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342章

作者:误道者

傅错心道:“我是没修道天资,可老爹你也不怎么样啊,还不是一样要指望儿子?”

傅庸道:“回去吧,到这月底军署可能又有动作,到时我们傅氏军可能要承担重任,我们也要好好准备一下了。”

张御在傅氏父子走后,就让李青禾去寻狄苗,去打听一下两家的具体情形,而狄苗动作很快,只是一日之后,关于这两家的卷宗就摆到了他的桌案之上。

他翻看了一下卷宗,卫氏那边的情形基本和卫灵英说得一致,他们原本一个千人军伍,现在只剩下百人左右了,无论是实力还是声势都是大不如以往。

似这样的雇募军,声势一旦不振,那就得不到军署信任,接受委托也就相应减少,若是寻不到转机,那么不久之后就会衰落下来,直至除名解散。

在看完之后,他放下卷宗,道:“青禾。”

李青禾走了过来,躬身道:“先生有何吩咐?”

张御道:“你去卫氏驻地走一趟,寻到昨天来的两位淑女,告诉她们,我答应她们的延请了,明日我会为他们驻地一行,定契立约。”

李青禾拱手道:“是,先生。”

张御看着外面洒进来的阳光,他定下接受卫灵英等人延揽,是因为后卫氏军中没有其他修士,而且相对势弱,他可以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至于傅庸那边,他看得出来对方不是真心实意来求,所以不必要去考虑了。

他将卷宗收拾好,又拿出竺玄首所赠的道书翻看起来。

他此回到外层,除了尊奉玄廷之命监察奎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突破上境的机缘。

按照当日那位玄廷使者的说法,在玄法之道上,若他不想依循他人之法,那么只能靠自己来走。

近来他隐隐已是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还待验证。

好在这里是外层,他能寻到很多机会。

首先一个,各星宿驻守的玄尊化身每隔一段时日就会开坛讲法,包括那几位以玄法成就玄尊亦是如此,这就吸引了大批修道人来此。

再一个,外层因为经历长久斗战的缘故,也由此催生出了大量的章印秘法和观想图,并且外层可视作一体,如此修道人彼此间的切磋交流就远比受道路阻隔的内层来的方便。他相信在这里通过一定的交流,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玄浑蝉观想图。

在他入神翻看道书之中,时间逐渐流逝,不知不觉间,天色渐黯,直到青曦来唤,他这才合上道书。

下楼用过晚宴后,他便回到内室之中,取出蝉鸣、惊霄二剑仔细擦拭了一遍,随后便盘膝坐下,入至定中。

一夜很快过去,到了第二日天明,他便唤上青曙,往卫氏驻地步行而来。

卫氏驻地在一处内湖之畔,占地广大,拥有大片军舍和一座坚固军垒,毕竟全盛时期,卫氏军人数上千,放在正军之中,军主也可以算是一任军候了。

卫灵英昨日拜访过张御,心里一直患得患失,没想到才隔一天听说了张御答应延请之事,她起初还不敢相信,反复确认之后,止不住的喜悦从心里涌出,如今一早就带着众人等在外面,翘首相盼。

在远远见到张御身影后,她喜道:“张玄修来了!”便就和靳小柏一同带着众人迎了上来。

在外见过礼之后,她郑重将张御二人请到军垒大厅之中,下来便是在军务署的查事官观证之下定契立约。

在契书定下之后,卫灵英一众军中伍首总算放下心来,在送走军务署的查事官后,她立刻把卫氏军中如今所有人都是喊过来拜见张御。

张御一眼望过去,入目所见大多数是二十上下的年轻人,其中还有几个相对稚嫩的少年。

按照卫灵英的说法,这些人都是原来卫氏军老卒的后辈,也就是他们这些人,在卫氏军主力溃散之后,勉强支撑着架子不倒。

老实说,这些人身上所披的神袍玄甲远不及青阳上洲,这里并不只是技艺的问题,主要是在外层袍甲是一种消耗品,所以除非军中上层,用在寻常军士上不可能打造的如何精细。

不过这一百多人中,倒是四十多人具备灵性力量,这已是占据队伍的近半数目了,这倒是令他微觉意外。

在开阳学宫里,万余学子一年下来,也不过是几个人激发出灵性,对比来看,可是十分惊人。

不过可能是因为外层战事频发,所有人都早上战场的缘故。据卫灵英自言,她十四岁就跟着自己的父亲上战场了,家里阵亡了一个哥哥两个叔父,而其他人也有相类似的经历,或许正是这种残酷的磨砺,才造就了这些人。

