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67章

作者:殆火

子受立即召集众将,难不成是诈降?

一干人等入了府,邓九公面带喜色,道:“陛下计策成功了!臣遣人打探消息,南越、扬越、甌越等各部首领都聚集在于越族地中,一同称王,于越王必定是被其他部族首领怀疑,方才狼狈逃窜投奔!”

子受:???

我怎么不知道于越里头聚集了这么多人?

方相一头雾水:“他们为何要怀疑自己人?”

这也是子受不解的地方,还没开始,就自己乱起来了?

邓九公笑道:“正是那些被俘又放归的越人,他们都是于越族人,被俘虏后轻易回归,怎能不引人怀疑?若是只有于越王一人还好,将事情讲明,便没事了,但还有其他部族首领在此,便是真的清清白白,他们也必须怀疑!”

张友仁也惊叹道:“这就是人心啊……百越各部首领愿意北上攻我大商,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野心,一个名正言顺侵吞于越的理由,他们又怎么可能放过?”

子受:……

我怎么知道他们会窝里斗?这么点远见都没有吗?就算是我,也知道这种会盟的关键时刻不能搞小动作吧?

闻仲扶须吟道:“百越之人不似中原诸侯,没什么远见,即使有目光长远之人劝谏,也难敌野心。”

子受:……

缓了好久,子受才道:“张友仁。”

“臣在。”

“朕遣你为使,替朕接受于越王臣服,记住,是臣服,不是投靠,若只是投靠,尽管送上箭雨,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如果是臣服,便让于越王独自入关,递上降书,朕说过,凡是异族,若非臣服,绝不可入我大商!”

张友仁没急着接旨,反而担忧问道:“陛下,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让于越王独自入关,他只怕是不敢吧?”

毕竟纣王有砍杀异族首领的黑历史。

子受冷声道:“百越本就欲反,只怕过几日他们就要北上,还想要我以礼相待?难道于越王没有参与其中?”

“现在于越王虽然来投,但他以前干过什么?先臣服,再反复,更是设伏,逼得太鸾突围求援,逼得邓秀九死一生,朕可以再次接受他的归顺,可他们呢?”

张友仁一时语塞,没想到纣王态度竟如此坚决。

太鸾与邓秀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没想到纣王竟为了他们,而不愿纳降,立即道:“臣知晓陛下心意,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那于越王如今肯定知道了是陛下用计,才让他们被诸部怀疑,不得不狼狈逃窜,如今他既然来了,还请陛下亲自出迎,方才能消除芥蒂,若是让他独自入关,只怕不肯,亦不能让其心服,说不准还会再次反复。”

子受在心中暗恨,我用计?我用了个锤子的计啊!

你污蔑我用计就算了,我现在想方设法想把带路党赶走,你们还来添堵?

“再次反复?他敢?!”子受再次对桌案痛下毒手:“区区蛮夷,带着三百人来投,还不如山匪贼寇,朕让他献降已是恩德,还敢心有不服?太鸾,邓秀,你二人能代表自己,又代表得了中伏身死的三山关将士吗?”

子受想到一处,顿时笑了起来:“于越王若是要独子入关献降,还请邓总兵做足阵仗,在关外设下身死将士的衣冠冢,非三跪九叩不得入城,再令百姓前来观礼!”

邓九公甚感欣慰,有此君王,那些战死的将士九幽之下只怕也能瞑目,只是他有些为难道:“于越王必然不同意,只怕同意,也定然会心存芥蒂!”

子受道:“那就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回不去于越,便找个深山老林躲起来,等大军南下,平了百越,再跟他一一算账。”

“陛下三思!”

闻仲眉头紧皱,纣王做的有些过了,虽说考虑到那些因为于越王反复而死的将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得以大局为重,三百于越族人并不多,却都是熟悉地形之人,只要遣其带路,南征便容易得多。

而于越王更是掌握着大量情报,知晓百越各部的动向。

可即便如此,闻仲也说不更多劝谏的话,纣王的话义正言辞,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子受喜在心里,看吧,我占据着大义,你就刺不着了,轻轻松松赶走带路党,就能让南方的战事拖得更久一些。

“这事就这么定了,之后再在三山关中加赋,临近秋收,大军又要南征,必要的粮草少不了,从各地运输,途中难免折损,这样,三山关田赋从今天起……翻倍!”

府中顿时沉默起来。

又要折辱于越王,又要在关内加税,今天纣王可能没睡醒。

半晌,张友仁才硬着头皮答道:“陛下执意如此,臣便走上一遭。”

他只口未提加赋税的事儿,这事儿他没办法。

第341章 忍忍就不怕了

于越王和三百心腹在三山关十里外等候。

跑路时他们只匆忙带了一些粮食,帐篷之类的辎重根本带不走,一路风餐露宿过了几天,粮草都已经吃光了,许多人现在还饿着肚子。

于越王并不怎么急,自己的人虽少,却是至关重要的带路党,有了他们这三百人,商军南下的难度少说减少了三成。

不过他倒是有些气闷,坐在地上唉声叹气:“哎,没想到最后还是投靠了商人,这计谋当真毒辣,竟利用了我百越各族面和心不和,也不知道何人所出,想来应该是纣王吧。”

其他于越族人也都无比愤慨,商人不是什么好东西,南越、扬越,也都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他们什么都没干,也从未有过投靠商人的心思,偏要逼着他们投商。

这也得怪于越王,他于危难中继任,又有过臣服大商的经历,还有过被族人胁迫的经历,对整支于越的统属并不牢固,如果能将于越捏成一根绳,也不会如此被动。

正待此时,一人道:“大王,商人的使节来了!”

