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90章

作者:殆火

第374章 逼真不逼真?

盗版?高仿?恶意竞争?

子受得到小刘备传播受阻的消息时,脸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姚氏书坊里竟出了本叫做《姚斋志异》的书,故事梗概、人设全都是照抄自己的小刘备。

诚然,那本姚斋在低俗之语与高端姿势方面,和自己这个在上辈子经过多为老师倾囊相授的经验人士没得比,但用词更高雅,更具艺术性。

换个方式来说,是他写不出来的大雅之作。

子受遣尤浑去买了一本,看了之后发现,虽不能和后世的聊斋相比,但放在这个时候也是重量级炸弹,堪称祖师级的产物。

小刘备里的人设及故事本就是子受借鉴多个古代经典而成,要是不烂尾,哪怕去掉低俗之语只凭故事性,也足以引得引得万人追捧,那姚斋志异在抄了故事人设并补全之后,火爆一时顺便打压原版那本没有丝毫文学性又刻意烂尾的小刘备,毫无压力。

再这么下去就完啦!

《姚斋志异》传得越广,小刘备就越不引人重视,即使现在曝出小刘备的作者是自己,反响也不会太大。

子受一咬牙,那就只能再辛苦一点了!

文笔比不上,那我比你多幅插图!我这书还带图画!

画的渊源极为久远,最早的便是原始岩画,直到彩陶画。

在大商,彩陶画与青铜画颇受贵族欢迎,通过陶器与青铜器上的纹样,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也有大富大贵之家用丝织作画,不过有这胆子的人不多,大多都被家长打了一顿。

所以现在还没有人将纸与画联系到一起,自己可以当先驱者。

汉成帝刘骜那个荒于酒色的昏君能把春宫图画屏风上,子受就能把春宫图传遍朝歌。

当然,他不会以自己为原型,更不会参考妲己、姜后这些后宫妃子。

现在最著名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伯夷编撰的诗经广为流传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就是姬昌和太姒的故事,这么广的流传度直接对着姬昌褥羊毛就行了。

故事里插入一个侯府秘史、文王风流也不错。

至于其他人与妖的故事,则要更夸张更奔放一些,贵族公子爬墙私会蜘蛛精,杏妖偷偷跑去农家房中过夜,一觉醒来左手摸着的是兔子耳朵,右手摸着的是狐狸尾巴。

人妖殊途,伤风败俗,枉顾礼法,成何体统?!

再加点西厢记、牡丹亭、凤求凰之类不为当今世俗所容的自由恋爱观。

很快,朝歌就形成了这样的场面。

《姚斋志异》刊印发售,一开始贵族子弟自恃身份,不会明着买这种书,多是以玄鸟卫为主,他们俸禄高,不仅有钱,平时还闲。

后来姚斋的内容传出去了一些,虽然沿用了小刘备里的故事与人设,但这里面的文字造诣高出不少,低俗之语减少了不少,更让人耳目一新。

便是彭遵,也对此爱不释手,对感情的描写,简直深僻入骨,不,应该说是和每个诸侯贵族所向往的感情一样。

里头的每一段文字,都透露着作者对爱情的向往。

贵族子弟无比追捧,像这等好书,又怎么是之前的小刘备可比的?

这样的书,才应该买回家仔细研读。

就如同好酒,需要慢慢品味。

虽然故事里的女性多是些妖物,但……好看啊!

至于小刘备……

比姚斋热度更大。

小刘备低不低俗?低俗。

买不买?肯定买啊!

新增加的插图都是子受遣宫女们所绘,反正带图的一旦流传,没几天朝臣就会发现事态严重性进而上奏,也不在乎这些了。

到时候影响力已经足够大,不怕被人知道,反而能正好趁机当庭曝出自己就是幕后作者。

至于问这些插图逼不逼真?

当然逼真!

有性急的立刻翻开书,找着里头插图,直了眼睛,放着精光,几如饿狼。

每一幅插图都不一样,有的妖娆,有的娇媚,勾人无比,端的是惹火。

妖怪怎能不妖冶呢?无一不美,无一不动人。

这种诱人的图画,也是之前不曾见过的。

贵族子弟明面上抵触小刘备,实际上该买还是买,更何况从几天前小刘备里就多了图画。

他们挑剔又期待,一边喊着低俗不堪脏人眼睛,一边不屑地翻着,直到最后一页,美曰其名以身试毒。

那些寻常老百姓就更是如此,他们买这类书本就不是奔着高雅与文艺去的。

粗鄙如何?漏洞百出又如何?我爱看啊!

翻开一段,美侯爷三戏白骨精,加上一副欲拒还迎的插图,仿佛每一个画面都在脑子里面上演。

再翻开一段,不行……不行了,纷纷佝偻着身子回家。

此后再也没有孤枕难眠的夜。

总之,姚斋是面向贵族子弟的高雅读物,没有名字的小刘备却是面向了所有人,不仅让人们纷纷掏钱购买,还让他们甘心付出生命精华。

不过无论是姚斋还是小刘备,其主体基调都是人类与妖物的恋情,一时间,人妖之恋成了朝歌之中的热门话题,无论男女、贫富,但凡相聚,都会议论一番。

自然少不了让子受期待已久的责骂,不少人认为姚斋是毒草,更不用说一直都见不得光的小刘备了,渐渐地,也引起了御史们的注意。

他们之前以为只是小事,没想到扩散得如此之快,搜罗信息后,决定直接上奏。

上了朝,杨任那嘴就跟个鼓风机一样,叭叭个不停。

“臣近日见坊间多有售卖低俗小说,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诱惑无数百姓,即贵族公侯,亦未免游目而蛊心焉,所关于风俗者非细,应即通行严禁。”

“臣以为,凡坊肆市卖一应小说淫词,都应交由玄鸟卫严查禁绝,将塑板活字与书目一并尽行销毁,如仍行造作刊印者,罚金杖责,取缔其书坊,流三千里,购书者杖二十,交予刑部,若有朝官犯事,初次罚俸六月,二次罚俸一年,三次废黜,永不取用。”

“另请陛下下旨,令刑部排查,寻得著书之人,加以严惩!”

