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棍下不留生 第31章

作者:造化斋主

燕州乃是莲花寺的势力范围,一旦上了通缉名单,居住区基本就别想待了,而野外的妖魔显然不是可以正常交流的对象,故而只能投靠其它门派势力。

那些正道门派不会收留这群人,毕竟你做了初一,别人就会做十五,一旦收留了别派的叛徒,难保不会轮到自己——如果叛逃的是一名五品、四品的灵修高手倒也罢了,一群低阶灵修,没必要为了他们损坏彼此的交情。

剩下的选择就只有投靠邪道,而必须要说的是,跟许多武侠小说设定里,邪道与正道势均力敌的情况不同,蛮洲的邪派只在夹缝中求生,他们能存活至今,并不是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正道各派要对付威胁更大的妖魔,无暇顾及他们。

这是一群无法走上台面的老鼠,虽说老鼠有可能引发鼠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终究也只是老鼠而已。

“这袈裟不错,虽然不是魂器法宝,但能避水火,也能抵挡刀剑锐器。”

徐胜披上银纹袈裟,对着镜子端视一番,颇为满意。

“确实挺合身,不过银色稍显冷酷,不如金色显耀,穿在你身上一点也没有出家人慈悲为怀的气质,反倒更添几分肃杀之气,总觉得下一刻你就会从袈裟下面掏出根棍子,戳爆敌人的脑袋。”

唐徵明调笑了几句,随后忽然询问道:“师弟,你说道虚方丈和叶衣圣女是否清楚青叶寺这帮人的所作所为呢?”

徐胜淡然道:“道智在青叶寺干了二十三年,只要不是聋子,肯定有所耳闻。”

“那他们为什么不管?”

“因为道智造寺、度僧、写经无数,大力弘扬佛法,使人人崇佛信佛拜佛,香火鼎盛。”

唐徵明闻之愕然,愣愣道:“这不就是道智自辩时说的话吗?你跟空真师兄不是说这些事毫无功德吗?”

“没有功德,但是有功劳,确实,从佛法的角度看,道智做得一塌糊涂,甚至走上了邪道,但从佛教的角度看,道智功大于过。”

徐胜虽然瞧不起对方,但也不会故意贬低:“对于边鄙之地,宗门只要求能安定地方,不生乱子,而青叶寺不仅做到了,每年还能上交一定的钱粮,那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被‘流浪’,换个差不多的未必能做得比道智更好,所以上院对他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前提是不知道他攒下了这么丰厚的身家。”

“既然有功劳,为什么宗门对他的死无动于衷,甚至发来嘉奖?”

“因为他的功劳就值这么点待遇,他的所作所为也的确违背了正法,所以宗门既可以容他,也可以容人诛杀他,只是必须得收拾好他的烂摊子。”

徐胜拍了拍法牒,笑道:“你以为这个‘权方丈’是纯粹的嘉奖吗?如果我没有把青叶寺经营好,甚至弄得比道智更差,只怕第二天上院就要派人来问罪了,那些讨厌我惧怕我的人为什么没有阻止此事,反而有意推波助澜?为的就是创造一个向我问罪的机会。”

唐徵明拿出腰间的葫芦,打开后饮了一口素酒,叹息道:“唉,我后悔了,当初真不该答应跟你一起走的,人间疾苦事太多,而我只想醉生梦死。”

“上了贼船还想下?”徐胜剑眉一扬,拊掌大笑道,“迟了!”

唐徵明伸手拍了拍徐胜的肩膀,道:“师弟,于公于私,你都要将此地经营好,不可让那些小人看了笑话,可惜为兄不学无术,不懂得经世济民之法,在这方面帮不了你,只能替你写写字跑跑腿。”

徐胜道:“那就劳烦师兄拟一张上任的通告,并将这张法牒挂出来,让所有人知晓此事。”

“诺!”

