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523章

作者:误道者

张御这时道:“我送郭玄尊回转玄廷。”

郭缜看了他一眼,道:“那便走吧。”

张御对高道人一点头,而后往天中一望,霎时又有一道豁口生出,而后一道清光由地至天连接到了天幕之上,他转首对郭缜道:“郭玄尊,请吧。”

郭缜一声不吭走入清光之中,张御也是踏入进来,而是轰然一声,清光如长河倒卷,向天幕之中收敛而去。

而台下目睹这一幕诸弟子俱都流泪揖礼相送。还有闻得此事的真修,也是在外遥遥躬身相送。

张御与郭缜二人由内层穿渡众妙之门,霎时来到了上层清穹地陆之上,这时两人一顿,转首看去,却见玉航道人正等在那里,不过能看出这只是一具化身。

玉航道人走了过来,对张御打一个稽首,道:“张守正,许久不见了,我欲与师兄说两句话,不知可否?”

张御点首道:“自是可以。”

玉航对郭缜一礼,又侧身一请,道:“师兄,我们这边说话。”

郭缜随他到得一边,待站定之后,他不悦道:“你也是一地镇守了,你做好你的镇守,没事跑来寻我做什么?”

玉航道人笑道:“师兄回玄廷,师弟既然知晓了,总是要来送一送的。”

郭缜看他道:“你是不是也认为我在伊洛上洲做得不对?”

玉航道人道:“师弟不敢。”

郭缜道:“不敢?那还是有了?”他呵了一声,“你们啊,真以为我不懂那些玄修和造物的好处么?”

玉航道人不由看向他。

郭缜道:“你们这些人只知照拂下方,可是却从来不曾想过,人之欲求无可满足,你给的他们越多,他们索求便也越多,麻烦也是越多。

总有一天,会无法填满他们之欲求,到最后,他们会贪求他们本不该贪求的东西,从而弄出大乱来。

我并非胡言,你看看青阳上洲,不就是因为放纵造物,而弄出一些事来了么?到时还不是要我们来收拾残局?

可残局即便收拾了,人心也是变不回去了。

与其如此,那样还不如一开始便下力气压制住他们,让他们不去想太多无益之事。”

玉航道人思索一下,摇头道:“按师兄之言做事,怕是不成的。”

郭缜哼了一声,道:“古夏之时,千年万年如一日,还不是这般过来的?怎么现在就不成了?”

玉航道人沉吟道:“此言与玄廷意愿相悖,终究不妥。”

“玄廷意愿?”

郭缜却是毫不客气说道:“如今你也是一方镇守,将来当是玄首或是廷上廷执,可若你连自身道念都不敢去伸张,那你也就到此为止了。”

玉航道人没去和他争辩,笑了一笑,道:“师兄说得是,小弟记住了,师兄那些个弟子,若是在伊洛上洲待不下去,可到玉京来寻我。”

郭缜不耐道:“那是你们的事,我这次回了玄廷,恐短时内难再露面,你们想如何便如何吧。”

玉航道人打一个稽首,道:“那小弟这便告辞了,还望师兄珍重。”

郭缜挥袖道:“走吧走吧。”

玉航道人一礼之后,便即退去了。

张御见玉航离去,也便走了上来,伸手一指,袖袍飘荡之中,天地之中融开一个空洞,可见里面云海飘荡。

他道:“郭玄尊,请吧,首执和几位廷执正在等你。”

