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30章

作者:误道者

周围无人说话,在一片沉默中看着他走出去。

过了一会儿,有人小声道:“这位张辅教,莫非还是玄府弟子么?看起来好像地位还不低?难怪他看去似不在意此事,原来已是走在了超脱之路上啊。”

詹治同脸上此刻已没了笑容,只是袖中的拳头捏得极紧。

迟学监这时起身,移步来到堂上观窗前,看着张御大袖飘飘,在两名身着道袍的玄府道人相伴下远离此间,一时心情有些复杂。

……

……

第四十二章 行道出府

张御离了奎文堂,就与两位前来接他的玄府弟子一同行往玄府,在路上通过一番交流,他也是知道了这两位的名姓。

这两人一个名叫闻过,一个名叫闻德,是一对堂兄弟。不过两人虽是在玄府修行,但都不是通过泰阳学宫的途径进入此处的。

玄府每年都会收养一大批孤儿,自他们幼时便开始教授天夏的语言文字,这些人从小在玄府或者玄府一些驻地中生活成长,所以一般比较从学宫进来的弟子,更是易得玄府上层的信任。

在成年后,若是他们能感应到大道之章,那么就会被选入府中,成为某一个人的弟子,而没能感应的,则通常都会安排到玄府或者瑞光周围各个玄府的驻地去当助役。

而像是闻氏兄弟,他们可以算作是许英的弟子。而在名义上,张御与许英乃是师兄弟的关系,所以尽管他们观读大道之章也有二十余年了,可要是从辈分上论,他们只能算是张御的晚辈,所以二人对他很是恭敬客气。

不过有一点,这些弟子虽然从小受到玄府培养,但就修道上限而言,却是远远不及通过泰阳学宫申学进来的学子的。

因为能入泰阳学宫修学的,本身就已经是百里挑一了,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个个都可算是人中英杰。

六十年前,玄府的顶层战力,除了从天夏本土过来的,其余大多人的出身,都是早先拜入泰阳学宫的学子。

许英常常抱怨学宫不出人才,可实际上,这几十年,也不是没有足够左右大局的人物出现,可其中有不少,最后并没有留在玄府,反而站到了玄府的对立面。

张御之前因为在玄府认识的人不多,所以也从未听闻过这些秘辛。本来他还想继续深入问下去,可惜的是,闻氏兄弟知道的也有限,除了方才讲到的这些,也就说不出来什么了。

行到半路的时候,他见这里距离自己居处不远,想到玄府这一次唤他,极可能会往府外一行,便道:“两位,我回居处一趟,换身衣物,顺便拿些东西。”

闻过客气道:“张君请便,不过请稍稍快些,莫要耽搁太久,主事还在等我们。”

张御也是点头,他转道回至居处,便推门而入,闻氏兄弟则在门口相候。

他因是早就做好了出府的准备,所以他动作很快,先是换上了一件玄府道袍,再将连帽斗篷罩在外面,双手则是戴上了那一副朱色手套,最后把夏剑持拿在手。

他对李青禾稍微关照了几句,就从里走了出来,与闻氏兄弟再次上路,三人加快脚程,半个夏时不到,就已是行至玄府。

他先入事务堂拜见项淳,后者言及玄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遣一些弟子出外做事,而这次恰好派遣一名蔡姓玄修出外维护地方安稳,便让他一同跟随前往,也好积累一些经验。

项淳还特意关照了,要他自己多加小心,遇到事情尽量以保全自身为上,末了再勉励了几句,就让让他出来了。

闻氏两兄弟一直等在下面,见他出来,闻过上来一拱手,道:“张君,蔡师兄已经在竹苑等着了,我们这就过去吧。”

张御一点头,便随二人而行,这次未往正殿阁去,而是沿着边廊进入一片竹林,来到一座精致的两层竹楼前。

一名身着深蓝色道袍的清瘦男子早已等候在这里。

他四十上下,唇上留着两撇胡须,观人时神情和善,他见三人过来,抬手先对张御一礼,道:“张师弟,我名蔡蕹,你称呼我蔡师兄就好,其实我之前就见过你,只是那时你正在玄府门前作画,所以未曾上来打搅。”

张御合手一揖,道:“原来是蔡师兄,那是御失礼了。”

“哪里哪里。”

蔡蕹与他见过礼后,又与闻氏兄弟打了个招呼,就把他们一同唤入竹楼内,屋内正中的木案上铺着一张都护府的简略地图,上面有几个用红标标示出的地点。

蔡蕹把他们招呼到木案旁,指着一处最远端的红色标点,道:“由于时间较紧,我也就长话短说了,这一次我们要去往毗邻洪河中游的‘凌宣镇’,那里一直面临各种异怪和土著蛮人的袭扰,自神尉军撤走后,仅凭当地的司寇已是有些难以应付了,我们这次就是要去帮助稳定那里的局面。”

他又用手指从瑞光开始,沿着内陆划了一个半弧,道:“张师弟,这便是我们这次的路线,需要从这片平原及古木林中穿过,最后去到那里。”

张御有些奇怪,问道:“蔡师兄,既然事情紧急,为什么不从内河河道乘船走?而要绕这么一个大圈子?”

