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419章

作者:误道者

张御思索了一下,此刻距离报信已是过去了六天了,而下层至少过去两月了,若是那里失陷,早该有人来通传了,而现在没有什么回报,那显然是安稳下来了。

他道:“这件事做得不错。”

他让李青禾自去,自己便来到了静室之内。

在蒲团上坐下后,他将胡道人交给他的那只玉匣拿了出来,开了匣盖,见里面摆放着十来枚玉简,除了当中一枚捆扎着红绸束的青色玉简,其余皆为白玉色。

他将那青色玉简拿起,意识入内一转,确定这便是胡道人那师传章印,于是心下一唤,将大道玄章唤了出来,随后凝注其上,只须臾之间,上面出现了一个章印。

只是这章印之上空空荡荡没有印名,这让他看着很不舒服。

胡道人师门为怕天机反算不予印名,那是因为是他们这一脉专走目印之道,将全数功行都是寄托在此之上,可他却并无这等顾忌。

此刻心思一转,便见章印之上出现了“明心”二字,他不由点头,这回望去感觉便好上许多了。

下来神元往里投入进去,那章印越来越亮,最后一道明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待得光芒消去,他已是顺利掌握了此印。

他试着一转章印,双目之中有如细碎星电闪烁了一下,忽然之间,眼前天地大变模样,原本凝固的各类事物望去都是一团团气雾,而且在那里缓缓变动不已。

胡道人这一门,就是通过观摩天地转运,参悟其中道理来修法。

只是诸物变动不休,无有一刻停歇,所以修此道者需自身先求安定,定静到了极处,便有望从世间之中脱离出去,从而求得大道。

对于这些,他并不必深入去探研,他只是为了掌握其中“观辨诸物,定静持我”之法。

现在这些他已是得到了。

看了一会儿后,他收敛心光,把章印转运停下,又把那些白色玉简逐一拿起查看。

相对于明心之印,这些章印价值较低,仅只能作为参鉴。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至少也能为他提供一些经验见识,但是观读就不必要了。

待把这些都是看了下来后,他眸光微闪,到了眼下这一步,他当已是可以推演独属于自身的目印了。

……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元

张御心下一唤,把大道浑章唤了出来,顿时一片比玄章略显浑浊的光幕出现在了身侧。

而后他目注浑章空处,意念落在其上,随着身躯之内神元的不断流逝,一枚章印缓缓自上浮现出来,并由此放出了蒙蒙光亮,上显“照丹”二字。

此印一成,也自有光芒洒落而下,持续了许久之后,方才收退而去。

到此为止,他最后一枚准备作为核心章印的章印也已是取拿到手。

故此他也不再迟疑,准备今日就将此印填补上去,用之完善整个观想图。

随着心意转动,顿有一片星光洒落于地,玄浑蝉观想图已是现于头顶之上。

他定坐片刻,气息一转之间,玄浑蝉遂化作光点散开,自四下洒落,他整个人如沐光雨,这时玄浑二章上那六印俱放出阵阵明光来。

玄章之上所显,是代表蝉之鸣的“言印”、代表蝉之身的“元相之印”、以及代表蝉之足的“擒光之印”。

浑章之上所显,是代表蝉之翼的“剑印”、代表蝉之神的“神觉之印”,还有代表蝉之目的“照丹”之印”。

那明光过来,皆是聚是汇聚于他头顶之上,团成一团光雾。

那光雾转旋有片刻,先是一对灿烂若星河的双翼自里舒张开来,而后是两道明光亮起,照彻四方,伴随着一声引人心神惊颤的蝉鸣,光气徐徐散去,玄浑蝉也是整个自其中缓缓现身出来。

