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941章

作者:误道者

陈禹的执掌风格,是逐个询问每位廷执所具体负责之事机,而不是如庄首执一般问诸廷执否有呈议。

而张御就在次座之上,自是先问到他这里。他则起身言道:“首执,自御执掌守正权柄以来,先后有多位道友入我守正宫为守正,肩负守御之重任。而以往守正之权职早已是不合时宜,故御在此请议,当立守正一职为常设!”

……

……

第三百一十章 议定立有常

张御这一番话说完之后,诸位廷执都是思索起来。

场中倒是没有人急着赞同和反对。

首先是张御的地位今非昔比,身为默认的次执,他的言语分量很大,陈首执昔日为次执时,往往和庄首执取得一同意见,差不多就能决定大多数事了。

如今张御主动提出这件事,无疑说明决心很大。众廷执还觉得,此事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尤其是近来首执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下来有个敌人将要应付,此举说不定就是在为这方面做准备。

还有,随着加入守正宫的玄尊逐渐增多,也必然会提出这等诉求的,他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玄尊的意见。

这可不是像以往那样面对一二人时那般好解决了。

以往守正之职,主要是为应对外层旧派可能之侵袭,还有清剿内层偶有冒出的神异神祇,便逢斗战,也不过数个上层力量之间的交锋,通常一二名守正已是足够。

而若逢正战,那玄廷是会动用起整个天夏的上层力量的,守正放在这股庞大力量里面,只是其中较小的一部分,所以随时可以撤掉,也随时可以找人替代、

可是如今不同了,自张御成为守正,乃至后来执掌守正权柄以来,几次在大战中立下功劳,守正宫也是逐渐承担起了对敌内外的众任。

就如上一次对敌莫契神族,这等前纪元的强大神族,天夏并没有如对敌上宸天一般动用太多力量,只是出动少数廷执配合就将之剿灭了。

莫契之神并非不强,能力十分诡谲,若不是事先有所警觉并提前下手,那必将给天夏造成极大损伤,而能做到这些,都是守正宫的功劳。

而现在,无论是搜寻异域,还是防备前纪元的敌人,都是交给守正宫了,自前次廷议之后,为了防备神异,守正宫的权柄也是扩充之中,在可以想见的未来,这样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不给负责此事的玄尊一个名位,的确说不过去。

陈禹待诸人思索了一会儿,才是问道:“诸位廷执的意见如何?”

林廷执看向长河上端,先是开口道:“林某赞同张廷执之见,过去守正不过寥寥一二位,是为防备平日之侵袭,需要之时则挑选底下玄尊充任,不需则撤去,故是不必要设常位。可如今我天夏依旧在战时,虽清理了旧派,可是从虚空到内层之中都有大敌存在,守正有必要长久维持,的确需有一个常位以固人心了。”

钟廷执、崇廷执两人思量了一下,要是给守正常位,这般做无疑会加深守正宫的权柄。

可是自张御执掌守正宫后,只要是加入的玄尊都得了守正之位,且还没有去位的,这主要还是因为敌人始终存在,不得不维持住必要的人手。如今张御提出此议,实际上就是将原本已经化为常态的东西确定下来。

这般做虽然会使玄修势力得以壮大,但是他们并不准备拦阻,而是准备支持。因为如今各处守正驻地如今也是有大量入世真修加入进来,若是守正为常位,无疑是能巩固人心的。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

崇廷执想了想,道:“诸位,崇某有一个疑问,守正既设常位,那么守正立下功劳,其迁晋又该如何评判呢?”

这里需要仔细思量的是,守正一旦成为常位,意味着其功绩加累也是算到玄廷之中来了,除了罕见的大功奇功,守正通常只需酬以玄粮便可,也就是说,除了像张御这样能够以奇功直入玄廷的,守正几乎进入不到玄廷迁晋体系中来。

可是现在守正一职加入进来,那么整个天夏原来的列功评判是否需要重新考虑?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可不是一点半点。

张御这时看向上方,陈禹对他点了下头。

在正式提出此议之前,他就与陈禹和武廷执事先沟通过,并得到了两者的支持,因为此事主要是为了应对下来元夏,而对于评功之事如何处置,他们也是有过讨论的。

陈禹看向韦廷执处,后者会意,出声言道:“诸位,韦某以为,守正引为常设一事,可以先行定下,至于功判事宜,非是一朝可定,各位守正若有积功,可先行记下,日后再逐个议讨。”

这其实就是先暂时搁置,因为这个事情牵涉较多,不可能今日就完全定下来的。众廷执想了想,也大多数也是倾向于此。

张御微微点头,事情需要一步步来,他没指望一次解决。或许有些人想着守正得常位后,未来便可凭积功成为廷执,但在他看来,目前没此可能。

他能成为廷执也不是单纯只靠与诸派一战时立下的奇功,在此之前,他不仅在都护府担任过玄首,还担任过上洲玄正、外宿巡使,直至上层守正之后又成为常摄,是一步步走上来的,这也是得诸廷执承认的,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应也没有人可以重复这条路。

