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99章

作者:误道者

恽尘看出他们的犹豫,道:“几位既过查验,稍候当重新录名造册,此事不妨先自行商量一下,若是决定留下,那再来寻我便好。”

李摩看向两名同道,见他们都是点头,便道:“那便如此,多谢恽道友,多谢玄正了。”

明善道人这时走上来,伸手向旁一引,道:“几位,请随我来吧。”

李摩、英颛等人再是一礼,就跟随明善道人先行离去了。

恽尘则是转过身,对着张御道:“玄正,关于玄正上次与我所言些事,眼下我这里有了些眉目,正要找玄正商量。”

两人随后来至一间内殿之中,恽尘命人找来一副青阳上洲各州郡舆图,摊开在案上,兴致很高道:“那天玄正走后,我便命人去各州查访,现已是收回了两座被改为他用的学宫。”

他伸出手,在舆图的南边和东北角上各自点了一点,道:“这两处学宫分别在良州与千州,我们可以先把这两座学宫立起来,而后再慢慢恢复其余学宫。”

张御道:“恽道友可有人手么?”

恽尘道:“我挑选了一些品性出众的修士,问过之后,他们都愿意去往学宫之中任职,此前自海外归来的都护府同道一直都是在归置处安排的地点修行,可那终究不妥,我玄府事还需我玄府自己来为,故我现下也将他们安排到了这两处学宫里。”

张御详细问了几句,便点头道:“这番安排甚为稳妥。”

恽尘得他称赞,却是叹了一声,有些苦恼道:“这些事做起来千头万绪,也是繁琐异常,还需与各地州府打交道,只是学宫之事,往来公函就堆了一堆,虽我应付得来,可是终究是个麻烦,我如今也能明白老师之前为何对诸事不做约束了。”

张御此刻不难看出来,恽尘虽然嘴上抱怨,可心里却还是十分乐意去做此事的,其人放在真修里,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异类了。

看来竺玄首当初挑选这位做下一任的玄首,也算是挑对了人。

恽尘再与张御商量了一番具体的事情安排后,就让人把舆图待下去,随后道:“近来两府来书,说是准备向北开拓通路,需要我玄府支应人手,老师将此事交托于我,玄正当时不在,故我已经应了下了,还望玄正勿怪。”

张御道:“道友言重,既然玄首既将交于恽道友,那么自当由道友来安排此事。”

他身为玄正,对于玄府内部的具体安排一般是不会去多插手的,至多只是提出一些建言,他只是负责监察上下,若有人违背规令,那么才会履行权责。

恽尘十分诚恳的说道:“我知道如今情势复杂多变,有许多事情老师其实并未与我明说,许多地方还需要玄正多多帮衬。”

说到这里,他从袖中拿出一份名单,递给张御,道:“这一次去往北方参战的人手已是定下,玄正看一看可有什么不妥。”

张御拿了过来,他略略一看,这上面大致有三百来人,三十名中位修士,其余皆是低位,这股力量可谓非常可观了,上面并无他之前收拢起来的用于监察人手,显是恽尘知道这里应该有所区分,故是有意避开了。

他把名单递了回去,道:“并无不妥。”

恽尘道:“澄心镜目前只有我一人能用,故我打算分批派人前往,每隔一段时日,我会把人召回来做一番查验,如此可最大程度保证无人受到魇魔侵染。”

张御略作思忖,道:“征战之际,不可苛求太多,如此做也是妥帖,我并无异议。”

恽尘高兴道:“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把这份名单送呈至两府之中了。”

张御点了点头,他见这里再无事,便就告辞出来,在外面寻到李摩、英颛等人,与他们别过之后,就驾驭遁光离了玄府,不多时落至卫县,在这里乘上飞舟往学宫回返。

在返回途中,他时不时见到一驾驾载物飞舟往北方而去,穿云轰鸣之声响彻天际,毫无疑问,北方战事正在紧张准备之中。

一日之后,飞舟回到了开阳学宫上方,只是他很快发现学宫中的气氛与往日有些不同,各处飞舟往来频繁,地面上大多数人都是面色严肃,来去匆匆。

飞舟缓缓在金台泊台之上停下,舱门旋开,他自里迈步出来。

李青禾和青曙、青曦听到动静,已经提前等在了这里,此刻皆是执礼相迎,口称“先生。”

张御道:“外面是如何一回事?”

