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94章

作者:殆火

稍稍改变百无聊赖的姿势,收起无处安放的双手,仔细琢磨一番,这故事还挺曲折。

事情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高三一个人都没杀,杀杜忠的是杜贞,杀杜贞、杜献的是高成。

嫁祸高三的原因就是想在商、蜀的结盟中争取足够的利益,试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这不是摆明了坑人么?

子受相当不爽,这不仅是在算计自己,而且是在用高三的命算计自己。

如果没有高成,一切成功了,按照正常逻辑以及律法来看,高三必然一命还一命,碰上个以大局为重的君王,还真就不得不妥协。

这么看来,杜贞、杜献死的不亏,何况他们是在准备杀高成的时候,被反杀了。

小事,一笔带过就行了,不追究高三,也不追究高成,至于怎么审怎么结案,就让李靖头疼去吧,先把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的骂名给背上。

至于蜀王那边不爽就不爽吧,你他妈结盟就结盟,算计我干什么?

子受正要说话,欧阳天禄抢先反应过来,道:“高成,你已承认杀害杜贞、杜献之罪,是否伏法?”

正午的太阳更烈了,高成弓着背,低着头,一动不动。

他的神情已经十分疲惫,他只是个普通人,杀了人之后担惊受怕了许久。

他在一片沉默之中抬起了头,露出的眼神却与疲惫的神情截然相反,坚定锐利。

“是。”

高成的声音清晰起来,他回忆起高三拿着兰花送给自己的模样。

那脆弱的枝条当时毫不引人在意,可此时想来,依旧还历历在目,就和决定将高三抛弃的那夜一样,记得深刻。

第381章 明日宣战

蜀王杜宇面色青一阵白一阵,他拱手对着纣王道:“此人杀我儿又杀我家臣,既已认罪伏法,陛下定要将其凌迟处死!”

欧阳天禄愣了一下,蜀王还真比谁都激动。

高成置若罔闻,缓缓道:“还有一件事,想来诸位大人都不知道蜈蜂如何致死……”

话音刚落,他就倒在了地上。

在一片惊呼混乱中,欧阳天禄第一个跑去,探了探鼻息,然后将他的口掰开看了看,连连摇头。

怎么所有人都不按套路出牌呢?子受赶紧问:“怎么回事?”

欧阳天禄大着胆子撩开高成的衣服,从前胸皮肤上拿下一只蜈蜂,道:“这应该就是蜈蜂毒,应该早前就已经中毒了,刚好见效。”

子受怔了怔,默然无语。

李靖微微闭眼。

伯夷低头看了眼,低声说:“也好。”

这样一来,杀人者已死,也能给蜀王一个交代,哪怕其中弯弯绕绕有很多不能明说的事情,也不妨碍继续结盟,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

不过杜宇似乎并没打算就这么结束一切,他双拳紧握,青筋毕现,狂怒道:“死了?就这么死了,如何泄孤心头之恨!吾儿死得冤枉啊!”

这怒有几分真,也有几分假。

真的是自己的亲子死在了贱民手中,太不值了,就跟老虎死在了兔子手里一样憋屈。

假的是他需要这份怒意掌握主动权,看看能通过这件事博得多少利益,一国之君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反正他也不止一个儿子。

杜宇大喝:“陛下,那高三呢?这种贼人,说话不可信,杜忠必然为高三所害,高成定然是在包庇!”

“陛下,还请速速遣人捉拿高三,高成逃得凌迟,高三逃不得这千刀万剐!”

杜宇咆哮大殿,但任谁都说不出个错字。

儿子死了,家臣死了,有的仅仅是高成口中未经证实也未实现的阴谋算计。

如果依着杜宇所言,严惩高三,将杜献、杜忠、杜贞三人的死都归于高氏父子的仇杀,这件事便可以一笔带过。

什么阴谋算计,即使有,也可以当做没有,丝毫不影响两国结盟,该甜蜜蜜对抗西岐还是甜蜜蜜对抗西岐。

毫无疑问,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与蜀王结盟才是天大的事情,进可威胁西岐,退可互为掎角之势,百利而无一害。

这样虽然有些愧对高三,不过仍有操作空间,例如找个死囚当做替身之类,顺便还可因此向百姓们表示律法严明,即使是高三这样的将军,一旦触犯律法也得伏法认罪。

在场所有人,伯夷、商容、辛甲,甚至连铁面无私的李靖都是这么想的,律法严明,但其目的也是为了国家而服务,国家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

唯独子受例外。

百利而无一害?那这事不能干,百害而无一利的反向操作倒是能考虑一番。

想通这一关键之处后,子受淡淡道:“莫非蜀王是在威胁朕?”

杜宇迟疑片刻,适时显露了一下蜀国国力,道:“陛下,蜀中精兵数万,粮草无数,仅需一些铁制兵刃,便可陈兵于西岐之境,姬发小儿,唾手可擒!”

子受不以为然,陈个锤子兵,有能耐你把西岐平了?

“此等手段,施之姬昌可,施之鄂崇禹可,施之朕,不可,莫非蜀王欲试朕之剑不利乎?”

杜宇皱眉,纣王的态度有些不对劲,难不成杜献的算计把纣王惹火了?