而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应付元夏,故是专心做好御敌之事就可以了,毕竟谁也不知道,下来局面会是如何,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因为并无人明确反对张御提议,故是设守正为常位一事很快就在廷上通过了。

而问过张御之后,陈禹便又继续向下询问各廷执所负责的事机。张御之后乃是武廷执,其言道:“武某这里有一事,当初玄廷在虚空设立警星戒备旧派,共是安排了五位玄尊在外巡察,其中兼有罚过之判。

现如今诸旧派除却剿灭的寰阳派,神昭、上宸、幽城皆已立誓放弃与我天夏对抗,这些人又该如何安排,还请廷上示下。”

陈禹道:“此辈赎过之期未满,现还不可回,虚空之外正需人手搜寻异域,对抗邪神,这几位经验丰富,下来就安排他们去做此事吧。”他看向张御,“张廷执,此事可由守正宫来安排。”

张御点首应下。

下来诸廷执逐个交代事机,待问过之后,陈禹见诸人无有要说之事,便道:“张廷执和武廷执暂留,其余廷执可先离去。”

诸廷执站起一礼,便一个个摆袖从光气长河之上离去。

陈禹待座上只余下张御和武倾墟二人后,便沉声道:“庄首执当会在下月试着突破境关,届时触动天机,元夏极可能对我进行窥探,我等必要做好准备,还有荀道友到时候不定会有消息传回,张廷执,这里劳烦你了。”

张御道:“此事御一直有留意此事。”

他手中掌握有一张元都符诏,在得知元夏之事后,他觉得荀师在离去前将这个符诏交予他,除了将元都玄图一部分权柄交给他,还有可能是想通过此符来传递什么。

陈禹又对武倾墟道:“武廷执,你那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武倾墟道:“各人之困枢俱已与阵位相合。”

镇狱之中每一个被囚禁之人,在被清穹之舟镇压的同时也会源源不断从他们身上抽取力量,并以此供应各方阵机运转。清穹之气固然比此更好,可推动此气却需要廷执时时刻刻来维持,这反而只会牵扯战力,相比前者非是上策。

陈禹详细问过后,见无有疏漏,点了点头,便又是转过首来,对张御道:“还有一事需与张廷执言说。”

他把手一挥,光气长河之下便涌现一团光雾,却见光中有一个年轻修士正盘膝坐在那里,其整个人似是由琉璃玉石所塑就,呈现出一种近乎通透的感觉,内脏血液无一不是清楚分明。

张御能感觉此人气机有着一股奇异的律动。似是已然到达了上境,又似不曾,准确来说,好像正处于此等过程中,这样的情形是他以往所没有见过的。

陈禹道:“武廷执,你与张廷执说一说吧。”

武廷执应了一声,便道将长孙迁长久以来的尝试详细道于张御知晓,他道:“这是十日前在长孙廷执主持之下,尝试攀渡上境的三位修士之一,其余二人已然失败,唯有眼下这一位似有可能成功,我们正在等待结果,若是成功,或能使下层攀道多上一条路。”

张御听了他的解释,仔细思想了一下,也是了然了这里面的做法。

以寄物来弥补修道人本身资质之不足,不必再倚靠人身自己去完成突破,而是由那个寄物负责不足的一部分,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虽说寄物非人,与修道人就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可修道人在下层境时,其与世上万物万物都是有所牵连的,不可能完全摆脱外物,有些生灵与人更是共存共生的,寄物当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而从眼下看来,修道人一旦去到上境,这两者间的联系当会渐趋紧密,并融汇为一体,直至不分彼此。

他看得出来,这里面利用了一部分莫契神族和伊帕尔神族的神异造物的手段。而且还有一定造物思路在内。天夏并不排斥外来的技艺,只要好用的都可用,长孙廷执显然也是采纳了其中可为己用的部分。

不过这里却还存有一个问题。

他抬起头,道:“首执,武廷执,若御猜的不差,养炼这等寄物,当是需以上层力量为依托吧?”

……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寄从尚存弊

武倾墟沉声道:“张廷执看的很准,确实如此,这也是拦在我等面前的一大阻障。”

张御方才一眼就看穿了这等方法的短板,寻常寄物获取起来或许没那么难,可是能助人去到上层的寄物,那一定是从上层力量上获取的。

因为对于下层生灵而言,不论是神裔还是修道人,在一般情形之下,若是没有来自上层力量的接引,那是怎么也不可能凭借自身突破并去往上境的,便是偶尔有例外,方法也不泛用。

这就意味着想要获取一个突破上层的寄物,那么首先要在某个上层神异生灵的身上想办法。

他问道:“敢问武廷执,不知这些上层神异又从哪里得来?”

