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上幽灵船的我被迫当了船长 第56章

作者:朋克面具

但这并不影响后来者对先行者的崇拜。

有太多伟大猜想时候就差一点灵光一现,天才和庸人的差别就在于前者能够把握住这点灵光。

毫无疑问,这小子就是这样的天才。

“终于结束了。”

最先觉得解脱的是柯尔曼先生,他几乎要哭出声来。

在亲眼目睹这个伟大的实验后,他头顶已经为数不多的毛发算是彻底保住了,缠绕他无数个时日的噩梦也随着实验结束。

在场尽管年纪最大,但头脑最清晰的丹尼尔爵士率先开口:“孩子,我有一个提议,来佛里尔大学发表这篇著作。

我来担任你在校期间的导师,你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和人力物资,佛里尔都将任由你调配。”

他话音刚落下,在场的几位教授同时皱起眉头。

在内心暗骂老爵士的不要脸,还硬凑上去充当人家导师,莫不是想在刊物发表后,在指导教师一栏填上自己的名字。

来自哥廷哈根大学的教导主任,埃德蒙教授也毫不示弱迅速开口:“丹尼尔爵士,利茨的孩子绝不会走出拜亚,更不会流失到其他国家。”

这时旁边的兰蒂斯皇家学会的人也悄悄向凃夫表达诚意,“孩子,圣诺丁大学欢迎你的加入,我们愿意激活特殊人才名额,最高能降低八十分来录取你。”

“紫罗兰大学也一样。”

“彼得堡研究所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凃夫瞪大眼睛,他绝没想到这个无心之举,竟然能让对方降低近百分,这要是被人知道得羡慕死他。

七校联盟近年来在各国的录取分数线都稳固在630~650之间,让步这么大足以见得他们想要争取自己的意愿。

就在凃夫打算考虑偏向哪座大学时,就听到老爵士幽幽开口:“我记得彼得堡研究所在萨罗伦帝国的最东边,气温常年零下二十度。”

教授天团中的另外几位似乎得到启发,同时眼前一亮。

“不如我来告诉你巴尼亚王国的情况有多糟糕,那里遍布着海盗、邪教徒、恐怖组织,还有无穷无尽的反殖民运动,不如来瑞恩,你甚至有机会接触第一台原始的蒸汽机。”

“瑞恩的杜兹大学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瑞恩料理的难吃程度也冠绝北大陆,那里的食材恐怕都是由工业废水灌溉。

对了,听说你们喜欢把油炸死鱼叫做‘仰望星空’,真是不可思议,我宁可去啃抹布。”

“不如我们谈谈圣诺丁里索加毕裔的女学生,她们的腿大多像萝卜一样粗,身材比水桶更加臃肿,嗓门比红毛狒狒更粗,最糟糕的是性关系十分混乱,妊娠的女孩子永远找不到做出贡献的另一方。

天哪,我真的无法想象,孩子你去那里几年过后只能躲在实验室里,你会对女性绝望而找不到伴侣,从此成为一个不受待见的科学怪人。”

“明斯,你个混蛋绝对因为自己被圣诺丁的女教授甩了才这样污蔑我们。”

“紫罗兰也绝不是什么好的选择,那里都是些快要腐朽的大贵族子女后裔,校园霸凌无处不在,他们会把你嘲讽欺负到死。”

“难不成你要去哥廷哈根?你无法想象这个国家究竟有多野蛮,从上到下的体制人员从来不会用大脑解决问题,只会伸拳头,连僵尸见了他们的脑子都只能叹息。

原先争论波动和微粒派的教授们,因为同时向凃夫发出邀请,再一次站在意见的分岔路口。

并且不留余地的黑起了对方所代表的大学。

从一开始只是降分录取和当导师这些不算什么的条件,可在莫名其妙的胜负欲下,教授们对彼此的学校越描越黑,仿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他们口里七校联盟的所在的大学或者城市此刻已经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战火纷飞。

