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261章

作者:殆火

越想越有可能,鄂顺连叹,幸好自己谨慎,不然就中了纣王的计谋。

他拍了拍那偏将的头盔,摆出一副教导的模样:“守城之道,关键在于沉得住气,据城而守,能不出城就不出城,商军一连七日来攻,每逢夜黑便会退走……”

偏将愣着道:“是啊,商军都退走了,这石砲不拿白不拿,就算一把火毁了,也不能留给他们明日使用。”

鄂顺恨其不成器:“愚钝啊!商军真的退走了吗?”

偏将一惊。

鄂顺眼中精芒闪过:

“我们都知道商军每逢黑夜会退走,便以为他们今日也会退走,若是他们今日没有退走,反而特意以石砲为引,设下陷阱埋伏我们,该如何是好?岂不是白白折损了将士性命?商人有援军,我们的援军从而来?”

“何况七日攻城不利商军士气大减,但埋伏之计一旦成功,必然又有了攻城的斗志啊!”

“这……这……”偏将面红耳赤,半晌说不出话。

鄂顺语重心长道:“那兵贵神速的奇袭之策,孤也听说过,现在看来,纣王不仅仅善于战略部署,更长于对敌统军,奇计百出,是个难缠的对手。”

“那末将……”

“静待明日吧,这些天将士们疲于应对,先休息一阵。”

……

搭好石砲的第二天,子受早上起来,发现下起了小雨,便抱着杨贵妃又睡下了。

第三天,雨没停,继续睡觉。

第四天,雨停了,子受打着哈欠,极不情愿的带着将士攻城。

还是同样的位置,他惊异的发现,搭好的石砲竟然没有被动过。

这鄂顺心态是有多好啊?!

子受不懂石砲的制作方法,只知道原理,瞎鸡儿画了个图就令人搭建,但将士们不知道他不懂啊!

全军都对这石砲抱着巨大期望,想象着巨石齐射,破开城墙,将敌军砸成肉饼的场景。

那天因天黑撤走时,晁雷等人还一通苦劝,说如此神物即便因夜黑使用不了,也不能留给敌军,要当场烧毁,反正已经有了搭建经验,来日必然能在天黑之前完成。

这等深思熟虑的建议,子受自然果断拒绝,他本就是要通过攻城久攻不下来拉低士气,而寄托着攻城希望的石砲被毁被抢,还怕不能士气大跌?

万万没想到,鄂顺根本不搭理。

那也有办法,揭露事实就行。

“来人,搬巨石,准备发射石砲!”

方相、方弼听到命令,立时动身,他们早就忍不住了,这种弓箭射程外的石砲简直说是攻城神器也不为过,搭好石砲的这几天里他们根本没睡好,生怕被鄂顺毁了,恨不得带着人马连夜将石砲带回营中。

可没想到鄂顺竟然傻到搁置了两夜,也不处理。

两人寻了几块直径三四米的巨石,一人一块搬到了石砲上。

其余将士也寻来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作为砲弹。

城内的鄂顺早得了消息,亲自带着组建好的骑兵,若是石砲威力过于恐怖,便立即冲去城摧毁。

哪怕骑兵数量并不多也没事,商军渡河而来,没有马匹,哪怕结阵也很难应对,而且他们只是要去摧毁石砲,并非正面作战。

一名将士搓了搓手,这第一砲,由他打响。

他在砲窠中装载了石头,便带着十几个弟兄一起拉动拽索。

“干他娘的一砲!”

不少士兵呼喝着,攻城已有十日,半点战果也没有,谁心中不憋屈?

这一砲之下,鄂城应该就没了吧?!

激动人心的一刻来了!

三军将士仿佛都能听到石弹击中城墙的巨响!

仿佛能看到敌军一个个将士惊慌不已的面孔!

鄂军将士则齐齐顶着大盾,希望能防守下来!

那枚让无数人紧张不已的石弹,在天空中飞了一下,重重落在地上。

看看距离,连弓箭射程的一半都没达到。

商军顿时哗然一片。

方相不信邪,亲自发射那块直径三米,重逾二十公斤的巨石。

轰的一声巨响,城墙依旧没事,承载巨石的石砲毁了。

第332章 “背”水一战

“看来石砲无用,今天还是射箭吧。”

子受看着士气低迷的将士们,心中窃喜。

没有什么比给了希望之后打碎希望更让人失望。

士气低迷,三军可用啊!

有点文化水平的张友仁早被派去接应后续援军,军中高级将领就只剩下晁雷、方相、方弼三个大老粗。

三人拼了老命的安抚将士,奈何嘴皮子不够利索,依旧调动不起士气,只能依着命令射了几轮箭。

“传朕军令,从今日起,在此挖地道,越过鄂城城墙,直击内城!”

