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904章

作者:误道者

沈道人呵一声,道:“这老龙在装糊涂呢。”

他对面那个道人一身墨色道袍,长须飘飘,清隽出尘,他笑言道:“这头老龙前次犯了过错,把自己的后辈塞到了守正宫中,如今也算是找到了后路了,这好不容易巴结上的,又怎可能站到我们这边来呢?指望这头老龙,还不如指望他那些个后辈呢。”

沈道人道:“我也只是让童子试着一问,这老龙果然是扶不起来,罢了……”他一挥袖,抬起头道:“童道友,这次事情可不能轻忽,若是任由守正宫聚拢我辈,将我指派出去做事,我等又何来清净修行?”

童道人抚须道:“可这是玄廷之意,也是过了玄廷决议的,不好办啊。”

沈道人道:“道友只是说对一半,这虽是玄廷之决议,但只是说扩增守正宫,加固各方守御,可还未曾定下我辈玄尊入世之事机,就连位于世间的灵妙玄境,如今也是暂且尝试启境,并未一气促成,足见玄廷也是谨慎的。

可试想下,若此事顺利,再继续下去,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迫我入世了。我辈若在此之中一言不发,玄廷还以为我辈是默认了,所以我等必须要向玄廷提出议请,如此诸位同道之清修方才不至于受得搅扰。”

童道人道:“可要说此事,我等必须要有一个足够有威望的领头之人,那老龙是既然不愿,那么唯有尤道友、严道友二人做那话事之人。”

沈道人淡淡道:“那两边也是派人去请了,只是尤道友一心钻研阵道,严道友更是不愿意和人相恶,闭关不出,要不是如此,我也不至于去请那老龙。”

童道人一怔,道:“原来道友也请过这两位……”他皱眉道:“这就难办了,少了这几位,我等话语在玄廷那里可未必有多少份量。”

沈道人态度坚决道:“这事总是要有人来做的,这几位不肯,那就由我等来做!天夏当年渡来此世之时。我辈及诸位同道都是立过功劳的,玄廷也承诺我等可以长久在清穹云海修持,只在必要之时或者维护天夏之时出战,现在法度要是改了,可却不妥。”

童道人试着问道:“那道友准备如何解决此事呢?”

沈道人早有准备,直接言道:“若是规矩压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得安稳,唯有确立法度,使玄廷不强迫我辈潜修之人入世,方才能真正解决此事。”

童道人一惊,道:“道友这一步可是走得有些远,要提出议请可以,可要立下法度,这却是太难了,这,这是在于玄廷作对了。”

要玄廷立下法度承认此事,那就要所有廷执都认可,这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明明知道不可能而为之,这不怕惹得诸位廷执不悦么?

沈道人神情丝毫不变道:“这哪里是和玄廷作对,我们乃是提出自身合理之呈请,这也是玄廷准许的,若是不提,玄廷可就以为能随意安排我等了。”

童道人不由松了一口气,道:“原来是道友只是想给玄廷表明态度,非是真要如此,这便好,这便好啊。”

沈道人道:“这事要尽快,这几日我会去拜访诸位道友,请他们附我之呈请。”这时他在棋盘上从容落下一子,道:“童道友,到你了。”

三日之后,妙皓道宫之中。

钟廷执正隔着玉璧与崇廷执浮影说话,他道:“前几日沈道友来寻我,为的是那真修入世一事,想必也是去找过崇道兄了?”

崇廷执沉声道:“我看他们闭关潜修太久,糊涂了,我等从来不是此辈之代言者,廷议决定之事,岂容他们置喙?玄廷的法礼规序还要不要了?”

钟廷执道:“此事宜疏不宜堵,既然他们提出呈请,总要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的,他们也是为天夏立下过功劳的,况且沈道友以往也是当过廷执之人,虽然退位了,可总也能说上几句话的。”

崇廷执对此却不以为然,道:“沈泯此人,私心太重,崇某一直认为,若与上宸天一战是我天夏败了,此人多半会带人投靠去上宸天那里。”

钟廷执摇头道:“未曾发生之事就不要妄作评议了,呈请本身没有问题,但该驳斥的就驳斥,这两者并无冲突。只需如实告诉他们我们的态度便可。”

又一日后,云海道宫之中,沈道人和童道人二人也是收到了回书,上言此为玄廷决议,不容更改。

童道人叹气道:“玄廷果然驳回了。”

沈道人却道:“早在料中了。”他将这封回书往旁处一丢,关照那童子道:“拿去多拓几份,分给诸位道友观看,让他知晓此番结果。”

道童一揖,拿起回书退出去了。

沈道人笑了一笑,他当过廷执,了解玄廷,同样也了解清穹云海之中这些真修。

若是你为他们出头,他们不会和你一起上前,反而会坐在后面看你在前面折腾,若你能争取到什么,他们也是乐而受之。但若是规序的枷锁落下来,却也是会出面反抗的,但通常是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就是一盘散沙,力量聚不到一起。

所以他所要做得,就是如何将这盘散沙聚集起来。

他提出那些建言,并非真的指望玄廷答应,而就是等着这份回书,这一下就将所有人逼到了墙角。因为若不出来改变,那就成定局了。他正是可凭这个时机凝合人心,聚集力量。

童道人这个时候却反而有些不托底,毕竟和玄廷搞对抗,怎么想也是有些心慌。

沈道人看了他一眼,道:“道友不必忧心,我们是按照玄廷的规序来的,并没有任何出格之事,玄廷不会拿我等如何。”

童道人暗道:“是不会拿我等如何,可你这牵头之人未必不会拿你……”他想到这里的时候,忽然似想到了什么,猛然抬头看向沈道人,犹豫了一下后,低声问道:“敢问沈道友,你可是有意重归玄廷么?”