其光聚双翼,身裹幽气,足沾玉雾,而原本蝉首之上,此刻也是生出了两目,宛若玉映琉璃,光彩流溢。

而这蝉目一生,似若点睛之笔,整个观想图也是变得更为真实起来。

张御往上看有一眼,到此一步,观想图核心六印俱已补全。不过唯有去到一层境界,观想图才会是由死转生。

他这些时日一直在看玄廷赐给他的道书玉简,里面言及修道人最为上乘的成就之法,当就是桃定符曾和他说过“三元之法”。

因为三元之法完全就是看修道人的道法修为,并不涉及其余,所以不止是真修,玄修亦是可用。

可能否由此攀登上境,道书玉简上都没有说,无法真正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元之术一成,那么修道人对于自身的道法理解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看前路也必将看得更为透彻,甚至于能就此窥见那真正之路。

故是那玄廷所赐玉简之上,有注释曾言:“明己之路,莫过于求三元”。

不过这其实只是写注之人的一个感慨,因为连真修都没有多少求得三元的,至多取得其中一二,三元俱满少之又少,遑论玄修了。

张御心下思量过,那几位以玄法成就的玄尊不见得就是走了三元之法,除此当还有其他法门去往上境。

但那只是几位玄尊的道路,非他之道。

他认为三元法眼下最合适自己去走,若得求成,便就极大机会看清己身之道了。

而这三元,则分别为“内外通明”,“神法悉足”,“诸我皆全”。

内外通明是需明了内外之道,当年他与白秀一战,因后者就得此一元,所以他对此设法了解过一番,可以说是知晓最多。

“神法悉足”之法则是要求的是修道人将自身法力功行修持至完满。

修士要求取上境,那就需要有牢固坚实的根基方才足以支撑其向上攀登,根若不稳,哪怕强行上去了也会折身掉落,故是法力足满必要修成的。

这看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以真修而言,法力需要一点点修炼蓄积出来,越到后面越是难修,这不仅是考校当下功行,亦是要看此前的积累,可以说,元神之前每一个阶段的修行都与此是息息相关的。

似那等急于求成,或是修行浅弱的,再是所持功法较为下乘的,那么到此关前,都需要用十倍乃至百倍的时间去弥补回来,故在此顿足数百年都不是什么奇事。

玄修在这里则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需得“心光之印”完满,还有一个落在自身所求正印上,你主修哪几个正印,哪几个正印便需修持完满。

似胡道人,只专注于目印,他若要求,那么只需在目印之上下工夫便就可以。

可但凡能修到第四章书的,大多数人不可能只专注于修持,总要有护道之法的,所以多半都有两到三印,甚至持四印至五印的也有。

要使得这些章印完满,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神元填入进去。

可玄修除了正印,肯定还有其余章印需要修持,所以这也不是什么轻松做到的,这一元也足以拦死绝大多数人了。

但这一关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太大问题,譬如季节小郎,其人六印俱现,神元满盈,只要在修道过程中有足够准备和调划,那么很顺利就能做到。

只是做到这一点,也不等于他就能取到这一元,因为三元法主要讲的道法修持,神法足满后,也需得道法修持功夫相应跟上,方有能有此得。

于张御来说,他道法修持已是足够,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六正印和心光之印推至完满。

只这几印光靠他自身提取神元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下来还需要设法四处搜集。

三元之中唯一难处,就在于是“诸我皆全”,这一步才是卡住了九成以上的修道人。

近日他在观看道书也是在琢磨此法,根据前人注疏,已然隐隐然摸到了一点门道,有一点可以确定,若是“内外通明”和“神法悉足”这两元不求的,那么这一元自也就不得。

既如此,他决定先将这两元求到手。

首先“内外皆明”之法。

他在青阳之时对此就有耳闻,长久以来也一直在叩问己心,自己为何而求道?