邪教徒和恐怖主义者已经占领了零下几十度的城市,那里的人们每天都在啃抹布,喝工业废水度日,他们唯一的乐趣就是检查对方脑子里是否还有东西。

大学里的女生都是以奇形怪状的人形母暴龙为主,每天除了定时的发出可怕的咆哮外,不时还会喷吐火焰。

人均不如红毛狒狒……

凃夫坐在一旁,目瞪口呆的听着眼前这一幕,脑子里已经出现了糟糕的画面。

凃夫也开始慢慢盘算起来,“巴尼亚的佛里尔大学、瑞恩的杜兹大学、萨罗伦帝国的彼得堡、圣诺丁大学、紫罗兰大学、哥廷哈根……”

满打满算,似乎也才有其中六个大学。

也就是这时,在没有停止的喧嚣中,凃夫注意到了实验室角落坐着一位随和的先生。

教授团里唯有一位眼生的的先生迟迟没有开口,他的打扮十分有范。

穿戴着高礼帽子和长筒靴,竖起的衬衫领前系上了领巾,胸前还怀揣着一枚铜表,一套要黑色燕尾服让整个人的格调都高了许多,他似乎并不屑于加入这场无畏的争吵中。

他努力的从记忆中搜寻这位教授的名字,似乎是叫做查尔斯·凯恩教授。

对方似乎也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投来一丝诚意十足的笑容。

“你好,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考虑来密斯卡史塔克大学,我们同样会为你特殊人才名额,争取降低录取分数线。”

作为最后一名出场的七校联盟代表人,凯恩教授最后站了出来。

那位哥廷哈根大学的教导主任埃德蒙先生注意到这个威胁后,当即选择开炮:“有时候我们都觉得哥廷哈根有两座顶级学府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

但相起哥大的位置,密斯卡大学处在偏僻的维勒多小镇,一般我们都被称为乡下地区,除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底蕴外什么都没有。

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期待见识大城市风格的孩子,明明有机会欣赏哥廷哈根的美景,却只能被发配到乡下,这简直是一种惩罚。”

“埃德蒙先生,你说得对。”

查尔斯·凯恩毫不示弱的给予反击,“几乎所有人都羡慕哥大在国都中心地理位置、便利的蒸汽轨道铺到学校门口、这些年不知道新修了多少座高楼,国库每年给你们播下庞大的教育经费,这些实在叫人眼馋。”

哥大教授刚露出满意的笑容,便听对方赤裸裸的嘲讽道:

“但跟哥大相比,即便是帮密大图书馆守门的那条狗都更有底蕴。”

第53章 密斯卡史塔克大学

拜亚王国是北大陆唯一一座拥有两座顶级名校的国家,其中一座便是享有盛誉的哥廷哈根大学。

哥大乘上了拜亚近年工业化进程的快车,对工程、机械、冶金、土木组建的自然科学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从这座学校毕业后的学生的毕业去向一般是留在研究院继续工作,就任市政的官员,财团经理人,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律师、医生之类的社会精英。

甚至在王国议院都有不小的势力。

也正是多年来学校和毕业生的互相反哺,才造就了这个最新加盟七校联盟的新兴顶级大学。

因为崛起时间过短,也因此被其他教授们嘲讽没有底蕴,十足的暴发户气息,政治的产物。

所以凯恩教授“哥大弱于狗”的说法倒也没问题,气得教导主任埃德蒙脸色一片通红,即便想张嘴反驳却也不知从何说起。

“原来密斯卡大学也在国都哥廷哈根。”凃夫点点头,想到了麦格文教授之前给他的建议,“先生,您能谈谈关于密大的情况吗?”