沈道人拿起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才是一笑,道:“倒是让道友猜到了。”他悠悠言道:“据我所知,首执即将退位,玄廷之上必有空缺,这个时候而我若能挟众而入,则为大势所趋。可得重列席上。”

童道人为之恍然,他倒是不介意此事,毕竟有一个愿意为他们说话的人在廷上,那总是好事,只是……

他看向沈道人,慎重道:“道友愿意为诸位道友争取利处么?”

沈道人抬起一手,似是许诺般言道:“我若是因为诸位支持而入廷,那么自会为诸位伸张的。“

在他的打算中,下来会聚集众人,再一次发出呈请,此回若能为玄廷接受那是最好,自然具备更多威望。若是不成功,也能让诸位真修意识到,若没有人为他们说话是不成的,那么除了此时愿意站出来的他还有谁呢?

无论成败,他都一样是赢家。

守正宫中,张御分身这几日正在排布各地之人手,不过本来说好愿意来的几位真修,却是不曾来了。倒是镇狱那边的人手,只是在与武廷执说过的几日后,便就陆续到来了,眼下已然全数安排去了。

随即他也是收到了那封呈请,玄廷并不拒绝下面之人提出请议,若是要求合理,也是会酌情考量的。不过这一回所提要求太高,故他同样驳了回去。

这几天他也是闻听了一些潜修真修处流传来的言语,虽然没有人敢明着指责守正宫,却免不了暗中有一些微词,说是若是将守御之责交给造物,又哪里来这么多事?

以他对真修的了解,他敢肯定,这背后绝然有人在鼓动此事。

只是稍微过问了下,知晓这是一位名唤沈泯之人在背后推动。

他将这位册录拿来一观,了解到这位曾经也是担任过廷执之人,当初也在一十三上洲镇守过,不仅如此,还是承有开洲之功的玄尊,功劳也算甚大。

不过这位与同时期的许多同道比起来,功劳只能算是过得去,只是与他同辈的有功劳的玄尊,眼下除了还在廷上的,大部分都是亡故了,反而他当年因负重伤之故主动交托出了廷执之位,却是躲过了最为惨烈的几战。

但有证据表明,其人之伤其实早就好了,后面却是躲着久久不出。直到现在外敌皆除之际,却又是跑出来了。

张御将此人册录随手摆在了一边,结合此人过往之作为,还有如今廷上局势,他却是大致猜出了此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不过如何处置这些事机并不在守正宫的权柄之内,所以他不会以守正的身份去多作干涉,而等到下次廷议之时,他自会以廷执的身份来加以过问。

……

……

第两百四十九章 心过行未逾

三日之后,沈道人再次往玄廷送上了一份呈请书。

第一次他往玄廷递去呈请的时候,附言不过寥寥几人。而这一次,却是得有近二十位玄尊落印附名。

可是短短两日之后,此呈请再度被玄廷驳回。

沈道人并不气馁,继续游说其他潜修玄尊,陈述此中厉害。因为呈请被两次驳回,所以一些潜修玄尊也的确感到了不安,还因为沈道人一些夸大之言,本来并不愿掺和此事的玄尊也是同意在新的呈请书上附名。

于是这一次,呈请书上就有了三十余位玄尊的名印。虽然这里面并不包括所有的潜修玄尊,并且尤道人和严女道这两位摘取上乘功果的修道人也都不曾在上面附言,可这却也足以让玄廷重视起来了。

童道人看着呈请书上面的附名,佩服道:“一切如道友所料,果然经两呈被驳,更多道友站到了我们这处。”

沈道人拿起呈书,道:“还要劳烦道友帮我送去诸廷执那里。”

“好!”童道人郑重接过,他迟疑了一下,问道:“若是玄廷这次还不同意呢?”

沈道人漫不经心道:“那便接着递书好了,我只需找寻到更多道友附名,玄廷就需批复。”他笑了笑,道:“道友放心,此皆是按着我天夏规序来的。”他并不在乎此事能成与否,只要他是唯一为诸位真修说话的人就行了。

童道人看了看他,大略也是了解他的想法,他道:“将来道友若能成廷执,还望道友能为我等申言。”

沈道人笑了笑,道:“此事还未拿定,再说玄廷也有玄廷的意思,选择谁人为廷执,也要看过往之劳苦么。”

童道人正色道:“要论过往之功劳,除却廷上的廷执,如今又有几位能比得上道友呢?我看道友归去乃是实至名归。”

说完之后,他再次一礼,就告辞离去了。

半日之后,金庭道宫之内,崇廷执看着面前呈请书,很是不悦,他对着玉璧之上钟廷执的照影言道:“这些人莫非不知,让他们从潜修之处出来,入世担取权责,这一切所为,这正是为了延续我真法么?”