这一点明确,他自然求得是长生,求得是完满,求得是超脱,此与诸多修道人并无太大相异,而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认为修道人当是离世而去的。

修道人首先是人,而后才是修道,人之性也是根植于他本身的,这一点他觉得无需去刻意抛却。

如此世之身,从父母而来,所持之学,得师长而教,而他得以修持之天地,则是靠天夏维系,故他若有成,也自当予以回报,而不是一走了之,居高临下鄙之为凡俗。

而能还报之法,目前看来唯有玄法,故他将来若得成就上境,则必推动玄法,让天夏万民可有此入道之门。

此刻说是愿,亦可说是他之道。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

而他此念这一定下,内外交感,心神之中顿有一股力量泛动出来,身外也是随之浮现出一层飘渺光气,道道心光向外绽放,内室之中,一如天阳初照,而案上的蝉鸣、惊霄二剑也似有所感,发出阵阵清越鸣响。

他心中明白,就在方才那一刻,自己已然取得了“内外通明”这一元。

这也是他长久积累之故,这一元要求的是修士明确自己该走何道,只要道心坚定,道法修为也是到了,那自便能过。

他感受了一下,这一元得取,自己心力并未增加多少,但是运转之间,却是毫无滞碍,心神气意畅达无比。

若说以往是负重而转,并偶有磕碰阻碍,那么现在好似卸脱了什么负担。

虽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但他能感觉到,真正斗战起来,如今的自己无论运法还是调配心力之能都是稳压自己先前一头。

只是得了一元,便有如此大的变化,实能想象三元俱得是何模样。

他检视了一会儿之后,将心光收敛起来,“内外通明”既得,那么接下来当求“神法悉足”了。

此间需得大量神元。

而且他能感觉到,除了完满心印和六印之外,自己一旦踏上破境之路时,极可能也是会用到神元的,所以下来必须加紧力气设法去搜寻了。

到了外层之后,他其实一直没有放松这方面追求,不过现在看来,从下层搜寻最是方便,而内层那里也当留意,他还记得当初“造世之环”的碎片,若能再寻得一部分,便可省却许多工夫了。

在思定下来后,他一抬头,见到时晷之上时辰,讶然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居然已是闭关了三日。

他便没再继续定坐,衣袖一振,长身而起,即静室之中出来。

李青禾见他出关,便就来躬身一礼,道:“先生,前日有一位南宫玄修前来找寻先生,只是听闻先生在闭关,便言在客馆等候,他还给了此物。”说着,他双手递上了一份符书。

张御拿了过来打开一看,心下一动,这上面所落的,却是玄廷行走的印信,后面落名“南宫漱”。

他心思一转,玄廷行走都是单独对玄廷负责的,通常不会主动去联络其余行走的,玄廷也禁止行走之间相互串联。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不可接触他这个玄廷巡护,可一般也会主动避嫌,而现在忽然找上他,那一定是遇上什么事了。

他考虑片刻,道:“青禾,你去请这一位到此。”

……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报疑

李青禾奉命出去后,张御回到座上坐下,他翻了翻案上的报纸,虽是过去了三日,可这上面依旧是多日前的消息,并没有什么太多新的东西。

他摇了摇头,这三天来不可能什么都没发生,只是报纸获取消息的渠道有限,再加上奎宿地州是为战事服务的,有些事还经过审理才能见报,所以才会出现这等情况。

但除了这一点之外,传播方式受限也是一个原因。

天夏不是没有较为及时的传递之法,可是内层有浊潮,外层有虚空外邪,唯有那些用上好宝材打造过的法器才可有做到往来传递无碍。

这就意味着,这些东西只有到最为关键的时刻才能用到。而天机院的造物技艺似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突破,芒光传讯已眼下最方便也最是最为廉价的方法了。

他把报纸放下,拿过纸笔,准备向内层去书,主要是想令驻守在那里的青摩设法多搜集一些古物。

若有可能,他也准备回青阳一次,甚或回东庭一次,因为那里才能找寻到大量蕴藏有源能的物品。

李青禾来去很快,一会儿便就转了回来,道:“先生,南宫先生正好在往此来,现在已到楼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