就在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持剑走了出来,他拱手道:“张玄修,在下楚关,在军中担任伍首。”

他伸手一指张御身后的青曙,“在下见玄修这位随从身上带着剑,想必一定懂剑法吧?我想和玄修的随从试试剑。”

张御看了他一眼,楚关的目光中洋溢对他的好奇,同时也有一股年轻人特有的不服输的劲头。

他道:“青曙,那就你和他比一比。”

青曙道一声是,持剑站了出来。

他之前一直跟在张御身边,沉默寡言,很少有人留意到他,可是此刻一站出来,包括卫灵英在内,所有人都是感觉到心头一紧,这是长久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直觉,在遇到有威胁的敌人时,他们都会不自觉的生出这等感应。

场下有人注意到青曙下巴的金属条,小声问道:“造物人?

青曙平静道:“是。”

在修持剑法的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剑士首先要坦然面对自身,而后才能做到从容挥剑,所以并不避讳自己原来的出身。

楚关也不敢小看他,外层也有不少造物人,这些造物人除了外观与他们略有不同,其余也并无什么太大差别。

他拔剑而出,手腕一旋剑刃,退开几步,道了一声请。

青曙也是缓缓拔剑,沉声道:“请。”

楚关在稍稍试探两步之后,就大喝一声,冲身进击,同时身上腾跃一道刺目光芒。

与此同时,傅氏军驻地之内,傅错也是收到了亲信送来的传报,道:“哦,那位张玄修被招揽去卫氏军了么?”

那亲信道:“是啊,少郎,卫氏军上次受重创后,本来一直被我等打压,眼见就要不行了,现下又得了一名中位修士坐镇,会否再度兴起?”

傅错却是笑了起来,道:“不必多去理会,下来有得他们苦头吃。“

亲信迷惑道:“少郎为何这么说?”

傅错悠悠道:“我看过这位张玄修的历述,这位从没经历过什么斗战,一旦遭遇强敌,你以为这位能对付得了么?

他伸手拍了拍亲信肩膀,道:“这位张玄修可是修道人,飞遁迅快,到时候大不了一走了之,可是卫灵英她们走得了么?她现在还剩下多少人?只要死上个几十人卫氏军就无法支撑下去了,所以根本就用不着担心他们,他们早就不配与我们相争了。”

……

……

第六章 军敕

军垒大厅之内剑光闪耀,忽然一道剑光如霹雳一闪,楚关一惊,却发现对面的剑刃已经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他细细回想,青曙方才每一剑自己都看得很清楚,一剑就是一剑,可谓朴实无华,可他偏偏就是挡不住。

他心悦诚服道:“我输了。”

青曙收剑回来,退后一步,执礼道:“承让。”

围观众人也是把方才比斗看在眼里,脸上不由多了几分笑意。

虽然卫氏军这次成功延请到了张御,可是他们大部分人并没有见过张御历述,也不知道他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只是在他们想来,青曙作为张御的亲近随从,实力已然这般高,那么张御本人想来也不会差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老军卒急匆匆走进来,来至卫灵英身侧低声说了几句,而后递上了一封赤漆书柬。

卫灵英接了过来,她脸上的笑容一下消失,代之而起的一份严肃。

周围人也都是收敛了笑容,注目看来。

靳小柏轻声道:“卫姐,什么事?”她看向书柬,道:“军署传敕?”

