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215章

作者:误道者

张御明白这两位实际上是不放心这里的弟子,毕竟他们走后,这里伊迦神族的神裔还有一定威胁的。他道:“我这次带来了一头已然驯服的渊猿,正打算将它安置在此处,它可在此护持众弟子。”

范澜来青阳上洲后,曾试着了解过洲内的灵性生灵,渊猿自也是听说过的,他欣喜道:“若是有此等生灵相护,那我和齐师弟倒是可以放心了。”

他又想了想,“前些时日那些伊迦人派了一些使者过来,说是想成为我们的附从,张师弟不在,我也没有给他们确切回言。”

张御言道:“此辈若是愿意接受我天夏礼乐教化,文字语言,那么两位师兄当可允其附从。”

范澜不禁点头。

三人再是谈了几句之后,范澜语生感慨道:“不知不觉,来青阳已近一年,若是算上到这里的路程,却有整一年了,之前进入界隙的时候,我已是向东庭去书了,也不知道如今那里如何了。”

张御道:“此事我当会留意,东庭那边一有消息到来,我当会及时告知范师兄。”

就在他们说话之时,此刻远在外海的东庭都护府上空,一个巨大的漩流洞开,而后有数艘飞舟自里穿行而出。

东庭因与本土与恢复联络已近一年,现在往来已是方便了许多,现在时不时会有青阳上洲的飞舟或者其他回归本土的都护府的飞舟到此,所以这样的场景东庭的民众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时一艘不起眼的飞舟从飞舟队列之中分开,在旦港上一座泊舟天台上落下,随后有阵阵清雾喷洒上来。

过了一会儿,舱门旋开,自里出来两名男子,他们都是戴着遮蔽风雨烈光的连帽罩衣,面目都是藏在罩帽之中。

左边那个身形魁梧的人开口道:“这里就是东庭都护府了,希望能找到我们要找的人。”

右边那人道:“先去哪里?”

魁梧男子道:“这件事急不来,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也并不熟悉,先找个地方住下来,然后再去司户衙署查一些东西。”

右边那人看去唯他马首是瞻,没有再说话。

两人在走出泊台天台时出示了自己的名册,便被旦港的吏员安排在了附近的客驿内。

他们在这里休息了一晚,到了第二天,他们持着同样的名册前往司户衙署,声称受两府委派查一些东西,司户衙署的主事肖清展听说两人是从青阳来的,还特意抽空和他们攀谈了几句。

现在张御担任玄正的消息也已是传到了东廷,故肖清展不免提及自己的兄弟肖清舒和张御原来互相欣赏,可是自家兄弟却是因为歹人谋害英年早逝,若不如此,恐怕也是在青阳有一番作为了,说起这些事来,他言语之中也是唏嘘不已。

两人配合他着捧了几句,随后便顺利进入了户卷所,他们抽调出来了一些旧时的记录,特别是六十年前浊潮断绝之前的兵民名册,并且很快找到了他们想要的找到的东西。

在他们走后,肖清展再度转回,将两人查过的文册亲自翻了一遍,随后找来役从,道:“把这两人的行踪还有样貌报到项主事那里。”

役从一惊,道:“先生以为这两人是假冒的身份?”

肖清展淡淡道:“身份不假,名册也是真的,可是这两个人言谈举止不像府吏,对于自己来历也是遮遮掩掩,近来东庭来了不少身份不明的人,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役从明白了,躬身拱手道:“小人这边去。”

那两人离开了司户衙署,确认没有人跟着自己,就雇了一艘舟船直奔海外,在第四天后达到了兼岛,

这座岛屿不大,只住着百来户人家,不过这里有一名长者名唤芮象,却是当年曾经参加过洪河隘口之战的,此人颇受岛上居民敬重。

两人上岛之后,问明他的居所,直接登门拜访,在向芮象家人出示了名册后,便被请入进去。

芮老对两人的来历已是有了些许猜测,在见到两人之后,心中更为肯定,于是屏退了左右,道:“两位来找老朽有什么事么?”

那个魁梧男子问道:“芮老,你还记得自己的身份么?

芮老沉默了一会儿,叹道:“难为你们还找过来,可我早已是从军中卸职了,隐居在这里也有近四十年了,还能为你们做什么呢?”

魁梧男子道:“芮老自小来到东庭,在这里渡过了六十余年,不知道可有什么收获么?”

“收获?”芮老听到这词,眉毛耸动了一下,他抬头问道:“怎么,当年的那个计划还在进行么?”

魁梧男子坚定言道:“我们从没放弃过,相信芮老也应该没有忘记。”

芮老又是一叹,道:“是啊,虽然这些年来没人逼我做什么,可是当年那位向我描绘的图景我还是记得,嗯,我这里有一点小收获,但我无法确定,你们需要再去找一个人,或许能在他那里找到答案。”

魁梧男子问道:“这人是谁?”

