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453章

作者:误道者

尤其有意思的是,这场讲法可谓深刻到了极致,这位是以亲身之经历告诉了众人承负之法的玄妙和弊端,唯得善使善为,少取多奉才是正道,否则你昨日有所讨取,那么明日便可能加倍奉还,最后不过是落得一场空罢了。

而就在下方群情汹汹之时,玉航上人的弟子顾道人站了起来,道:“诸位肃静,此事别有缘故,我师当会给诸位一个交代的。”

此言一出,众人方才安静下来,他们不知为何方才玉航上人未曾出面阻止他们,此刻开口,总算让他们稍稍心安了一些。

此时盛日峰外一处偏僻道居之内,张御仍是端坐于堂上,他背后光芒闪动,一道剑光回转,落在案上,仍是还化出一柄长剑的模样来。

只是这时他忽有所感,眸光微微一动,少顷,便听得传来一个舒朗声音道:“道友,可容一见否?”

张御站起身,自静室中走了出来,在堂下立定之后,言道:“道友请进。”

前方门关一开,便见一名俊秀道人自外走入进来,其人着一身雪玉袍服,手中拿着一柄碧玉拂尘,到了里间,打一个稽首,道:“张巡护,有礼了。”

张御抬袖还有一礼,道:“玉航道友有礼了。”

玉航上人站在那里,语声平和道:“黄道友那一门之法,讲究承负,有起因便有落果,此承负若只落于个人身上,乃是小道。而若能握天地大器运转此法,便可如大河滔滔,卷动万千支流不自觉投入,以势挟人,那方是大道。”

当年我亦曾入他老师道法算计之中,但我并不怨他,能动此法,自是他的本事,我自认法成之后,自可化解,而黄道友便是解局之棋子。

可今日却是算错了一步,此承负在此境之内怕是再无可能还去了。

这一局,终是我棋差一招。”

他神情之中略显遗憾,也不知说得是黄孟桓的老师,还是说得的张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张御淡声道:“那敢问道友此来之意?”

玉航上人看向他,道:“我欲向道友讨教一招,不管输赢如何,若是道友终一生不得上境,那我与道友之承负便就此了结,若是道友未来有所成,那便来日再论高下!”

……

……

第一百六十章 渡洲

张御自能听出玉航上人语中之意,看着其人片刻,点首道:“也好,那今日便领教道友道法。”

玉航上人执起手中拂尘,拿另一手自下一托,轻轻自尘须之上抚过,而后向外就是一拂,他这一动,整个天地似也随之轰然一震,隆隆声响发动,似是无量天河奔涌,又若洲上那伊洛之水倒倾而来。

张御则是一拿剑诀,心光轰然向外撑开,恰如煌煌天日之势,内中两道灿烂光芒绕旋飞出,若阴阳相逐,随后两剑一落,旋斩在奔流之上!

两边气机这一接触,天地好似凝定了片刻,一时间万籁息声,诸物沉寂。

过去片刻,万物好似才恢复了流动,只是整个玄境天穹之上发出阵阵雷鸣般的回应。

两人都是站在原地未动,然而随着微风过来,两人所在这座道居却是化成飞灰散去,同时顶上一道天光照落下来,披落在二人身上。

玉航上人对他打一个稽首,道:“道友,有缘再会了。”他说完之后,身影一晃,化一道轻烟散了去。

张御站在那里未动,似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其实方才双方这一招,既是试了彼此高下,亦是互相探问了一下对方的道法。

