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865章

作者:误道者

这此物到底是何处,是可通过长束去寻的,只需从神寄之地往下窥望即可,就如当初找寻伊帕尔神树的残干,就是先掌握了神树的神气,再是逐一将之找出来的。而把长卷上面所隐含的道痕分辨得越是清晰明白,也就越是容易找到背后那物。

他在深入观望了了一会儿后,的确在世间发现了与之对应之物,但并不是仅仅只有一地,只是他所看到的,便就有三处。其中两处,就落在地陆之上,在昊族的地界中,具体所在还有待观望;

还有一处,则是去到不知名的所在,似是在虚空之中,但疑有某种遮掩,难以一气望到。

他心中怀疑,那极可能是六派之所在,被遮掩可能是受了阵法阻碍。

这可能是有的,这长卷就是修道人所炼造的,出现在修道人那里并不奇怪。至于昊族那里的,许也是来自破灭的修道宗派。

他思量了一下,自己不妨先将落在昊地界上的那一部分先拿到手,余下的可往后再考虑。

心念一定,他气意从神寄之地退了出来,再是仔细观辨片刻,见那落在地陆上的两处,其中有一处就在阳都中域某地。

要找到此物不难。

他当即一弹指,落在前方晶板之上,向外传出了一道灵讯,自己则是继续闭关,

数天之后,那造物炼士亲自来到了居厅之上,向他告言道:“陶先生,先生所要的东西在下已是拿到了,可要此刻过目么?”

张御颌首道:“那便劳烦了。”

造物炼士示意向后唤了一声,随着沉重脚步声响起,两个造物甲士一左一右抬着一个金属方匣上来,摆稳之后,就将匣盖去了,里面露出一块半丈长宽的方石,呈现出厚实的玉白之色。

这方石的棱角没那么分明,有些地方粗糙,有些地方光润,并不见人工打磨的痕迹。

造物炼士道:“此物本是埋在地下深处,取出来不难,就是有些一些老朽出来阻拦,陛下费了些时日才是抚平。”

这东西是埋在旧皇殿殿宇之下的一块‘祖石’,传闻是不知纪年之前随着一次星雨坠落到大地之上,先被修道宗派得去,后来被昊族得入手中,这是诸多星石其中最大的一块,据说是物象征天命,有定镇气运之用。

熹皇却是对此不屑一顾,要是真能定镇气运,地陆上的修道宗派又岂会被他们所覆灭?

而且当时落下的祖石数以万计,地陆各处都有,天穹之中至今还有残余的星漂流着,照这么说,得到这些星石之人都能自称有天命了?

至于什么镇压气运之说,他清楚得很,不过是某一任昊皇建立皇殿之时,因为对于每一次都要用万千之数敌颅掩埋城下的陋习很是不喜,故是干脆用此代替罢了,同时宣扬此事气运所寄,这才说服了众宗亲和臣僚。

要说这东西特异之处也是有的,就是很难被破坏,当初就算从空落下也是没有任何磨损,但也仅是如此了,这就是一些较为坚固石头罢了,后来破灭修道宗派时也得了许多,如今都是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张御从座上起身,对此物看了几眼,对造物炼士道:“替我谢过皇帝。”

那造物炼士道:“在下必是带到,先生若无交代,在下便告退了。”说着再是一礼,就带着那两名甲士恭敬退了下去。

张御待人都是走了,便来到了这块方石之前,虽然他是凭借那束长卷的痕迹找寻到此物,可有意思的是,他发现这一块“祖石”并不曾被人取用过,上面也没被人探查拓照过的痕迹。

那么这里唯有一个答案,塑造那长卷的宝材,有可能就是用了“祖石”之中的某一块,所以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

并且他还发现,此石之前承载大道之印的“玄玉”十分之相似。

他此前所接触到的大道之印,无不是寄于玉中的。或者说,只有特殊之玉宝才能承载大道之印并将之表现出来。不过若是与接触之人自身层次不够,或者无有缘法的话,却也是看不到上面所映现的道的。

他这时伸出手,按在了方石之上,稍许片刻,心中便有一阵奇玄感应升起,眸光不禁微闪了下。

看来他猜得没错了。这里面当是有着一枚大道之印的碎片,到底是哪一印,他现在还无从得知,但等取拿到手便就知晓了。

他一挥袖,起心光封闭了厅门,又洒出一把玉筹,布置了一个简单的阵法,回到座位之上,再度坐定下来,缓缓调和自身气息。

不多时,他就沉入了定静之中,那绵绵呼吐似与天地各方气机相合,仿佛天地若母,己身若子,如守胎藏。但同时又意气凌虚,高居于万物之上,渡元入世,还神气于我。

而气息在这等相生相济中,好似牵动了什么,那一方玉石之上也是渐渐浮现出了一明一暗的光华,仿佛是与他的呼吸产生了共鸣一般。

此刻若有外来人在此,便能见到这方玉石其实什么变化都没有,仍是原来的模样,依旧只是一块看其有些独特的冰冷玉石。这一应变化仿佛只存在于另一个无法为人察觉得空域之中,而唯有与它气息相合之人才能观见。

