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751章

作者:误道者

现在洲域内一十三洲疆域格局大体已是定下,唯有东庭及其他三大府洲还可以向外拓展,这其中,东庭无疑比其他三府洲有着更大的潜力。

所以他甚至考虑过,若是玄廷真要决定让正清前去东庭镇守,那他说不得就要请辞了廷执之位,自请去往东庭镇守了。

以他廷执之身份,去往担任玄首,玄廷是决定不会反驳的,只是失去廷执,反去做一洲玄首,这里面得失他也很难衡量。

所幸现在这个结果,却是不必要再去做此抉择了。

……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清穹传玄声

林廷执当下唤了明周道人出来,对其仔细吩咐了几句,明周道人打一个稽首,便即下去传命了。

张御见此,便知此事当无反复了。廷上选定万明道人为东庭继任玄首,他并不觉得如何意外。其实便不选他所举荐之人,也是轮不到正清的。

正清毕竟依旧坚持着自身的道念,玄廷无疑也是清楚这一点的,仅此一项,就让玄廷无法对其完全信任。

其人这次能归返,主要还是与上宸天一战,需要其人这一份战力。

玄廷虽然没有那等将其用过就抛却的打算,可显然也不可能将此人摆在较为有影响力的位置之上的。

这位其去镇守外宿可以,可东庭地陆乃是四大向外开拓的府洲之一,是一个还在继续成长的新生洲域,是不可能这般重要之地交给其人并任其施加影响力的。

并且还有一点容易遭人忽视的地方,正清道人的师弟岑传,其已然担任了昌合府洲的镇守,正清道人要是再去了东庭,那就是四大府洲居其二了。

这等事只要玄廷有得选择,那就不会去如此做的。

此时此刻,云海某处宫阁之内,万明道人正在训天道章之中讲道。

他讲道从来都是深入浅出,简单易懂,不拘你是什么层次的修道人,都是能够听得明白。这也是他身为玄尊,知其然更其所以然,故才能如此。

但是玄尊有不少,可像这般的肯俯下身段把这些去对下面弟子讲清楚的,却没有几个。

每回讲道之后,别人来问,他也是一个个耐心回答,以一人之身应付百千之数的问对,寻常人是不成的,可玄尊却毫无难度,瞬时就能明白你所言之意,并予以回言,且只需一具分身就能应付此事了。

这时他忽有感应,便见一道亮光,明周道人出现在此间,对他打一个稽首,道:“万明玄尊有礼了。”

万明道人便在训天之中告歉一声,令一名弟子代为主持讲道,这才离了训天道章,起身回礼,道:“原来是明周道友,可是有什么关照么?”

明周道人道:“今次玄廷廷议,张上尊提言万明玄尊为东庭镇守,故明周前来一问,不知万明玄尊对此可有异议?若有,则可申言。”

万明道人有些意外,道:“张上尊?东庭镇守?这镇守那不是张守正么,莫非……”他心中一震,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明周道人道:“此事玄廷还未宣颁,不过已可告知万明玄尊,张上尊已从原来的东庭镇守升任为玄廷廷执。”

万明道人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多谢明周道友告知。”

明周道人道:“此间有一份玄廷问书,还请万明玄尊过目。”说着,将一份问书递过。

万明道人将此接了过来,翻看了一下,上面便是表述了玄廷议言由他来继任东庭玄首之事宜,不过这等事要是他本人不愿,那么是可以拒绝的,只是日后他若要再想被授予名位,那可能会因此受到阻碍的。

明周道人看着他道:“不知万明玄尊的回言为何?”

万明道人认真考虑了片刻,慎重言道:“万明愿意受任此职。”

明周道人打一个稽首,道:“明周会将玄尊之言回禀廷上,过后玄廷议过,自会有正式传诏送至。”

万明道人拱手一揖,道:“劳烦道友了。”

明周道人与他别过之后,便即回去复命,廷上诸廷执见无有波折,此议便就定下。

而下一个廷议,则是讨论正清道人所去之地,这一事没有多少反复,诸廷执都是认可其人去往外层,最后定下其人去了北方七宿的虚宿镇守。

接下来,诸廷执再是是议了一些琐碎事宜,待得议毕,磬声响动之中,诸廷执对首座道人行有一礼后,便即各是散去。

林廷执却是稍缓一步,对首座道人道:“首执,张廷执已列席廷上,关于他升任廷执之事可否宣颁了?”

首座道人道:“可按礼宣颁。”

林廷执应了下来。

而张御这一边,他见廷议已是结束,本待是回返守正宫,风道人以训天道章传言道:“张道友,可能一叙么?”

