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115章

作者:殆火

可姜文焕取代了他的位置,并且与无皋戎交恶,使得对方来袭。

这不就是姜文焕坏了事?

而这些贵族指出黎虞的功劳,不就是在说明黎虞比姜文焕更适合管理黎地?

这背后的意思,不就是在指责纣王识人不明,胡搞乱搞吗!

“黎虞……”子受点点头,贵族的反应很让人满意:“黎虞干得不错,有功当赏,现在诸位卿家还是先商议对策吧。”

群臣这才安静下来,听闻仲阐明黎地战事。

早在姜文焕入黎城,黎虞提出坚壁清野后,他们就担心戎敌来攻,没想到,来的如此迅速。

这么看来,姜文焕还真是坑,大商数十年来,都和西戎和平相处,这刚一上任,就挨打了。

人群中的尤浑垂着头。

这些日子他为陛下拦下了多少黎地贵族的上奏?这些人早有不满。

而今戎敌来攻,就是一个突破口,逼的纣王不得不直面他们,如此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罢休呢?

知晓黎地战局后,群臣议论起来,那些黎地贵族,也纷纷开口,讲述平日与西戎接触的方法。

子受的表情有些奇怪,一向不重视百姓的黎地贵族们,竟是一口一个军民百姓,声称戎狄来攻后,他们的遭遇将如何如何凄惨。

子受颇为感叹,贵族能拥有如此拳拳爱民之心,当真罕见啊!

如果他们能真心做到这一点,如姬昌一样深得民心,自己的昏庸值岂不是容易得多?

可惜,都是表象,这就是借着百姓,从而抨击着姜文焕,进而表达对自己的不满嘛!

毕竟在大殿上,他们也不敢说的太明白。

鲁雄道:“戎敌虽然来攻,但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危险,多亏了黎虞贯彻坚壁清野之事,他的确……颇有才能。”

子受也不断赞同道:“是啊,从传来的消息中看,大抵就是如此了,没想到黎侯一脉,竟是犬父虎子。”

子受想的很明白,尽力捧高黎虞,才能越发衬托出姜文焕的不堪。

而且黎虞做的确实不错,坚壁清野大大减少了损失,不管目的如何,都保护了百姓。

这样看来,自己任用姜文焕,改黎地为黎郡,就更是大错特错!

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力挺姜文焕,可事实就在眼前,这是实实在在的打脸啊!

我都自己打自己了,希望系统给力点!

群臣大多面有愧色,纣王任用姜文焕的时候,他们劝谏过,设立郡县时,他们也劝谏过,可终究没能阻止。

如今酿成此祸,陛下识人不明,受黎地贵族百姓埋怨,他们面上也无光。

黎地贵族们吹捧起黎虞,反正收了财物,给黎虞说几句话完全没问题。

贵族们说话都很有水平,列举出黎地的军民军民百姓,还用上了对比手法。

五月的朝歌惠风和畅,黎地百姓却挤在黎城中,在戎狄围攻下,瑟瑟发抖。

是朝廷对不住他们啊!

杀了黎侯,又调来姜文焕,他们苦啊!

若不是黎虞深谋远虑,行坚壁清野之策,黎地百姓必定葬送在戎狄屠刀之下啊!

群臣默不作声。

纣王有错,姜文焕有错,朝臣们也有错。

良久,商容打着圆场:“黎虞之父虽有过错,但其本人忠义,不忘忠君爱国之事,行坚壁清野,使军民免遭戎狄毒手,臣认为,不若将姜郡守调回,重新封黎虞为黎侯……”

大臣们也都夸起黎虞来,如果不是黎虞,以姜文焕的风格,肯定做不到这种地步,戎狄来攻,他姜文焕就是再勇,也无法让百姓逃出生天,到时候……朝中上下都难辞其咎。

而且重新封黎虞为黎侯,也能缓和些纣王与诸侯贵族们的关系。

设立郡县本就为诸侯们诟病,一双双眼睛都盯着黎地呢!

若是诸侯们趁此发难,纣王必然遭人责难,威信大减。

子受不禁点头,自己的计划很成功,姜文焕不错,黎虞更不错,如果没有黎虞,还衬托不出姜文焕这么坑姐夫。

闻仲冷哼一声,道:“此事暂时搁置,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入侵的戎狄。”

这时贵族不吭声了,戎狄才是大麻烦。

放任他们攻城?两支西戎部族,如果真给他们攻破了怎么办?

姜文焕……说实话,朝臣们没看过封神演义,已经怀疑起姜文焕的能力,除了子受不担心外,大家都忧心不已。

那派出援军?

似乎也不太妙,戎狄不善攻城,可他们善野战,若是在旷野上遭遇援军,他们一定会放弃攻城,直接攻打援军。

闻仲道:“为今之计,唯有让黎地附近诸侯分多路出兵,若是戎狄久攻不下,定会四下劫掠,到时候附近诸侯所属,也无法幸免,他们必然愿意出兵相阻。”

杨任愁绪如麻:“只靠诸侯?朝廷无法支援吗?”

