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320章

作者:误道者

与此同时,四周清气涌涌,外间更有无量光华簇拥,宛若无限银河,将道宫承托于元空之上。

而抬袖起来,伸手一托,掌心之中便出现一枚道印,印身之外隐隐有六个道箓闪烁流转不已。

这一枚道印自成道之后便即生出,乃是他的立道之宝,以此印镇压于此,当可定合内外。避绝诸机。

他起手向外一送,此印一闪,便落下大殿,定镇在了此间。

做完此事后,他心意一转,大道之章在他身外铺化开来,通天光幕环绕他身,浑章、玄章各分半天。

既成大能,那当下第一件事,便是立下道法。

作为第一个以玄法成就上境的上境大能,他不是单是要自身有成,也同样需为后人开辟出一条道途来。

玄法本来并无前路可寻,可他自走通之后,后来之人若是有缘,那自也是有一定可能走通了。而他所要做的,便是在大道之章上立下上层章印,以此供后人攀寻。

他的目光落在了大道之章上,便有一个章印在其上浮现而出,溢散流光之中,见有“玄名”二字。

修道人进入上境,唯得在元空渡入自身之真名,方能得以成就,故才立下此名。

而这印这一立成,在与他的气机应和了闪烁一下后,便自消隐而去。

张御见此印遁去,微微点头,这是此印自主动而为,并非受他驱使,这是因为因为每一个人的道法都是不同,“名印”自也不同。

所以此印立造之后,唯有再是试着攀登此境,并有可能成功之人才能再次寻到,而寻到的每一个印,其实都不相同。

此事一成,还有一事需为。

到了上层境界之后,需要为此定一境名,正如他立造玄名一般,唯有境名落定,才有明确道路可攀。真法且不去说,玄法乃是新生之法,过去真正玄法之道,皆是由他来开辟,如今自也当是由他来定。

他略作思索,便道:“‘常恒观万世,心光照大千’,此境之名,当曰‘恒照’!”

随着此语说出,大道之章放出阵阵光芒,并开始持续进行着变化。他知到不是一时半刻可成,于是转而自顾。

既成道法,那当需有护道之器。

他伸手一指,蝉鸣、惊霄二剑自光芒浮现出来,落至前方,他准备将此两剑重新炼化。

上境大能所持之宝,乃为镇道之宝。

他此前所见不少镇道之宝,但还从未见过纯正的攻伐宝器,而剑主攻杀,若得他祭炼成功,恐怕自此之后,当就会多出两件杀伐利器了。

上境大能祭炼镇道之宝,需看其来源,若其本就自身本身一部分,那自是不需要什么更多举动,顷刻之间便可炼成,但若是需要从无至有,另行祭炼,那么却是没有定数的,全要根据天机变化来看。

因为这并非自身一部,所以若是祭炼宝器,这里一定是会有天道之序加入进来,而天机变动流转,如何变化就不是完全由上境大能说了算了,这里或可能把握一定方向,可是细微之处却是总有不同的。

比如天夏现在就缺少一件凿开两界通道的宝器,不然就能占据主动之势了,可实际上这很做到,只看元夏那里,即便征伐万世,所得能够破开通道的宝器,也不过就两件而已,所以这完全只能等待缘法了。

思索之间,他已然伸出手来,在两柄剑器之上一拂,此两剑顿时一震,与他元空之名相互共鸣,发出悠长剑鸣之声,随后一青一白两道虹光骤然飞起,在道宫之中来回飞转,留下的曳光久久不曾化去。

而在此刻,大道之章上的光芒已趋顿止,但变化并未停止,而是在逐渐向下方所天道覆盖的世域传递而去,并不断翻动起世之涟漪。

天夏,清穹上层。

自清玄道宫整个消失之后,诸廷执和天夏一众求全上真都是在关注着那里的变化,只是那里却像永远消失了一般,久久不见动静。

所幸诸人在忆识之中,还并没有忘却其人,这就说明此事还没有真正得出结果。

因为修道人即便冲击上层失败,这等事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会随着其人在世间的痕迹慢慢消失,诸人转而才会逐渐遗忘其人。

陈首执身处云海深处,沉默站在那里,只要忆识之中生出了一点变化,会是对张御印识的消退,那么就证明后者此番冲击失败了。那他就会让明周道人把张御之名及其所做之功绩刻在清穹之舟上,以此好传告己身及后人。

