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999章

作者:误道者

但我虽可以拖延一段时日,可却是无法拖延太久的,因为就算他们愿意等我,元夏下殿也是不愿意等下去的,所以定要抓紧这段时日,竭力缩小与元夏之差距。关于此间之事,我有几个对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他目光看向长孙廷执处,“首先当人人有外身可作斗战之躯,如此便与元夏斗战损伤,亦不伤及根本。”

陈首执道:“长孙廷执,先前就此事我问过你,你言一年下来,外身之术已有些许突破,不知如今如何了?”

长孙廷执打一个稽首,回道:“此前得了张廷执送来的无孔元录,长孙参鉴了一些,结合原先技艺,所造外身已经勉强够我玄廷所有玄尊运使,但若用到斗战对抗之中,则消耗必多,这便不及塑造,要得短时成就,还需探研一段时日。”

陈首执问道:“需用多久?”

长孙廷执道:“短则两三载,长则五六年。”

陈首执摇头道:“五六载太长了,长孙廷执,我予你两载,你要什么,自去和明周言说,我都可给你。”

长孙廷执思索一会儿,应下道:“好。”

陈首执转首过来,道:“张廷执,你请继续言。”

张御点了点头,他道:“外身之事若能解决,那么下来就是另一件重要之事了。

如今元夏掌握了打通虚空之壁的手段,不仅仅是元夏元上殿,各世道应当也具备此能,此意味着元夏可以随时随地将其力量投放到我天夏辖界之内。此事我等必须设法阻止,不能令其肆无忌惮的攻伐我之地界。还有,”他加重语气道:“元夏既然能过来,那么我天夏也当拥有能去到元夏的手段!”

武廷执沉声道:“张廷执此言甚是,元夏能攻我,我也能应当能攻元夏,不然太过被动了。”

诸廷执俱是出声赞同。要是能把战火随时推到元夏地界,那么对元夏也是一种威慑,这等事可是有战略意义的。

陈首执道:“我与张廷执此前谈论过此事,认为元夏因其主动演化万世,致其为主,我为副,故他方能攻略于我。而其演化万世,当是用了镇道之宝,故我欲开此障,不但需有一件可用于破界的镇道之宝,最好还需元夏那里有所接引,此事我会上禀六位执摄,寻一个解决之法。”

张御也是点头,这件事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畴了,只能交给六位执摄来决断了。其实元都派元都玄图,但是可以充任遁跃之能,但是这应该用在关键时刻,不该轻易暴露出来。

他继续道:“除却上述二策,我当要妥善处置那些外世修道人,不应该一味杀戮,而当设法将之转为我天夏之助力。”

崇廷执道:“若是此刻将我等能以将化解避劫丹丸一事暴露出来,的确可以扰乱此辈之心,但元夏会否因此再不信任此辈,而是提前加大进攻力量?”

张御道:“此事的确不宜过早暴露,且我天夏若不曾展现实力,便有化解之能又如何?一切还需战阵之上说话,御非是一味迁就,而当先痛击此辈,再谈此事不迟。”

陈首执略一思索,他看向风道人,道:“风廷执,关于招劝如何此辈,此事你想办法拿出一个详细对策来。”

风道人点头应下,他想了想,又道:“首执,如今外面那些随着使团归来的元夏修道人,又该是如何处置呢?”

戴恭瀚出声道:“首执,将就此些人拦阻在外好了,他们并非使者,除了少数人外,大多数只是一群觊觎我天夏,对我天夏怀揣恶意之辈,现在我天夏与元夏还未开战,就便放在外间不理会就是了。”

这些人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使者,只是各世道希望与天夏对抗时有一个获取消息的渠道,同时能有本世道人在场,也能在最终分享终道的时候证明事他们是出过力的。

要说这里最为令人放心的,就是跟随焦尧到来真龙族类了,他们目的很单纯也很简单,就是延续族群,元夏不行,就到天夏来,反正他们本是元夏人,并不受劫力的影响。

陈首执看向张御和林廷执,见两人都是点头,便沉声道:“暂且先依此策出力。”

而在下来,诸人围绕着几条对策又商议了一番,便结束了这番议谈。各位廷执也是陆续散去。

张御却是喊住了长孙迁,道:“长孙廷执,那些真龙族类已是至我天夏,此辈希图可以为后辈开智,延续血脉,若是能成,北未世道将是我在元夏的一个支点,还望长孙廷执能为此多多费心。”

长孙廷执道:“此事我记下了。”

张御一点头,便与他别过,这具化影一闪,意识顿归正身,随后从陈首执那里告辞出来,只是意念一动,便回到了清玄道宫之内。

他行至榻上坐定下来,稍作调息,便从袖中将那一枚已具神异的玄玉取了出来。现在要紧之事已是处置,可以看看这是何印了,于是意念一转,往里探去。

……

……

第八十二章 知己辨世人

这一枚道印碎片可能是从未见过的,也可能是以前接触的道印碎片,但不论哪个,定然能使道法能为更上一层。

随着张御意念转入其中,仿佛深入了一方空洞之中,意识心神都是在不断往里沉陷进去,除此之外,什么都感受不到,这等感觉,却有些像是再度沉入道隙之内了。

很快,他陷入了一片极致寂静之中,仿佛所有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了下来,连思绪亦是平复,渐渐忘却了自身,忘却了外物。

