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129章

作者:误道者

这一次也是凑巧,正好是借了伊初道友之感念去追寻至高,或许触动了某些灵机,方才得此牵系,继而发现了此处。”

这等地界是十分有用的,因为若是能够利用起来,那么可将某些物事或气意寄托到这些纯灵之所在,譬若寄托到过去,寄托到未来,如此除了自己,谁都发现不了。

尽管这些未来、过去仅只是一个片段罢了,与现世比较起来只是一个个单独的小水洼,丝毫不会影响现世这条大河流,可若是利用好了,一些手段可以寄托入内,那么一旦需用时再牵连入世,那么足以令对手防不胜防。

这还只是比较浅薄的一部分运用,若是能将此处开发出来,绝然能给他们提供给多助力。

陈首执的道行摆在那里,自也能认识到这其中的价值。以前不知道这等所在在哪里可以当做没看见,但是现在既然发现了,那就不能置之不理了。

且现在为了对抗元夏,若有可以运用的力量当然不能放弃。

只是纯灵之物虽然不像物类能够形成极度秩序的族类,甚至不一定会有完整的思维,可上层力量就是上层力量,若是对上仍需谨慎。

他沉声道:“如今张廷执可有什么发现?”

张御道:“纯灵没有固定出入之地,如今我观想图落在那里,勉强有一丝牵系,但是否能够长驻于此,是否能得遇到其他灵性生灵,还需再观。”

在纯灵之所碰到什么都不奇怪,目前他什么都不曾感应到,这是正常的,因为双方的感念是错开的,也或许碰到了,要等到他把观想图收回来才是知晓,也或许要到了未来某一日才是察觉出来。

陈首执肃然道:“此间之事还需重视,张廷执如今署理诸多事机,还要看顾此间那却是兼顾太多,稍候我会安排邓廷执与竺廷执两位,设法与张廷执轮替探查此间之事。”

张御点头道:“便如首执之言。”

他能领会陈首执派遣邓、竺两位的用意。灵性生灵在过去的古夏、神夏也是同样存在的,并不是只有这方世域独有,只是非常少见罢了。

那个时候的真修也偶尔需应付此等东西,而这两位师传都可上溯到古夏、神夏之时,不乏与之打交道的经验。

商妥此事之后,他也是从云海深处退了出来,回到了清玄道宫之内。

坐定下来后,他朝易常道宫看有一眼,其实方才凭借目印、闻印之能,他认为那位冷言寡语的长孙廷执应该就是以往所见过的长孙迁,这个人当就是正主。

至于另一个人,其在与陈首执说话的时候,身上出现了各种变化,变得越来越近似正主了,不是相似,而是由假换真。

他认为恐怕此人只需要他人的认同,或者与外人不断接触,那么就会发生如此变化。

至于为何他当时不说穿,那是因为他不能凭借自己一言而断其人真伪,这等话说出来后,除了他自己,谁也没法证明他说的是对还是错。

钟廷执和崇廷执真是算不出来么?即便算不出来,哪一个人是正身的可能大些,那总能算出来的,可他们就是不说,顾虑就是在此。

排除这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应该是长孙廷执自己道法修行的关障,应该靠自己来解决,而不是靠他们来点破。

并且他认为,陈首执心中也或许是有数的。

思索之间,训天道章之内有传讯落至,他见是风廷执,便接了气意过来,道:“风道友何事相唤?”

风廷执道:“张道友,今天长孙廷执这事,我观诸廷执似都在观望。”

张御道:“此事当与长孙廷执自身道法有关,想来自有玄妙之处,诸廷执也就不便插手了。”

风廷执道:“此风某也能明白,其实若分辨不出来,风某还有一个办法。让他们二人试着转入浑章,成为一个浑章修士,我等辨别可能会出现疏漏,但大道浑章绝不会辨错。”

张御不由点头,这个方法的确是有用的。

浑章终究是道法,只有一个人能够成功,通常只有正主能成。

其实大道浑章不是说不会辨别错误,而是让大道之章去辨别,不是由人来做决断,是不会再有后续隐忧的,这就避开了众人的顾忌。

他道:“风道友此法,也是一个办法,且先看看,若是这两位并无法分出胜负,那么再提此等检验不迟。”

风廷执道:“其实做玄修也没什么不好,张道友你求全了道法,证明玄法也能攀取上层功果,何玄修况还有训天道章可用,便是长孙廷执探研出了什么法门,也无法与之比较。”