于越王连忙站定道:“快请他过来,不,我亲自去迎接!”

不过一会,他就见到了张友仁。

“张友仁见过于越王!”

于越王暗喜,看来自己的王号得到了纣王的承认。

其实王号不值钱,子受都是随便封的,随便来个贼他都敢封王,辛环四兄弟得他命令正在准备水泊梁山搞事情,到时候封个山贼王也不是什么难事。

“见过先生!”于越王行了个礼,便拉着张友仁的袖袍道:“怎么样,陛下怎么说?”

张友仁扯了扯袖袍,将于越王的手扯开,虽说陛下的折辱行为有些不妥,但蛮夷之人未臣服不得入商,商人不与蛮夷为伍,这件事他是认可的。

他轻笑道:“于越王,你是要投靠我大商,还是要臣服于我大商?”

于越王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来投靠大商!”

张友仁一摆手,颇有气度地道:“那还是请回吧!”

于越王闻言脸色一沉:“先生这是何意,陛下不接受我的投靠?如今百越诸族汇集了兵马,陛下又要南征,若我投靠,便是深山老林,也能随意进出。”

张友仁笑了笑说道:“陛下不接受投靠,只接受臣服。”

于越王听了这话顿时大怒:“简直欺人太甚!若不是纣王用计,我部又怎么会沦落至此?如今他的计策成功,还要折辱于我吗?”

“哈哈哈!”张友仁哈哈大笑,面露鄙夷之色,道:“陛下用计,是看得起你,越王也中计投靠,莫非你觉得你这三百蛮人,比得上越王带甲数万?”

张友仁又冷哼一声:“若不是陛下用计,你只能与百越诸族一同灭亡!大军南下,焉有活路?”

于越王面色阴沉不定,这是事实。

因为臣服过大商,他比谁都清楚大商的军事力量,而今更是选在秋冬出兵,南方顿失瘴气毒虫的优势。

而且大商之中有能人异士,百越之地的巫蛊师虽强,却终究是旁门,比不得正宗。

大商攻取百越,最大的问题是愿不愿意攻打,愿不愿意付出战损,毕竟百越贫瘠,无利可图,有些划不来。

只要纣王下决心攻打,成功只是时间问题,没有攻不下的道理。

“你若不愿投降,可自行找一深山老林,躲到陛下功成,再来慢慢炮制!”张友仁冷笑一声,便拂袖而去。

于越王深吸一口气,似做出了决定,连忙拉住张友仁,道:“先生,我愿臣服。”

回去?回到于越,下场没区别。

躲起来?苟且个几年,几年之后下场更惨。

那为什么不臣服呢?

张友仁呵呵一笑:“陛下对异族虽狠,但只要真心投靠,便是我大商子民。”

“是极,是极!”于越王连忙赔笑,安安分分去朝歌享乐,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至少那些投靠大商的异族首领,如今都过的很好,只是失去了权力与部曲,从未传出过性命之危。

而且不臣服也不行,他手底下就三百人,对大商而言,很重要,能当向导,但对百越诸族而言无关紧要,他们根本没有地方去。

粮食也吃完,难不成带着三百人攻打三山关去抢?

臣服,至少还有一条生路,也就是折些面子,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到时候再操作一下,说自己是为了心腹部曲的性命着想,名声也不至于太差。

张友仁又道:“那就请大王准备降书,独自入关献降!”

“啊?”于越王一愣,事先没说这个啊!还得独自入关献降?怎么越来越过分了?

随即,他又叹了口气,神情郁郁,还能怎么办呢?

都已经决定臣服了,也就再退一步罢了。

“我这就准备。”

约莫半个时辰,于越王随着张友仁抵达三山关之下。

“这些是……”于越王指着关下的墓碑,疑惑不解。

张友仁笑吟吟道:“这些衣冠冢内,都是中伏身死的英勇将士啊!”

于越王干笑一阵,表情有些不自然:“还请先生先入关报信。”

张友仁摇摇头:“大王莫急,凡入关之人,都得对这些碑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些为了大商英勇战死的将士,难道不值得敬重吗?”

于越王脸色一黑,这些人怎么死的?他杀的啊!

只怕里头还有不少人是亲自死在了他的手上。

于越王咬着牙问道:“先生,三山关以往没有这种规矩,只怕这是新设立的衣冠冢吧,莫非就是在等我?”

张友仁眨了眨眼,老实应道:“是啊。”

于越王勃然大怒,抽出腰刀,贴在张友仁的脖子上:“你可是欺我不敢杀人?纣王欺我至此,我便是杀了你,再躲入深山老林,也能逍遥快活个数年,何必受此等大辱!”

草,这刀真凉。

张友仁感受着颈脖间的冰凉,心中升起极大的惧意,他不是闻仲会法术,也不是张桂芳武力高强,这一刀下去是真的会要命。

但他有一个长处,会忍。

忍忍,把心中的恐惧忍下去,忍住,就不怕了。

张友仁梗着脖子吼道:“反复小人,邓娘娘礼贤下士,孤身入于越招降时,你又可曾感念恩义?背弃我大商设伏的时候,又可曾想过廉耻,想过会有今天?既然如此,折辱又如何?”

“你辱得我大商英雄将士,我大商如何辱不得区区蛮夷?”

于越王将腰刀握紧了几分,手上青筋暴起,刀刃贴着张友仁的脖子,滑动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