见到这个小家伙感兴趣,查尔斯·凯恩当众热情的介绍:“当然,作为最有底蕴的大学之一,密大最早的传承可以追究到上一纪狮心王时代的亚述帝国,拥有学术界最正统的传承。

别看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偏僻的维勒多小镇,却丝毫不妨碍校内的学术氛围,以及好几百年的历史底蕴和建校历史。

密大的图书馆藏品绝对是世界上最丰富之一,里面珍藏了许多名贵的一手资料,这些也只有密大的学生可以翻阅。

另外提一嘴,密大在去年被授予教授头衔的人数是哥大的两倍。”

凯恩教授得意的笑,他再一次的提到了底蕴这个词。

什么叫做底蕴?

图书馆的馆藏、博学的教授以及学校里的百年老树。

这三点,才是一座拥有几百年高校历史的顶级学府的必备条件。

“密大现在一共有五个学院,出去比较有建树的科学院,本校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人文学院,尤其是考古学、神秘学、历史学和心理学上都处于世界前沿,关于这一点,你可以询问在场任何一位先生。”

“这几门学科密斯卡的确是世界顶尖水平。”

即便是佛里尔的丹尼尔老爵士都不由的夸赞起来。

“至于刚才埃德蒙教授说密大处在偏僻地方会阻碍个人视野,也完全没必要担心。”

凯恩教授笑眯眯道:“学校一直都在组织和赞助探索考察活动,我们甚至有自己的航线,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密大探险队的足迹。”

“查尔斯,你为什么不提密大探险队的死亡率也高居七校联盟的榜首。”哥大的教导主任埃德蒙像是找到对方弱点一样,不留情的哼了一声。

“追寻真理道路,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真理的精神。”凯恩面色异常平静。

凃夫一直都在静静的聆听,并在心里反复比较眼下的两个选择。

直到听到他们谈论起这件事,才缓缓开口:“先生,利茨大学的卡佩教授和索菲亚女士也曾参与密大考察队吗?”

“原来你是卡佩教授的孩子。”

查尔斯·凯恩恍然抬头,立即将两个相同的姓氏关联得出了答案,他张嘴试图说些什么,却一个词都未说出来。

脸上出现短暂的痛苦表情后,最后只惋惜的叹了口气,“抱歉……”

实验室内,随着两人的对话,教授天团这场没有尽头的争吵终于停止。

一件多年前沉寂在大家心头已久的往事再次浮现。

那是的确是由密斯卡大学组织的考察团,但七校联盟中也陆续有人加入组成的那支顶尖科考船队。

在考察过程中曾发生了太多神秘现象和未解之谜,以至于被拜亚政府后来封存了那份档案。

至今都没人直到曾经在那片神秘的海域上发生过什么,考察团的人最后落得什么下场。

查尔斯·凯恩从兜里掏出一张卡片,并在上面标注了个人信息,主动递过来,“这是我在学校的联系邮箱,以及校外我个人的联系方式。

我之前承诺的降分录取的特殊人才名额始终作数,等高等选拔结束后,你随时可以过来了解那件事,也欢迎来密大做学术分享。”

“感谢先生您的指教。”

凃夫接过卡片后认真的点头,他心里已经有底了。

但他没有在学术界的大人物们面前决定加入或者拒绝哪一方。

对高情商的人而言,不在公共场合表态,才是保留给大家的体面。

“圣诺丁大学的门愿意为你而开。”

“杜兹大学也永远欢迎你。”

“期望在以后能看到你发表更多有趣的东西。”

见到凯恩递过卡片后,其他大学的几位教授也不甘示弱,纷纷递过名片想努力争取一把,并许诺降分录取、收做助手、减免学费等一系列诱惑力十足的条件,就差发学伴了。

“塞缪尔,记得让他把这个实验过程和结果发表到专业的期刊上,作为申请特殊名额的筹码。”

来自佛里尔大学的丹尼尔爵士不忘提醒凃夫,“你打算给这次实验成果取一个怎样的名字?”

“《声和光的实验探索纲要》。”

凃夫面不改色的给出答案,希望托马斯·扬的棺材板能压得住。

这次光学实验全程都是由凃夫自己构想和实验,这份科研成果作为申请七校联盟的筹码,绝对是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