张御此刻听明白了,其实风廷执是担忧训天道章被取代,他道:“无论是训天道章还是造物的灵晶传讯,亦或是真法未出之法,皆可算是我天夏之术,若他人之法高我,那说明我之法尚有不足,日后再改进就是,得利者终归是天夏众生。何况御自认此法当不会落人于后。”

风廷执听他这么说,心下笃定下来,道:“是风某多虑了。”

又说几句之后,两人便是结束了话语,张御又自入定去了。

两个月时日很快过去。

到了约定时日,张御便自道宫之中出来,又是到了清穹云海深处,不一会儿,诸廷执也是齐至。

长孙廷执二人立在了下方,不过经由两月,诸人发现,两人无论是神情、还是言语都是越来越相近了,若说之前好歹还有一点区别,能够认出他们印象中的那一位,那么现在已是真正分辨不出了。

陈首执看着二人,道:“两位可曾定下策议了么?”

两名长孙廷执皆言道:“已然备妥。”

陈首执示意了一下,明周道人便上前,从两人手中将拟好策书接过,递到了陈首执手中,后者看过后,又令明周分散至诸廷执手中,道:“诸位廷执也看下吧。”

……

……

第两百八十七章 辨道去执妄

明周道人将策书送到了在座各廷执的手中,张御接了过来,目光一落,须臾之间,就将这两份东西看了下来。

这两本策书的内容看起来有些相近,但路数却是相反的。

其中一位的思路,是认为当从生灵本身下手,并且在旁边还罗列了一些其人的师传之法,以证明其之所言并非毫无根由。

其人认为,生灵天生能就能合同共鸣,一些生灵做不到,那是因为后天舍弃了此能,而如今仍有许多生灵仍然具备此能。

故他们只要取拿先天有此本事的生灵,以天夏技艺仿造之后稍加改换,并将之携带在身,就能起到相互交通的作用。

这个方法简单易用,关键就是在找打这种生灵,可行性较强,至少他便知道有生灵可以做到此事。

缺点也不是没有,这等物事不易变化,也很脆弱,若是在斗战之中,可能第一时间就会被损毁。。

照理说,这两个人系出同源,那么思路应该相近才是,可是另一人的想法却是不一样。

其人认为真修要想交通联络,应当从气神之中下手,其认为神为先天之主,命为后天之本,应该修炼一法,存命返神,平日以先天之法勾连牵系神气,只要存纳足够,如此到关键时刻便可使用了。

虽然此法用一点少一点,过后还需再做积蓄,但应付一场斗战已是足够了,至于平日勾连,还是先使用训天道章和造物晶玉为好,不必要想着能去替代。

这个方法弊端也有,不是一般修道人能用,只有少数修士能够炼成,而策书对此也理由,斗战本来就是应该让英锐上场,庸碌之辈还是留在后方为好。

张御此刻倒是觉得,这两策书看着是不同方向,但当中却是有关联,彼此之方法像是对另一人的有效补充,甚至可算作一个想法的两个反面。

并且看得出来,这等方法都是曾得到他训天道章的启发,只是或多或少罢了。

训天道章是依靠大道之印,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只能用别的手段加以效仿。但训天道章恰恰是证明了这条路是可行的,这就指明了一个方向。

这也正如天夏修道人,修道不仅是为求自我之超脱,同样是为了给后来之人,给天夏众生指引大道方向。一旦指明之后,那么底下之人就知道该往何处去努力了。

此刻座上其他廷执也差不多看了下来。

陈首执道:“诸位廷执既都是看过,那么且说说看各自意见吧。”

玉素道人看了看那两位长孙廷执,他倒是愈发觉得,留着两个长孙廷执,不用那么快分出胜负其实更好,这样两个人都能为天夏做出贡献。

邓景笑了笑,在座上言道:“两份策书各有千秋,难分轩轾,恕邓某是看不出来什么。”

不止是他,在座其他廷执,也都觉得这两份策书各有其所长,要说孰高孰低,一时的确难以分辨清楚。

风廷执这时开口道:“风某倒是觉得,还是这一份策书更是高明一些。”众人看过去,见他手指之所在,正那一份讲究利用共鸣生灵的策书。

邓景道:“风廷执为何如此说?可否说下理由?”