唐徵明正儿八经的抱拳应声,可马上便没了正形,忍不住笑道:“那些期待上院将你调走的家伙,怕是要失望了,接下来只能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地做人。”

他拿着法牒离开,方一开门,就撞见正打算进来的楚君昭,两人相互打了声招呼。

楚君昭进屋道:“每人领二十斤粮,已经按照你的吩咐全部发下去了,且不谈青叶寺的目的,他们在编户齐民方面做的很完善,省却了许多工作。”

“毕竟只有编户了才能从寺庙领到口粮,自然没人会隐瞒不报,就算是宗族也不敢拦着族人。”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不会一直养着大家吧?虽说以青叶寺的田地出产完全养得起,但这么做就跟之前没多大区别。”

“当然不能白养,否则人就废掉了,恢复生产的民策已经拟定好了,就在书桌上,你拿去看一下,觉得可行就交给普贤院,让周师叔带人推广开。”

楚君昭很快在书桌上找到了一叠计划书,拿起来一看:“土地改革?”

徐胜忙道:“不是这个,这个方案废弃了,是下面的。”

但楚君昭还是认认真真的看完了第一份计划书,疑惑道:“我觉得这个土地改革的民策挺好的,各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既能让百姓自食其力,激发劳作的干劲,又能防止地主豪强趁机兼并,为什么废弃?”

徐胜无奈道:“因为我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土地改革和共产主义不是万灵药,真正要抓住的核心应该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简单的讲,我觉得把田集中在青叶寺手里并不是坏事,因为我们有灵修,生产力早就超出了讲究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相比之下,大农场模式更有效率,没必要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

“……大概的意思我听懂了,但我们眼下的目的并非追求更多的粮食,而是想办法让百姓有活干,能够自食其力,为此就算少收获一些粮食也可以接受。”

“你先看下一个民策。”

楚君昭翻过土地改革,找到了新的计划书:“扫盲运动?读书可以赚钱?”

第六十四章 打破知识垄断

徐胜拟定的“扫盲运动”简单粗暴,就是召集四谛城及周围乡镇所有会读书识字的人,聘请他们当老师,再将分布各地的寺庙当做学堂。

规定凡是来上学听课的人,每日管两餐,每三天进行一次考试检查,合格者可以拿一笔小钱,成绩优异者发放奖学金,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来上学。

他敢这么做,底气就来自于青叶寺数十年的积蓄,能随便他挥霍好几年。

至于普及教育的好处,自然毋庸多言,“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世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你不认识字,给你一本武功秘籍你都修炼不了,哪怕是像《大轮心经》这种直接将口诀印到脑子里的功法,可你连身上的穴道都认不全,又有什么意义?

便是灵修同样需要一定的知识打底,当你沟通魂器的时候,反馈来的信息并不会增加你的知识量,而是以你能够理解的概念进行表述,换言之,如果你本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反馈回来的就是一堆代表未知的“?”,想要掌握灵能的效果,只能像盲人一样去摸索。

等楚君昭看完计划书后,徐胜问道:“你觉得如何?”

“挺好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化,道智方丈口中的教化只不过是让百姓麻木的念经抄经,其实百姓连自己抄的是什么字,念的经文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只是如傀儡般的不断重复。

而且你的方法还能让女子受益,既然男女老少都能通过读书赚钱,哪怕是那些讲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顽固,也会送闺女上学。

真没想到你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如此完善且可行的民策,实在令我刮目相关,下次谁敢说侠僧只懂行暴,就把这叠纸甩他们脸上吧。”

“君昭姐就别取笑我了,就这点内容,我也是想得一个头两个大,偏偏还不能露怯,得装作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的模样。”

徐胜上辈子就没研究过这些东西,穿越后也只是在提议成立百丈肃众的时候,思考了一下制度的问题,其余时间不是在修炼武功,就是在追捕凶犯。

他能想到推广全民教育,还是在当初寻找《灵界趣谈》时生出的念头,想要打破知识被垄断的现状。

——将来若有机会,须尽力改变这一状况,难得穿越一趟,总归要做出点贡献,不能跟着时代的车轮在原地转圈,得努力推着它向前。

虽然当初这只是徐胜一个有感而发的念头,没有像佛陀菩萨发宏愿那般弄得惊天动地,可一旦有机会实现,他就会努力去做。

单纯给百姓发粮发钱并没有太大意义,唯有给他们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进而让历史往上升,而不是原地打转。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君昭姐你看完后有什么意见,或者要补充的吗?”徐胜问道。