鲁雄摇头:“朝廷并非是不想支援,可实在不便,确实只能靠附近诸侯了……”

纣王本就因执意任用姜文焕而遭到非议,如果朝歌不出兵支援,而是依靠诸侯,非议之声就会更大,黎地军民也会对纣王更加不信任。

可没办法啊!

子受叹了口气道:“这次却是朕失算了,好在姜文焕武艺不俗,朕虽不敢说他能打败戎狄,可至少也能守下城池,最起码到了最后的关头,他绝不会退缩。”

姜文焕……

群臣面面相觑。

纣王咋还相信姜文焕啊?

难道真是姜皇后吹了枕边风?

人人都可以想象到接下来的局面,戎狄会想尽办法攻城,而朝歌作壁上观,诸侯就算出兵,这场守城战,也不一定讨得好。

西戎各部族可不是土方、于越这种部族,一点都不好惹。

毕竟他们半耕半牧,与西边诸侯也有来往,绝不只是擅长野战。

而且姜文焕一套操作,不仅黎城军民之心尽失,又因城池被围,更容易使得军心浮动,幸好还有黎虞,黎侯一脉素有威望,又有坚壁清野之策收拢人心,倒不至于意志崩溃。

城,的确可守,可就算守下来了,多半也和姜文焕没关系,姜文焕也只能灰溜溜跑回朝歌,说不定朝歌也没有容身之处,只能再跑回东伯侯府中。

甚至还会牵连着陛下挨骂。

人群中的崇侯虎,更担心诸侯的问题,他就是诸侯,很清楚诸侯的想法。

姜文焕无能不要紧,这次恐怕还要拖累纣王受人攻讦,本来因为平定东夷、百越叛乱,而不敢闹腾的诸侯们,只怕又要动小心思了。

子受将群臣脸上的难色尽收眼底,这次昏庸值多半成了。

果然还是用诸侯提供昏庸值更靠得住啊!

“既然已有决策,传朕命令,遣快马命黎地附近诸侯出兵,势必将戎狄驱逐出我大商之境!”

快马得了命令,连夜往赶,可跑着跑着,原路返回了。

……

第156章 捷报捷报~

黎地距离朝歌,只有一条路,还是黎侯今年朝贺时整平的。

往年贺礼都是些轻便之物,一年也就一次,路况怎么样,倒也无所谓,所以没人修整,跑到哪儿是哪儿。

可今年改成了花石纲,纣王还特别挑剔,为防不满,诸侯们都是一车车拉石头。

石头比奇珍异宝大得多,需要的车辆多,对路况要求更高。

又因为特别重,走得慢,这年头郊外野兽多,容易遇上危险,所以很多诸侯都是走出领地后,与其他诸侯的车队汇合,再一条路走到朝歌。

这一切都成了伯夷修路的基础,诸侯把路线都给划定好了,还进行了初步修缮,太方便了!

朝歌的传令兵就是从黎地来的,与战事结束之后的黎地传令兵相熟,又正好走在一条路上,两者沿着路走了一半,碰巧碰上了。

“捷报!捷报!”俩传令兵气喘吁吁回到朝歌,沿途大喊:“黎郡大捷,戎狄大败!黎郡大捷!”

黎郡的事,因为尤浑不断散布消息,朝歌百姓早有耳闻。

不是战事严峻吗?怎么大捷了?

真假难辨,传令兵这时已经直接进宫了。

“黎郡大捷!”

“吾奉姜郡守之命,特来报捷!”

子受正带着满身酒气,挨杨任喷,已经有经验了,距离控制的很好,没沾上唾沫。

捷报传来,他都没看一眼。

听到黎郡捷报,杨任住嘴了,怔怔看着前方。

传令兵耐不住了,又举着奏报,上前几步:“黎郡大捷!”

大殿里一片安静,子受灌了口酒。

大捷,还是姜文焕遣人送的。

这才刚命人让诸侯出兵,诸侯动作没那么快,显然,是姜文焕以一己之力破敌。

子受很难开心起来,满朝文武,谁又能懂自己的内心呢?

鲁雄倒是赞了一句:“我大商果真英才辈出!”

黎郡一战,不可谓不重要,关乎设立郡县的成败,关乎纣王与诸侯间的博弈,而纣王却依旧静坐在大殿之上,甚至浑身带着酒气,完全不将这奏报放在眼里。

这……

陛下到底自信到了何种地步?

便是刚刚喷的起劲的杨任,都难掩心中激动。

可是……陛下的表情依然平淡,轻描淡写的倒酒、饮尽,倒酒、饮尽,如此反复。

不正表示了陛下对戎狄与诸侯的轻蔑?

不正代表着黎郡捷报尽在掌握之中,并无半分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