风廷执道:“风某认为,此番评判,除了要看二位之手段,还要看如何能更好为我天夏所用,另一个法门虽然看着更好,更适合我等。但却只有我辈修道人能使,且是需有了一定的法力道行才可。

而这一个法门,只要知晓了窍门,并且造了出来,那么却是连寻常人都可用得。”

他正声言道:“我以为利人之举,乃在于利天夏,而利天夏,则在于利天夏之众,天夏之众为何?天夏之利何在?乃在于我天夏亿兆子民!故风某以为,此法当属上乘!”

此番话不禁令不少廷执心下认同。

这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别看此手段目前看去是有些粗糙,好像不经大用,可是技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进步的,等到累积足够,却是有望突破更高的层限。

钟廷执见诸廷执都在思索,咳了一声,出声道:“风廷执此言是有些理由,可是今日若只论技艺的话,这两者却是不分高下的,若是以风廷执之理而定,未免稍失公允了。”

玉素道人一挑眉,道:“既如此,那便让二位继续深研此事好了,眼下不过是提出一个策议罢了,尽可以写的漂亮一些,能否打造出来,却也说不定,谁人能造出合用之物,便算那人为胜好了。”

或许其余廷执获取碍于情面,不肯多言,还尽可能说话委婉,可他并不在意这个,也丝毫不怕得罪人。

陈首执看向下方,道:“武廷执,两位写议策时可有他人相助?”

武廷执打一个稽首,道:“回禀首执,这两位写策书时,并没有任何外力相助,也没有与任何道友往来交流。”

陈首执道:“各位廷执还可有建言么?”

众人都是不言。

风廷执则是一抬头,下来极可能是再出一题,也可能首执拿出别的路数,不过在此之前,有些话他却是要说的。

若是玄廷之上能多一个玄修,他是一点也不介意的,故他发声道:“首执,风某有一个提议。”

陈首执道:“风廷执请言。”

风廷执便将自己对张御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并道:“只要让这两位转修浑章,如此真伪可由大道之章来决定,真假也是一辨即明。”

陈首执道:“这也是个办法。”他看向两名长孙廷执,道:“那两位意愿如何?”

站于左侧那长孙迁淡然言道:“若是能够分辨出真我,我愿意转修浑章,以证自身。”

而立在右边的那位只是平静说了句:“我不会转修浑章的。”

陈首执点了点头,并言:“诸位廷执可知谁真谁假了么?”

诸廷执皆是点首,却是在座上向着右侧那位长孙迁打一个稽首,道:“长孙廷执,恭喜你辨明正身。”

左侧那长孙迁此刻倒也不慌,只是稍皱眉头,道:“诸位廷执为何如此说?长孙可问下缘由么?”

陈首执沉声道:“虽然你们两人看着并无二致,可终究由一人分道而出,那一人乃是正身,乃原来之本真,此当无异议。”

说到这里,两个长孙迁都没反驳,两人自一而生,原来那个“一”自然不可能反驳掉,区别是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原来那人。

陈首执道:“我辈修道人自修道伊始,便是道从于一,怀此执于心,不然到不了如今之境地。

长孙廷执分化之身本意当是为了证道,而你却是连自身之道都可舍弃,那么你又何谈你是长孙廷执呢?”

一个人换了身躯,究竟还是不是原来那人?按照寻常人来说,只要其是本身忆识还在,那自然是可以算的。因为忆识才是一个人留在世上的印痕,若是失去这些,即便身躯未换,那与原来之人也是有所区别了。

而对于修道人而言,逃脱世外,尘世不束,那么唯有道心一以贯之,才算是真正的根本,

若是连这个都放弃了,那也非是原来执道的长孙廷执了。

那长孙迁听了这番话,却是道:“首执,此言我却是不服!”

陈首执道:“何处不服?”

这长孙迁望着上方,道:“陈首执,你可是早早便从阵法转修浑章了。”他又看向韦廷执,“韦廷执,你亦是如此。”再是看向晁焕,“晁廷执,你莫非不是?”目光再转向一侧,“还有戴廷执,你也是!”

他提声道:“你们原来都是真法修道人,可是你们早是转修了玄法浑章,可如今我只是说可转浑修,你们却要以此来指责于我,这道理说不过去吧?”

韦廷执道:“尊驾这是强辩!当初诸位同道转修浑章是为了实现我天夏之道念,是为了挽回危亡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