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上幽灵船的我被迫当了船长 第97章

作者:朋克面具

关于此行的后续计划,幸好叔叔早就确定了计划,他早就联络好了这次来哥廷哈根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人。

在来之前便已经提前挑选了一家人未来的住宅。

“孩子们,准备欢呼吧,我们马上要有一个在哥廷哈根属于自己的家了。”

伊森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似乎对未来能留在这座城市充满无限向往。

……

哥廷哈根南部,兰斯区,贝克街45号。

到来的当天,在一位名为艾伦的资深售房经理的带领下,伊森带着他夫人和两个孩子未来的住所。

这里同样属于相当不错的区域,距离中心城的距离有一段距离,但也属于南部比较舒适的地段。

即便这里不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大商人的主要居住区域,可从治安和环境来看依旧是地段不错的住宅区。

在这位经理的带领下,凃夫抬起头看向这个未来的新家。

同样是一栋复试住宅,白木栅栏,红白墙砖分别覆盖了上下两层,尖耸的褐红色屋顶上还留有一个哥特式尖顶,复古中带着一丝新潮,类似的独具匠心的设计不少。

面积仅比过去在利茨的那栋房子要稍小一些,同样留有一个不错的小院子。

“叮铃~”

在按下门铃后,艾伦经理将一家人引进了这座同样有120个平方的双层住宅。

他一边带人进来一变介绍起这里的环境。

一楼有一个很不错的大客厅,面积不小的采光餐厅,设施齐全的厨房,一间主卧、一个盥洗室和一间地下室,院子外还有停放私人马车或者蒸汽车的车位。

再往楼上走,分别是两间自带盥洗室的卧室和一间起居室,一间书房,打开楼梯顶的侧窗后还有一个坐北朝南的窗户阳台。

“温斯特先生,我敢保证整个哥廷哈根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房子,一万克朗的价格对于想在哥廷哈根居住的人来说并不算高,而且未来这片地区一定会有上涨空间。

您看,不远处就是交通站台,兰斯区周边就有学校、超级市场、医院,最重要的是这里离工厂的范围很远,保证不会废气排放影响到你们的健康。”

“你说的不错,可一万克朗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我手头的资金必须让我们谨慎考虑。”伊森叔叔并没有被说得昏了头。

能言善辩的经理人面目中带着职业化的微笑,像客户吹嘘起此地的优越性,“如果您准备的资金不够充足也没关系。

我们公司一向跟五大银行的关系不错,能帮您解决之后的贷款程序,您要做的只是付百分之二十的首付,按照百分之五的年利率,足有二十年时间还清,这样的房价比起莫尔河的住宅至少看得见希望。”

“二十年的时间?”

艾伦经理的这番话让一向精明的安菲儿婶婶听到这样的介绍都开始动容,她快速计算起这笔交易。

从银行借贷八千克朗,首付百分之二十两千克朗,按照年利率百分之5,分20年偿还,考虑到利息浮动或货币贬值,最终购房的成本大概在一万八千克朗。

折算下来每年要偿还800克朗,月偿还60-70克朗,而伊森目前周薪加奖金在15克朗浮动。

这其实就意味着排除家庭日常开销之外的金钱,伊森叔叔未来可动用的工资基本全都要汇入银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安菲儿夫人将暂时留住手里三千克朗的流动资金,这笔钱是要用来购置门面然后运营火锅店,成本费,人工费,前期宣传、商用水电……

一旦开始营业每天都要大笔烧钱,不仅要还房贷还要付火锅店的租金,这样下去温斯特家最多维持一两年的光景。

如果在此期间火锅店运营出现问题,那前期所有投资都会打水漂。

其实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艾伦先生,来哥廷哈根买房的人都是选择贷款吗?”

同样仔细计算了一笔账目,凃夫忽然问了这位经理人一个问题。

“也不是说全部,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会选择贷款购房,毕竟这是普通人一辈子唯一一次利用杠杆的好机会。”艾伦经理笑了一下,

“这样会让人们剩下一笔资金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未来货币贬值了说不定还能稳赚上一笔。”

“可借用杠杆向来都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苏菲冷静分析,“我听说兰蒂斯的银行就很少向普通人借贷房款。”

“这位小姐的话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业内广为流传的笑话。

一位兰蒂斯老妇人在六十岁时终于挣够了钱买一套房子,同时期的一位拜亚老妇人在六十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房贷。

而那时她,已经在这座房子里住了几十年。”

艾伦经理的话让在场几人都同时会心一笑,大家都喜欢这样讽刺隔壁的国际笑话。

一伙人中,也只有凃夫感到隐隐不安,他没想到这个时代超前贷款的种子不知何时已经撒下,这背后一定是拜亚政府在疯狂的推动消费和刺激经济增长。

如果拜亚王国赢得未来对兰蒂斯的战争还算好,那么前期的投入都将获得回报,一旦战败整个国家都将跌入地狱,至少上百年都喘不过这口气。

“我必须要承认我喜欢这座房子,也喜欢在这个城市生活,艾伦先生,不如就照你的提议执行。”

伊森目光忽然变得很坚定,“我们决定贷款买下它。”

“相信这是您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那位售房处的经历艾伦,很认真的点点头,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有人买下这座各方面都很不错,未来有着很大升值空间的住宅。

“叔叔,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在这样的路段优先购置住宅,为何不用更省钱的租房。”

直到那位售房经理以去办手续的名义离开,凃夫才趁机把自己的担忧提出来,

“难道您也认为哥廷哈根的房价本身就是一项值得投资的产业,想用房子未来的升值来对冲掉经营火锅店的风险吗?”

