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13章

作者:殆火

那些贵族本就在诸侯麾下为官,同殿为官利益冲突更大,又有了祖庙一事激化矛盾,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即使想不在意这事也不行,一旦有家主不理会朝歌祖庙,家里供奉的祖宗灵位便会莫名其妙无风而倒,啪的一声,着实吓着了不少人。

而另外一件裁军的事情,也飞快传到了各地守军之中,毕竟朝歌兵力减弱,就代表着地方军队要更勤加训练,严阵以待。

数日之后,冀州侯府。

苏护透过窗子望向西南朝歌的方向,回过眼后四下望了望,见到没人,便将一本没有名字也没有封面的书册从怀中拿出。

入眼之处,竟是一副图画,画中有七个女子在池中沐浴,还相互吐着丝。

如此让人面红耳赤的图画,画中的女子却是都是妖怪。

苏护认真翻阅起来,微微叹了一口气,他如何能不知道纣王的打算呢?

兴许早在多年前纣王在朝堂中和云中子辩论披毛戴角之辈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想法了。

人妖和睦相处互惠互利,是自家老爹当年没做完的事情,甚至只是开了个头,就因为世间的蜚语流言郁郁而终。

难啊!不仅寻常百姓不理解,便是那些妖族本身,能理解的也不多。

困难重重,可如果成功,必成万世基业,妖族能做到很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家将从外面急匆匆而来。

“禀侯爷,这是朝歌送来的书信!”

家将从怀里掏出一个密封的严严实实的书信递给苏护。

苏护接过之后,微微点头,将其屏退。

他盯着桌案上的小刘备沉默了许久,终是正事要紧,带着些不舍,将其好生收好,随即打开书信,展开,一字一句观看完毕之后,脸上露出极其古怪的神情。

“裁撤朝歌常备军……”

“陛下此意……”

如果不是看到书信的署名是崇侯虎,苏护绝对会和朝中文武一样,激烈反对。

但既然是崇侯虎所发书信,便表明了纣王此举必有深意,这位向来智略超群的北伯侯,不,晋王,应当是又察觉到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

苏护又翻了遍书信,里头并未明说,毕竟密封再严也不能保证书信不泄露,只能靠悟。

苏护来回看来回看,差点就一气之下将书信给烧了,这特么到底是个啥意思!

“唔……”

终于,他发现了不对劲,信中除了说裁军之事外,便是夸赞苏全忠乃一流武将,最后还看到了书信中提及的崇黑虎。

苏护对朝歌中流传的武将分级有所了解,苏全忠既然是一流,那自己将苏全忠吊在树上打,肯定是超一流,心中美滋滋的同时,却是想起了崇黑虎。

崇侯虎的亲弟弟崇黑虎在随着子启造反后,便投靠了西岐,曹州则归到了曹州本地贵族治下。

而曹州就在冀州旁边,去年敖丙治水时,就找苏护借过人手帮忙,因相邻的缘故,苏护对久在曹州的崇黑虎有些了解。

崇黑虎少年学艺,但学的并不是呼风唤雨之类的大法术,而是旁门小道。

例如饲喂专门阴人的铁嘴神鹰这种。

除了这些旁门小道外,还学有练兵之法。

练的自然不是寻常兵马,而是道兵,崇黑虎学有道兵飞虎兵训练之法,苏护虽然不太清楚飞虎兵到底有怎样的能力,但他手底下的大将郑伦,也学有类似的练兵之法。

郑伦学的是乌鸦兵,乌鸦兵收执挠钩套索,个个以一当十,专门拿人。

似郑伦这样的异人,本来是不会投身于苏护这种小诸侯麾下的,苏护明白,自己能得郑伦相助,全赖自家那个主张人妖和睦的老爹遗泽。

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人为什么要和吃人的妖共处,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支持。

道兵,异人,裁军……

这样一来,纣王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苏护恍然大悟,如果没有崇侯虎这封书信提醒,他恐怕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力阻。

毕竟如今对道兵有所了解,眼界足够开阔的人,也只崇侯虎和自己,或许还能加上青龙关总兵,据说青龙关的督粮官陈奇,也会训练道兵,噢还有闻太师,但太师在南征,无暇顾及朝事。

这么想来,裁军或许才是最好的策略。

无论是常备正规军,还是流民成军,都不是道兵的对手,那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兵将贵精,不贵多啊……”

苏护喃喃道,他明白了一个几千年后的道理。

苏护心领神会,朝歌的军队只是用来安抚百姓,让百姓看着安心,真正要打仗,还得靠精兵。

那么精兵从哪里来呢?自然得练。

崇侯虎这封信中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陛下裁撤寻常军队,就是为了练精兵,练道兵。

道兵并不是随便挑选几个人,操演一番就能成军,得看潜质。

而大商之中,潜质最高的,非长城守卫军莫属。

并不说他们的作战经验最多,真要论及战斗力,他们并不是最强的。

但他们为了追击土方残部,足足长驱数十万里,凝聚力与意志力无人能比。

长城守卫军的领军将领是谁?苏全忠。

他苏护的亲儿子啊!