然而静至极处便为动,在这等恒常空静之中,有一点涟漪倏然泛开,整个寂寂之世顿被打破,无数光声色气一齐涌了上来。

张御再一次感受到了自身之存在,他能无处不在的气光向着自己传递而来,而他自身也是化融入了其中,随之动荡起来。

此时此刻,他手中握持的那枚玄玉之上也是一阵阵流光闪烁,如同水中光影般晃荡来去,随着跃动愈发频繁急骤,逐渐了连成一片,就在光芒由内向外铺满整个玄玉,像是将之鼓胀撑满之后,玉面之上出现了一丝丝的裂纹,再是碎裂成了无数细小玉屑,簌簌滑落到了大殿地面之上。

张御心神从中退了出来,他望向大道之章的光幕之上,此时此刻,那里又是多了一枚道印,他也是知悉了此印为何,这是一枚闻印残片,对应的是六正印之中的“耳印”。

“耳”为闻为知,为传引,为判别;对应这枚道印之能,更是在于“知我、辨人、闻世”。

在了然了此印之用后,他也是精神为之一振,道印各有其能,“闻印”并不能直接增加他的斗战之能,但在现阶段,此印对他的作用可能更大。

其中“闻世”之能在于对外感应,若有劫危变数到来,能够提前有所察知,并且此印若得运用好,则可以反向察观,辨明看劫危起之于何方,起之于谁人之上,感应之力得以大大增进。

“辨人”之能,令他能够通过此印较为清楚判别对方的手段、神通乃至于道法。这若是加上“目印”观望对方的气机流转,那么当更收奇效,若是敌手无有手段遮蔽自身,那在他面前几乎就是不设防的,可以一眼望得通透。

并且辨人、闻世之能若是配合施展,再加目印之能,可以使得他能更好感察到敌手神气寄托之所在。

而除却上述两者,“知我”之能无疑是目前最为有用的,尤其是配合“启印”来运用时,更有玄妙之用,可以知悉自身道法该是如何行走,又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要知道,修道到了他这个地步,那完全就凭自悟了,没有人能够教导他,上境大能走得都是自己之道,便是传下的道法,也是自己对道法的理解,他人变得授传,也需得推陈出新,明了自身,才能继续往上行走。

可修行好似一个人站在荒漠之中,无人教导的难处就在于,你不知道到底该往哪里去,只能凭着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若是走对了还好,由此蹚出一片敞亮天地,要是走错了,那说不定就道业终了。

且在行道途中,这等选择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要经历许多次,但是选错一次就可能导致永无登攀之可能,偏偏还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

而现在得有此印,却是能够借此告知他,自身该往哪个方向去,虽然这“闻印”本身只是一枚残印,并无法做到如何细致,可光只是可以指出大方向,就已经莫大的收获了。

不止是如此,现在他身为玄法开道之人,又是玄廷廷执,自有责任带得更多后辈攀登上层境界,更别说现在有元夏大敌在外,此亦是迫切需要。而有了此印,那便能辨人辨我,从而立造出更为合适后辈攀渡的章印。

在这一番思索过后,他试着运转了一下道印,这人探查的自身,他想知道自己何时能得到属于自身的道法。

道印一转之间,只觉得浑身上下浮动起一缕缕,一线线光芒,并似与外世与万物似有产生了某种合鸣。

本来他早已跳脱出了凡尘,斩断了万物牵连,但他本身还在大道之内,所在这些其实是他自身道法与天道交流互融的映现。

他虽具“身印”,能明自我,但仅知眼前,难知未变;而得闻印运转,诸多变化俱是映照而出,原本模糊的玄机都是逐渐变得清晰可辨起来。

不多时,他心中便得有了一个答案。

以往他知道自身道法正在形成之中,并不知道具体会是多久,但现在却是明确知道,若是自身不放弃修持,并且继续深入挖掘如今所具备的各个道印,那么最多两载时日,就可将道法完全。

他想了想,此前他对与元夏战事可得拖延的时日有个大概预估,若是两载时间无动静,元夏那边还不至于对天夏有所反应。若是长孙廷执那里一切顺利的话,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是该把打造外身的成熟技艺拿出来。

两载之后,那便很难说元夏会采取什么行进,若是应对的好,或许还能拖延更久,要是不妥,说不定元夏立刻就会发动对天夏的进攻。

不过现在得了这枚闻印,他心里倒有一个计议,若是可以成功,那说不定真的可以将时日延长下去。

他抬起头来,由清玄道宫望向天外,坐了一会儿后,便即唤出训天道章,寻到了戴恭瀚,并传意过去。

片刻之后,后者身影从大道之章中照显出来,对他打一个稽首,道:‘张廷执可是寻戴某有事?”

