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棍下不留生 第24章

作者:造化斋主

何况以蛮洲的价值观来看,徐胜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对,门派出了为非作歹的恶徒,总得派人去抓吧,而抓人的时候恶徒反抗,总不能就此放手吧,那战斗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人打死,也属常理。

除非玩论心不论迹的那一套,否则徐胜的行为无可指摘。

事实上,之前道行一行人的上门问罪,就是为了论心。

抛开中间发生的意外不谈,结果他们也试出来了,拥有鉴谎能力的两位大佬都对徐胜有维护之意,也就是说,论心也拿捏不了对方。

于是,他们祭出了最后一招——我奈何不了你,那就请你离开,反正你只有一人,管得了一地,管不了全天下。

徐胜沉思片刻,想通了个中缘由,道:“当年成立百丈肃众一事虽然是我提出,但之所以能轻松通过,是因为住持你也感觉到本寺的法纪日渐败坏,到了不约束不行的地步,也因为这一点,方丈才痛快答应……如今会妥协,是因为前辈们觉得法纪整顿到这种地步已经足够了,对吗?”

如果宗门真要坚持留下徐胜,自然也能将人留下,但政治本身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很显然,方丈妥协了。

道显心下羞惭,叹息道:“是我对不住你。”

徐胜摇头道:“住持能放纵我这样的异类到现在,已是对晚辈的分外关爱,我如何还能苛求?我并非嗜杀暴戾之人,乱世用重典,盛世当施仁政,既然前辈们认为到了收刀入鞘的时候,我也不是不顾大局之人。”

“错了,不管别人怎么想,贫僧是真心觉得这个世道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百丈肃众的功绩顶多算扬汤止沸,便是要鸟尽弓藏,现在也远没到时候,因此方丈向我提出将你外放时,我是竭力反对的,但圣女用一番话说服了我,你可知她说了什么?”

“弟子洗耳恭听。”

“圣女说,你留在莲花寺就免不了处处受人掣肘,就如同那些在京畿为官的官员一样,总是战战兢兢,担心得罪宰执高官、皇亲国戚,可外放到地方,你便可以放开手脚,随意施为,不必约束自己,前往青叶寺对你的成长有益无害。”

道显伸出手拍了拍徐胜肩膀,语重心长道:“你我无师徒之名,我却早将你视为得意门生,别人都说侠僧酷烈刚直、不懂变通,我如何不知你其实是个外刚内韧之人,也会为顾全大局而委屈自己,但我只愿你能永远保留胸中的这股侠气,锐意进取,锋为天下冠,不必去顾全别人的大局。”

徐胜闻言,抱拳躬身道:“诸佛见证,弟子必不负前辈所望!”

道显面露欣慰之色,旋即笑道:“本来答应即便违背寺规也要为你取得《天龙法体》,谁料宗门将这门功法作为武会奖品赐给你,但贫僧也不能言而无信,因此拼了一张老脸替你求来一物,让你前往青叶寺后可以大展拳脚。”

说完他从背后拿出一方刀匣,打开后,从中取出一柄没有开刃的青色戒刀,介绍道:“此物是本寺第一位戒律堂住持的佩刀,名为阐提戒刀。”

阐提者,指永远不得成佛的根机,也指一些连佛法都渡不了的人,《楞伽经》谓“众生有毕竟不成佛者”。

当然,也有一些佛宗认为一阐提同样可以渡化成佛,这就是相互吹牛皮的事了,探究不清。

道显抚摸着刀身,继续道:“你也知道,本寺的创派鼻祖并非出自佛门,他是成名后才修习佛法,将宗门转为佛脉,因此莲花寺初立时,门下弟子多视清规戒律为无物,道德败坏几近邪派,当时的方丈和圣女下决心整肃风纪,于是举全派之力打造了这口刑罚之刀,并与众门徒立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持此刀者,杀僧无罪!”

徐胜闻言愕然,道:“这等至宝给我不大合适吧,万一被人觊觎,出手强夺,我可未必守得住。”

道显摇了摇头,道:“不可否认,这口刀的确是一件神兵,但算不得顶尖,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而且它还有一道极其严厉的禁制。”

只见道显在掌心划开一道口子,将鲜血涂抹在阐提戒刀上,原本碧绿如玉的刀身很快变得赤红如火,锋利无比,并散发出浓烈的肃杀之气。

“欲动用此刀,必须先涂抹自身鲜血将其开刃,而且挥刀之时不能有阴暗之念,一旦怀有私心,就会遭到刀灵反噬,试问这样的神兵别人抢去有什么用呢?”