到了他们这个境界,大致看人一眼,只要对方没有遮掩,那差不多就能将人的根底层次看个大概出来。

而任何人在出手之际,所用神通法门也自是包含了自身的道法,所以他们换得这一招,也等于是一次论法。

从里面他能清楚感觉到,玉航上人功行滞留世间不动,那是一直在为求取三元而做准备,只是黄孟桓这里却有承负未曾解去,所以迟迟不得去探求最后一元。

只是黄孟桓如今已是死,其人已失去了化解之机,故是已然完全放弃了那等想法,如今已是再无牵挂。

而除了这些之外,他也另外有了一些收获,心中也是升起一阵感悟,需得闭关验证。

思定下来,他把在远处等候得青曙唤来,嘱咐几句,而后把袖一挥,将白舟放了出来,步入进去,便在主舱之内落座下来。

毕竟是在内层之中,外间无扰不说,行功极为顺畅,只是定坐片刻,便觉万物退去,诸感皆消,只余最后一丝自我存在。

在沉浸许久之后,他似隐隐把握到了什么。

他忽然自己仿似化成了一团明光,而后有点点星屑向自己投来,而在此过程中,自身气机也是逐渐饱满了起来。

而就在他闭关之际,外面也是传出一个消息,说是黄孟桓此人此前做了一些残恶之事,所以这次事端,乃是玄廷派遣使者前人诛杀此人。

众道听得此事是玄廷使者所为,这才恍然,难怪当时不见玉航上人出手。

只是经此一事,众人虽仍是轮流上台讲道,但气氛已是大不如前,只待快些了结,好早点离开此地。

如此又是过去十余日,张御正在白舟之中揣摩道法,他心中浮起一阵感应,耳畔听得无量河水奔涌之声,同时感得整个玄境一震,接着摇晃不已,一时仿若天塌地动。

他眸光一闪,起身从白舟之中走了出来,往远空望去,只见那法坛方向,一股白光升腾起来,似万顷倒流河水,往天穹之上奔涌而去。

这动静持续了整整两日,这才消退了下去。

这时一道遁光自远处而来,到了近前后,许成通自里现身出来,他面上犹自带着几分惊容,见张御站在这里,上来一个躬礼,道:“巡护,那,那玉航上人成就玄尊了!”

张御道:“嗯,我知晓了,许执事,把人都唤回来,我们也该走了。”

许成通忙是道了一声是。

他心下想道:“玉航上人这一成就玄尊,这里想是无人能值得巡护多看一眼了,倒是玉航那几个弟子看去变得得意不少。嘿,这有什么好稀罕的,等巡护成了玄尊,老许我也一样能风光起来。”

张御吩咐过后,重新回至白舟之中,等了没有多久,许成通放出打听消息的几名弟子也是逐一回转。

他也没有在此耽搁,驾白舟直接出了灵妙玄境,不过他却并没有回去内层,而是往洲域之外行去。

这一次他难得回到内层之中,并不想这么快回去,故是打算横穿地陆,由此去往青阳上洲。

伊洛上洲与青阳上洲之间早有往来,当年乘常道派派遣不少弟去往洲域之外交流道法,就是往伊洛上洲来的。

只是此洲真法还是主流,玄法并不兴盛,故是所获也不是太多。

张御本来的想法,还想着去伊洛玄府一趟,观摩一番那里的玄柱,但以如今的情形来看,怕也得不到什么,索性就直接回青阳上洲了,若是可以的话,顺便再回一趟东庭都护府。

白舟很快出了洲域,并往东方行去,由于浊潮还没有全数消退,飞遁太快不知会去到哪里,所以速度需得稍稍放缓,路上还需得时时调整。

好在有白舟意识在,他不必时时看顾,每日都抽出半天时间来参悟道法。

在舟行十多天后,他在定坐之时忽然望见了一道明亮无匹的光亮,不同于那些星屑,这光亮往他身躯之中投入进来时,身躯之中顿时暖洋洋一片,连对外之感应也是变得清晰了许多。

他睁开眼眸,自觉身心一片通透,他明白,就在方才,自己成功寻到了一个缺失之我,尽管极微极弱,可这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此前他一直曾考虑,利用浑章完成“诸我悉全”一事。

但是浑章若要想利用起来,并在上面渡上章印,则必须是他自己已然初步掌握并为之熟悉的能为,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现在虽然所掌握的程度,虽还不到落至浑章之上,可却已是令他看到了这个可能了。

