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549章

作者:误道者

杨璎称谢一声,她跟着道童过了山门,走到了里间,踏着阶台向上而行,走过一处摆放着一只两人高下炼炉的广场,进入了正殿之内。

殿内开阔敞亮,两旁挂着一道道由朱色道箓勾画的锦书长卷,其以浅淡的松鹤之纹为底,下方系着玄色沉轴,看着精致古朴,满是道韵。

而一个清俊道人正站在里面,他手捧一卷玉简,看着似在琢磨着什么。那个道童上去一礼,道:“桃师,人到了。”

杨璎定了定神,走上前去,万福一礼,道:“见过桃道长。”

桃定符笑了笑,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你,杨钰大都督的胞姐,张师弟以前说起过你。”

杨璎见他态度和善,心下松了口气,想了想,又将骨哨取出,道:“老师说,若是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桃道长的。”

桃定符点头道:“看来你们遇到麻烦了,来,坐下慢慢说。”他示意了一下,杨璎三人便在一旁的蒲团之上坐下来。

杨璎定了下神,就将前后事机大略说了遍,里面也说了方才去往璃玉天宫的经历。

桃定符倒是有些意外,神情有些认真起来,道:“哦?你们去过璃玉天宫了?”

杨璎抬头看了看他,又把头低下来,道:“是的,要是道长这里不方便,我们,我们这就……”

桃定符笑了一笑,道:“没什么不方便的,我若是不帮你,你们还能去哪里?你们随我来。”

他站了起来,往观后走去。

杨璎连忙站起,跟着桃定符而来,嘉月和小苒二人也是一同跟上。

出了正殿后,他们见前方出现了一团云雾,有飘渺轻云从脚边过去,视线也是一片模糊,桃定符的身影在前方若隐若现。

嘉月不由眼眸睁大了一些,因为她能感觉,自己方才这是到了一处灵妙玄境之内,位于玉京的灵妙玄境……

她一时不禁浮想联翩。

在不知走了多久后,云雾逐渐消散,桃定符走上了一条虹桥一般云廊,看见上方还停留着几头梳理羽毛的仙鹤,此刻还能听得一阵阵如清澈流水一般琴音传来。

随着走到云廊尽头,前方出现了一座五间门的重檐殿阁,琴音到此愈发清晰,桃定符站定脚步,负袖问道:“师妹可在么?”

琴音旋即收敛,里面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道:“师兄来了,快请进。”

随着说话声音,殿阁正门也是随之开启,桃定符对杨璎一点头,当先走入了进去。

杨璎不知为何,这时有些紧张,她吸了口气,跟着走进来,随即她便见到殿上有一女子端坐案后,她看着大约二十余岁,身着一身赫赤色广袖襦裙,姿容娇美,朱唇一点,肤如白雪,望去之时,只觉她一双凤目顾盼有神,分外引人注目。

那女子轻轻一抬袖,殿下一个女子站起一个万福,便抱琴退下去了。

杨璎这才发现,原来堂中还有另外一人,只是座上这个女子太过耀眼,仿佛这里一应颜色声光俱被她所夺去,所以其余人俱被忽略了。

女子撇了一眼杨璎便就挪开目光,低头按上身前的古琴,漫不经心道:“师兄,这是哪一位啊?是你新收的弟子么?”

桃定符笑道:“她是东庭杨都督的亲姐,杨璎杨卫尉,她也是张师弟的学生。”

那女子原本有些不在意,但听说是张御的学生时,不由妙目转来,看了杨璎几眼,“张师弟的学生么……”

桃定符转身过来,道:“杨淑女,这是我师妹聂昕盈,你有什么事可找她帮忙。”

聂昕盈看着杨璎,把身躯坐正了一些,道:“嗯,你既是张师弟的学生,那也可以算是我的师侄了,你有什么事寻我,说出来听听。”

杨璎稍稍平复一下心神,才将方才告知桃定符的事复述了一遍。

聂昕盈听到她从璃玉天宫出来,秀眸一动,“你们去过璃玉天宫了?”

杨璎道:“是的。”

桃定符道:“她言本来孟道友已答应帮衬,可是后来孟道友半途被唤走,过后就未再回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聂昕盈似是毫不意外,道:“没什么好奇怪的,孟嬛真性子柔弱,只会听她师父的,璃玉天宫那位宫主那么,呵,她总想着置身事外,我料此事定还有玉航门下出手作梗,所以她不敢出头,我倒奇怪了,莫非她就不怕得罪张师弟么?”