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思路,没有足够财力的支撑运用银行的杠杆,获得较长资金周期去经营额外事业,只是风险稍高了些。

用时间换取金钱的战略还清房贷和成功运营火锅店,最好的结果就是火锅店的流动资金缩短还款周期,成为稳定的赚钱渠道。

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经营失败,或者房价大跌,叔叔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偿还这笔费用。

不过届时已经从名校毕业的苏菲和凃夫,早就接过家里的这个担子,倒也能减少不小的风险。

“事实上,我完全不懂你说的风险对冲是什么意思?”

伊森叔叔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他的目光也变得深沉起来,

“在到来这个城市之后我一直有些迷茫,甚至是不知所措,对这里充满了敬畏,直到刚刚跟那位经理谈话时我知道自己有能力买下这栋房子,我忽然有种安全感,甚至开始畅想我们一家人的未来。”

凃夫点点头静静聆听叔叔的话,其实他的心情也差不多。

伊森叔叔在屋子里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的触摸着房子的墙壁、桌椅、窗户,一边自顾自的说道:

“我服兵役时来过很多次哥廷哈根,那时的国都跟现在其实差不多,繁华的城市里有很多人,来自各个国家的人。

他们总是忙忙碌碌,从不停下脚步去卖命赚钱,怀着野心与梦想企图在这样的地方安居。

起码在我见过的人里,大部分人工作一整年后实际上根本存不下钱。

他们只能离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黄金年龄过去,逐渐失去了工作效率。

然后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更年轻,工资更低的闯荡者淘汰,那些年轻人跟他们以往一样怀着野心。

最后失去赚钱能力后,即便他们再不甘心却也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家乡。”

伊森·温斯特摇摇头,很认真的说道:

“从那之后我就想明白了,想在哥廷哈根扎根就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第105章 变色龙

毫不意外,伊森叔叔宁愿承担一定的风险,仍旧坚持在哥廷哈根买下这栋住宅,毕竟这象征着财富、户口本、安全感、以及未来……

正式搬家入住的时是第三天,温斯特夫妇住在一楼的主卧,凃夫分到了二楼的一间很大的卧室,就在苏菲的正对面。

这次的房间里有一扇正对着阳光的百叶窗,不再是复古的装饰品,铺着一层实木地板,一顶明晃晃的吊灯,足有一面墙壁大小的衣柜。

旁边还有一台古朴的钢琴,松软的床铺旁还摆放着咖啡机和榨汁机之类的东西。

作为商品房售出的住宅,里面的家具自然一应俱全,整体说是鸟枪换炮也毫不为过。

不过麻烦的是,温斯特夫妻仍在为家里的落户工作而费神。

尤其是安菲儿婶婶,自从来到哥廷哈根后,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过,因为外地户口搬迁到国都的落户工作并不算容易,有着极其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手续。

民事局会对房产所有者会进行层层调查,工作收入或犯罪记录之类的,以防有人通过某些不正当手段侵占神圣的私人资产。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没办法像银行完成贷款。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太小,这需要当地一个有威信的担保人来替他们走完这道程序,否则所有计划都得暂停。

可温斯特一家初来乍到,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刚才的经历让我想到了一个笑话。”

从警务局办完入职手续又跑了一天各种部门找关系的伊森,下班回来后孩子们谈起了一今天被踢皮球的经历,

“一位来自兰蒂斯的间谍,经过常年潜伏工作厌倦而选择了自首,他来到相关部门,被工作人员告知是否泄密,是的话请去五号门,如果携带武器去七号,携带机密请去十号……

那位间谍最终见到了部门领导,对方知道情况后勃然大怒,质问他既然接受了间谍部门的任务,为何不去完成。”

伊森叔叔讲述的这个笑话其实并不好笑,很适合在在欢庆的派对上去讲,绝对有一盆冷水止住气氛的作用。

不过他今天的经历却证明了拜亚人办事不懂变通的古板性格。

“哈……”

凃夫张着嘴,很配合的干笑了几下,在八月份这种炎热的天气,听叔叔讲笑话绝对是行之有效的降温方法。

“收起你那令人牙酸的笑话,伊森,快把家里收拾好,等会家里有客人过来。”婶婶对着不出力的伊森喊了好几声。

“为何我们家有客人我却不知道?”

“我已经托人联系他好几次了才约上,那是贝克街一位很有名望的老住户,也时是一位行政部门的采购员。

这里不少人的落户手续都是依靠他的关系,或许今天的下午茶会让我们两家关系走得更近,希望这位保罗·斯宾塞先生能帮我们解决这件事。”

婶婶这个人无论情商还是做事手段都有一手,在入住的当天便走访邻里各家,时常邀请对方来自己家里喝下午茶,每个人都赠送了亲手制作的巧克力和曲奇小饼干。

这样的礼物不算贵重但礼仪到了。

请友人来家中,差遣女仆准备红茶和点心相互拍着对方的马屁,这样的聚餐起初是上流社会的礼仪,后来又流传到了大资产家族,现在连中产阶层都喜欢模仿这一套。

仿佛只要学着上流社会的贵族,他们自己也成了贵族。

“没完没了的下午茶,夫人,我实在快喝吐了。”

伊森大倒苦水,他实在讨厌这种虚伪的交情,跟并不熟悉的人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谈论着空洞、无趣的话题,这简直就是对心灵的折磨。

“既然来了贝克街,也就免不了跟大家建立友好关系,能在这条街定居的人都不简单,他们当中不缺少工程师、律师、医生这样的职业,伊森,这也是对我们未来的事业来说都是机会。”

出生在富商家庭的安菲儿夫,一直都有不错的商业头脑。

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如果温斯特家这些年没有她在维持,恐怕一向粗心大意伊森叔叔,早就被这个社会吃得骨头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