子受听得耳朵生茧,终于等到了正主。

他轻轻昂首,俯视下方。

“不必费心思拿人了,书是朕写的,那图也是朕遣人所画。”

第375章 毁誉参半

“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法礼,陛下此举……”

杨任一时间竟不想往下说,失望,愤怒,迷茫,心中五味陈杂。

陛下怎能干这种事情?

群臣也是面面相觑,那些污人眼睛不堪入目的东西,是纣王写的?

他们倒也不是没有猜测过是朝中之人所作,毕竟书里宣扬了人与妖精的恋情,某种程度上,能淡化妲己是狐狸精的影响,让人们渐渐接受。

但如果是纣王亲著,就不一样了,唯有两个字,荒唐。

上首的子受洋洋得意,看着群臣的反应,不禁又爽了几分。

现在禁止已经来不及了,小刘备的影响力辐射到了整个朝歌,甚至还有贵族商人看中商机,往他处运输售卖,要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殿将这件事认下了后,流言传播的比兔子还快,过不了今晚,大街小巷就会全是纣王写小刘备的传言。

昏君啊!

杨任就要开口再喷,这件事遮掩不住,陛下怎么能干出这种蠢事呢?

不想他还未开口,就被伯夷拦下了。

大喷子杨任是朝歌之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臣,其次便是礼部尚书伯夷。

伯夷不仅是孤竹国国君之子,还有不食商粟、叩马而谏等事迹流传,编诗经修道路,贤名远播。

理论上来说,这种高洁之士应该对小刘备最是反对,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

“臣以为,此事虽有不妥,但非常之时应用非常手段,诸位知晓这些书籍在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可曾知道百姓如何看待?”

群臣难以回答,他们只看到了小刘备的危害性,却没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

伯夷接着道:“书里有这么几个故事,鬼妖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宁采臣,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劳善良,深受宁家人喜爱。”

“小倩因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后又嫁给宁采臣做鬼妻,指点其除掉前来报复的妖怪。”

“这样的妖怪,难道不为人所容吗?不少人因为这些故事,而对苏娘娘一事有了改观。”

“我等既已知晓禹王有妃为狐妖,为何不能正视妖物的存在?我等以善恶分人,为何不能以善恶分妖?莫非比禹王时期的臣子,还有不如?”

“民间对妖物多有误解,这些书籍便可起到改变观念的作用,前阵子百姓因为苏妃是妖,而对朝廷多有不信任,现在这种想法却稍稍淡了些。”

伯夷不拘小节,从大局出发,虽执掌礼部,但他的礼是天下之礼,而非拘泥旧礼。

在他看来,正逢大商改革,一应事物都在变化,礼自然也得随之改变,好比苏娘娘,苏娘娘虽然是妖,可她做过什么坏事呢?

而且伯夷还曾在西园待过一段时间,他与叔齐在朝歌的第一批友人,就是西园七校尉。

寻常人与袁洪等人接触的少,但那段日子里伯夷与梅山七怪住在一起,怎么会发现不了半点异常?

伯夷早对七人的身份有所猜测,行事风格带着些妖物习性,那老七杨显更是在吕气爆炸中只烧着了胡须,不是妖还能是什么?

可他们又害过谁?反而开创畜牧之法,落实了何不食肉糜。

对于这样的妖物,为何不能宽容对待?

伯夷说的义正言辞,子受却在纳闷,你说的故事是高仿版本姚斋里的,我那小刘备里虽然也提过聂小倩,但也就前头半截,后面那花枝乱坠的操作,全都删了!

群臣愣了会儿,有御史仍是觉得不妥,出列道:“那图画又如何说?我听闻陛下召集了不少宫女,令她们亲手作画,以前还只道是谣言,今日……”

商容出列,他以前司掌礼乐,现在位居丞相,百官之首德高望重,但他口中却不是问责阻挠之词。

“臣之妻于多年前便离世,臣从未取妾,因而府中只有臣与臣女二人,臣女青君适龄待嫁,却对男女之事一窍不通,臣一直苦恼,不知该如何是好,那些图画却是解了燃眉之急,便是日后臣女出嫁,臣也欲在嫁妆之中加上数幅图,以作压箱底之物。”

商容正视子受,极为正式的一礼:“为朝廷官员,臣以为陛下此举有些不妥,但为人父,臣对陛下此举感激不尽。”

商容又取出一奏疏,道:“此为钱大夫上书,近日已有数十不孕女子因与丈夫共赏图画后,有了身孕,民间医馆之中也多有此言论,此图虽有些伤风败俗,却能繁衍后代。”

子受懵了,这不是个好兆头,我一本小刘备加上春宫图,怎么就还有催产怀孕的功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