桃定符道:“张师弟修的是玄法,琼英玄尊修的是真法,有此选择似也不奇。”

聂昕盈不以为然道:“我等修的也是真法,可与他们从来不是一路,若从老师那里算,我们和张师弟才是一路。”

她一抬首,道:“杨璎。”

杨璎道:“学生在。”

聂昕盈道:“璃玉天宫不敢留你,我白真山留你,你就在我这里住着,你想要联络什么人,尽管去做,我看谁敢找你们的麻烦。”

……

……

第八十六章 呈光大地清

聂昕盈姿容娇美,眸光盈盈,坐在那里时原本有几分漫不经心的慵懒,然而此刻这一番话说出,却是凛然生威,气压满堂。

杨璎心中一阵高兴,万福一礼,道:“多谢师伯。”

聂昕盈嗯了一声。

桃定符叹了一口气,道:“师妹,你这是和璃玉天宫和盛光峰都对上了啊。”

聂昕盈眼波一转,理直气壮道:“怕个什么,万事有师父在上面顶着,他老人家既然非要收我做徒弟,那我任性一下又有什么错?”

桃定符笑着点头道:“也是,你可找了个好师父。”

他知道聂昕盈只是说笑罢了,她这个师妹能这么做,也是因为她拜的这位师父和玉航、琼英二人关系本不怎么和睦。

镇守玉京的这三位玄尊,玉航修道长远,背景深厚,而且时常会出来讲道,颇得底下小辈修士的崇慕。

而聂昕盈这位老师同样是根脉深远,并且交游广阔,平日做人更是随性的很,对看不惯的人那是从来不讲情面的,这位以往就与玉航的师兄郭缜不对付,连带现在看玉航也是非常不顺眼。

至于琼英玄尊,因为师门不显,夹在这两人当中就十分难做了。

聂昕盈这时关照殿内侍立的女弟子道:“去请李师兄来此。”

女弟子屈膝道了声是,就转身出去传命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貌相四旬左右的峻拔道人走了进来,很是客气问道:“师妹可是有什么事关照为兄么?”

他虽然比聂昕盈入门早,法力修为也比后者深厚,可他至今只是一个记名弟子,而他清楚,若无意外,这个老师找回来的聂师妹以后就是白真一脉的衣钵正传了,别看眼下还不如他,可未来成就定然在他之上。

聂昕盈也很客气,道:“李师兄,师妹想托你办一桩事。”

李道人道:“师妹尽管说,难得你有事让师兄帮忙,师兄一定替你办好。”

聂昕盈指了一下杨璎,道:“这是我的一个后辈,现在因为凡俗之中一桩事,她受到了很多人的阻挠,里面有可能涉及盛光峰的人,她先去寻了璃玉天宫的孟道友,只是她们不敢帮忙,便求请到我这里了。”

李道人呵了一声,道:“璃玉天宫有几位同道倒是品性不错,可他们的师尊却只知道明哲保身,现在弄得满宫上下心气全无。”

聂昕盈道:“师兄可不要妄自评议玄尊,怕是会惹来麻烦的。”

李道人却显得很是无所谓,道:“若是璃玉天宫的人真来找我们白真山的麻烦,我倒是高看他们一眼。”

聂昕盈展颜一笑,道:“那就师兄麻烦了。”

李道人一点头,他对杨璎道:“这位淑女,你要去哪里,我来护持你们。”

杨璎急忙一礼,道:“有劳李道长了。”

聂昕盈关照道:“杨师侄,有李师兄护着,你只管放心办事就是。”

“是,师伯。”杨璎再次谢过聂昕盈和桃定符后,就与李道人一同出去了。

桃定符道:“那位李道兄言语之中似对璃玉天宫颇多不屑,莫非往日与璃玉天宫的道友什么过节么?”