那也不至于啊!杜献都死了,计策也没成功,但凡有点脑子的君王,都会先考虑国家利益,以大局耳中,凡事依着个人喜怒行事的君王那是昏君。

而且自己可不是那些死在纣王剑下,身怀异心的诸侯,而是实力不俗的蜀王。

杜宇想了想,兴许是纣王一时间没想到这方面,便试探着问道:

“敢问陛下,国库钱粮所余几何?”

不管干什么都得要钱粮,杜宇可是听说了,国库快没钱了。

子受没好气道:“没几何。”

杜宇再问:“敢问陛下,朝歌有多少可战之兵?”

闻太师南征,朝歌守备空虚,这时候蜀中如果能出一支兵马牵制西岐,便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子受还是简单应答:“没多少。”

杜宇越来越疑惑了,纣王到底在想什么?没道理这么冷淡啊!

他又问道:“敢问陛下,若是起了战事,需战几年?”

这句话,则是隐隐透露着威胁的意味,如果蜀国以杜献之死为由出兵伐商,甚至联合西岐与各路诸侯,你大商能挺几年?

殿中群臣心有怒意却不便发作,这是实话。

如今能借着计谋以及诸侯内乱来稍加牵制,保证大商安稳,却也是极限了,只能寻找机会分而吞之。

如果久未出世向来不与中原建交的蜀国横插一手,很容易打破平衡。

这样一来,说不准没个一两年,就会全面开战,到时候胜负几何,大商能撑几年,还真不好说,多一个有实力的盟友,总比多一个有实力的敌人要好得多,没必要将其逼到对立面去。

然而子受就好像没意识到这一点一样,仍旧和之前一样:“没年头。”

杜宇觉得自己的面子里子已经做足,也不含糊,直接道:“陛下,还请立即搜寻,即使将朝歌翻个底朝天,也请务必抓住高三,施以凌迟之刑,方能洗刷吾儿冤屈。”

“此外,还请陛下准备一批铁兵送入蜀中,尽早盟誓,今后商蜀共进退,亲如一家。”

“对了,还有一批制陶工匠,孤很是喜爱中原陶瓷,还望陛下割爱。”

杜宇说完之后,子受也终于做出了决定。

单纯一个包庇高三违法乱纪,似乎还不够,力度太弱了,万一被洗成爱才之心怎么办?

但是蜀王杜宇这边嘛……

早看他不爽了,正好。

“明日宣战。”

子受生怕被误会,又郑重解释了一遍:“自朕继位以来,北狄东夷无不臣服,八百路诸侯尽朝于商,唯蜀王聚一隅之众居于蜀中,惛狂骄傲,不从朕言。”

“传朕旨意,明日对蜀国宣战。”

大局?昏君还管这个?

明君才计较得失,昏君想啥是啥。

为一小民,为一女子与一国开战,丝毫不顾虑后果,将潜在的盟友推到对立面,穷兵黩武才是正常操作。

子受在桌案上摸来一个酒罐一扔:“制陶工匠没有,陶罐倒有一个,朕便将之赠与蜀王,蜀中距朝歌路途遥远,尸首容易腐朽,可烧烬将骨灰装入其中。”

“朕之大商,只纳臣服,不纳结盟,亦不纳从属。”

罐子自是没有被接住,啪一下碎得满地。

杜宇怒极而无处发泄,狠狠一摔袖子,殿中只余下仍旧没反应过来的群臣,以及对自己表现比较满意的子受。

或许虎侯算半个反应过来的人,他将葴玉的手握得更紧。

旁观了这么一场审案,他已经知道一切都只是国家之间博弈。

说不定自家女儿也不是偶然被抓走的,而是对方早已打算这么做,就等着高三入套。

即使纣王莫名宣战,他也选择了相信,老师崇侯虎告诉过他,纣王的所作所为必定有深意,不能太急着做出判断。

更何况,没有向杜宇妥协,也算为葴玉出了口气。

第382章 高继能

朝歌南门。

熙熙攘攘的人潮,在城门口鱼贯出入,男女老幼,川流不息。

“姐,我半岁那年母亲被蜈蜂无意蛰死,那蜈蜂忽然化作人形,说什么要偿还因果,将我带去学艺,父亲觉得此事和妖魔有关,若是揭露,不仅会被赶出村子,母亲也无法安葬,为了隐瞒真相,父亲只好谎称母亲把我弄丢了,被他活活打死。”

紫衣男子在高三身边诉说着,他叫高继能,高成的儿子,高三的弟弟,也是高三被抛弃的最大原因。

高三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她已经知道了一切,父亲没有那么好,但也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坏,还为了搭救自己,擅闯刑部大殿,认下了所有罪名。

虽然高三并不认可高成为了袒护而连杀两人的行为,但总归是为了自己。

她忽然想起被抛弃前给高成摘得兰花,那时候高成眼里满是嫌弃,那时的自己也是一样的迷茫不知所措。

依稀记得当时高成虽然没有接下花,但给了她一碗羹,她很馋,问父亲为什么不吃,父亲说吃不惯。

以前未有深入想过,现在想来,多一口人就会过不下去的日子里,哪有什么吃不惯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