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878章

作者:误道者

无论玄法还是真法,道法还是相通的,正如他以往一路行来所求之法,都是依循道理,都是依附在大道之上,所以无论怎么走,都能由此迈过去。

这两者真正不同之处在于,真法是唯争唯己,所以从外感开始,就是不停与外我争杀,直到完成唯一。

然而玄法是不同的。玄法讲究的是兼容并包,以众道为己道,追逐的是信念上的共同,而非只是力量上的同一。

他这一念转过来,忽然一点灵光从脑海之中闪过,像是瞬间抓到了什么。顿在原地片刻之后,他霍然开朗,快步而行,再次到了阵枢之上,盘膝坐定下来。

其实有些道理不是他以往没有想到,而是自身不到这一步,不知真正变化如何,那就是凭空之想,难作证实。

真法还能参照前人所行之路,他就只能自己摸索,可玄法他作为开道之人,固然能得开道之好处,但同样也需经历开道之磨砺。

方才他心中浮出一念,这一次“上我”被斩,而必得他回去天夏之后,再能补得完全,这当中有一段空白,也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此时他若是视自身为“上我”,事实上,在消杀了白朢、青朔之后,还未得回归天夏,还未曾完成功果之前,他就是此世之“上我”了。

有“上我”,那么就可以有“外我”。他可利用启印主动去外感外寻,从道理上说,他可以利用这一缺隙,再引一我而至,从而补得这“外我”之神气!

而这一“我”看去乃是“空中生化”,不知道从何而来,不知道从何而出,所以这本来只是道理之上所能行得通的,事实上却是无可能见到的。

可是他有大道之印,借着代表着“己我”的启印之助,只要是道理上所能允许的,条件又是在符合的情形下,那么便是能够推动并做成的。

说来道化之世同样是无中生有,而此举又隐隐然暗合此番玄机。

而这一切并非结束,待他回至天夏之后,还可以再取白朢、青朔神气,由此可在原本道法堪比完满的地步上再进一层!

只是他心中,这等做法乃是寻天地之缺,而万物诸物从来运转不休,时时在变动之中。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做不成了,自己不能等待下去,不然机会可能会错失,他必须眼下就开始着手,无有多少犹豫迟疑的机会。

所以本来这个道化之世没了“上我”之后,他应该是可以在此间坐道长远,直到把道法变化一道上的不足全部弥补回来的,而现在却不得如此做了。这也是天理循环,有一得必有一失,两者之间只能取其一。

但是他没有多少迟疑,道法变化这些可以往后再慢慢修持,道法完满却是更为紧要。

前者只是向内而求,发掘自身对敌之能,可后者却是弥补缺弊,使得自身道法有更为广阔之上限,比较起来,那自是要求后一种了。

他此刻思绪一敛,当即运转启印,利用天机这一线有缺,向外感应而去,似是许久之后,从空无之中便又有一我而现,并向着此世落来。

由于他启印运转之中,向外放开一切,所以只是一瞬间,其便落于他神寄之地中,但却并没有世身落于世间。

他心中顿有所悟,此来之我虽是“外我”,也就是其是事实存在的,可因为没有世身,那就是又望之不见的,如此既不与世道运转相逆,又不与道理相悖,可谓万化大道,玄妙无端,自守其衡。

那一缕我之神气落至他神寄之地后,可谓停也不停,直奔他所在而来。

他凝神看去,行得此法,这里也不是真的全无凶险的,要是“外我”与他之间道念不合,免不了又要一场斗战杀伐。

若是斗战失败,或许他亦会就此而消亡,这也是天机的最后一步阻拦。

要是真法,那么该是消杀此我,拿取神气,可他修得乃是玄法。玄法争得不是一力,争得乃是一念,若是两者道念相同,那么自可汇于一体,而不是分彼我之争。

需知如今求上法诸世皆崩,唯有天夏和那道化之世此二世尚在,如今他为上我,现又得照外我,那么不是映我之我,就是天夏之我,而无论哪种外我道念都是与他相同的。两者神气无疑可以合同一气,一如白朢、青朔二人交汇神气一般。

故是此刻,他没有做任何反应,任得此气到来,并一下冲入了他自身神气之中,并轰然合于一处!

这两股神气彼此合抱,好似天然合契,没有半分隔阂,就像原本分开部分的又重新汇聚,再又融合在了一起,同时又各种道理玄妙一并映现出来。

世间大阵之中,张御正身感觉到一股力量灌入身躯之中,霎时身外心光大放,那光芒冲上穹宇,映照满天,举世皆见!

