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013章

作者:误道者

空旷荒凉的大地上,哪怕寻常人也可一眼看到远方灰蓝的山脉虚影。

路上还可看见一些体型庞大,裹着厚重毛皮,形如甲虫的灵性生灵在缓慢爬动着,所过之处,地底之下深埋着的植株和小生灵都会被挖掘出来,被其送入腹部的口器中搅动着。

但是很快有一群身披兽皮的手拿各类工具的生人过来,利用手中捕网将这行动缓慢的生灵罩住,再是巧妙利用撬棍将其翻了个身,令其无法动弹,下来只能任人宰割。

将此生灵心脏剖出后,有一名年长之人站出来,将其心郑而重之供奉在一块石碑之下,随后一群人围绕着石碑点起了篝火,围坐下来。

张御化身远远看着,随着生人的繁衍,大地上各个方向上都是有了部族出现,每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生存方式和习俗,

他并没有强要他们去改变,依旧是引导为主。

有的时候,因为聚落身处在恶劣环境之中,生存亦是艰难,每一个人口都是十分重要的,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修持了。

所以见到这等情况,他就会在原地立下了一块碑,只要祭献上一些食物,就可以通过入梦方式学习上面的文字,乃至一些道理,余下的让他们自己去领悟。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通过珍贵食物才能交换得来的知识,比强行灌输更让人珍惜,而入梦教导,更是让他们认为这是与神灵沟通的方式,主动去省下口粮,让部族之中的合适人去修持。

在这其中,他感觉自己隐隐约约触摸到了什么,似是上境大能通过这些来告诉他们什么,未必是上境大能有意如此,而是与道相融,在修行即将接近某个顶点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能看到一些东西了。

而不同的地界和生存方式也是衍生出了不同的修道路数,而除了少数蛮荒之地,那里的生人效仿了妖、灵修行,大多数是自他所传授的基础之上扩展出来的。

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此世虽是以天夏为根本,可有些地方终究不是一样的,不能将天夏的道法完全照搬过来,而需要这里土著自身来推进。

便是原来天夏的道法,大多数是靠着本土修道人自身总结出来的。那些大能虽也传授道法,但是其自身成长是跟随着道法上升一同起来的,只是在成就原来修为之后,才又开始收纳门人弟子,传授更为上乘的道法。

但若没有大混沌的变数,虽然有人可以成就上层境界,成就玄尊,可无人能跨越那更高层次的屏障,这个屏障直到荀首执的出现才是真正打破了。

这个天地和生灵虽然才是初生,可是只要还没有人成就玄尊,那么就有的时日去发展,这般来看,若不是修道人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还要设法加以压制。

他看着前面的部族除了留下警备之人外,都是进入了梦乡,也就离开了此地,回到了他第一个传授文字知识的部族之中。

与上次离开时相比,这里俨然已是一个数千人的大部落了。

在他离开之后,说过下次会回来,部族之中每天都有人站在崖上负责眺望。

此刻有一个眼力最好的部族战士忽然发现了什么,他睁大眼看过去,见一个与画像上十分相似的身影出现大地之上,并慢慢走过,先揉了揉眼睛,看了好一会儿,再是露出激动之色,拿出一只金色的牛角吹了起来。

部族之中听到这个声音,都是露出惊喜激动之色,纷纷道:“仙师回来了!”

族中几个老人急急从屋舍中出来,并带着族中战士,还有最壮实和最聪慧的少年人出外相迎,便走便是议论着。

有老者道:“距离仙师离开,已是过去整整百年了吧。”

另一个老者感慨道:“是啊,百年过去,我等也是鬓毛衰退,垂垂老朽了。”

几个跟在后面中年男子却是艳羡的看着这几个老者。这几位老什么老啊,一个个腰背挺直,声音洪亮,满面红光,须发茂密,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一百二十岁的时候能不能有这般样子。

等到了大河之畔,他们远远望见了那个期盼已久的身影,见是一名少年道人衣袂飘飘,踏水而来。

张御这化身所显现的模样,正是当年他进入泰阳学宫时求学的样子,神清气秀,望之似天上皎皎明月,宛然如神人。

部族中大多数人根本没见过张御这化身,只是从老一辈的话语得知这位的存在,他们对于这位教授自身生存之道,又传授了文教的仙师,是非常崇敬仰慕的,如今见到这副模样,更是不由得一阵失神,直到这位过河来至岸畔,才是醒觉过来。

那几名老者带着所有人上前,对着张御化身躬身一礼,道:“见过上师。”

张御看了所有人一眼,微微颌首道:“好。”