其实张御若真是失败,那所带来的影响将远不止此,因为其作为元夏斗战主力,若是少去,而又不得为上境,那么损失也是无可估量的。

而正静候之间,他忽然感觉到了什么,那似是大道之章生出了某种变化。

他立时观看过去,隐隐约约之间,似乎看到了有一个章印闪烁而过,但仔细看时,又好像并不存在,而其所处的位置,却是代表着第五章书的章印之上,这一刻,哪怕以他的沉稳,也是不禁为之动容。

“这是……”

而在同一时刻,天夏世域之内,玄浑两道,都是达及玄尊之境的修道人,此刻感到有什么地方不同了。

风廷执本是心中不安,而在察觉到这一等变化,一下自座上起身,脸上振奋惊喜之色掩盖不住的流露出来,他看向那无限虚空,心绪激荡之下,身形也是微微颤动。

大道之章上的变化已是毫无疑问证明,张御已然一举踏入上境,成就上层大能,玄法大道,已然是贯通了!

自此之后,天夏所有玄修,能够如真法修道人一般,只需按部就班修行,若得天缘者,便可由此迈入上境!

元夏空域,两殿之上,仇司议不久之前开始,便一直感觉到心神不宁,但望去天机,却似乎又没什么变化,可他总感觉该有什么事,但偏偏又无法捉摸,让他们觉得烦闷无比。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天机陡然变动剧烈了起来,整个虚空似都在颤动之中,这实则是因为大道之章顺着天道变化亦是延伸到了此间。

元夏诸人却是不明所以,还以为天夏又弄出什么手段来,此刻所能做的,也就是运转住各方镇道之宝,守持住元夏天序。

仇司议正待推算变化,可这个时候,他一抬首,却是蓦然睁大双眸。

不止是他,这一刻,从两殿到上三十三世道,所有求全上真都是不约而同从座上站了起来,面上带着惊疑之色着上方,就在那对面半天之中,隐隐约约之间,一个无比庞大的道人身影出现在了那里。

……

……

第二章 金庭载上神

那巨大的道人形影出现在虚穹之上,似乎只需往下稍稍一俯,就能将整个空域全数化为齑粉,给予观见之人极其强烈的压迫感。

元夏域内,如今不仅仅是那些求全上真,所有元神真人亦是见得此景,而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修道人,心中都觉震撼无比。

而那些求全上真,他们都是知晓,这应该是一位上境大能的映照。

因为上境大能落在上层,底下之人境界层次无法窥见全貌,只难望到其中一部分,而在他们感应之中,其又是无限广大的,所以投照在意识中的形影也就是这般庞然大物了。

而许多人面对着着那巨大的形影,他们越是凝视,越是感觉自身无法动弹,原本活跃气意好像要静止一般,思维好像也停止运转。

这便是上境大能之威,唯有那些求全之人能够稍稍保持清醒。

越司议看着那形影,眼神之中带着一丝敬畏,同时又带有一丝向往。

元夏天序尚未崩乱到一定程度,如今是没有可能去到上境的,所以这一位,当是天夏方面的上境大能。

而通常来说,天夏大能是不太可能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因为双方大能早有定约,故而今映照于此的,极可能是一位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上境大能。

对于这个情况,既是惊震同时心中又有一丝莫名的躁动,这或许证实了上境之路并未完全断绝。

只是这一位大能是谁?

隐隐间,他好似有所猜测,也感觉到会是自己曾经见过之人,但是此刻只是一回想,居然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而转念到这里,心中不由一凛,蓦然想起了什么,向诸人传声道:“所有人都是收摄心神!莫去多看!”

你在看着上境大能,心中在想着上境大能,就有可能与之牵连,但是这种牵连可并不见得是好事,己方大能还好,通常见面,都有隔绝之物,可若敌对之方,那么只是气意相激,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而在此刻,他恍惚见得那形影往他们这里看了一眼,他心中猛然一悸,大呼不妙。这很可能是对面那位大能要做什么,可是己方大能何在?为什么此刻还不出手护持?

与此同时,元空金庭之上,漠漠云海,无量金光之中,各自端坐有五名道人,他们此刻也是生出了感应。

当中一位道人言道:“既为天夏廷执,又于元空立道,该当接纳,入我金庭,列位执摄,哪位道友前去一迎?”