青曙言道:“回禀先生,这几日两府正在调动各方军兵,说是准备开拓北疆,学宫中入学最久的一批学子已是提前结束学业,准备赶赴疆场了。”

李青禾也道:“这几天有不少学宫的师教和学令,也是一样被抽调去北方了,那位与先生印证过的柴教长昨天也走了,他还给先生留下了一封书信,我已摆在先生桌案了。”

张御点了点头,道:“我知晓了。”他这时拿出了三枚薄片,“你们各自拿去一片,小心放在身侧。”

李青禾三人不知这是什么东西,不过都是依言拿来,并妥帖收好。

张御问了一些话,得知这段时日除了北方战事之外,并无什么其他事情发生,便就让他们自去,自己步入金台之中换了一身衣袍后,就来到了静室之内。

他先是查验了一下那枚“知见真灵”,发现这东西与自己走时并无什么太大区别。

当初桃定符告诉他,“灵舍”大约半月便就“开化”了,可是如今半月已过,却还无动静。

不过他也记得桃定符曾经提过一句,灵舍开化之时最好御主在身侧,他此前不在这里,很可能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灵舍”开化推延。

当然,这个灵舍此前没有出现过,此后也不知是否还会有相类似的,有点异处也不奇怪。

他伸手在灵舍之上轻轻拍了拍,就转身离开这里。而就在他出去后,这灵舍就又微微闪烁了一下。

张御步出静室,来到了顶层之上,方才踏入进来,就见面前出现了数十只妙丹君的身影,倒并不像之前仅只是单纯一个剪影,而是各有一定的动作,虽几息之后会消失不见,可再过片刻,又有的新的身影现出。

身旁花架上,真正的妙丹君仰头冲着叫了一声。

张御伸手上去一抚,这一刻,妙丹君和它的那些身影都是眯起了眼睛,逗弄了一下这头小豹猫,他来至琉璃台之下,在软榻之上坐下,随后又拿出一枚薄片看了看,便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本来以为找到界隙之后,就青阳上洲内部而言,玄府事情就只剩下洪山、弥光两派需要解决了,可却没想到,现在多出了造物人这件事。

本来心回道派是值得信任的,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却不能让其进入界隙了。

那些通过界隙往外洲探索之人,必须既未曾受过魇魔侵扰,且也不能是什么造物人。

要说眼下最值得信任的,那无疑就只有自东庭都护府到来的一众修士了。

万明的说法是造物人技术是在六十多年前就比较成熟了,那么指不定也会向都护府送去一些婴孩和小儿,不过他对海外都护府的情况还是较为乐观的。

浊潮到来后,都护府与本土联系隔绝了六十年,造物人就算能成功活下来,那至少在六十岁以上了,现在应该个个都是年纪很大了,不是修士的话,那么很可能已经死了。

而现在所有来青阳上洲进学的修士,包括范澜、齐武在内,所有人都是在都护府出生的,这样他们就绝对不是造物,那是最可以信任的,可以安排他们先一步进入界隙,或者干脆再从东庭抽调一些人手过来。

他看向琉璃窗外,一艘艘的飞舟正在飞起,提醒着他战事正在临近。

他眸光深远,要应付接下来的局面,以自身现下的实力尚还是有所不足,好在这回去往界隙收获不小,下来当是可以开始推演属于他自身的观想图了。

……

……

第六十八章 推演

张御在顶台之上观望许久,待夕阳坠下,这才站了起来,自顶层来到书房之内,将案上柴教长递给他的那封书信拿了起来。

信里写的是柴教长自己因为被特例征调前往参与战事,只是弟子穆贺有一些地方尚不成熟,所以拜托他稍稍看顾一二。

并且其人以为,若是战事剧烈,那么似穆贺或者莫若华这等早早激发出灵性力量的学子,都有可能会提前去到战场之上。所以请他不要给予他们方便,反而要加倍训练,这样将来在战事之上才有可能保全性命。

张御很赞同柴安的看法,战事一旦开始,那再想停下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青阳上洲固然有近六十年的积累,可主要对手泰博神怪也没那么好对付。

若是战事顺利还好,可一旦进入胶着状态,那么就比是拼双方的底蕴了,这就将会演变成一场消耗战了。

如果这样,那么洲中每一分战斗力都有可能会被投入进去。

在这般庞大的战事之中,你自身的力量若是没有高到一定程度,那都只是一粒不起眼的尘埃罢了。

可是这并不是表示自身不用加强了。你的实力越高,那么在等同的条件之下,你就比他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机会。

但还有一点,战争是不讲道理的,所以除了这些之外,有时候更需要的,其实还是一点点运气。

他将书信放下,除却这封信,案上还摆有一叠其他书信,他也是逐个翻了一翻,大多数是他出发之前安排负责查验的修士寄来的,内中详细说明自己这段时日以来的所为之事,又查验了哪些人。