武倾墟沉声回言道:“如今所得之寄物。都是从我镇域之中镇压的上层神异中祭炼取得,我们并不允许长孙廷执在任何一位被囚禁的修道人上做文章,哪怕此人曾是我们的敌人。”

张御不觉点头,这样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对于武倾墟后面一句话他也很赞同,天夏若不坚守底限,那么只会在某些道路上越走越偏,若是这样,这就和他们敌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不过他倒是能理解此般做法的用意,这是在给底下资质不好的弟子提供一条上进之路。同时这些弟子若是来到上境,也能使天夏多得一个战力。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但是此法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进之法。就如眼下的天机造物,就是卡在了这一步,即便打半成功的神异生灵,也是利用了鼍人的遗躯。

目前来看,也就他的那方道化之世内,真正在白朢、青朔的指引之下打造成功了上层造物,但他很清楚,那实际上是因为此世道机不同,恰好是天地给了一个可供上升的渠道。

其目前只是持续了千多年的时间上看,可在较长的尺度上看,道机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不定什么时候时候就会产生另一番变化,并截断这等变化。

反倒是修道人不会如此,因为自从修道人之中出现了凌驾于元神境界之上的上层大能之后,道途便已然突破了世间道机的桎梏,虽可能会有一时之势衰,但只要修道种子还在,就还能再度崛起。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尽管将完整的道化之世造物技艺搬挪天夏之世中,天机院也无法复拓出来。可现在不成,未必以后不成。

天夏的工匠非常有能力,这是好事,有时候也是坏事。一些借鉴也足以给予启发,所以道化之世中的技艺再是独特,玄廷也不能令其随意扩散。

长孙廷执此法虽然还是有着一定限碍,可再继续下去,未来很难说能如何,若是真开辟出一条大道,于己于人,都有莫大好处。

陈禹这时开口道:“上境神异虽然难得,但也不是不能寻,虚空之中有着诸多邪神。内层地陆之上有不少敌对神祇,其都可以为我天夏所用。”

张御心下微动,这是首执准备对虚空邪神下手了?

虚空邪神以往不去对付,那是因为旧派才是天夏需要对付的主力,邪神这东西,既是难捉难杀,又除之不绝,打了还没好处,故只要不来侵扰天夏过甚,便不用去刻意对付,也没必要去消耗那些人力物力。

可是若炼化邪神能助人去往上境,那却是不一样了,大是可以拿来一用。

至于邪神可能混淆心思意识,这个只要天夏愿意往这个方向上使力,有些东西总是有办法解决的。

哪怕邪神真是无法用,正如陈禹所言,地陆上还有一些敌对神祇可以利用,这一方面可以削弱对天夏的威胁,一方面也能助人成道。

武倾墟微叹道:“只可惜张廷执以往打杀了太多上层异神,没能将之都是镇压到镇狱之中。”

张御也知道他是半是真的惋惜,半是说笑,他道:“未知如今一个上层神异能炼得多少寄物?”

武倾墟道:“差不多能有两三个寄物,长孙廷执言说这只是开始,若是继续下去,当能祭炼出更多。”

张御琢磨了下,目前情况,三名修道人中才有一个可能有成,那么一个上层神异可对应一名弟子,若是次次能做到如此,对天夏来说倒也不失是一桩好事,当然目前看,这应该还只是一个理想情况。

他看着那名坐于光雾之中的年轻修士,道:“这位同道还有多久可以觉醒自身意识?”

武倾墟言道:“据长孙廷执所言,最长不会超过半月时日,他若是成功,那么这几天当是会觉醒过来。”

张御道:“不成功可有什么妨碍么?”

武倾墟道:“由于也是头回尝试,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长孙廷执随时在旁看顾,若见无法成功,他随时会将之唤醒,不会令这位同道失却性命。”

张御点了点头。

只他方才已是知道,这些挑选出来愿意行此尝试的同道都有着强烈而执着的上进欲望,早是做好不成功便即付出性命的打算,若是不成,就这般中止,对其而言,恐怕也并不会觉得如何庆幸。

三人在此等了有两天之后,那个年轻修士忽然身躯一震,身上有一层光气浮现出来,并隐隐凝聚成一个与其一般的人影。

张御眸光中神光微闪了一下,这是元神凝化之象,有此迹象出现,证明其已然是功入上境了。

他方才听武倾墟方言及,此前也有两个弟子借此成就元神照影之境,目前还看不出来有寻常成就的修道人有什么区别。

可那是在低层次中,差距或许与正常情形下成就的修道人不明显。但到了上境却就不同了,他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者间差异。

武倾墟知道他感应胜人一筹,道:“张廷执看下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