芮老示意他把手掌伸出来,而后以手代笔,在他掌心之中写下了一个名字,道:“我只能帮到你们这里了,还有,你们做事不要太出格,即便都护府不过问,此间玄府可是出了一名玄正,可不会因为你们是从本土来的而手下留情。”

魁梧男子点头道:“芮老的建议我们自会听取,另外,我们再想向芮老打听一件事,东庭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名唤复神会的组织?”

芮老回道:“是有,你们问这个做什么?我只记得,当初复神会的一个头目被张玄首,也就如今那位张玄正灭杀之后,这个组织便销声匿迹了。”

那魁梧男子点了点头,他了站起来,拱手道:“多谢芮老了,芮老的帮助,我们会记得的。”顿了下,他又言道:“芮老可以放心,如果你不愿意,今后我们不会再出现在你面前了,你可以继续海外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

……

第九十二章 查问

张御在界隙之内待了三天,把一切安排妥当,这才自里出来,驾起遁光回返青阳上洲。

他依旧是从沿着荒墟之地向北方遁行。在行程途中,他发现青阳上洲靠大荒原这一侧的山脉在夜晚之中闪烁着明亮光芒。宛如一条星带由南至北横越大地。

这条山脉最早是浊潮到来后,某位上位修士以大法力凭空塑造出来的,因为坚固无比,又锁住了地脉,在早期的战事中起了莫大作用。

这几十来,两府又依托这条山脉,塑造起了一道新的军事防线。

只是由于对敌泰博神怪青阳上洲在整体局面上比较占据优势,西面一侧长久没有遭受威胁,所以这条防线上的守御其实并不如何严密,现在看来,应当是前些时日泰博神怪的突袭,这才又重新进行了一番部署。

夜色之中,他的遁光宛如一道流星划空而过。

那些负责夜晚值守的士卒看到了这一幕景象,知道那是有修士正遁空飞去,有不少人不由得生出了向往羡慕之心。

尽管现在披甲士卒也能御空飞行,可那是依靠了造物技艺,并且任何披甲之人都需在两府府册之上登名造册,除非是在战场之上,无论何人,每一次出外使用玄甲都必须有较为正当的原由和比较详细的记述。

而无功之人若要披甲,还需要有名望的人作担保,且若非在军籍、学籍、吏籍、匠籍这四籍之内,还需另行以抵物质押。

除却这些之外,还有一系列更为琐碎的规矩和律例针对神袍玄甲,可以说,洲内对于此方面的控制是十分严密的。

如此做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两府也唯恐身着神袍玄甲之人在外做一些谋取私利,为非作歹,乃至残害民众之事。

这般相比较而言,修士仅凭个人之力就能冯虚御风,纵横天地之间,这又是何等逍遥,也难免这些受得无数规矩束缚的士卒艳羡。

不过他们此时倒是忽略了,修士也是一样受到玄府规令还有天夏大律约束的,至多在某些方面稍加宽松些,并且在他们看不到的阴暗角落里,还总有一些人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绕开律规的。

张御在浩渺夜空之下乘光北返,到了天明时分,他已是出现在了平州上空,东边的旭日正逐渐照亮深蓝色的天穹,无边光芒向他洒来,让他整个人映照在一片暖金之色中。

看着下方辽阔山川大地,他把遁光一疾,加快了几分速度,身形融入晨光之中,未几,位于高州大平原上的开阳学宫已是赫然再望。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急着回去,而后直接自学宫上方穿行而过,转往更东面的巨州方向飞去。

这次回来,他第一件要做得事,就是先查证那金梁鼎到底是如何流传出去的,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沿着这条线索,或许能查探出来一些什么来。

以他如今之功行境界,有许多以前不方便做的事,已是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不必再去顾忌太多。

又是半个夏时后,他越过起伏山岭和如珍珠连串的湖泊群,进入了安寿郡,青阳玄府的高大楼阁和那波光潋滟的湖心岛已是出现在眼中。

他趋至近前,把遁光一收,道袍拂动之中,缓缓自空飘落下来。

明善道人在他遁光来时就已是有所察觉,早早自里迎出,他是有见识的,望见张御身上飘荡气机的时候,神情之中不由露出怔怔出神之色。

直到见他站定,方才回神,忙是收敛心绪,上来恭声稽首,道:“玄正有礼了,不知玄正此来有何关照?”

张御直言道:“我此来是为检点封库,不知可是方便?”