张御顿住脚步,回应道:“自是可以。”

风道人行步上来,他一挥袖,一叶长舟到了脚下,自云海之上缓缓渡至眼前,伸手一请,道:“张道友请。”

张御一点头,便踏步上去,顿感一股勃勃生机弥漫开来,随着风道人也是走了上来,便见一股青气上行,在高处结成顶庐,身前并有桌案生成,风道人请了张御坐下,呼唤一声,云海之上,自有值司星辰的神人下落,为他们倾茶倒水。

风道人道:“道友来了上层之后,还未在云海之上游览过吧?”

张御道:“确实不曾。”

他在上层,多数时候处于修炼之中,很少出外游玩,这也是因为他与其余廷执不同,有还有分身镇守东庭,并且身为守正,天夏哪里都可去的,不需要事先通传。

风道人道:“我天夏在此开辟上层之后,便将古夏之时的景致一一在云海之上复拓化演,可以说是与那时景物一般无二,诸位真修同道也便是在这诸多胜景之中潜修。”他伸手一指,“看哪里,此便演化出了来的古夏之时的瀛莱三山。”

张御望过去,见云海之中,有三座山峦若隐若现,壮观绝秀,雄奇巍峨,颇为一股仙灵意境。

风道人这时又略带感慨道:“过往那些真修,正如这些景物,隐于云海深山之中,与凡世遥隔,故是风某一直以为,自立天夏之后,真法之道早已是疏离凡间,此刻当是我辈玄修崭露头角了,开辟新途之时了。”

张御对此没有否认,风道人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放在古夏、神夏之时,道法本来就是少数英锐才可修持的,而此辈在拥有了莫大威能后必然会与凡世脱离,因为双方追逐的东西便不一样。倒是后来天夏的诞生,这里面忽然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开始向下顾看了。

他对此这里的原因也很感兴趣,因为原本的宗派之制其实非常稳固,稳固到已经可以如孤阳所言那般万世不移了。

究竟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发生这等改变呢?

可是金册之上记载模糊不清,从脉络上看,只能说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改变,而这个改变也是契合了中下层,所以使得上下得以通融,直到如今这个过程还在继续着,玄修也算是应势而成。

风道人此刻又道:“我玄法若要想发扬光大,只在下方着力却还不够,玄廷今日扶持于我,明日就可弃我,而今廷上廷执,唯有张道友与我,力甚薄弱,唯有再得一位玄修廷执,同进共退,如此才能稳固。”

张御能明白风道人的忧虑,这源于他们本身就是被玄廷提拔上去的,再加上上宸天已是覆亡,玄法的作用似没有以往那么大了,所以急着想要巩固根基。

但其实并不需如此,若说玄廷原本扶持玄法是出于某一种目的,可经过三百多年的传继,玄法已然融入进了整个天夏,并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只要道念大策不变,那么就不用担心太多。

就算是有意识的打压,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那有的是时间对抗,而想要短时内将之剥除,那必然造成极大动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这时道:“道友可曾想过,玄法为何而存么?”

风道人想了想,道:“在风某修道之时,曾以为玄法是为了能对抗外敌,但后来想到,或许是能予人以入道之门。而为何要如此,风某曾有一个猜想,那或许真法之道到了某处极致,靠自身难再往上,故是需要更多的修道人。”

张御微微点头,风道人这番想法与他所思也是相近,从最初的道法源流可以看出,是众生之智蕴生了道法,而后来从中脱颖而出之人成就了道法之盛。

但是可以看到,追逐道法越往上走,便越是稀少,他猜测可能是极少数人凭着自身已经很难再往上走了,或许需要更多人成为同道,才能继续向上寻道,这也倒过来迫使上层大能俯身下顾。

不过这只是假设,只是他凭借眼前的表象所做出判断,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这还有待验证。只从关朝昇的话,还有霍衡的话来看,事情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他道:“我曾与诸位道友说过,我推动玄法,乃是因为玄法能使世人多一条通往上境之路,而非是在于玄法本身。”

他看着风道人,道:“只要这份道念真意不改,并能为世人所接受,越是往后,则我辈同道便越多,而若是人人皆存此念,那不拘你修得是何道法,都是无关紧要了。”

风道人深思片刻,他慢慢点了下头,并郑重道:“我知晓道友之意了,风某以为,后来之人当是更胜前人,真法所遇之阻,玄法当不能走同样之歧路……”

正说话之间,忽听得一阵阵悠扬磬声传来,此声徘徊云上,不停动荡清穹,久久不绝,他看了看,道:“这当是玄廷向诸域颁宣颁张道友升任廷执一事,故奏此乐。”