钟廷执沉声道:“总有一些人不识大体,我辈真修,可是很少会这般频频回应抗辩,若无人在后面怂恿,可到不了这一步。”

崇廷执语声不善道:“又是这个沈泯!”

钟廷执他想了下,道:“看来他是察觉到廷上可能即将易位,所以有些想法了。”这个意图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更别说他们这些廷执了。

崇廷执对沈泯一向没什么好印象,哼了一声,毫不意外道:“不奇怪,此人便是这等样人,惯会弄机取巧,当年不就是如此么?”

钟廷执道:“当年之事就不用说了,已是早有定论,只是这么多玄尊递书,不能就这么简单驳回,这事必须要在廷议上论有个结果了。”

只是一日后,玄廷给了童道人一封回书,而这一次没再直接给驳书,却是让他们等待廷议之后的结果。

童道人见此事果又被沈道人料中了,欣喜之下,带着回书来至后者道宫之内,并将回书给了其人。

沈道人接到此书后,却并不显得怎么高兴,而是神色有些严肃道:“等着吧。还有五日就是廷议,只要这段时间内没什么麻烦就可以了。”

童道人见他的神情,心头一紧,道:“道友不是说不会有什么麻烦的么?”

沈道人摆摆手,道:“玄廷那里是不会有碍的,但有些人却需提防。”他像是在忌惮着什么,“这几天我要闭关不出,谁找都是不见,道友帮我挡住来客就是。”

说着,他匆匆内殿疾步而去,像是在躲避着什么一般。

玄廷那一套他很熟悉,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因为规序就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法逾越。但是玄廷之上有一个人他十分忌惮。此人负责监察和纠正各方玄尊乃至廷执的行止,虽无处置之权,却也禀言直斥之权。

他就怕这位现在来找自己,专门挑一些刺出来。毕竟他做得一些事虽然都符合规矩,可有些的确不适合拿来光明正大的说。但只要能躲过这几日便就好了。

童道人这时似想到什么,高声道:“道友若不在,若是玄廷召见问话……”

沈道人却是头也不回道:“那就说我功行至关键之时,过几日自会去见。”这等事除非正令,否则只要拖着就是了,拖到廷议那一日,那自然也没必要再来问他了。

童道人见他躲避,也是忐忑在外等候着,好在此后并没有人登门,他也是安心了一些。

转眼五天过去。月中十五日,在悠长磬声之中,光气长河之上一位位廷执现身出来,待与首执见过礼后。就在各自席位之上坐定下来。

廷议一开始,首先要说的,自就那增扩守正驻地之事,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今后的内外层界的守御大略,还是五位执摄拟定下的,不能不郑重对待。

陈廷执问道:“张廷执,这月余来,各处驻地的布置如何了?”

张御道:“内层一应布置都是顺利安排下去了,一些小碍也是无妨,很快能够处置好,只是有一桩事。上层有几位原先在云海潜修的真修,说定是要来入我守正宫中的,但是后来却未见人影,过去问话,也还未有任何交代,暂还不知是何缘由。”

林廷执这时道:“此事林某正要说起。”

他看向诸人,道:“诸位廷执当已知晓,前些时日,沈泯沈道友曾提出,说我辈真法因为功行独特之故,有些时候需要较长时日潜心修持,若时时中断,又苛束太紧,不利于功行,故想求得廷上几分宽容。”

稍顿一下,他又言:“林某思虑了一下,云海之中大多数潜修的真修同道,修炼时日多数长久,不少从神夏时候便已是入道了,现在骤然要其改变,却也有些不近情理。

另外,玄廷当初也确实答应过,允其在云海之中清修,不到必要之时,不强迫他们入世,这次他们提出求情,我等也的确应予妥善考虑。”

众廷执此刻都没有说话,似都是在考虑什么。

玄廷当初允许众多真修在云海潜修,其实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因为当个时候天夏几乎都是真法玄修,哪怕浑章修士也多是从真修转变而来,无论是相互间的认同还是思考方式上,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来真修的痕迹,故是定下此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现在玄廷忽然说有可能不准他们自在清修,这在诸多真修看来分明就是违诺,的确有许多人无法接受。

但玄廷的决议其实也没错。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时移世易,很多过去的东西不适应大势,故是不得不做出改变,两者总有一方是要做出妥协的。

钟廷执这时一敲磬,站了起来,稽首一礼,道:“首执,诸位廷执,钟某以为,真修是否入世那可过后再议。此次扩增守正驻地,令几位同道入守正宫,是为了应对前纪历的神祇,是为了维护天夏世间子民,岂能应而不往,这不是视玄廷颁谕为儿戏么?”

崇廷执也是应和道:“若是人人都是如此,视规序如无物,那我天夏还要立什么法度?此事必着重惩处!”

玉素道人冷言道:“正该如此,此事不能不做追究,否则玄廷威严何在?”而座上其余廷执,也是陆续开口,说出了自己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