在每一封书信的末尾,都是附有签名落印,表示自身自己所言所行皆为真实,而将来若是有问题,那便可以此向其追责。

不过他宁愿每一个人现在都是在尽心处事,这样也好过他将来去问责其人。

在把书案上的来书都是看完之后,他收拾了一下,将这些书信都是入了一旁信屉之中,而后从此间出来,再次回到了静室宽广的空间之内。

行至摆在最中间位置的蒲团前,他双袖一展,在此坐定,而后便开始了呼吸吐纳。

这一番调运,大约过去了半个夏时,他自觉精气神俱是达到了巅峰,于是起心意一唤,便把大道浑章唤了出来。

随着一道并不算十分明亮的光幕呈现于眼前,上方飘荡的章印俱如阴刻白文,且一个个都是齿痕残缺,相对玄章来说不但稀少,而且也似玄章那般排列齐整,鲜丽光亮。

这可恰恰表现出了浑章的本质。

如果说玄章代表的是稳定,是规序,是完满,那么浑章代表就是变化,是混乱,是残缺。

当然,乱中亦有序,序中亦有乱,二者也并非绝对对立,不然也就无从修持了。

二者各是映照大道,皆是具备了无限可能,但是双方展现出来的逐道之路却各有不同,一个是于外向万众求取,一个则是于内向自我求取。

而这一次,他要寻找的是独属于自身的观想图,那便需要向浑章求取了。

他此时心神沉静,摒弃去了诸多情绪思绪,心中专起一念,于浑章之中求问起来。

这其实是他第一次向浑章求取道法。

如今浑章之上的章印,全数是他自己修炼有所小成之后,再照印入浑章之中的。

说起来浑章修士若是求取之时神元不足,那么会有大混沌过来弥补,这样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事后只需要用一定的神异器官炼化为药将之化解便好,似并不必要似他这般事先做如此充分的准备。

可他认为,若是能够不去接触大混沌,还是不要接触的为好。因为谁也说不清这东西会否会在未来的道途上对自身造成什么影响。

当然对于许多修士而言,他们也想不了这么长远,毕竟唯有渡过眼前,拥有一定的力量,方有资格去言及未来。

他对此并无鄙薄,修士不管如何选择,只要能认清自我,并且愿意承担此后所带来的各种变化,那么这等做法就无所谓正确与否。

此刻随着他的心神投入进去,他感觉自身好像沉浸入一团浑噩之中,同时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升起,似是要他就此摆脱观想图的束缚,而去求取更多更为上层的东西。

他在观看诸多了卷宗和道册之后,明白这等感应其实是因为自己深入接触了浑章所致,因为浑章本身便是追逐各种变化和变乱的。

所以浑章是最为考验心性的,修炼浑章的修士每时每刻都需面对这等考验,若是自身守不住,那么就会堕入大混沌中,而一旦踏上此途,就很难说能否再停下来了。

而他此刻并不为之所动。观想图是无数前人总结提炼出来的,是最为方便最为合适玄修的修道之法,若是脱离了这个,若是漫无目的的去贪求,那么到了最后,要么就是付出代价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要么就是得到了许多自己也无法明了无法理解的东西。

在心神守正之下,他所有情思都是波澜不起,唯有最初进来的那一念维持着。他能感觉到,自己积蓄神元此刻如同水滴一般,正一滴滴的沉浸入一团浑昧之中。

冥冥之中,忽有一个感应升腾上来,他顿时明白,此刻已然进行到最为关键的,自己需要为观想图确立一个核心章印。

观想图并不是任意排布的,而是需要一个可以为之依托的核心,这便是核心章印。

之后的修行道路上,大多数的章印变化,乃至于修持章法,都是围绕此印而转动。

这一步其实就让很多修士生出了不少困扰,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修士所掌握的章印都是小印,这样他们若不是去设法掌握一些上乘章印,那么就只能以小印为依托了。

而小印终究是起点较低,这就在开始时便局限住了观想图的威能和高度,除非他们愿意花费代价去修持大印或者上乘章印。

可是这些大印无不是需要投入大量神元的,而修士本来就是神元不足才去修持小印的,又怎么可能掉头过来走老路呢?

所以这就是一个死结。

所幸观想图并不是在出现之后就一成不变了,而是可以不断完善的,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就没有机会了。

而且观想图本质上为了成就修士的修行,而不是为了固束修士,只是从万千头绪之中理出一条目前最为适合修士的道路。

故而也不是没有修士觉得观想图不合意,抛在一旁不管,自己另去选择寻路的,只不过这样任性的人并不多而已。

但初时选择若无法做到最好,那之后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完善自身,所以除了极少数人外,这一步往往就已经决定好修士今后的上限了。

那么他自身的核心章印又该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