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18章

作者:殆火

当然,问题不大,这是为将者应该为君王分忧的事。

所以闻仲当仁不让出列,想揽下平叛的任务。

子受只觉得脑子发胀。

满朝文武大半都在劝谏自己出兵,提防苏护自立。

我堂堂大商,忠臣为何如此之多?

哪怕疯狂暗示费仲尤浑也没办法,费仲有点脑子,不敢开口,他知道赞同纣王坐视苏护不理的方针,一定会被群臣口诛笔伐。

若只是这样倒也罢了,但指不定还有毫无底线的莽人,趁他回家的时候套上麻袋打一顿。

比如说镇殿将军方相、方弼兄弟。

这兄弟二人身高八尺,虎视眈眈的盯着费仲尤浑这边,大有他们敢出口赞同就老拳伺候的势头。

这等武将想的很简单,大王圣明,选贤用能,是圣明之君,抢女之事虽是污点,可哪个君王能够完美无缺呢?

万年被调入司天监后,很闲,人一闲就话多,他每逢同僚,便会说起自己怎样被纣王唤醒初心,在纣王英明决策下,推演出历法。

万年的卖力吹捧,将强抢诸侯女的影响淡化了许多。

每个人都想和万年一样,在纣王的带领下建功立业,成为留名千古的文臣武将,见到纣王有疏忽的地方,肯定要查漏补缺。

子受自然不知道,要是知道了,肯定得把万年扔去北海。

现在他就是很惆怅,满朝忠臣,一眼就能识破君王的昏庸行径,加以劝阻,这让他怎么玩?

就算想要以强权镇压,乾纲独断,也得支持者够多才行啊!

早前让诸侯提前来朝歌也是乾纲独断,可性质不一样,提前朝拜的影响不算太大,而且只要派人通知各路诸侯就行,大臣劝阻也能强制执行。

现在不一样,谋逆大事非同小可,一个弄不好就是社稷颠覆,文武不得不重视,不可能让纣王胡闹。

除非子受能找到和飞廉换帅时一样让人勉强接受的理由。

那时是以看相看紫气为由,让飞廉挂帅,这次总不能说夜观星象料定苏护必定不会反吧?

看星星和看脸不一样,是个技术活,有司天监有记录在册的套路,不存在天赋型选手,非业内人士不可。

子受只得妥协,让闻仲陈兵于冀州附近,以威慑苏护。

……

几日后,子受迎妲己入宫。

按照大商的礼制,只有迎娶嫡后元配才有仪式大操大办,后宫嫔妃都是自行随人进宫侍候君王。

但子受不愿意,想给妲己也整一个。

毕竟自己没经历过,迎娶元配的仪式是前任纣王体验的。

也有大臣劝阻,但被子受以安苏护之心为由拒绝了。

随后没人再劝,万一苏护真的因为爱女入宫,深得宠信,不造反了呢?

子受自有一番用意,不仅图个新鲜,体验一番纳妃的感觉,还是在向群臣传播一个君王贪恋美色的信号。

他得渐渐树立起一个好色君王的形象,不然在群臣心目中一直是个明君,第一印象就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不过子受失败了。

群臣很认真的在进行仪式筹备,规格只比当初迎娶元配姜王后时低了一点。

在他们看来,纣王正在用一个很温和的手段,来平复苏护的怒火,来避免战争。

这样的想法,很天真,可何尝又不是一种体恤士兵,不忍他们死于战乱的仁慈呢?

从木兰辞与西北都护府的三不原则中,就能看出,当今纣王是一个多么仁爱厌战的君主。

也许现实很残酷,也许战争无法避免,但并不妨碍群臣努力让纣王保持这种天真,这就是君王的德行啊!

而且纳妃仪式,也能说明纣王有所悔悟,心有愧疚,想弥补险些被自己逼死的妲己,这不正说明此前的劝谏有用了吗?

从善如流啊!

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参与纳妃仪式,个个喜气洋洋。

子受很不解,我为了迎娶区区一个妃子,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值得你们乐呵成这样吗?

纳妃仪式上,闻仲也来了,但他察觉到了丝丝不对劲,苏妃有异。

当下便睁开眉间第三只眼,数寸白光闪出,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闻仲识破妲己身上有妖气,虽然不能确定是妖怪,却还是苦心劝谏,想终止纳妃。

子受拒绝。

我就是要狐狸精祸乱朝纲啊!

而且人家长得漂亮,又是我喜欢的类型,凭什么不收入后宫?

群臣也觉得没什么问题,妖气、妖怪这种东西很玄乎,苏贵妃刚入宫,什么都没干呢,闻仲就跑出来非议人家,有些过分啊!