其中一名年轻道人打一个稽首,道:“由我走一回吧。”

其余四位道人皆是同意,口中称善。

清玄道宫之内,张御看着元夏之所在,而在他观看的时候,大道之章的延续也是将他的存在映照到了那里。

但是他看了一会儿,却是并没有感觉到元夏方面有任何人出来阻止他,不过这当只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出任何攻袭举动的缘故,若得如此,定会有人出面来阻碍于他。

不过就算如此,却不等于他什么都不能做,他伸手按上了身前剑器,正待这两柄杀伐剑器放了出来,可这等时候,他却是感觉到元空之中泛起一线涟漪。

他手中动作微微一顿,立时知晓,这是有其余上境大能来找寻自己了。

从他从元空之中得悉的情况来看,上境大能为了避免道法彼此冲撞,若非早有定约,彼此也都是相互回避的,不过现在来寻自己,应该就是为他在元夏映照之举而来了。

他略作思索,一拂袖,将上面已然勃发欲动的剑气安抚了下去,并回应道:“哪一位道友至此?”

当下有声回应道:“清玄道友,太素来访。”

张御眸光微微一闪,清玄乃是他落在元空的载名,所有大能皆可从中知悉他的存在,故而对方以此来称呼他。

而对方在问候之际,因为同样报上了道名,气意交融之下,他立时也是知悉了对方的身份及根脚。

其人正是他进道之前唤他前去相见的那位执摄。

而天夏这五位执摄,道名分别对应先天五太,因为他们就是最早出现的五位上境大能,乃是道机允许之下自成其道,与后来之人皆不是相同。

他们既非人、又非灵、乃是先天之元精成就。

元夏那边五位亦是一般称呼,因为双方便是一人,只是映照落在不用宇域之中,显化出来的根性亦有不同。

他此刻心念一转,外间清光拂开,道宫大门自启。

听得飘渺仙乐之声传至,太素道人自外走了进来,其并未现显圣,乃是一幅少年人的模样,到了大殿之中,见到张御,对他打一个稽首,道:“清玄道友有礼了。”

张御抬袖起来,玄修之礼还有一礼,道:“太素执摄有礼。”

太素道人轻轻一笑,修道人成就上境大能,已是脱离了原来之窠臼,若是张御决意另立一道,与过往隔绝,他们也不好勉强,因为上境大能之间若起争执,那是十分麻烦之事,这等事能免则免。

而且一入这里,他就感觉一股锋锐之意萦绕不去,猜测此当是这位立道之器,看气机偏向于攻伐,这更不能小觑。

尽管张御成道之前他们便看到了其诸般道法,可是一道上境,道法经过了与天道之问对,早已有了更进一步的演变,不再是可以用先前的目光去看待了。

不过这一位口称执摄,显然仍然是承认自己的身份。

他道:“我此行前来,乃是受金庭之所托,来此问询道友一声,道友既成上境,可否愿意接受天夏执摄之位呢?”

张御道:“太素执摄当面,御却要请教一事。”

太素道人道:“道友但问无妨。”

张御道:“诸位执摄,是否仍是奉行天夏之道念呢?”

太素道笑了笑,道:“天夏乃我演道之本,天夏之道念,亦我等之道念,只是道友既成上境,自当是明白,下层之道与我上境之道纵有相类,却无可能尽数相合,下层有下层之求,上境有上境之求,但既得有同,外异侵压之下,自当合道并行。”

张御略作思索,微微点头,道:“御乃是天夏廷执,今成上法,亦愿守天夏之理,护天夏之道。”

太素道人见他应下,不觉欣然,便是托出了一枚金印,道:“此为天夏执摄之印,炼化此物,自可得一部分驾驭清穹之舟的权柄,道友且收好了。”

张御伸手接了过来,这里没有什么诏令之说,更无须躬身拜礼,所有上境大能之间俱无上下尊卑之分,只要他收下,那便是表示应下了。

太素道人来此目的已成,微笑道:“清玄执摄方成上境,想来尚要梳理道法,我等稍候当邀道友过来一叙,只是道友有些举动,可否缓上一缓呢?”

张御知他说得是元夏那里之事,颌首道:“可。”

太素道人一笑,伸手一指,两枚光华湛湛的丹丸飘出,道:“道友功成,我既来此,便以此为贺礼了,还望道友收下。”

张御看了一眼,把袖一拂,收入了进来。

太素道人见此,便道:“太素就不多做叨扰了。“说着,他打一个稽首,便是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