接下来的一切就容易办得多,将郑伦派去北地,和苏护研究研究,就算练不成郑伦所掌握的乌鸦兵,应当也可以练成其他的道兵,毕竟北地还有着孟姜女不哭,长城不倒的传说,这群依托长城成军的将士,确实有独到之处。

郑伦接了苏护的命令后便往北地行去,大概是冀州的马不识去长城的路,他迷路了。

翻山越岭后,又不知道行去了哪座山谷中,出了山谷,竟直接来到了草原上。

好在没啥区别,郑伦大老远就望见苏全忠带着长城守卫军,似乎是在操演。

郑伦是异人,目力极好,远远的看去,他觉得自家少侯爷和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样。

苏全忠目视前方,阵中的军士也如他一样面无表情,彷佛一群沉默的雕像。

“进!”

阵前的将士们冷静地向前踏步,脚步声并不沉重,但整齐划一,宛如惊雷,每一步落下都践起青草和草下大团大团的黄沙。

苏全忠将方天戟呈四十五度斜指前方,然后果断地挥下,厉声喝道:“挑!”

唰的一声,兵刃齐出,竟是如破空一般。

“进!”

“挑!”

“扫!”

“刺!”

最前排的士卒踏前一步,挑动手中的长戈,战时便能是以此弯曲的戈勾架住对手武器,第二排士卒则挥动长枪,左右横扫,最后则是后排士卒手中毒龙般密集而沉重的长矛,长而稳,杀伤力极强。

一个个方阵以相同的步率向前,就像一只浑身生满利刺的巨兽。

三米长戈,四米长枪,七米长矛交错排列,不留丝毫缝隙。

更让人惊讶的是,即使士卒们一手持着三四米的长武器,另一手依然能再持一面盾牌,丝毫不影响动作。

无数士卒们组成的战阵宛如一人,配合默契之极。

郑伦发现,自己压根没有来到北地的必要,这长城守卫军还要教?

别说练什么乌鸦兵了,只需要一个契机,这支军队会比乌鸦兵更强,不一定能威胁到仙人,但除些妖怪倒是不难。

比起这些,郑伦还是更担心朝歌,贵族虽然答应了缴纳田赋,但恐怕没那么好收,纣王那描述人妖之恋的小刘备,很合他的心意,他还等着看更新呢。

第399章 公议,皿煮

朝歌的子受确实遇到了麻烦,贵族虽然说是要缴纳田赋,但各种推辞,就是收不上来。

倒是百姓的田赋已经全都收取完毕,看到实实在在比往年多出来的这一程田赋,他更觉得苦恼。

到底是为什么?

这年头无论水稻还是麦子的普及还不够,恐怕许多人和自己一样,连冬小麦、春小麦的播种时间都不知道,最初推广的时候收成应该减少才对啊!

为了抓着狗,搞明白事情背后的真相,子受特意趁着上朝的时候提出下到田野间看看。

不想却遇到了阻力,最先劝谏的不是杨任,竟是伯夷。

伯夷连连阻道:“陛下,君王与朝臣处理国家政事,国人皂隶负责执行,朝廷收取田赋,治理国家,是本责,陛下令民间百姓种植麦子、稻子,也是本责,但亲下田间,行农田耕作、施肥松土等琐碎之事,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

子受被这莫名其妙的劝谏给劝懵了,你不会以为我是打算要领导干部下乡吧?

就算下了也就是看看,大吃大喝,哪能亲自动手?松土翻地啥的,我也不会啊!

伯夷见子受没出声,便又再劝:“陛下此举,不合礼制,公卿耕地,就好比让母鸡来打鸣,让豺狼协助耕地,让野猪充当坐骑,无法各司其职,便会扰乱秩序,荒废事物。”

子受听得一愣,野猪充当坐骑怎么了,看不起二师兄吗?猪突猛进超强的!

反应过来后,他心生一计,这份昏庸值简直白赚啊!

“礼制之中可有奴隶为将官?可有女子入行伍?可有贵族行商?法可变,礼亦可变,朕听闻卿家今日在琢磨重新制礼,便将这事也纳进去吧。”

伯夷皱眉:“陛下,其他事尚且待商榷,陛下若打算亲自去干农活,却是不可,在其位谋其职,下到田间除了会弄得身体疲乏精神困顿外,还会让农户不专心耕种,分心他事,臣知晓陛下是因为田赋增加而欣慰,但陛下只需依照奏疏,整顿农业,等到春种秋收后,自然仓库满溢,谷不可胜食,何必亲下田野?”

伯夷一通长篇大论,其他事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这件事却不行。

陛下你会耕种吗?

朝中公卿会耕种吗?

都特么不会耕种,下到田野间,岂不是纯粹是去坏事的?

这么说的话……我将带头上山下乡!反正宫里宫外都一样身体疲乏精神困顿,没什么区别。

子受大手一挥:“今年已到冬至,来年又有休沐,传朕旨意,朝中公卿在休沐之日下到田间劳作。”

想了想,他觉得有些不妥,万一有会种田的呢?还得再整点事。

“贵族诸侯也需下至田野间,来人,速速将此诏令发向天下诸侯贵族!”

诸侯如今已经到了不听宣也不听调的程度,但只要没明着造反,就不妨碍传达诏令,即使诏令发过去没人理会,可终究是传了,这种有违礼制的事情,正好给诸侯的攻讦又添了个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