卫灵英点了点头,蹙眉道:“原本因为我们卫氏军受损,军府通融我们一年时间休整,可是现在,却是说月底之前有军契委派给我们。”

靳小柏想了想,道:“可能是张玄修加入了我们卫氏军中,军署收到了消息,认为我们有能力应付此事,所以才派人来通传。”

卫灵英道:“可能就是这样吧。”她抬起头来,道:“诸君,一般敕传之后三五天必有军命下达,时间紧迫,我们现在军械不全,要马上准备起来了。”

对于军署的敕传,雇募军是无法推脱的,军令一下,那就没有道理可讲。

所以她也不想其余,直接来到张御身前,抱拳道:“这一战要仰仗张玄修了。

张御颌首道:“自当尽力。”

卫灵英心下一定,她转过身来,立刻开始分配布置。

卫氏军不是第一次经历战事了,在她的安排之下,各个伍首开始分头准备起来。

不过这一次因为军中有了一位中位修士守镇,人人心里都安定了许多,尽管即将与敌交战,气氛反而不似以往那般沉郁。

靳小柏这时拿起一块拓玉来至张御近前,小心翼翼道:“张玄修,下来我们要相互协作,并肩战斗了,我们需要知道张先生所擅之法门,哦,若是不合适,张先生也可以不回答。”

在作战之前,她们需得了解一下张御的擅长何种道法,不过她知道修士有很多忌讳,有的人偏偏不喜欢别人探听自己所擅之术,所以她措辞也很是谨慎。

张御回答却是十分简单,道:“我擅剑法。”

“剑法?”

靳小柏不由想到了方才青曙所用之剑,不过她也知修士所持剑法与披甲军士所用完全是两回事,具体如何她也不敢多问,唔了一声,道:“张玄修,那不知道你擅长何种章法,可会‘济、霖、幻、除’等章法么?”

张御道:“我方至内层,不曾习过此术。”

关于这些章法,他在路上和廉卓谈论,也是略路知晓一些,所谓“济、霖、幻、除”说得是四种神通运用。

济章在斗战之时可惠及他人,霖章则可救人性命,幻章则用幻变之术,而除章则可怯恶驱秽。

这里少有攻伐手段,但是放在征伍之中,却反而更受欢迎,这是因为征伍大多拥有玄兵,往往不缺少强力进攻手段,只是缺乏应付各种神通变化的办法。

许多情况下,他们所求的只是修士能遮护住他们,让那么他们能正常的发挥出自身的力量。

靳小柏小心道:“张玄修,你若是有意,我们可以先用军中过往积蓄为先生换买来一些章印的。”

既然延请修士,那么雇募军就要担负起修士的修行所需,包括章印章法,丹丸外药,这些在外层都是可以用一定代价换取来的。

当然,修士实力增长,他们同样也是得益的一方。

张御否道:“不必如此,我观你们而今军器有缺,你们若有积蓄,可先换一些神袍外甲和造物载舟。”

靳小柏认真一想,觉得这样也好。

他们现在的积蓄也不多,卫氏军以往的神袍外甲受虚空外邪侵染是有些老旧了,现在要出外征战,的确应该再换一批了。

而现在张御还未曾展露过任何手段,也没在外层参与过任何斗战,那最好等经历一场战事之后,等着他本人提出要求。

思定之后,她收起拓玉,唤过一个机灵少年过来,摸着后者的头道:“张玄修,我需去处理一些事务,无法作陪了,他叫小隆,张玄修在此有什么吩咐关照他便可。”

小隆人虽小,看着却很机灵,到了跟前,对着张御规规矩一礼,道:“见过玄修。”

张御微微点头,道:“我也是方来驻地,对这里不甚熟悉,你就先带我四处转一转吧。”

小隆嗯了一声,便就带着张御和青曙在军垒之中上下走了一圈,大致熟悉了一下周围的内部的布置。

张御这时瞥见湖畔有一座高台,在午后光芒之下,金色玉石外壁上面泛着一层光芒,他问道:“那里是何处?”

小隆道:“这是成玄修以前住的地方。”

张御道:“过去看看。”

三人出了军垒。沿着平整的石板道路来到了那一座高台之前,这座高台不大,前后不过二十来步,上下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