楚君昭抚着脸想了一会,道:“先生的人数可能不够,可以让本寺的弟子兼任。”

要说蛮洲哪个组织的文化水平最高,自然是官府和各大门派,若不识字,连武功和灵格修炼不了。

徐胜立即答应:“应有之理。”

“另外,可以向儒门求助,他们的通用灵格‘秀才’拥有让人深刻记忆的灵能,用来教学最合适不过。”

“可以,我马上就派人联络离此地最近的儒门学宫。”

“其它的我就想不到了,其实你设计的章程已经足够完善,包括这个‘注音法’,哪怕没有亲自尝试,光是在脑海中试想一番,我也觉得这对学习文字有很大的帮助,奇怪了,为什么以前从未有人想到过呢?”楚君昭疑惑不解。

拼音法简单实用,徐胜自然没有忘记,不过他没有原样照搬前世的26个英文字母,而是直接从各种阵法符文中,挑选出一些简单易识别的符文替代,因为此世不需要向西方学习。

脑中灵光一闪,徐胜又想起了一个便于学习的方法,道:“再加上一条,我们目标只是最基础的扫盲,能让人识字即可,不需要让人成为文学博士,也不要求学生写出多么华丽的文章,因此教学时一切从简,比如‘茴’字有四种写法,只需教笔画最少的那个‘茴’,其它的三种写法不用教。”

“没问题。”

楚君昭这回没有思考便同意了,毕竟又不是要求生造出一个新字,而是从已有的写法中挑选最简单的那一个,这不是什么值得争议的事,唯一要考校的是教书先生的知识水平。

徐胜笑道:“君昭姐不妨试着编撰一部字典,专门收录从古至今所有文字最简单的写法,也不需要一口气全部编好,先从常用的两千字开始,编好了我就让藏经阁刊印,发行各地学堂。”

楚君昭无奈道:“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查阅古今各类典籍,就算只有两千字,那也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而且很容易遗漏出错。”

“出错就出错,之后我们可以出修订版,只要态度端正,没人会嘲笑,世上谁人不会犯个错呢?而且随着扫盲运动的推广,说不定在将来某一天,天下的读书人人手一本你编撰的字典,到时候君昭姐你就是青史留名的文学大家,谁有资格嘲笑呢?”

楚君昭失笑道:“就凭这种毫无新意的筛选劳作,只会被读书人嘲笑是劳力者,哪里还能成为文学大家,更别说青史留名了?”

徐胜正色道:“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这种方式推广起来最快捷,耗费的钱财最少,当天下九成九的识字者都拿着署名‘楚君昭’的字典,谁有胆量嘲笑作者呢?这是要自绝于人民吗?”

楚君昭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但旋即摇了摇,道:“太遥远了,我们连燕州都管不了,如何还能管整个天下?这事我答应了,你不必再用‘青史留名’诱惑我,只是你得挑几个精通文字的弟子助我修订,我一个人必然分身乏术。”

“那就让傅子卉和空实来当你的助手,傅子卉大族出身,家学渊博,空实是空真师兄的亲师弟,听说很擅长考古。”

这里的考古可不是指被大众误解的盗墓挖洞文物古玩,而是指考究古代文明,包括上古文字、阵术符文、经义典籍等等。

“那我没什么问题了,尽量不让你失望吧。”

“对了,找人把‘扫盲运动’的消息往外面传播,尤其是要宣传‘读书能赚钱’这一点。”

“为什么,难道你要招揽外地的人口?”