第五十二章 临别相赠

其实,徐胜并非真的担心有人来夺刀,只是谦辞而已,因为这口刀的特征太明显,一拿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是莲花寺的宝物。

在这个灵气被污染的时代,纯法宝都已失效,只有魂器才能过滤污染,而魂器基本都留有精神印记,宗门要追踪起来再容易不过,除非夺刀者的目的是为了毁刀,否则夺走后毫无意义,只会成为莲花寺的通缉对象。

徐胜从道显手中接过阐提戒刀,方一入手,刀身立即恢复绿色,刀刃也跟着钝化,盖因上面涂抹的不是他的血。

“敢问住持,若持刀者既有公心,也有私心,此刀能开刃吗?”

“这就得看持刀者是公心为主,还是私心为主,就好像荒灾时有人开粥场救济百姓,既是出于慈悲,也是为了名声,那如果没有名声,他还会不会开粥场?会,则能开刃,不会,则不能开刃。”

徐胜想了想,道:“就算是为了名声,开粥场仍是善举。”

道显点头道:“确实,这是我举错例子了,不开粥场只是不救人,但乱用刀却是杀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不如以你为例,你追杀叛僧亦可扬侠僧威名,若不能扬名,你还会追杀到底吗?”

徐胜失笑道:“若是为了扬名,放他们一条生路,待其长辈求情,以人情相胁,岂不是更快捷?”

“既如此,复何论。”

“若是遇歹人行凶,为自救出刀,可算私心?”

“你误解了一事,之前所言私心,非是指自私自利,而是指阴暗私念,自救何来阴暗?”

“若是有疯者持刀,行杀戮无辜之举,却自认为公,可开刃吗?”

“此刀非是死物,自有刀灵仲裁。”

徐胜点了点头,不再提问,转而集中注意力与之沟通,获取灵格信息。

【六品灵格:传道者】

【属性:人】

【契合条件:???】

【晋升仪式:让至少万人认真聆听自身说法】

【能力:言出法随、???、???】

低阶灵修探查高阶灵格时,会得到一些无法理解的信息,这些信息以未知的形式呈现,且品阶相差越大,无法理解的内容就越多。

徐胜以九品灵修的身份,能够从六品灵格中得到一部分信息,大半是看在他有独一型灵格加持的份上,正常情况下,他除了一个名字,其余都是未知才对。

“不用看了,就你那演绎灵格的速度,十年内都不一定能晋升到六品。”

道显一想起此事,就忍不住叮嘱:“别怪我婆妈,你还是应该将精力多放在灵格修行上,当今之世,灵修方是正道,倘若你已晋升五品,谁也不能强令你去哪,倘若你已晋升四品,方丈之位也可以争一争,倘若你已晋升三品,整座莲花寺都会唯你马首是瞻,倘若你已晋升二品,佛门各宗都会奉你为主,倘若你能成就古往今来无人触及的一品,天下间的规矩都是你说了算!”

徐胜能说什么,只能俯首称道:“弟子谨记在心,日后必定往灵修方面多花心思。”

“你的九品灵格应该要圆满了吧?”

“快了快了。”

徐胜昨天检查过灵格“武僧?鲁智深”的演绎度,发现经过武会的磨练,已然提升到了64%,这令他确认了两件事。

一是灵格“鲁智深”的确更符合他的性情,打杀妖魔、拯救同伴都能提升演绎度,想来再过半个月就能圆满,他说“快了”不是敷衍道显,而是真有信心。

二是灵格的演绎注重心性,只要自身不知道一切是假的,哪怕在幻境中发生的经历照样有效,这点倒是跟他的外挂不同。

道显又道:“金刚寺的人已经离开,故而道善畸变圆寂一事,明日就会公开,而且经过这一个月来的调查,我们发现他其实是被人诱导,误入歧途。”

徐胜闻言,并不觉得意外:“这一点我倒是有猜到,空真师兄说他师父推演功法时受灵气污染而畸变,当时我就觉得奇怪,道善师叔好歹也是老江湖,为何会犯这等粗浅的错误,但这么一来,又有一个问题,道善师叔临终前意识曾短暂恢复清明,为何他没有说出真凶名字?”

“这些只能等待进一步查证了,如今的江湖正是多事之秋,不止本门,其它各派也多有灵修高手被引诱畸变的情况,正因如此,本门才能发现相关的线索。”

道显叹了一声,没有继续谈这个话题,他从袖中拿出一柄小巧的药铲,道:“你此去青叶寺,也不知何年才能回来,八品灵格我便做主替你选好了。”

这件魂器在莲花寺很是普遍,徐胜在擂台赛争夺名额时就见过几次,乃是八品灵格“药师”。

道显怕他误会,解释道:“以你的武道境界,似‘护法僧’、‘棍王’一类的灵格根本无用,反倒不如‘药师’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兴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徐胜对此倒是没什么异议,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即便不选“药师”,他也会选择“伽蓝”一类的辅助向灵格。