不知多久之后,似若这等共鸣促成了更大的变机,玉石表面出现了一丝丝的裂纹,最后哗啦一声碎裂成了一地石砾。

他双目缓缓睁开,神光一闪而逝。此时此刻,他明白这是何印了,此是大道六印之一的“启印”,对应的是六正印之一的“鼻印”。

“鼻”为我,为己;为起始,为最初;而此印又对应呼吸之窍,命元之始,这一切又恰好与这道化之世由“我”而生隐隐有所对应,看似是一个巧合,但仿佛又有所关联。

此印能开阖玄窍,运纳元气,呼吸天地之灵精,最妙的是,六道印之中最根本的乃是“命印”,而唯有得有命印,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启印”之用。

不过他现在所得的,仅只是一个大道之印的碎片,就像他以往所得的大道之印一般,并不是完全的。因为得了完全的大道之印,那便是得道了,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

此印一如其他大道之印般,只是给了他一条攀道之途,但若能得到其他大道之印的碎片,却能加快他往上攀道的速度。

他思索了一下,就方才查看所知,另一枚启印碎片也是落在昊族地域上,不过此印不在熹皇辖界之下,而是在下域煌都内,也就是烈王的地界之中。

要想取到此物也是有机会的,熹皇本就有征伐烈王之举,且已经在准备之中了,待得大军攻下此处,当就能顺带寻到此物了。

眼下他需先将此印定下,意念转过后,便是心下一唤,随着一道浩大光幕腾起,大道玄章就已是出现在了面前。

……

……

第一百八十四章 玄窍得守元

大道之章的光芒从地到天,无边无际,仿佛整个所见界域都被包囊了进去,但这一切也唯有张御自己能见到。

他抬头看去,大道之章上,在“言印”、“目印”、“命印”之外,如今又是多了一个“启印”,只是尚是黯淡。

他心意一落,就将自身之神元往里渡落进去。

在这方道化之世中虽然没有玄粮,也没能找到蕴含源能之流的物事,可是他在这里修持了三十余载,积蓄下来的神元已然足够填补此印了。

随着神元渡入其中,“启印”光芒逐渐亮起,由黯淡转为明亮,最后化为一道盛光照耀到了他的身上。

这一瞬间,似乎有许多复杂的玄妙景物落入心神中,但又一闪即逝,同一时刻,他身外似乎出现了许多自身之叠影,可一个恍惚之后,又全数汇合归一。

他站在原地,默默感受着这枚残印带来的变化,此时他轻轻一吸,霎时觉得一股至纯至精之气落入身躯之中,随后又缓缓呼出,这一呼一吸之间,顿感本来压制在身上的压力却是少去了。

此方道化之世,由于道机不同,对于修道人是有着强大压制的。

自这场变数之后,修道人的道法无不是进步缓慢,停滞不前还算的好的,大多数宗派的道法都是产生了倒退,比之数百年前都不如,盖因为往昔许多功行神通都是无法再用了。

这等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也是如此,他到此世之时,同样感受到了极大压力,好似外界有一层束缚。

虽说以他的境界道行,这并不会压制住他的真正力量,可是外力终是需一定力量去化解抵抗的,遇到寻常对手是不难轻松对付,可当遇到修为近似或是更为高明的对手时,那便将会是一个极大妨碍了。

如今得了“启印”,便是打开了“玄窍”,在利用此印呼吸之时,却令他有一种自己仍是置身于天夏之世中的感觉,或许准确来说是身处于自我最能发挥实力的境域中,这无疑能令他将自身完全发挥出来,而不必再受外间之束缚。

但也需看到,此印和命印也是相辅相成的,若是没有命印在身的话,“启印”的效用也是没有这么大的。

他是知道的,残印融合的越多,大道之印也便越完全,发挥的力量也是会愈发强大。现在看来,除了烈王那里的一枚外,还有一枚因在虚宇,有极大可能就在六派手中。

可以如今六派之人的道法,却未必能认识到此物的真正玄机所在,就如那束长卷一般,早已没有了御主,要是这样,或许能想一个办法寻来。

他思索了一会儿,伸指一点,须臾之间,就化出了一封书信。他唤了外面等候的仆役进来,将书信交托至其手中,嘱咐了几句,那仆役听罢后,躬身一礼,就带着书信出去了。

阳都使厅之内,于道人与乌袍道人正在对弈之中,他们来到这里已然月余时日了,可是熹皇并没有接见他们的意思。

阳都之中的宗亲权贵则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所以除了每隔一段时日观察城域之中动向外,多数时候,他们也只能在此弈棋了。

乌袍道人随手落下一子后,道:“于道兄,看来熹皇是打定注意不见我们了。”

于道人则是道:“他不见我们,我们便一直在这里等着,我们在此也是有收获的,不是么?”说话之间,他思路已顺,也是落下一子。

乌袍道人看着他这一步,口中则道:“最近城域内外军众调动频频,毫无遮掩之意,熹皇怕是用不了多久便会出兵了。”

于道人道:“所以天外如今也往烈王地界上增派力量,烈王一输,那就是我们直面熹皇了,以这位的脾性,肯定是要不惜一切将我辈平灭的。”

乌袍道人不可思议道:“熹皇看去毫无损伤,这到底是如何躲过咒力侵染的?”