蔡蕹叹道:“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一路上还有几个都护府的驻屯点,那里常常受到异怪和森林土蛮的侵袭,最近玄府人手紧张,所以那里同样也是我们的任务,而且我还受到消息,很可能有一伙从瑞光附近出逃的异神教徒躲藏在那里,这一次我们从那里走,若是遇见它们,也要一并清理了。“

他抬头看向张御,笑道:“张师弟还未入府之前就曾斩杀过夭螈,听闻还在安山之东游历过,,这一次看来要多多倚仗你的帮助了。”

张御知道他说的是客气话,道:“蔡师兄言重了,我当尽力。”

“对了,”蔡师兄笑了笑,道:“我知道张师弟可能比较担心神尉军,毕竟你重创了他们的人,不过你放心,近段时日以来,神尉军将所有的人手都收了回去,虽然也有少数在外面,可只要不是队率这等层次的,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威胁。”

闻德疑惑道:“蔡师叔,你怎么敢确定,那神尉军的做法万一只是掩人耳目呢?”

蔡蕹笃定道:“今次士议后,都护府收回了神尉军调令权,也就是说,现在神尉军只要调动队率以上的人,就必须要向都护府报备,所以他们一有动向,那就别想瞒过我们。”

闻德怀疑道:“神尉军会这么听话?”

毕竟神尉军之前骄横霸道,谁都不放在眼里,这回真会按规矩来?他对此表示不信。

蔡蕹一笑,道:“这次你们就放心好了。”

张御心下一转念,他觉得这里一定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才敢让蔡蕹如此肯定,只是对方现在看来还不想告诉他们。

蔡蕹看了看三人,道:“时间不早了,若是张师弟和两位师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那我们这就动身启程。”

张御早已是有了准备,表示无碍,闻氏兄弟也自无异议。蔡蕹见此,也就不再耽搁,带着三人出了竹屋,并往外竹林茂密的地方去。

只是行了一段路后,张御注意到,他们并不是往玄府南面出口去,而是在往北面走。

闻德悄悄言道:“张君,我玄府背靠启山,听说在启山那里还有一座通道,从那里穿行,可以直出了瑞光城,我们之前也没走过。”

张御心下点头,之前他就隐约听说这件事,而且从玄府的位置上来看,启山本身就处在瑞光城的北面边缘,无论是为了方便出入,还是出于防备意外的考虑,玄府都有必要在这里开辟一条通路。

四人走过一段被林荫遮蔽的道路,就进入了一处从山壁上开凿出来的山洞内,随后走上一条修筑的平缓齐整的石板道路。

这条位于洞穴里的道路很长,但是光线并不黯淡,空气也很是流通,走了大概半刻左右,就隐隐有隆隆的声响传来。

不久,四人出现了一条长索道,那声音也清晰起来,原来那是从岩石缝隙中渗透出来的水流汇成了一道宽长的瀑布,此处再加上周围悬空垂挂的青色藤蔓,就形成了一个位于山体内部的独特奇景。

蔡蕹这时道:“快了,走过这里,前面就是出口。”

过了索道,面前是一个石砌大门,蔡蕹上前一伸手,便在隆隆声中将之轻松推开,并示意三人先走。

张御几步出了这石门后,视线顿时一敞,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壮伟的大平原,而在远端,则是地平线上高高耸起,蔓延向视线尽头的安山山脉。

他不由心境一阔,口中不觉出声念道:“万壑至此平,天地一色清,穹隆寄声远,旷古谁人听!”