聂昕盈眸光一转,道:“李师兄倒未必,其实他方才只是在顺着我的话说罢了,李师兄向来是个聪明人,这件事交给他就好。”

杨璎和李道人一同走出来时,嘉月和小苒二人已是在外等了许久。

现在她们方才也是得知,脚下这处灵妙玄境,竟是玉京另一位玄尊所在的道场白真山,显然这次杨璎求助之人与这位玄尊大有关系,她们心中惊喜的同时也是忐忑不已。此刻二人见杨璎出来时嘴角微翘,不难猜出事情很是顺利,悬起的心思终于放下。

杨璎走到二人跟前,道:“嘉月姐,小苒,我们回去。”

小苒问道:“卫尉要去哪里?”

杨璎道:“去凌云台。”

嘉月讶道:“卫尉不是说不去哪里了么?”

小苒却是赞同道:“不,卫尉想法正中关节,我们获得白真山的支持不能藏着掖着,而是要尽早传出去,凌云台就是一个传播消息的好地方,若能震慑住想对我们不利的人,我们下来就一路无阻了,卫尉,真是一个好主意。”

杨璎此刻微微有些心虚,她去凌云台固然有一些类似的想法,可主要也是想去那里告诉那些玉京的权贵弟子,她也不是好欺负的。

她咳了一声,道:“还有,嘉月姐,魏牟说得那番话你记下来了么?”

嘉月认真道:“卫尉,一字一句都是记下来了。”

杨璎道:“好!”她看向小苒,道:“小苒,你现在就替我去天刑部递诉状。”

魏牟之前对她的那番话可谓十分过分,只是她那个时候无力反击。而且因是在璃玉天宫里所言,便是直接告上去,此人也有的是办法抵赖。一旦闹大了,只会拖累都护府升洲之事,所以当时她只能生受下来,可并不代表这件事她就忘了,现在她背后也有人支持了,自然不会再去忍气吞声。

小苒肃容道:“属下遵命。”

李道人这时开口道:“玉京广大,衙署的门也不好找,这位淑女一人行事恐怕不便,李某让一名弟子跟着一起去吧,也好有个照应。”

杨璎感激道:“多谢道长了。”

李道人客气道:“都是自己人,杨淑女不必言谢。”

而这个时候,尉姓男子此刻刚刚收到了传报,说是杨璎等人进入了一座小道观,只是许久不见出来。

他问了一下位置,方知那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地方,一时之间也查不出具体的来路。

虽他没有放弃让人继续追查,心中却是思忖着,那或许是某处不知名的修道人的居所,应该不是他所猜测的那处势力,杨璎等人应该只是躲到那里寻求托庇了,想到这里,他不禁心情放松下来。

他对着一直等在史姓男子道:“史兄,我看她们已经是放弃了,所以躲去荒郊野外,做人留一线,下来我们也不必去过多关注她们了。”

那史姓男子起双手一拱,兴奋兼感激道:“这番多谢尉兄帮忙了,既然这事已是妥当,在下这便去给都护府回信了。”

尉姓男子点头微笑道:“史兄去就便是。”

待史姓男子带着兴奋心情匆匆走后,他回望墙壁之上悬挂着的海外舆图,心中也是踌躇满志。

都护府一旦升为府洲,必然会从一十三洲迁移一部分人口填补到那里,这一方面是扩大洲府的必然,同时也是冲淡都护府原来的固有势力,除此外,本土一定还会从疆域之内抽调一大批有经验的官吏前往都护府任职。

而他们这样与都护府有一定牵连,却又与之脱离了数十年的年轻官吏就是首选的,因为靠着祖辈的余荫,他们更容易被当地人接纳为自己人。

要知现在不是七八十年前浊潮来时那般的战乱年代了,特别是十多年来,各地的神怪和异神被陆续平灭,浊潮渐落,各洲联络恢复,他们要想往上走,无论在玉京还是各处上洲,都是需要慢慢苦熬了。

但在都护府就不一样了,海外乱象纷呈,立功的机会也足够多,同时还没有玉京和各上洲那么严苛的管束,敖个十几二十年,等有了足够的功绩,那时候再设法调回玉京,就能谋求更高的位置了。

当然,待做成此事后,他也当要给那些出力帮忙的人予以足够的回报。一时之间,他已是在考虑给哪些人去书,哪些人又需自己亲去发出邀请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侍从脚步有些急促的走了进来。

他被打断了思路,有些不悦道:“什么事?”

那侍从露出一丝紧张之色,道:“少郎,方才少郎命我等查问的道观,我们问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