是贵族依旧强烈反抗,那自然是调兵抄家,杀个血流成河,有姜文焕在,能够镇压任何不服。

若是贵族在利益之下屈从了,那就是调兵征讨,讨伐羌人,有姜文焕在,能够杀西羌一个人仰马翻。

这是纣王的以不变应万变,李靖所说的恩威并施,其实纣王早就想到了啊!

只是纣王眼中的恩,并不是暂时在新法上对贵族睁只眼闭只眼,而是给与利益。

打个比方,贵族是狗,作为主人的纣王并不是稍稍放松狗身上的绳子,而是扔出一块骨头。

这两者间,区别可就大了,即使放松了绳子,狗也不一定会听从主人的命令前进或是后退,而扔出一块骨头的话,狗子会则会自发去向有骨头的地方。

甚至……将拦路的障碍打翻、撕碎。

第462章 利益至上

李燧还在心中不断佩服纣王的英明神武。

贵族老爷们也依然振振有词地叫骂着。

“姬昌仍在羑里,伯邑考却投身羌人,此等兽行,不孝之极,令人发指!我怎能忍受如此恶贼存活于世?!”

贵族老爷们一个个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拍着桌案叫喊道:“此等贼人,当押解朝歌,受凌迟之刑!”

“何况还有俄何、烧戈等羌人,伯邑考不能服众,我大商也不能容忍这等无父无君之人为西羌之王,还请李大人与姜郡守一同,调动兵马,我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协助讨贼,生擒伯邑考,就在明日!”

“我等世代居于边境,深知边民疾苦,如若不能主动出击,等来年羌人与西岐同流合污,向我等发难,日子却是难熬了!”

“是啊是啊,何况羌人掠边已久,如若不能平,又有何面目见先祖?”

说到先祖,几个贵族老爷们不约而同的顿了顿,说来倒也奇怪,近来总是有仆人相报,说是经常能在祖坟处看到矮小的黑影,可刚找上去,黑影就不见了,这事儿太过诡异。

李燧已然掌控全局,他依旧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但他并不担心,这些贵族会安排好,他最后只需要以玄鸟玉佩表明身份,总览大局就行了,看似被动,实则主动权尽握。

他极为淡定的喝了口酒,方才慢条斯理的道:“伯邑考兽行,我也有所耳闻,不过诸位还请先不要激动,此事还需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

等你一思两思的,知道我们亏多少钱吗?

现在都十月末了,出兵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抢到东西,还得加紧加急赶工,才能在冬日供应羊毛衣,这要等拖到入春了,售卖稍薄的羊毛衣也不是不行,这东西除了夏天都有市场,可利润少了好几成!

一旦涉及到钱财,贵族们便不淡定了。

吃到嘴里的肉你非要我吐出来先放几天?

知道羌羊的毛质地多好吗?

知道羌人有多少羌羊吗?

知道西羌占据了北地多少适合放牧的草场吗?北方部族内迁后,草原都是羌人的啊!

侯延看着姜文焕,就像看到了救星一般,李燧耐得住气,想打羌人想了几年的姜文焕,肯定憋不住。

他热血澎湃道:“姜郡守啊!你我相处多年,你是最知道我的,我对此痛心无比,怎么可以无动于衷?看看俄何将军,看看那些被追杀的羌人……”

他眨眨眼,佯怒的同时,眼里掠过了一丝狡黠:“姜郡守,依我看啊,你比那伯邑考更适合作为羌王,伯邑考还需化姬为姜,你却本就为姜,祖上同出一源,若是能平了西羌,陛下说不准会封你为王啊!”

“何况姜郡守勇冠三军,威望甚高……”

“黎郡上下,受的气够多了,只在姜郡守入职后,才稍有好转,大多黎郡百姓,心中对西羌、西戎这些外族,都是有怨气的,恳请郡守为我等边民讨一个公道啊!”

“封……封王……?”

姜文焕热血沸腾,他考虑的事不多,也不管什么猜忌不猜忌,他就觉得封王对自己而言,是份至高无上的荣耀,能够证明自己的能耐。

而且……还能打出黎郡,大杀特杀一番。

李燧看着贵族老爷们无比坚定的言辞,心中震惊连连。

他还记得,就在不久前,侯延所上奏的奏疏,是如何的尖酸刻薄,甚至明里暗里,都在揶揄着纣王。

而现在,完全翻转。

李燧也不得不感叹,纣王对贵族的心态拿捏的十分准确,握住了贵族最想要的东西——利益。

并且通过利益,驱使了面和心不和的贵族。

这可比让贵族臣服有意义的多,即使臣服,也会变心,而利益只要不减少,这些贵族就会为了利益,不断为大商做事,进而完全绑在大商这驾马车之上。

李燧不再沉默,如今已是最后一步,到了临门一脚的程度,他高声道:

“玄鸟玉佩在此,如陛下亲临!”

现在的局势就像是科举时刊载在报纸上的答案,一片明朗。

照本宣科就能做好的事,为什么不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