而在这一刻,他可以看到,整个道化之世似是凝固了起来,而自己似正与此世远离而去。这是因为在此世之中,他自身道法越是完满,便越是会离世而远,随即他听得一声声悠悠磬钟之响。

张御这时一睁目,发现自己正坐于清玄道宫之中,前方鼎炉青烟袅袅,似他从来不曾离开。他沉吟片刻,于心下一唤,唤出了大道之章,而后观去启印之上,并将之推动,刹那间,一股神气自空无中来,落入了他那神寄之所在,并与他神气相合一处。

此正是白朢和青朔之神气,此神气无论多寡,只在于有还有未有。随得此气被他完全收纳进来,一道道不知从何而来,投落到身上。

与此同时,一股神异玄妙之感亦从心底下泛起,并有道理在被不断悟出,道法之上缺弊在他被不停斩杀,每去得一缺,便补得一全。

随着一声蝉鸣,一只灿烂星蝉从他身上飞出,挥舞有若银河的双翼,围绕着他旋空飞转,而他身下云芝玉台自行浮现起来,随之有渺渺玄音传出,星光云雾涌出大殿,映照入清穹云海。

在此声势持续许久之后,他眸中神光徐徐收敛,又将气意一收,顿有片刻,便发声吟道:“修法修心唯修己,道化玄名又一机,斩却诸我见真我,始知人意载天意!”

……

……

第两百零五章 化气神归同

张御吟诵之声一落,身上光华气息已是如潮水高涨过后平复下来,旋即开始审视己身。

虽然在道化之世内经历数十载,但在天夏也不过是一瞬罢了。

不过对于他这样的修道人,早已跳脱世外,世身更乃是入世之映照,早不受人间寿数之所限了。

通常情形下,修道人在求全道法之后,便可以寻得一门根本道法,似若玄廷之上几位廷执,又如正清道人,严若菡等人,还有上宸、寰阳等派上层修道人都是如此。

这就如承载的根基的枝干都是成熟了,自然也就得以开花结果。根本道法一成,再常修此法,直至越来越是精熟,最后或可借此攀渡到更上层的境界。

只是他与这些人是有一些区别的,他们所求的道法,无不是真法,真法的根本道法就该是如此修持的。

他觉得现在去求,也能利用过往之积累,合化出一门道法出来,但那却不见得是他的根本。

若把以往修炼的道法比作万千水流,那么根本道法就是将万千水流汇聚如一,化为一整道江河,不得此法之人,恰如以分散之水流迎击聚合之江河,那自然是比不过的。

可是他觉得,或许是他因为道法求全比他人更进一步的缘故,也可能是他所修的是玄法,尽管自身已然达到此等境地,可那万千之水流还并没有到能够完全汇聚过来的时候。

若是提前聚合为一,那一定会错失或者舍弃许多,这反而会降低自身之上限,所以目前这个阶段他还没有必要去那么做。

至于会否影响他自身斗战之力,答案却是否定的。

这时他拿一个法诀,身上光气一涌,就有一青一白两道光气从身上飘散出来,落于大殿之中,并随之化出两个身影来,正是那白朢和青朔二人。

这两人一个含笑微微,手持拂尘,脚踏云荷,顶上藕叶有灵丝淅淅沥沥垂下;一个一身青袍,面色坚毅,持拿一柄玉尺,脚下一叶扁舟,底下更有涌涌清气相承,两人现身之后,都是对他打一个稽首,道:“道友有礼了。”

张御点首回礼,道:“两位道友有礼。”

他吞夺了二人神气,再加上有“启印”为凭,故他可以将两人之神气从自身神气中分化出来,再是由二人神气塑造世身,并以重化出来,两人身上道法的修为几乎与原来近乎一致,甚或他们的记忆经验还有脾性都是与原来一般。

唯一区别,就是二人俱是以他为主,道念也与他一致,因为二人就是从他神气之中分化出来的,也是“我”之一部分,将这二人视作是他也并无不可。

这二人神气虽是皆依托于他,可落在世间后,也能自行修持,但修为并不会高过他,也即是说,他之成就决定了这两具化身之成就,所以想要借此二人修行破境向上那是无可能做到的。

不过好处却在于,若是与人斗战,他等若有了两个同层次帮手,对上根本道法已然完全取得之人不但不会弱了下风,还能够针锋相对,甚至将之反压回去。

而待往后,在他完成自身根本道法之后,这两人是否也可一样求得道法,这就有待验证了。

待把己身情形理顺后,他再是起意顾看那方道化之世。

自他此世之中退出来后,此世便即凝固,按照上法的路数,因为此世因他而世,在斩杀上我,求全如一后之后,此世也会因此而崩塌,但是他在这其中中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以大道之印落于其中,并此世牵系住了。

他思考了一下,若是自己将“启印”也是化融入训天道章之中,那么就可以继续让诸玄修以意识映身的方式穿渡入此世之中,这对玄修是有莫大好处的,也给了玄法一个可以追上真修的机会。

念及此处,他也没有迟疑,当即运转道法,将启印化融入训天道章之中,并在其中立造了一个“映空”之印。

只不他随着再次推动此世,此世将与天夏自此恒平,再难有那先前般“存念一瞬,历过万载”的好处了。

且若投去此地,也不会是正身而去,依旧是映身落照此间,相对于天夏就是多了一个时日流转一般无二的下层。

如此一来,所有玄修无需他引导,都能去到此世修持。

而方才就在他回到天夏的那一刻,所有还沉浸入道化之世中的玄修弟子都是感觉一阵恍惚,旋即自己已然归回天夏。他们先是吃了一惊,随后立刻为此事找寻同道相互交流了起来。

还有些人比较着急,比如林禀这些人,他们正带着舟队插入北方烈皇疆域的腹地之内,正在与敌周旋,战事恰是最为紧张激烈的时候,这个时候却是突然回到天夏了,无法入到那方天地了,这叫他们如何不急?

