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上幽灵船的我被迫当了船长 第414章

作者:朋克面具

塔布尔,史密斯工业总部。

当凃夫第二次来到这个地方时,这片土地越发显得忙碌。光是本部便有上万流动人员活动,所有员工积极投身到了这次新工业革命的运动中。

在双倍薪酬的刺激下,没人能拒绝加班。

“凃夫,快来看看我们的作品。”

“我们已经吃透了这项技术,它真的相当伟大。”

“如你所说‘内燃机’便是新工业革命的答案,未来的走向。”

近二十位业内顶尖的理工科教授,见到凃夫到来时简直像拿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兴奋得不能自已。

无数次地夸赞着他的头脑有多了不起。

而他们拿出来的成果,是一台体积较之锅炉式蒸汽机小得多的产物,全身散发着金属的光泽,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螺旋桨减速器……等材料组搭。

这是往返式(活塞式)发动机的最初形态。

只要往气缸中灌入燃料,使其被点燃,通过热气膨胀、推向活塞向后运动,使连杆和曲轴转换为圆周运动,活动频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都提升了一个台阶。

“凃夫,我想你早就知道了,但我还要向你介绍它的优势所在。”

弗兰教授笑眯眯地走上前来:“跟传统的锅炉式蒸汽发动机相比,它的个头既不庞大也不笨重,极大地节省了使用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蒸汽机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期压低也不能过低,致使热效率难以提高,工作流程不连续,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升。

现在我们的‘内燃机’个头更小,热效率更高,转速高,足以代替蒸汽机在所有工业设备中的使用。

换而言之,我们真的会改变这个世界。”

凃夫轻笑着接过话,“当然,功率更大的‘内燃机’会被使用到所有领域,建立移动电站、灌溉、工程机械。

更重要的是先生们关注的军事行业,杀伤力更大战车,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会因为这个东西改变,

恐怕,不是一定,未来战争打响后死的人也会更多。”

弗兰教授无奈地耸了一下肩膀:“没办法,科技的进步总是与战争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形影不离。”

“我们是伟大的人,却也是罪人啊!”

也难怪麦琪女士搞不懂凃夫在想什么,白天是遵纪守法的精神导师,夜晚则成了推动战争的贩子,一个人要每天都要体验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也不怕精神分裂。

其实连凃夫自己都觉得讽刺,祂自然知道这个东西会给后世战争带来多大影响,但祂必须这么做。

将它用作自己顺理成章回到拜亚的筹码。

选择也只能用戴维说的那番话来安慰自己。

有罪的从来都不是制造枪械的人,而是扣动扳机用枪械杀人的家伙。

“不知还要多久测试才能稳定。”凃夫摸着下巴询问。

“如果是指投入流水线生产使用,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如果只是指‘内燃机’这一项成果,再测试一周至两周便可完工。”

弗兰教授给出了准确答案。

想将这台机器立马就换上汽车、汽轮、飞机上,的确还需要足够的时间生产、磨合、改进,但初代‘内燃机’却是已经完成了。

一两周过后,也就是七月中下旬。

这次高等选拔结束的时间,那时也是时候准备离这里了。

“这样就够了。”凃夫恍然松了口气,“戴维,之后‘内燃机’版权的事由你来处理。”

后者微笑点头:

“在南大陆,对史密斯工业来说这十分容易。”

“至于我将在一周以后,将这项作品颁布在学术杂志、新闻周刊上,到时我希望报刊媒体都会来,让‘内燃机’改变这个世界。”

凃夫目光坚定,他为了迎接这一刻准备了太久。

“新闻发布会?以谁的名义。”

“凃夫·卡佩。”

第425章 宠儿、弃儿

产品出舱后的一周,史密斯工业积极地为“内燃机”造势,可算让凃夫见识到了什么叫资本的力量。

无论花边新闻还是国际报刊,各路媒体都被重金给砸昏了头。

史密斯工业花钱如流水,凡是新闻媒体,不管国内国外、内容导向都砸了个遍。

以热点、爆点,不择手段带节奏而着称的“黄色新闻”媒体,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各种大话都敢直接刊登在报头,自然是引得各种非议。

全世界所有媒体,一周不间断地宣传即将出世的新科技,

宣传标题直接命名为“划时代的产物”、“新工业时代的唯一选择”、“电力革命的最终答案”等夸张标语。

即便对此没什么兴趣的人,看过三次、五次过后,也会留下深刻印象。

甚至夸张到当你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时,若你对此还是一无所知。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了时代的旧党。

至于这么搞会不会太烧钱,凃夫不是没问过戴维这个问题。

黑心企业的接班人,注定被挂在路灯的吊死鬼面带微笑地如是说:

“只要‘内燃机’的单子达到‘电灯泡’那个级别的销量,这些广告费最终还是会从买家的口袋里拿出来,人们是在为他们观看的广告而付费。

羊毛永远都出在羊身上。”

别说是民用产品,现在有这种需求的,莫过于当世几个大国,史密斯工业可以直接与国家机关做生意,何愁没有销路。

“撒币”的后果便直接导致了,七月中旬史密斯工业的产品发布会现场,

桑塔王都已经超过一百家媒体到达现场。

在塔布尔的史密斯公司总部,乌泱泱的记者聚集在发布会现场,聆听着年轻的戴维活泼地讲述着这件产品的精妙之处。

而底下坐着二十来位密斯卡史塔克大学的教授,几乎搬空了密大理工技术方面的人才。

发布会现场,

也因为这些人的到场而严肃许多。

“如我所说,这是由密斯卡史塔克大学全力支持的项目,不用多久你们便能随时可见这种跨越时代的科技。

到时安装着‘内燃机’的汽车价格会更低廉,使用寿命也会变得更持久,低廉到可以保证每位拜亚的国民都能开得起‘汽车’,去向所有自由之地。

到时,每家每户都会拥有一辆这个时代最前沿的科技,拜亚公民便该享受最好的东西。”

戴维的演讲方式并不算高明。

他对内燃机和汽车这些东西的数据不明,但也有他的侧重点。

尤其在于“性价比”这一块宁可用出厂价卖出也要扩大宣传。

现在拥有“蒸汽车”的大多中上阶级的家庭,但这东西的使用价值太低了。

不但老是容易出故障,而且因为路程太短不必用车,路程太长也没法开过去。

远不如坐蒸汽火车或是飞空艇方便。

以至于“蒸汽汽车”这个词一度成为“上流阶层”代名词,那些自认为收入不错的中产家庭,总会咬着牙购入一辆。

但戴维的宣传词是“人人都开得起”,仿佛将那高高在上的产品给拉了下来,成了平民阶层的产物。

“不错的伙计,他真该跟我一起去海上岛屿做销售,保准把能掏空那里有钱人的口袋。”

此刻凃夫坐在后台的房间。

静静地聆听着戴维花哨的演讲,不时发出一两句赞扬。

他身旁还坐着刚从威士忌山回来的贝拉.韦恩小姐。

两位同出密大的同学,为他充当着观众。

不谙世事的贝拉小姐听到戴维的演讲时,歪着脑袋思考道:“凃夫,每个人都买得起的‘汽车’,真的不会亏钱吗?”

“不必替戴维担忧,到时发售初期按照成本价格售卖,等后期形成了汽车文化后,普及了我们的产品后再涨价显然比较合理。”

凃夫悠然地端着一杯咖啡装模作样地品尝,顺便侃侃而谈起史密斯工业的未来发展。

其实跟后世许多企业的做法无异,前期用低廉的价格售卖商品,破圈后又是一轮疯狂涨价。

至于初心?用爱发电?

让它们见鬼去吧,怀着初心的商人早就不知道饿死在哪条巷子里了。

“何况产品不赚钱又有什么,你知不知道史密斯工业的手底下,囤积了多好南大陆油田的产业权,即便不靠‘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仅凭将油价也能让我们成为大富豪。”

凃夫不经意地摇头笑笑。

这就是国民级别企业的优势,就是能垄断、操纵人们的一切:“说起来,你家戴维真的很有被吊死在路灯的潜质,不如你替他先选条绳子。”

“呸呸,不许说不吉利的话。”贝拉翻了个好看的白眼,“何况我们还没正式交往,可不许在这胡说。”

演讲发布会现场,戴维老练地将操纵流程,由他出场预热,接着再由身位技术团队的密大教授们拿出最新的产品。

公然向媒体向全世界宣布,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产物。

戴维·史密斯见要说的话已经说得足够多,也是时候揭晓这次发布会最重磅的底牌:

“先生们,我必须说明一件事,其实‘内燃机’的从概念到落实,除了密大的先生们外,始终离不开一位默默贡献的年轻先生,她一定是我们的最大功臣。

如果我不将她的向大家介绍,恐怕连天主都不会放过我。

我敢打赌,在我见过的人中没有比她更厉害的。”

这句充满疑问的话语一出,顿时令所有报刊记者下意识一惊讶,怀疑其他这话的真实性。

“难道还有比密大教授更厉害的科研者?”

“年轻先生?这个年纪可不像是搞科研的人。”

“别说得这么肯定,哥大、密大里又不是没有过年轻的天才。”

底下的记者还在窃窃私语,讨论起所谓的“神秘嘉宾”。

戴维在这里刻意卖了个关子,他神秘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