郭缜哼了一声,道:“张守正,劳烦相送了。”他大步往里走,随着身影进入其中,融开的空洞渐渐收敛,合拢不见。

张御在原处站了一会儿,便也是意念一动,回了守正宫中,他正待回去推演浑章法诀,不过才是走了两步,忽然心有所动。

他稍作感应,不觉点首道:“天机缘法,只此一线,便看你自家能否抓住了。”说完之后,他便往内殿之中走入进去。

青阳荒原之上,一道流光飞遁远去,其人身上流焰闪烁不定,过了一会儿,光芒忽的一黯,从天中坠下,轰的一声将地面砸出一个坑洞来。

郑道人狼狈自里支撑起来,只是此刻他的身躯之上多了数个通透的窟窿,可以看出那里面一簇细微的金色光芒粘附不去,在不断侵夺他身上的生机。

他捂着胸口才是走了两步,却见一道灿烂流光自天中落下,并拦在他身前不远处。

万明道人自光中走了出来,看了他几眼,道:“郑道友还是随我回去吧,你无有通行文书,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你未做其余违背律法之事,至多拘禁十余日,自会放你离去的。”

郑道人却是看着他不作声。

万明道人这时却是目光一凝,道:“差点被你骗过。”身形一闪,霎时化一道流光离了原地。

而站在那里郑道人在离去之后不久,身躯闪烁了一下,而后化作光点完全崩散,在地面出现了一枚粉碎的玉珠,这竟是一个法器所呈现出来的虚象,不过无论是气机还是法力波荡都是与其本人一模一样。

如不是万明道人发现其人身上的附着芒光无法被自己所牵动,那么他也无可能这么快发觉。

万明道人此刻则是循着那若隐若现的气机而去,不过他发现,如此追下去,这人很快就要出得青阳上洲的界域了。

不过这没有用处,就算前方不远已是翼空上洲的洲域之内,也一样还是荒原,按照眼下的速度,他足可在其人进入边州之前追上其人。并且他是有过关文书的,对方若以为可借此来反制他,那却是算错了。

再追了一段路后,他便进入了翼空上洲洲域之内,只是他发现对方并没有往此洲深处逃遁,而是往天穹中去。

万明道人也是衔尾追来,因为翼空上洲的州城有不少都在天宇之上,他起初未觉如何,可随即发现,其人所去方向根本没有任何浮天州岳,只是时不时闪烁出一道闪电般明光。

见到此景,他目光一凛,却是猜到对方意欲何为了。

因为玉京那里存在着三个裂隙,所以玉京和翼空上洲附近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裂隙,这些裂隙浮现又消失,存在时间很短暂,但终究也是内外层界的出入口。

郑象这是要借助这些裂隙逃遁至外层!

一念至此,他陡然加快了飞遁之速。

郑象在前飞驰,见他越追越近,知道自己再不做决断便逃不了了,于是趁着一道裂隙出现的时候,一头往里投入进去,而裂隙在有人穿渡之后,不由扩张了一些。

万明道人却是在此刹住身影,内外层不是那么好穿渡的,不是固定的门户,又没有指引,你根本不知道会去哪里,或许只会在无尽虚空之中飘渡到自身消亡,也或许会去到外层诸势力的地界上。

这时心神一动,便即唤出大道玄章,随即有声音传言至他处:“万明道友,那些截获下来的晶玉我们已经让天机院的大匠查看过了,那里面的确拓印着霜洲人传讯技艺,不过缺失了一环,并不完整。”

万明道人道:“这东西紧要么?”

那声音道:“我们请教过青阳天机总院的大匠了,这东西就算是完整的,也只有霜洲人能用。而要变为霜洲人,则必得让魇魔寄虫寄生,所以当初这东西就选择封存了。”

万明道人道:“我知道了。”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没有再往裂隙之中去,而是看着裂隙彻底消失,这才转身离开了这里。