张御也是还有一礼,道:“按照此前廷上议事,为了迷惑元夏,此辈之所求,有一些可以不紧要的地方,可以照着施为,御以为,元夏所要求墩台,当是可以先在虚空之中修筑起来了。”

修筑墩台,这是元夏与他的定约之中,所要求他做得第一件事,而且十分要紧。

此物竖立,主要为了方便两界之间的传讯和往来。虽然这东西没有足够的修道人镇守,天夏只消稍稍发力就能将之击破,然而在元上殿,特别是上殿那里,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代表获了元夏在天夏这里获得了第一个立足点,具有极大象征意义。

元上殿可是每旬都会给下面发报贴,不忘持续宣扬自身的,而这方面是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有利于他们与诸世道争夺元夏的主导权。

不过在张御看来,这也是一个矛盾的交集点,其实元夏能够利用的,天夏也一样能利用,且说不定能凭此做到一些以往认为难以做到的事。

戴廷执道:“在外宿阵璧修筑墩台倒没有什么妨碍,张廷执是认为眼下已然是可以放任此物出现了么?”

张御点头道:“戴廷执可以放心施为,此中御已是有所安排。”

在获得闻印之前,此事他还觉得还需再拖上一拖,但是获得闻印之后,他却是可以通过建立的这墩台,将两边寻常传递之言辨闻入耳,这般哪怕不去管其余谋算是否可成,也等于变相获得一个获知消息的渠道。

戴恭瀚道:“此事戴某稍候便就安排下去。”

张御道一声有劳,便与他别过,随后看向虚空,便化出了一道化影分身,于瞬息间来到了位于阵璧之外的宫台之上。

在这处面向虚空的空旷平台上站定之后,他以训天道章对着某处弟子吩咐了一声,随后等在了那里。

未过多久,有一光亮自远处飞腾过来,并落在了大台之上,里间现出一名其貌不扬的元夏修士,谨慎看了看他,道:“可是张正使么?”

张御道:“是我,你就是盛上真的弟子?”

听他这么说,这元夏修士顿时轻松了许多,对他执一礼,有道:“小人名叫胥图,正是盛上真的门人。”元夏不存在门派,也只是下殿因为需要,还维持着不依靠血脉的功法传承了。

张御道:“你现在可能联络到盛上真么?”

胥图有些意外,他犹豫了一下,道:“虽是可以,但若是此刻传讯,没有墩台的话,却需依靠上真赐予在下的金符,此物用一次便少一次,且也容易让上殿截取下来……”

张御道:“你无需管这些,我只要你现在发一封书信回去。”

胥图躬身一礼,道:“是,上真让小人来到这里后一切听从张正使安排,不知道张正使要传告何事?”

张御淡声道:“什么都不必写,你就这么发回去、”

什么都不写?空白文书?

胥图有些疑惑,但想来这位或许与盛筝早有定约,于是自袖中取出一枚金符,念叨两声,随后往天中一掷,霎时化一道金光往虚空飞去。

张御凝望着那一道金光,元夏便连金符也可以遁回虚空传讯,随时随地可以针对天夏,而天夏几乎对此辈是敞开的,这里的确是尽早需要一个屏蔽了。

那一枚金符在穿渡两界之门后,便落入了元夏界内,在虚空之中急骤穿渡,直往下殿所在而去,然而其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忽然有一只手从虚空之中伸出将之一把捉住,竟是凭空截拿了过去。

……

……

第八十三章 两界渡飞书

元夏虚空之中,浮叶之上有两个道人正站在那里,其中一人看着另一人手中的挣扎欲去的金书,玩味言道:“谭司议,这是下殿的传讯金书吧?你这般截取了,不怕下殿质问么?”

谭司议面无表情道:“殿中要我留意下殿一切动静,免得他们多生生事,我这也是为了大局考考量,些许小节,自是顾不上的。”

说话之间,他再是使法力一拿,那金符也是变得安静了下来,他将之打了看了一眼,但却是微微皱眉。

另一名道人感兴趣道:“这上面写了什么?”

谭司议随手将那金符交给了他,道:“段司议自己看便好。”

段道人拿了过来一看,却惊讶发现上面竟是空白一片,一个字迹都是没有,他检验了一下,确认了自己的判断,不由抬头看来,道:“什么都没写?”

谭司议却是道:“此举虽染有些奇怪,但是不写也等于不能传递消息,只要事先约定好便是。”

段道人道:“这话有些道理,但……这会不会是下殿有意如此?故意让我们截住,好随后兴师问罪呢?”

谭司议却是不屑言道:“就算问罪又如何,涉及任何大事当都是由上殿来拿定,下殿一声不吭,私自发书是何意思?我等不怪罪他一个破坏大谋之罪名已然算不错了。”

段道人笑了笑,话是这么说,但是双方都有一个默契,若是牵涉到根本之事可以相互稍作妥协,但若不涉及关键,那么可以睁一只闭一只眼,可要是连有些小节都是揪着不放,可下殿恐怕也不会有所客气。

谭司议道:“段司议不必为此担心什么,只要我们控制了两边讯传,下殿难以判断局势,也就做不出来什么事了,若是胡乱施为,以为我们拿捏不住他们么?”

段道人点点头,“釜底抽薪,这也是一个办法,但要做得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