这时,道显一本正经道:“空想,临别前,我有两句话要赠给你。”

“住持请讲。”

“其一,之所以越俎代庖替你选‘药师’,是希望你不仅会杀人,还会救人,以此化解积累的戾气。”

“弟子谨记在心。”

“其二,唯有秉持慈悲之心,方能驾驭杀戮之刃,千万别迷失了本心,否则贫僧会亲自清理门户。”

“弟子绝不敢忘。”

道显满意的点了点头:“既如此,那你走吧。”

徐胜抬头看着面前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回忆起这数年来,对方对自己的多方照拂,可以说比对待亲传弟子还要偏爱,于是郑重其事地给对方磕了三个头,接着收好东西,转身离开。

看着尚在成长,但已足够可靠的背影,道显嘿然一笑:“龙入大海,虎归山林,用不了多久,某些人就要后悔今日的决定。”

(第一卷 完)

平行世界篇 魔佛(上)

(当徐胜没有坚持只行善,通过攫取善恶值来增强自己时,进入本次世界分支)

荒山密林中,一名身着皂色僧衣的胖和尚正急急而奔,过往总是挂在脸上,好似嘲笑世人痴愚的笑容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对身后追兵的担忧和对前方道路的茫然。

蓦地,视线豁然开朗,一座破庙出现在他的前方。

“总算在被那人抓到前回到此处,没想到他对因果律的掌握已经达到了掌上观纹的境界,我方一下山就被他察觉,看来从今以后,本寺必须永久封山,直到众生得救……或者末劫降临。”

胖和尚推开破庙的大门,抬脚就要迈入,但在他脚底落地前的一瞬间,景色突变,空间挪移,回过神来,便已身处一座穿云入霄的山峰峰顶。

在他前方一丈远,一名身着暗金色袈裟的男子站在悬崖边,俯身看着下方,好似透过厚厚的云层,俯瞰芸芸众生。

“终究还是差了一步。”

胖和尚长叹一口气,但并未有太多惊讶,仿佛早已料到会是这般结局。

“你差的不是一步,而是天与地。”

男子转过身来,只见他身形雄壮之极,样貌近乎邪异的俊伟,乌黑的长发如天际的银河垂落,尤其一双仿佛可以望穿前世今生的耀眼黑眸,藏著无法形容的魅力,既有慈悲,又有暴戾,既有浩然正气,又有凛凛魔威,如同正邪的集合体。

任何人看见他,都会看到自己心中最憧憬的形象,很容易便沦陷其中,再难自拔。

不过,胖和尚已经到了寂然不动,万念归无的境界,却是无惧对视:“往前一步便是不测深渊,魔佛何不回头。”

“我现在不是回头了吗?”

“魔佛身虽回,心却依旧在崖边。”

“你错了,我的心早就在万丈深渊中,纵然回头,瞧见的也只有千仭崖壁。”

男子摇了摇头,不再与对方论禅,伸出手道:“将经文给我吧,念在当初是你救了我一命,我不杀你。”

“世人眼中喜怒无常、正邪无端的魔佛,竟然也懂得报恩吗?”

“我向来恩怨分明,莲花寺于我有恩,如今已是蛮洲第一灵修圣地,金刚寺于我有仇,如今门徒尽灭,法统断绝,祖地沦为养马草场。”

“但世人眼中并非如此,他们只觉得魔佛行事乖张,前一刻尚在助恶徒行凶、欺凌弱者,后一刻便替天行道、剪恶锄奸,究竟哪一个才是魔佛本心?”

“世人愚昧,与我何干?”

“正因为尊者这番态度,世人畏你服你,却不会信你敬你,亦无人心甘情愿追随你,因为他们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所求为何,是要佛渡众生,还是魔临天下?”

“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们服从我的命令,就够了……别再拖延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胖和尚无奈,反手插入胸口,从心脏的位置取出一朵四叶青莲。

男子伸手一招,将青莲取走,接着他的掌心又出现了一朵红莲和一朵白莲,三朵莲花合并为一,化作一朵十二叶的莲台,莲台上浮现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大肚玉佛。

男子盯着玉佛观察,双眸中似有无量信息闪过,目光不断放远,好似看到了无穷远的彼方,最终化作智慧的光芒。

“时流、望宙、归境,三法合一,从今天起,我便是众生的摆渡人,世界的未来会驶向何方,我说了算!”

胖和尚摇头道:“纵然你得到了《未来弥勒经》,依旧渡不过末劫,摆渡人的技艺再精湛,若前方无水,苦海干涸,又能如何?”

“单凭一部《未来弥勒经》自是不足,但加上这个,”男子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就能为众生找到一条通往彼岸的泥泞小道。”

“既是小道,最终又有几人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