……

……

第四十八章 气异道非同

张御进入内殿之后,便在蒲团上坐了下来。

方才郭缜与玉航道人说话的时候,玉航道人的话语自行遮掩了去,可是郭缜却是没有进行回避。

这并非是郭缜自示光明正大,无有可以隐瞒的地方,而当是其有意说给他听的。

郭缜的话说了不少,其实重点就在于那“道念”,而道念在他观读那一些上层的道书的时候,也是有多次提及。

若说修道人成就玄尊,那是完成了己身的易化蜕变,那么下来追逐的便是己心的修持了。

所谓己心,是指修道人自身一切意志、精神、心灵、乃至内在的统合。

这里有许多种修持方法,道念就包含在己心修持之中。

道念是修士对自己过去认知乃至经历的肯定,也可算得上是驻世之执。

虽然通往上境不见得一定需要完得此执,但若能成就,那无疑是一种修行上的一种完满。

也就是说,修成更上层境界的修士未必就是了却了道念,可了却道念却是有助于去往上境。

修道人在成就玄尊之后,因为身躯的蜕变,便由此生出了玄异,而在追寻道念的过程中,使得心与身产生共鸣,这又有可能会催生出更多的玄异。便如他在立造训天道章前后便获得玄异,便即是这个道理。

只是有时候即便他修持到了,或许哪里只是差了一点,或是功行不过关,玄异便不得现出,所以玄异获得通常更强调的是机缘。

但不可否认,在追逐道念的过程和结果中修士都会获得一定的好处。

而每一个修道人不同,每个人经历不同,道念也便不同。

有些人是心无旁骛,纯粹的出世逐道,而有些则是另有所求。

譬如之前苍芦的祭器手段便是如此,其人自身之信念,乃至自身道行都是附寄在祭炼上乘法器的这一道念之上,故是只要完成祭器,心上的修持足满,此人就有一定可能获得成功。

道念也是每一个修道人所具备的,不拘是玄修还是真修。他也一样不例外。

他当日成就玄尊之时,曾于心中默诵:“来日当传万世法,诸界同声此全一。”

这也可算是他的道念之一了。

不过修道人的道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只有一个,但若是道念不得完成,或者是看不到完成的希望,那么对修士自身修持无疑一种阻碍。

转念到此,他也是有些明白郭缜所想表达的意思了。

因为现今所有的修道人最初都是源自凡人,人的一切认知和经历必然是从原先所处的世俗之中诞生出来的。

若是一个较为简单的世俗,人心认知也自是相对简单,道念也便显得纯粹。

可是俗世世界越是繁复,修士的道念也便越是复杂,所追逐的东西也就越多,变数也就更大。

不说之前,只说天夏这数百年来的变化,便是极大。数百年前一些修道人所秉持的道念,与数百年后修士所需追逐的道念,那定然是有所不同的。

特别是玄修更是沉入俗世之中,虽然还是修道人,可与原来许多真修自然有着各方面的分歧。

郭缜是要使得整个世俗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格局之中,如此从中出来的修道人便不再会有太过复杂的心思欲念,而这些下层修士的理念变化,也将最终会影响到未来的上层。

但要说郭缜是为了整个天夏考虑,却也并非如此。此人不过是要造就更多与他有着相同道念的同道罢了。

在如今天夏规序的束缚下,修道人上层的主要争斗方式不再是古夏之时各大派之间的互相杀戮和争夺修道外物了,也不再是一味内求了。

天夏的玄粮主要是给予那些入世派的,这等修道资粮不但可养炼修道人自身,固补修行,还可以使得修道人驻世永寿,单纯的修持枯坐永远是赶不上的。

如此一来,道念之争似乎便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秉持着相类似的道念的修道人可以一同扶持前行,而那些持有不同道念的修道人则是需要打压的对象。

这也是一个排挤异见,寻找同道的过程。

不过没有哪两个人的想法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就算如今有不同之道念,也不是不可以为了某一个更大的愿景而妥协合作。

可是有一些涉及到根本问题的,那就无可退让,无可妥协了。

比如正清一脉,此辈所秉持兴真灭玄一说与玄廷过去所推动的道念是相悖的,或许其中还有玄尊将成道之想也是借附其上,这便不得玄廷所容忍了。

可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世事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若不是他立造了训天道章,玄法不定已是被打压下去了。

他认为未来且不去论,但从目前来看,玄法无疑更有益于天夏,所以正清一脉若还维持着原先的想法,那么与他的道念便就是有所冲突的。

这便是道念与道念的碰撞了,若是没有哪一方先做出改变,那么彼此之间是没有退路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