这正如行舟渡河,此刻已然过去河心,能够看到对岸了。

只这里还欠缺一个条件,那就是神元。

此前他为了填补六正印和心光之印,差不多已将神元用尽,虽然这段时日他通过修持又提炼出来一些,可要完成此事定然是远远不够的。

此去青阳上洲,在回去看看故地的同时,也可顺便找寻一下蕴藏源能的古物。

他抬目往稍作观望,已然是飞遁大半月了,外间仍是迷雾一片,底下仍是荒凉大地,于是收回目光,继续定坐参悟。

又是半月之后,他心有所感,往前看了一眼,却见到前方出现了一处规模不小的驻地,并还设有一座泊舟天台。

他心下一转念,青阳上洲自诸派归并玄府之后,再无道派存在,不过为了方便与外洲交通和接应,所以在域外还是留有一些驻地。

他在青阳上洲之时,这里还没有这么一处地界,应该是这两年才设立的。

这也说明,此处当是距离青阳上洲当是不远了。

而此刻前方那驻地之内,在此驻守的弟子也是同样见得白舟自远飞来,两人顿时升起警惕之心,立刻向内传报,片刻后,便有一个道人自里走了出来。

白舟并没有靠上来,而后远远顿下,而后舱门一开,青曙从上方一跃而下,才到半空之中,眉心之上,已然化变为了一个金属巨人,轰的一声落在了平台之上,对着两人一抱拳,道:“这位玄修有礼。”

那道人还有一礼,谨慎问道:“不知尊驾是何身份?又是从何而来?”

青曙道:“我是张玄正门下役从,这会随张玄正从伊洛上洲回返青阳。”

“张玄正?”

那道人一阵惊讶,他望了望白舟,睁大眼睛问道:“莫非张玄正在此?”

青曙道:“正是。”说着,他将一封凭信递上。

那道人接过看了看,确认是青阳玄正的印信,便小心问道:“在下可能拜见一下玄正么?”

青曙道:“尊驾稍待。”他飘身回了舟上,过了一会儿,又自下来,道:“这位玄修,玄正请你上去一谈。”

那道人连忙道一声谢,并随他来至飞舟之中,才到主舱内,见一名身着玉色大氅的年轻道人站在那里。

他顿时心生激动,上前深深一揖,道:“弟子郑陆,拜见玄正。”

张御点头道:“原来是郑道友,我记得当初第一次攻伐霜洲时,所领百人之中就有你在。”

郑道人更是激动了,“是,未想到张玄正还记得弟子。”

修道人虽然记性好,可有些事也要看值不值得去记,而张御能一下认出他来,那反而说明是真把他们这些修士放在心上的。

张御道:“郑道友,你怎么在此?”

郑道人道:“回禀玄正,如今浊潮已是渐渐退去,洲中为方便与外洲往来,故是今年准备在往来通路上定下界桩,这般纵然驾舟飞腾,也可照此而行,不必再受那残余浊潮之扰了,而玄正若往洲中去,过了这处驻地,就有玉桩指引了。”

张御微微颌首,这是一件好事,若是他过来时有此指引,那么速度就可更快一些了,道:“洲中局面如今可好?”

郑道人想了想,道:“据弟子所知,这两年都无什么太多动静,只是在下位卑职低,平日也紧着修行,上面一些事也知道的不多。”

张御再问了一些话,也是得知了一些情况,他勉励其人几句,就让其退去,而后便催动白舟,继续朝青阳方向飞驰而去。

……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故地

白舟飞过驻地,的确如那郑道人所言,能够看到一根根立于荒原之上,两侧相对并立的界桩。

这些桩柱十丈高下,皆用通体一色的玉石打磨而成,内中嵌有夜明石,大约每隔十里就有一对。

而有的界桩之侧还立有泊舟天台和飞舟,上方更是竖立有大块的璀璨玉琉璃,显然正是修士驻守在此,这应该是此间负责巡守并进行芒光传讯的地方。

从郑道人的消息来看,这两年来,因为外部压力的减轻,洲中更多精力转向了民生,如今通向玉京方向的界桩已是完成了,如今两地已是逐渐恢复了交通,并且下一步就将修筑从玉京到青阳的地下驰道了。

而有着这些界桩指路,白舟也不必再去在意外面的浊潮之扰,便是到了晚上,桩柱内部和顶端的夜明石也会发出光亮,所以行舟速度也是一下加快起来。

只是一日之后,白舟便即来到了原来的方台驻地上空。

这里原先除了驻地,外间就是一座座立于荒凉原野上的军垒,而现下却以早前的方台驻地和天机院驻地为中心,扩展出了又一个更为巨大的聚集地。

从恽尘寄给他的书信看,洲中如今设了三个别州,其中两个,是攻伐下霜洲后的独州和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