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上幽灵船的我被迫当了船长 第189章

作者:朋克面具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传递,而且光本身就是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所组成的。”

为了解释光量子的概念,凃夫又在黑板上写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ek=hv-w。

其中一个光子的能量是hv,h是卡佩常量(普朗克常量),v表示射光的频率。

w指金属的逸出功,

ek则代表光子与金属碰撞后飞出的部分,即初动能。

凃夫尝试用光子理论来解释了电磁理论,也正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光量子。

但凡是上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生,都能轻易理解这些知识。

但在这个电学发展之初的年代。

凃夫提出的概念则是建立在自己提出的一套理论基础上,凭借着一人之力,将物理学向前推进了足有上百年。

至于将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上,仍然是一件很漫长的事。

“凃夫,如你所说,光量子和电子都具有统一特征,光电效应即是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说话的是丹尼尔老爵士。

在接触了最基础的量子力学科普后,他提出了一个相对有趣的问题。

凃夫脸上仍是笑意,“您说得没错,光的确具有粒子性的特征。”

“可这跟你之前的说法完全不同,你论文中的电磁波理论中表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反射和衍射的特征,毫无疑问光就是一种波。”

有人对他之前的说法也提出质疑。

尤其是业内人士,在听过他前后不同的理论和实验后,很快便发现了他理论中自相矛盾的点。

在经过大量的实验、理论依据和假定学说之后,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

仿佛不管他们怎样做,用多少实验都跳不出这个思维怪圈。

“先生们,你们觉得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是什么?”

当走到最后一步时,凃夫仍然保持着神秘。

他望向大厅里浮现各种表情的学者们,然后轻轻低语,“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思考一个问题。

光的干射、衍射和偏振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实验这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那么最终答案是什么呢?”

在他话音落下,在场无论是粒子派还是波动派的学者,都遵从他的旨意闭上眼睛。

一个答案仿佛就要呼之欲出。

每个人的心脏都忍不住怦怦直跳,连呼吸都不敢喘大气。

他的话简直就像天主的判决,又像恶魔的低语,总是诱惑他们朝一个从未设想的方向靠近。

“光……兼具粒子性与波动性。”

在绝对寂静中,有人给出了答案。

并不是最理解凃夫思路的丹尼尔爵士,也不是某位粒子派的物理学家。

而是密大人文学院的查尔斯·凯恩教授,他对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理解得并不透彻。

但心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

答案就是这样的。

“轰!”

凯恩教授的这番言论立即掀翻了整个大厅,即便之前有人已经想到,却也不敢肯定的说出来,但经由他人嘴里说出来后却又那样合理。

“答对了。”

凃夫打响手指头,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笑脸,“如果用一个更专业的名词代替这个说话,我一定会将之称为‘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这个新名词从诞生开始,便征服了许多人的思维。

峰回路转,当这个困扰了他们许久的问题,最终得出一个两大门派都能接受的答案时,

在场之人更多是一种坦然。

“这就是为什么在双缝实验中,会出现两种结果的原因吗?”

被邀请而来的密大教授巴斯蒂安教授喃喃低语。

“正是因为两种不同的特性,所以在不同的测量方法下才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时表现粒子的特性,有时表现波的特性。”

凃夫指正这位自然科学院教授的方式。

用监测设备来测量,则针对了光的粒子性在测量,

而他的双缝实验本身就是针对光的波动性的实验,所以才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这并不可怕,也绝非什么灵异现象。

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

掌管真理的秩序之神又一次做出了裁决。

天主重新指引着人们朝正确的方向走去。

距离1492年6月25日,才过去了半年之久,距离上次凃夫在利茨展示了双缝实验过后。

他又一次,亲手改写了历史。

从今往后的至少三百年里,

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人将会彻底记住凃夫·卡佩这个名字,这跟他化解了粒子派与波动派的矛盾无关。

彻底推翻了物理学大厦的卡佩先生,因为自证清白而提出的电磁波理论、卡佩常数、光电效应……而建立了一套名为“量子物理”的新体系。

在日后每一位接受教育的孩子们,在课本里每每翻到凃夫·卡佩这个名字时,眼里都充满了满满的敬畏(咬牙切齿)。

第201章 报复!

从25日整点开始。

《中心城报》报社集团便已经安排了许多记者在哥廷哈根皇家学会门口蹲守。

这是一条由他们独家报道的新闻。

毕竟从凃夫对半个物理学界发起挑战书开始,他们便通过全程跟踪加深度报道的方式,以章回体的形式每隔一个小时,更新一次小报。

这个大瓜可还没吃完,现在到处都是值得报道的事。

皇家学会的威严,受邀宾客的尊贵,以及那不自量力的小丑企图以一己之力推翻现在学说,每个人都关心最后的结果。

事情越是闹大全哥廷哈根的报刊媒体就越是兴奋不已。

报社里每一个人都像嗅到血的鲨鱼,顺着这股气味跟踪到流血者,恨不得将他的每一分价值榨干。

“现在,已经是哥廷哈根时间早上九点整,我是《中心城报》的资深记者莫迪。

这里就是哥廷哈根皇家学会大厦,从本世纪初,只有王国最优秀最有天赋的学者,才有资格入选皇家学会为国王效力。

但就在今天,因为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让这里变得不一样。

现在,学会大楼门口已经停满了蒸汽车,车上的宾客们皆已到齐,他们来自兰蒂斯、来自瑞恩还有那遥远而寒冷的萨罗伦。

到来每一位都是本国响当当的人物,只是为了观看一个小孩子的无聊表演。

优雅的绅士们并不计较密大的凃夫·卡佩犯下的错误,在我看来,他们皆是为真理而来。”

皇家学会关闭大门后的第一时间。

记者莫迪便跟与她的工作团队,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并通过门童随时了解内部的信息。

有新来的职工用笔记录她报道的这段话时,表现显得很犹豫,

“女士,这样报道是否欠缺考虑。”

“不,就这样记录,你必须相信我的职业判断,大家都喜欢这样的方式,我敢肯定明天的报纸销量一定会破掉过去二十年的记录。”

为了获得大众欢迎,莫迪知道自己的报道很有偏向性。

但她并不在乎,一个众叛亲离的过气学者,做这种自取其辱的事,还能有什么出息。

毕竟是吃皇粮的企业,又怎么会在乎这种人的报复。

这样有话题性的热门新闻,一旦圆满结束,足以再让她的事业更上一层。

记载内容的职工听到她的话尽颇为不愿,却还是按要求做了。

他将详细内容记下后,又询问道:“莫迪女士,如果我们的主标题是《哥廷哈根皇家学会光学探讨正式会议》,那副标题该怎样定义?”

这是做新闻工作时值得注意的问题,通常新闻的主标题是来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与核心,让读者大概了解大致方向。

而在副标题又要是对主标题的补充,比如添加更详细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来补充说明。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莫迪女士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才主动抬起头来,眼神中流露出明媚光彩,她一字一句道:

“来自利茨的可悲小丑正在玷污最高学术盛典。”

……

皇家学会内部,二楼大厅。

在一阵长久的沉默以后,无论哪个学派、哪个国家的学者,都在反复品味凃夫提出来的最终结论。

“波粒二象性。”

听听,

这是多美好的词。

凃夫不仅缓解了两派人士的斗争,更是将现有的物理学水平向上拔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来此的宾客们,他们惊叹、他们兴奋、他们恨不得手舞足蹈。

在现有的无数实验和猜测中,“光的波粒二象性”绝对是最为接近真相的答案。

“不可思议,实在不可思议。”

说话的人是皇家学会的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