他们自认现在场上的局势很好,而自己退出之后,却是平白打下的大好局面交了出来,任凭敌人肆虐蹂躏,为所欲为,这让他们怎么想都不甘心。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训天道章之上又是多出了一个陌生的章印,他们之前有过类似经验,当下迫不及待的渡以少许神元,很快便感觉自身重又进入了那一片道化之世,惊喜之余,赶忙将那些还不曾入世的同道再度呼唤进来。

不止是这些玄修弟子,在道化之世中成就玄尊的英颛、师延辛、姚贞君三人也是同样从此中退了出来。

英颛坐在金台之中,感受到那陌生又熟悉的身躯,自己好像一下子虚弱了无数倍。这是因为在道化之世中成就只是映身,而非他本来。

且尽管重新牵连上了道化之世,他们却发现自归来天夏后,那一映身已然消失不见,显见再如其中,想要得有此前修为,那必得自己真正攀升到上层境界不可。

所幸在去过那处之后,他所获得的境界经验却是真实无虚的,现在随时可以再走一遍以往所走之路,并且得取成就。

可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在映身成就玄尊之后,就曾回过头来,对自己的道法重新做了一遍梳理,觉得若再重新尝试,可以在当初成就的基础上再是有所提升。

而此刻不仅仅是他,包括师延辛、姚贞君二人,也同样是做了如此选择。

张御这时留意了下训天道章,见其中一片热闹,道化之世的这三四十年中,几乎将大多数玄修弟子都是牵连入此,此世几乎成了许多人另一个寄托,也难怪会是如此。

不过他考虑了一下,又在此立下了几个大致规矩。这样一个有极大影响的道化之世,玄廷肯定会为此另立规序的,这就需待去到廷议之上再作讨论了。

正思量时,忽听得空灵道音传来,他一抬头,却见一枚金符从顶上飘飘落下。他心中一动,站了起来,伸手将此拿符至手中。

若未猜错,这当是首执传下的。

他目注此符,意念入内一转,果是未曾料错,首执却是告知他,五位执摄却是有话与他交代,要他在合适时机前往一见。

他略作沉吟,当初面见五位执摄时,他就感觉到这五位似还有一些未尽之言,如今再唤,当就是为了此事。

不过五位执摄并未拿定时日,显是如上回一般容他自择时机。所以此事可先缓上一缓。眼下他需处置的,乃是莫契神族归来之事。先前为了求全道法,他暂时将此放下,现在可以重新将此事拿起了。

清玄道宫之内适才传出了莫大动静,在清穹云海上修持的廷执、玄尊皆是有所察觉。那一瞬间传出来的气意高远飘渺,几是难以触及。

而且自远观望,可以见到清玄道宫上空有一道湛湛气光腾霄而起,并在上方结成一团祥云清雾,像是一朵汇聚仙灵之气的玉芝,在其周围有一丝丝星光,有若星河盘踞其中。许多玄尊对此不禁有所联想,心中不禁惊叹感慨。

云海之上某处道宫之中,正清道人正身默默看向清玄道宫方向所在,以他功行自是能够看出,这当是修道人求全道法之后的显兆。

在清穹上层,目前似有这般成就的,包括他自己在内,也只得寥寥几人罢了。这说明那一位已然一步踏入了此境之中的最高层次了。

且因道法之故,他比其余人看到的东西更多。在那一朵玉芝之中,他还见到了一股盈盈紫气萦绕盘旋其中,而在此气之中,还能隐隐见到一青一白两道气光,虽然较为隐晦,但比之紫气,却弱不了多少。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但这一定是与张御道法有关。

他曾经与自己师弟岑传说过,他会与张御约言论道一场,但不会在后者境界道法不如自己的情形下去做此事,而现在这位已然求全道法,他似当是该下得约书与之一论道法了。只是现在这个时机并不合适。

天地之内浊潮频频,前纪元的外神随时可能大举归来,张御执掌守正宫权柄,还承担着对抗莫契神族的重任,现在递上约书,那就是搅乱天夏大局了,他是不会去此事的,唯有等待一个合适时机了。

……

……

第两百零六章 意同内外世

妙皓道宫之内,钟廷执也是一样留意到了清玄道宫那里的异动,他看着那朵由祥光瑞霭承托的芝云好一会儿,这才收了视线回来,并沉吟起来。

道宫殿壁之上一阵光芒流淌,崇廷执的身影从中浮现出来,他沉声问道:“钟道兄,你可有收到消息么?”

钟廷执转过身来,道:“清玄道宫那一位?自是看见了。”

崇廷执道:“我说得非是此事,而是方才有弟子前来禀告了一件紧要之事,道兄若未见,那是看上一看为好。”

而与此同时,清穹云海另一端,正清道人从道宫前的平台上回到宫内,只是才走两步,却有一缕光气落至殿台之上,岑传自里现身出来,稽首道:“师兄。”

正清道人道:“师弟来此,是有什么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