蔡蕹也是出来后,就带着他们沿着山道下走,此刻他也是注意到,山脚处早有七八名助役牵着马在这里等候,马匹都是上好的迁卢马,共计三十匹,六匹驮马,其余都是乘马。

到了山下,蔡蕹第一个翻身上马,道:“我们第一个去处是晓山镇驻地,最好加紧赶路,今晚就到那里。”

众人也是上前纷纷挑选马匹,随后翻上了鞍座。

张御眸光一扫,挑了一匹皮毛如水色光亮的黑马,从容拿住缰绳,骑乘了上去,这时他心中忽有所觉,往某处看了一眼,但是并没有看到什么。

耳畔忽听得蔡蕹远远一声招呼,他心思一转,也就回过头来,策马而行,随着马蹄声起,一行人就在壮阔的平原上奔驰起来。

距离启山不远处一座隆起的土丘上,有一个身姿高拔的持剑道人站在那里,正看着他们一行人的身影逐渐远去。

只是下一瞬间,那里就剩下孤零零的土丘,其人已是不见了踪影。

……

……

第四十三章 定使持节

就在张御与蔡蕹等人向着前方驻屯镇赶去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自己离开后,泰阳学宫却也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

由于此时再没有比詹治同更为合适的人选了,所以学宫上层一致同意由他担任节使,出使坚爪部落,负责双方的沟通交流,随后就向治署递交了呈书。

这月方才上任的治署署公柳奉全没有任何拖延,立刻就将准许批了下来。

可是这样一来,却让东台学堂里的那些学子大为不满。

在将近两个月的相处中,他们对张御这位严厉的老师已是相当信服了,并且都是认为,只有自己的老师才是出使坚爪部落的最好人选,可现在此事却被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人抢去了,试问他们又怎么会服气?

更关键的是,作为张御的学生,两者某种意义上是一体的,老师被排挤出去了,那他们身为学生,还有脸坐在这里吗?

随后更不好的消息传来,说是张御今后不会再管学堂之事了,反而有可能让那个詹治同来教他们,这让他们感到更加难以接受。

“我们要让先生回来!”

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引发了大部分学子的应和。

能坐在这里的学子,许多人的背景来头相当大,这些人立时聚成一堆,商量着怎么回去鼓动家里人给都堂施压,赶走詹治同,让自己的老师重新回来。

杨璎因为身份极为特殊,她忍住没有参与进去,不过还是一把拉过安初儿,道:“初儿,你是怎么想的?”

安初儿想到张御之前的嘱咐,似乎早就对此有所预见了,她道:“我想,先生不是那么软弱的人,他这次不争,很可能有自己的理由。”

“理由?”杨璎想了想,却是一阵头疼,她感觉自己的脑袋承受那么复杂的东西,她哼哼两声,道:“我不管,先生不能走。”

安初儿道:“那阿姐准备怎么办?”她虽然出身卑微,可与杨璎其实也有一点淡薄的血缘关系,要不然也不会被安排进来。

杨璎得意洋洋道:“你等着看好了。”

她当即迈着大步出了学堂,随着带着侍卫离了学宫,转回自己的庄园之内,带着一如既往的气势回到庭院里,非常熟练的用脚踹开大门。

她浑然忘了自己之前说的要好好保护弟弟的话,冲上堂去,一把拽住自己亲生弟弟的领子,道:“小弟,你下令把先生请回来,那什么詹治同,又凭什么和先生比?“

座上的小童有些懵,好一会儿才理顺思绪,问道:“阿姐,你想换人?“

杨璎一挥手,“对,那个该死的詹治同,听都没听说过,还想做你阿姐我的老师?想都别想!你让张先生回来,让他滚远点!“

小童想了想,道:“阿姐,你要我做事,也要告诉我这事是谁定下的啊?”

杨璎一愣,随即鄙夷道:“连这个事情都搞不清楚,真笨!”

小童一脸无奈,他想了想,道:“阿姐,如果是治署下的令,那就是新来的徐先生决定的,我就算都护,也没办法夺回先生的制令。”

杨璎不满道:“你是都护,下个命令都不行么?”

小童为难道:“阿姐,不行的。”

杨璎鄙夷道:“早知道你这么没用,我就不来找你,我找舅舅去。”

“你要找我做什么?”

一个浑厚深沉声音从她身后不远处传来。

杨璎浑身一抖,像被吓了一大跳。她慢慢回过头去,就见一个身着头戴鹖冠,身着黑红武尉衣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了大堂门口,此人形貌英武,仪态威严,不苟言笑,而此时大门边所有侍从都是半跪在地。

她声音有些发颤,“舅,舅舅……”

英武男子走了进来,面无表情道:“都堂上的事,自有都堂诸公去管,不是我们武人该过问的,我们只管治军卫民。”

他看着杨璎,目光严厉,道:“杨卫尉,你手下掌握五千都护府亲卫军,危机时刻,需要你随时站出来卫护都护的安危,可你又去过军营几次?你手下的营管你认识几个?你卫中的军械兵器齐全与否,是否按时操练,军心士气又如何,这些最简单的事你都问过么?连这些都不知道,你有什么资格过问其他事?什么时候又轮得到你去干涉都堂决议了?”

英武男子语气越来越是严厉,杨璎被训斥的头越来越低,最后都抬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