于道人道:“换身躯是肯定的,但是不知如何避过转挪身躯之时咒力对神魂的侵害,需要近处观察才知,不过便是这位亡了,这的就有用么?”

天外六派如今时时刻刻在想着如何弄死熹皇,他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以为这位亡了,那么就瓦解昊族如今的并合之势。

可是现在昊族上下归并一体的呼声极大,有着一大批权贵宗亲支持,别的不说,打下中域,原来一大批权贵被囚禁,诸多工厂人口都被接收,使得那些跟随昊皇的宗亲权贵都是吃了一个饱。

若是能打下烈王地界,好处无疑更大,在这般利益驱使之下,熹皇便是死了,下面之人也还会再换一个上来的,这个继承者在这些人推动之下,依旧会沿袭昊皇的大策的。

乌袍道人道:“我以为是有用的,熹皇若亡,昊族绝无可能再有这般凝聚力,我们有更多手段可以施展。唉,以往未能看清楚此人,当真是失策。”

六派以往对熹皇的评价是刻薄寡恩,好大喜功,有此人存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搞乱昊族内部的,可是等这位拿下阳都之后,对其评价却是成了大略伟才,世之枭雄。

现在六派对这位异常之忌惮,故是都认为只要除掉了这位,后继者就算平稳接过权柄,也绝他的能力和魄力。

他这时从旁处拿过一枚棋子,道:“那一位陶上师呢?于道兄这几日怎么不去拜访这位了?”

于道人道:“我在等这位的回言……”

他方才说到这里的时候,又一名弟子走了进来,双手呈递上来,道:“师叔,外间送来的书信,说是交给师叔的。”

于道人倒是有些诧异了,除了门中,还有谁会给自己寄书信?他接来打开一看,不觉一抬头,道:“道兄,是那位陶上师送来的。”

乌袍道人精神一振,这是这位终于主动接触他们了?

对于信中的内容他倒没怎么在意,因为凡是光明正大送来的书信一定是会受到熹王的检查的,肯定谈不了什么太过隐蔽的东西,至多是问候之语。

于道人看了几眼,神情之中却是有些苦恼。

乌袍道人奇道:“道兄,这上面说了何事?”

于道人递了给他,道:“道兄且拿去一观。”

乌袍道人拿过来一看,也是有些错愕。

上面言及,说上次于道人说是若是论道,随时恭贺。而他有听闻,说过去诸派之中,道法最为了得乃是一位名唤青朔的道人,故对此很是感兴趣,不知可有与此人相关的道法和过往言论载述?若有,还请拿过来一观。

他抬头道:“这位陶上师是怎知此青朔的?”

于道人想了想,道:“不奇怪,听闻这位可以任意出入各处秘藏之地,昊族可是缴获了不少宗派密册的,若是有哪个宗派修士留下关于此人的记载,便可知晓此事,还有,若有人故意要为难我们的话,也可以透露给这位知晓。”

乌袍道人踌躇道:“这却有些为难了,以往曾有定规,说过不得再提此人……”

于道人却道:“我以为可以答应此人要求。”

望着乌龟袍道人愕然目光,他道:“此人极为关键,能左右熹皇,而观其人此前曾献出化解咒力之法,极可能熹王现在还能安然无恙,就有此人相助之功,不谈此事,他也是天人上层,现在此人能与我主动攀谈,那我们想要与他打交道,绝不可将此事推拒在外。”

顿了下,他又道:“他要便给他就是,全当是结好他了。”

他见乌袍道人欲言又止,又笑道:“道兄是怕他能修炼出什么来么?青朔道人留下的道法乃是道机变化之前的旧物了,况且还是后人根据他口述补全的,莫非他还能看出东西来?”

乌袍道人想了想,放下棋子,重重道:“好,这次我就与一同与道兄附名,向上陈述利害,索求此物,若是上面不给,此回做不成事,也怪不得我们了。”

两人立刻拟书,命人将此送至天外,六派上层得报后,也是产生了一场争议,最终还是决定同意此事。因毕竟青朔道人的事已是在千年之前了,其人早已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了,那些功法之流也早已过时了,若能用此结好天人,那惠而不费。

故是在相隔一月之后,张御就收到了于道人送来的回信,并且附带送上了一本青朔道人的道法载录。

他倒是微觉意外,本来只是随意提上一句,仅是做个试探,没指望能得什么收获,没想到对方当真将此物拿来了。

他心下思忖,看来域外六派与他结好之意,比他想象中还迫切的多。若是利用的好,或许还真有可能拿到那枚大道之印的碎片。

他收定心神后,将那一本道法载述摆在案上翻看了起来。

这显然并非是原本,并不是青朔道人手书,但这也是有价值的,从此中无疑能一窥这位的功法路数。

随着翻阅着,他却是有了一个发现,此世的一些道法理念他也是知悉了许多,起天夏其实还有段距离,相对粗糙,然而青朔一些道法理念与之此世主流道法大为不同,倒是与天夏的一些道法十分之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