子受又出了一计,光明正大式挖地道。

晁雷跟着方相、方弼一同劝谏,挖地道绕开城墙是好计,但哪有在敌军眼皮子地下挖地道的道理?

而且要躲避敌军箭雨,就必须在弓箭射程之外开挖,等挖到内城去,都什么时候了?

以大军在前方吸引注意力,再令少量将士绕到后方挖地道,才是正理。

虽说如此,其实三人也就是走个形式,纣王固执,不会听的。

可晁雷偶然看到城墙上的鄂军,顿时如梦初醒,连忙打断方相、方弼的劝谏。

“陛下这是诱敌之策啊!”

诱……诱敌?

方相、方弼豁然贯通,这可不就是诱敌之策吗?!

哪怕是从未打过仗的将军,都不会在射程外射箭给敌军送箭矢,也不会将攻城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石砲上,更不可能在敌军眼皮子地下,大剌剌的挖地道。

可纣王这么做了,以纣王的战略眼光以及汉水之战中表现的领军能力,绝不会如此不智。

诱敌就是最好的解释。

看看从射箭到投石再到挖地道,分明是赤果果的挑衅啊!

哪个将军能受得了这样的嘲弄?即便能忍下来,军中将士又抱着怎样的想法?同样能忍耐敌军将他们当猴子一样对待吗?

攻城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守将会据城而守,想快速攻破城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敌军诱出城野战。

子受琢磨了一下,降低士气变成诱敌,也不是不行。

他的目的是要打败仗,自然得要打起来,才会失败。

鄂顺没有半点出城攻打的意思,自己这边强攻又有夺城成功的风险,这样一来,背水扎营没有破绽,反而还方便饮水,士气低迷也不重要,毕竟人家压根不来打。

再等到后续援军抵达,闻大爷来接手大军,一切都不是问题。

已经做好了所有打败仗的准备,可敌人不配合啊!

诱敌是可行的,而且就是因为士气低迷,敌军才会趁虚攻打,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能把诱出来的敌人打败,才叫诱敌,被诱出来的敌人打败了,那叫个锤子诱敌。

方相、方弼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可即使诱敌成功,将士士气不高,无法对敌,只恐有失……”

看吧,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赵光义不也是攻城不利士气低迷,才有了辽军出城野战?

结果诞生了高粱河车神,这叫哪门子诱敌,这是送人头!

本以为晁雷脑补不出来了,没想到他故作深沉的一笑,拱手一脸恭敬道:“陛下神机妙算,早有布置。”

“陛下故意领军连续攻城不利,不仅是诱敌之计,更是疲敌之计,是佯攻是休息,皆在我军一念之中,而鄂顺却需要时刻防备我军攻城,久而久之,我等虽然攻城不利,但鄂军也身心俱疲。”

“如此一来,两军正面作战,胜负也只在伯仲之间,鄂顺即使被引诱而出,也只会选择奇袭大营。”

“奇……奇袭?”

“我军每逢风吹雨打,便会在营中休息放松警惕,鄂顺必然会趁机袭营,两位将军可莫要忘了,大营在何处。”

“高……高粱河?”

“正是,背水扎营。”晁雷点头,继续道:“鄂顺与鄂军将士皆已在诱敌嘲讽下恼羞成怒,必然选择袭营,只需遣两三人警戒河畔,便无水攻之患,而背水扎营虽有风险,却也有得利之处。”

“得利之处?”

“士气,我军战力低下的最大原因,便是因为攻城不利士气低下,但背靠高粱河,又无船只,再无退路,背水一战必然能激起将士士气,我军便可大胜!”

方相、方弼眼前一亮:“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陛下当真妙计!”

子受愣了愣,光想着赵光义与徐晃背水扎营的大败,险些忘了韩信的背水一战。

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兵书的记载,背水一战确实能提升士气。

想来赵光义攻城不利,辽军来攻时据高梁河为抵御,多半也是想着以背水一战提提士气。

这么一说,思路也没有错,只是赵光义失败了。

子受表情变得古怪起来,放在赵光义身上会失败,放在自己身上,就有些微妙了。

万一……真给他背水一战成功了呢?

不行,得做点防备措施。

子受装出一副被猜中心思的样子,笑道:“晁将军深得朕之心意,没想到朕的计策还是被看破了,既然如此,还请将军下令伐木造桶,让将士们背上一桶水,日夜不离身。”

伐木造桶,背水……

这是个什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