明善道人忙道:“自是方便,请玄正随我来。”

这是属于权责之内的事情,只要玄府规矩还在,任谁也没法阻挡,哪怕玄首也是不能,明善道人当即带他往封库过来。

封库就位于青阳玄府的正下方,虽然洲内格局这几十年来几经变化,可因为这座封库的特殊位置,所以之前从来没有交由他人看管过,故是张御此前有过判断,若是库内封印的东西有问题,那必然是出在玄府内部。

明善道人在前面引路,沿着玉石梯道向下而来,经过几道重门,最后在一面玉石大门之前停下,他自身上拿出一枚玉佩,按在了石槽之内,随着一道道印箓光华闪动,大门缓缓上移。

张御让明善道人在外等候,自己则是踏步往库藏中来,方至里面,立刻感受了一股恶煞之气。他目光一扫,深广的石窟之内摆着一个个金铜大架,几乎每一个架子上面都一个闪烁光亮的法器。

这里摆放的,基本都是以往收缴上来的邪修法器。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些邪修大多数是真修出身,有些法器甚至是用天夏旧时流传下来的宝材所打造,极其难以损毁,若是要重新炼化,那还要处置其中散逸的凶煞之气,很是费功夫,所以玄府处理的方法就是干脆封藏起来,每过百年再一起处置。

而上一个处理期,是在八十五年前。

元童老祖是五十余年前被玄府中某位上位修士斩杀的,随后金梁鼎就被封入库中,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外,这东西本来是应该在这里的。

由于百年前的法力都被炼化了,所以库中现在的法器并不多,大约只有三四十件,张御点检了一遍下来,发现果然不见了那金梁鼎。

他又把百年来的库藏记录拿来翻阅,发现关于这个金梁鼎,在五十二年前依旧出现在每年例行的盘查之中,但是之后就不见了影踪,其去向册子上也没有任何交代,倒是其余法器却并没有遗漏少缺,该有的记述一样不少。

这个情况有些古怪,他思索了一下,要么就是此鼎去向涉及到更高一层的隐秘,所以不在此间留字,要么就是被人刻意遗漏了。

他自里走了出来,找到在外等候的明善道人,并问起了此事。

明善道人想了想,道:“我看管封库是在五十年前,那时便不见金梁鼎了,玄首可以去问一问玄正,有些不录书册的东西,也只有玄首才知晓。”

张御点了点头,这件事是必须弄清楚的,他自地下库藏出来,行步到大殿之内,就飘身而上,很快就落身在了玄府最高处的鹤殿之上。

他见竺玄首依旧站在平台前方,身影却是比上回多了几分飘渺不可捉摸,他上来一礼,道:“玄正有礼了。”

竺玄首点首回礼,道:“我方才见玄正过来,神动气随,遁光煊然,想是玄正功行又有精进,倒是值得一贺。”

张御站在那里道:“道途尚远,言贺犹早。”

竺玄首微一点头,道:“玄正此来何为?”

张御把袖一挥,从贾洛处得来的金鼎已是飘飞出来,悬在一旁,他道:“为此物而来。”

竺玄首看了金鼎一眼,道:“元童老祖的金梁鼎?原来玄正欲查此事……”他略一沉吟,道:“约是五十二年前,有人向两府借去了此物。”

张御道:“不知这位如何称呼?”

竺玄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当年斩杀的元童老祖的便是此人。”

张御心下一转念,当年斩杀元童老祖的那位可是上位修士,而凡是涉及到这等修士的事宜,录册之上只会简略描述,而不会去写明其名讳,也难怪竺玄首不提,他想了想,道:“那这位前辈不知后来去了哪里?”

竺玄首淡声道:“他现在已经不在洲中了。”

张御看了他一眼,这位到底是真修,说话不喜欢说透,如上次造物人之事也是如此,也并不与他直接明言,但由此也可看出,这里面必然是另有事由的。

不过若是那一位带走了金梁鼎,那么不管此鼎后来如何是落到贾洛手中的,那么至少不是玄府这边出的问题了。

他见玄首对此似不欲多言,便就与之执礼别过,从鹤殿之上下来。

明善道人正等在殿内,问他下来,便过来道:“玄正,可是问过玄首了么?”

张御将竺玄首回答简略一说,随即又问道:“明善道友,你跟随玄首长远,对于玄府之中的事情也较为了解,你可知晓,这位前辈可有弟子么?”

明善道人想了想,道:“那位么……倒是有一个弟子……”他犹豫了一下,才道:“那位走后,玄首曾指点了其弟子一段时日,后来好似其犯了什么错处,被玄首责罚了一番,就此离开了玄府,后来据说去了灵妙玄境,玄正若是要找这位,那恐怕要往去灵妙玄境去寻了。”

张御眸光微动,点了点头,道:“多谢道友告知了。”

明善道人看了看他,有些迟疑问道:“不知玄正下来要做何事?”

张御抬首看着远空,道:“这六十年来,玄府的力量一直分散四方,现在是时候聚合起来了。”言毕,他一振衣袖,霎时腾起一道玉雾相绕的青虹,轰然冲入天穹之中!

湖中岛洲之上,明善道人站在那里看着他远去的遁光,遥遥打一个稽首,许久之后,才是转回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