“这也是目的之一,但最重要的是让外面的商人知道,本地的百姓很快兜里就有钱了。”

第六十五章 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谛城原本也有商队来往,但这些商队的交易对象都是地主豪绅跟莲花寺,交易商品多为奢侈品,实用价值极低。

因为普通老百姓兜里没钱,根本没法买卖商品,这也导致经营奢侈品以外的商人根本不愿意来四谛城,徐胜打算通过宣传“读书赚钱”一事,将其他商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否则以后他想买东西都找不到商家。

此外,由于徐胜选择了将土地集中在一起,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农场制,废弃了分田给百姓的土地改革,那他就必须另外给百姓找一条出路,“读书赚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一直读下去。

最初他想过以工代赈,组织百姓进行基建,毕竟注重基建的观念都铭刻在现代天朝人的骨子里。

但这个方案很快被他废弃了,理由跟土地改革相同,论造桥铺路,灵修才是个中好手,效率高出普通人不知多少倍,既然在种田上选择了追求效率,那么在基建上就没道理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

思来想去,徐胜最后选择的方向是手工业,因为灵修的能力基本与手工业无缘,或者说,本来就没有专门为了“生产”而诞生的灵格。

灵修擅长耕地和铺路,不是因为存在灵格“农民”或者灵格“修路人”,而是因为与大地相关的灵能恰好可以运用到这方面。

可这世上鲜少有灵能可以运用到手工业,即便有,效率也比普通人高不了多少,比如金属灵能可以用来打造铁器,火属灵能可以烧制陶瓷,灵格“织女”擅长纺织,灵格“刘皇叔”擅长编草鞋——如果真有灵格“刘皇叔”的话。

这里面也就打造铁器的灵能效率比较高,其它的灵能顶了天也就抵个十倍的普通人,不足以拉开代差,跟耕地、铺路这种“以一敌千”的效率根本没法比。

如果真有修炼了灵格“织女”的修行者,作为天帝之女,怎么也得是个六品灵修,派去织布实在是太奢侈了。

“手工业需要商业流通,用‘读书赚钱’吸引商人的目光是必要的一环,另外还得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只保留商税。”

徐胜想了想,拿出纸笔写了一张“取消除商税外所有税”的通告。

对于商人而言,商税其实是小头,各种过路税、城门税、保护费才是大头。

至于下面的人阳奉阴违、巧立名目,他一点都不担心,青叶寺有的是想戴罪立功的僧人。

论执行力,灵修完全不亚于有科技辅助的现代人,更何况四谛城早就被打造成以青叶寺为中心的铁桶江山,别说第二座山头,连一个黑帮都没有,便是那些地主豪绅,也被香火编户政策打压得够呛,远没有其它地方的同行的嚣张气焰,敢不听话,摁死他们也就是一个手指头的事。

“应该能行……吧,我记得春秋时的鲁国就是以手工业闻名的,后来更是出了一个闻名后世的公输班,这位可是手工业的祖师爷……说到公输班,或许我该联络墨家,他们才是手工业者的代表。”

公输班当然不是墨家门徒,但他跟墨子有一段恩怨,因此很容易联想起来——虽然公输班本人可能不愿意提及这段过往。

墨家以“兼爱”“非攻”“儒家死对头”而闻名,可实际上它在数学、创造发明上的成就极为突出,如果能存活到现代,必然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组织。

奈何它出现得太早了,那个年代连工业的萌芽都看不见,自然也不存在工人阶级,故而墨家在当时能代表的只有小生产者和手工业者。

“可惜墨家没有一个固定的山门,我也是只闻其名,想找都找不到人……算了,先记着吧,以后有机会再说,我一个打打杀杀的武僧,在民生经济方面连纸上谈兵都称不上,就凭前世学的那些杂七杂八的知识,规划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反正有粮食兜底,哪怕最后闹得经济崩溃,也不会有什么乱子。”

徐胜感觉这几天的政务已经将他本就不多的存货掏得干净,当即将笔一扔,靠着椅背闭上眼睛,转而思考起自身的修行。

“我要当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