张御听着这音声,缓缓言道:“此是玄声亦我声,由来天道是人道。风道友,大道路上,你我当是共勉。”

……

……

第三百九十三章 乘舟观明空

随着玄廷正式向下宣颁,张御成为廷执之事也被内外各洲宿的玄首镇守所知晓。所有玄尊都是明白,玄廷之上自此又是多了一位执掌权柄之人。

在上层潜修的大部分玄尊得知此事后,感慨之余,内心深处却也是服气的。

张御在覆灭上宸天那一战中的表现众人都是看在眼中,一人堵住两派侵攻,先后更是有四位摘取上乘功果的修道人直接或间接败亡在他手中,此战可谓列功第一,这等修为,这般奇功,成为廷执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上层以真修居多,可他们也是最崇奉道法的一群人。在他们看来,你功行修为在这里,你对大道之理的领悟在我等之上,那么你所行所为自也是有道理的。

而各洲宿的镇守玄首则是思考更多,他们需要尽快了解这一位的喜好和倾向。下来玄廷之上的决议无疑会受到这位的影响,这也定然会涉及到未来各洲宿的走向。

玉京,盛日峰。

玉航道人看着玄廷送传下来宣谕,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当初他再发觉无法和张御相争之后主动退让,没有再去与张御较劲的意思,不然要是被这位记在心里,这位借着权柄在玄廷之上摆弄自己几下,那他也是绝对不会好受的。

成为了廷执,那就和他们这些镇守就不在一个层面之上了,说得夸大一些,他们这些算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棋子,廷执便是天夏真正的下棋之人了。至于再往上去的执摄,因为并不干涉世间之事,所以对底下之人来说,反而没那么大影响。

他此刻想了想,唤来了一名亲信弟子,道:“东庭府洲的使者是不是前些时日来玉京了?”

那弟子对于玉京一切事宜都是了然于心,道:“东庭府洲想要调一二位大匠过去。只是天机院那里尚有许多关节不曾走通。”

玉航道人言道:“这事你去天工部走一趟,便说东庭隔绝中域百年,百废待兴,亟待支援,玉京为首府,也自当有所关照才是。”

那弟子想了想,应下道:“是,老师,弟子会办妥的。”

虽他不知张御胜任廷执之事,可对此事倒没觉得有什么意外,因为玉航经常做这等出手帮忙之举,他猜测老师可能是想给东庭那一位玄首卖个情面。

玉航与人相争从来都是在私底下的,而且就算要针对谁人,表面上也是和和气气的,看着没什么矛盾。故即便身为他的弟子,也从不知道自己老师和哪个同道交好,又和哪个同道其实是不对付的。

伊洛上洲,玄首高墨也是同时得知了张御升为廷执的消息,他心中忍不住大喜,精神变得十分振奋。

也怪不得他如此激动。如今玄修的数目虽然不少,可长久以来,上层力量却是极为欠缺。他当初和风道人也是在廷上列在末座,说话没什么份量。

而自从他被去了廷执之位,到了内层担任廷执,他就担心,风道人会不会与他一般,也是遭遇到同样的情形。

这种不安在上宸天被覆灭达到了顶峰,因为在他看来,当初玄法就是玄廷为了应对内外部的压力才一力扶持上来的。现在失去了一个大敌,那廷上会不会改变态度?

好在张御又坐上廷执之位。有了这么一位摘取了上乘功果的修道人在廷上,玄修也就有了倚靠了。

他在殿内走了几圈后,便以训天道章寻到了风道人,道:“风道友,张道友升任廷执,实乃我辈之幸也。”

风道人则是道:“高道友,张道友方才与我谈了一席话,我觉得也当与道友说一番。”

“哦?”

高墨不由得郑重了一些,不管怎么说,从张御开辟训天道章,再到如今座上廷执之位,他已是将张御视作玄法引路人,张御之言他自也是十分重视的。

风道人将张御方才与自己的那番对话对高墨重述了一番,并道:“我觉得张道友说得有道理,我辈所求若只是为玄法本身,那却也太过狭隘了一些,也是将自身限碍住了,那样玄法迟早会走上与真法相类似的另一条路,可若放眼出去,不局限于一隅,那些玄法反得开阔。”

高墨听罢,沉思良久,最后感叹道:“张道友说得对,此才是我玄法存世之基,是我辈目光短浅了。”

他想了想,又问:“对了,不知张道友升任廷执之后,东庭府洲那里当由谁来承继?”

风道人道:“张道友举荐了万明道友,事情已经定下了。”

高墨顿时安心,他又有些可惜道:“若非施道友不喜出来做事,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