闻仲无可奈何,他没证据,也无暇分身,粮草已经准备完毕,要领兵北上了。

不过他倒是不怎么担心,若那妖怪有所异动,魅惑纣王,搅乱社稷,自己回朝收了便是。

……

朝歌某处气派的府邸。

“王兄召弟前来所谓何事?”衣着华丽的子衍拱手问道。

子衍是帝乙二子,子受的二哥,平时就是个公子哥做派,没什么野心。

子启不言,只是将子衍迎入房中。

子启是帝乙的长子,子受的长兄,贤名远播。

按照“父死子继”的制度,理应由他继承王位。

但商容、梅伯、赵启这一干老臣联合作保,硬是让子受成为了商王。

子启的确素有贤名,可贤名不代表无欲无求,尤其所求的东西是本该就属于自己的王位。

他当然不甘心,更别说往日的贤名本就是他为了继承大业而刻意散播的。

“纣王不似人君。”

子启提剑,平静的看着自家老二子衍。

姬昌发现了端倪,觉得自己太过激进,在苏护逃狱后,就闭门不出,以避嫌。

但总有没发现端倪的人,比如子启。

第24章 妲己在行动

纣王不似人君?

子衍没看出来。

无论是蛰伏七年题诗夺权,还是换帅平叛训练近卫,又或是震慑诸侯,以历法施恩,皆是英明之举。

除了在那苏妲己上有些污点,纣王选贤用能运筹帷幄,堪称一代明君。

可,他看着子启手中寒光冽冽的宝剑,说不出这话。

子衍毫不犹豫道:“王兄说的是,弟观其也不似人君。”

见到子衍的反应,子启笑着将宝剑收回鞘中:“此剑乃一仙人所赠,吹毛断发,削铁无声。”

子衍只觉头皮发麻,他平日虽只喜享乐,却也不笨,知道今天怕是麻烦了:“王兄……这是何意?”

子启道:“三弟行事乖张,登位七年,一无所为,只惹得诸侯叛乱,不得臣心。”

没有啊,我觉得三弟干的挺好的,这不又是平叛又是定历法,即使苏护要叛乱了也不愿轻动兵戈,是那么的仁慈。

子衍很想这么说,但他不能,只是支支吾吾的点头。

子启又道:“北海平叛,可是他定下的策略?不过是飞廉、孔宣勇武。”

“历法为人称道,可又是他所推演?是万年日月观察演算,终得规律。”

“观其所为只是肆意妄为,能有此成就不外乎臣子忠贞贤明,具有大才,他真正做的事情,是当街强抢苏护之女,将一路诸侯逼反!”

“这样的人,可以坐在王位上吗?”

子启话语间透露着一股我上我也行的气势,子衍差点都信了。

不过看到子启话语间盯着纣王强抢诸侯女不放,子衍明白过来,这流言为何会传播那么快,只是第二天,就已经在市井中流出的沸沸扬扬,绝对是子启在背后推手。

也是难为他了,纣王在位第八年,才找出污点。

“为兄看到三弟如此昏庸无能,却依靠臣子的才能端坐在大位上,实在感到心痛,不由得思念起父王。”子启说着,擦了擦眼睛,取出一条玉带。

“这……”子衍张了张嘴,这条玉带有些熟悉。

“此乃父王生前所佩玉带,于临终前交予我手,昨日睹物思人,找出玉带,竟是发现异样。”子启走到子衍身边,亲昵的拉着他的手,一同坐下。

随后将玉带摊开,内侧的丝绸中,竟是写着血字。

“启才十倍于受,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受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可自取。”

子衍大惊,期期艾艾道:“此乃父王遗命?”

当年先王仙逝时,子启的确在托孤大臣之列,托孤大臣各有封赏,子启所受的便是这条玉带。

子启缓缓点头:“正是。”

这玉带与其中的内容,都是真的。

帝乙明知老大子启更具贤名,最后却还是老三子受继位,实在是因为老臣们施加的压力太大。

如果子受是个不错的君主,那没事,反正不管是老大还是老三,都是自己儿子,老三虽无贤名,但托梁换柱救过自己一命,只要不让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就行。

可如果子受是个昏君,在外有诸侯自领兵马,在内有老臣把持朝政,大商可就完蛋了。

所以,为保万无一失,帝乙在临终前写了这封衣带诏,交予素有贤名的子启。

信息量太大,子衍缓了好一阵才道:“兄长的意思是……”

子启看着子衍的眼睛,坚定道:“自当遵从父王遗命,贤弟可愿助我?”

黄飞虎迁调西北,闻太师出征,朝中缺兵少将,外部又有苏护造反自立,更添纣王贪恋美色,现在是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