这些人一开始四肢伏地,表示臣服谦恭,不过被他纠正回来了,既然接受了天夏的道念理念,那么就是天夏人了,天夏人没有向谁跪的道理。

跟随着众人进入了部族之中,这些老者将一些少年推了出来,他考校一些道理,看得出来这个部族对此是十分花心思的,许多人对于他的问题都是对答如流。

或许是未曾沾染尘俗的缘故,这些人天真质朴,说什么都能很快接受,当然首先需要的是天资,若是没有这个,说什么就是无用,而这一次,他发现其中有两个人,资质尤为出众。

他不觉点头,到了这等程度,可以选择出一部分人,教授了一些稍微“高深”一些法门了。

这些人乃是种子,他并不准备将这些人骤然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而是徐图缓近,尽量令绝大多数人都是受此补益,待积蓄足够深了,自然而然便能抬升上去了。

他这时也是在想,天道为了自救,在元夏那边生出了应机之人,而这一方世域一旦与天夏、元夏平齐,那说不定也会出现这般人物的。

他在这个部落里停留了大约半年,这才启行前往下一处。

这个时候,他正身意识也是自里退出,睁开了双目,并往阵璧之外的元夏墩台看了一眼。

或许是因为意识沉浸在那天地演化之中许久,又或者各种道印的作用,对于天地变动些微变化正处于敏锐阶段,故是这一眼之下,他也是发现一件事。

那就是随着墩台的建立,有些序理微微有些向元夏方向偏转。虽极微小,或许连元夏自己都不见到,但却是存在的。

这是像是白纸上的一个墨点,不看见还好,看见到了后就非常之显眼,而且他看着更是尤为不适。

要扭正过来也不难,只要增加变数即可。

这个变数可以是上层修士,也可以是上层之物,甚至虚空邪神都是可以。但是虚空邪神是一张好牌,现在他还并不准备打出。故还是派人守在附近才好,但是这个人选……

他思考了了一会儿,便以训天道章吩咐了一声,让人寻到元夏那位驻使。后者闻听张御唤他,立刻赶到一处平台之上。

等不许久,就见张御化身出现在那里,他执礼道:“张上使,不知寻在下有何交代?”

张御道:“近来我这里事机进展偏向缓顿,这里有贵方墩台几次崩塌的缘故,许多同道都在观望了,此事要与你们说上一声。”

驻使忙道:“此事在下一定尽会快告知诸位司议,张正使若需要什么,还可以提出。”

张御道:“你们给的东西足够了,但是先要确保你们自己先不出事。上次之事据前任驻使说那墩台之毁是下殿所谓,那么这次之事查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么?”

驻使遮遮掩掩道:“在下这却是不怎么知晓了,不过……大概不是下殿。”

张御点头道:“原来如此。”

不是下殿,那么就是诸世道了。这却有些意思了,明明诸世道是曾驽背后支持者,可却弄毁了墩台,要么是内部意见不一,要么就是有些人想推动此人如天夏。是想看看天道应机之人是否能在天夏成事,还是想证明别的什么东西?

这一瞬间他想到了许多,但是只是他自己的推断,没法证实。这倒没有关系,只要此人还在天夏,那就都在天夏监察之中,无论打什么主意都没有用。

转念过后,他继续道:“有鉴于墩台几度崩塌,我欲在墩台左近派遣一些人,你且放心,按照定约,我们不进入墩台,只是负责监察可疑之人,主要守卫还是靠你们自己。”

驻使抬首言道:“张正使这般说了,那这个脸面在下一定是要给的。”

张御道:“哦?此事不需要通传元上殿,让元上殿来作主么?”

驻使回道:“在下来时得了授权,只要不是违背我与张正使之定约,有些事在下是可以代替上殿直接答应的。”

张御颌首道:“那就这么定下了。”

……

……

第一百零五章 负承自行道

张御与那驻使谈妥之后。分身意识转回,他便以训天道章传意到英颛那里,并道:“英师兄,我意派遣你前往墩台附近做事。表面上负责监察墩台一应动静,你无需于他们有所接触,也无需多做什么,只要在飞舟之上种下命火便好。”

英颛那里没问具体缘由,回言道:“好,我会盯着的。”

张御见他沉默,察觉到了什么,便问道:“英师兄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

英颛没有说什么,而是通过训天道章传了一段文字于他。

张御看了一眼,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颔首道:“此事无有什么妨碍,我会替英师兄安排的。”

在两人说完之后,某处道宫之内,英颛收回了训天道章,自外唤了一名玄修弟子进来,道:“我得张廷执之令,要去往元夏墩台负责监察,你传告玄廷,重新给我选定一驾合适飞舟来。”

那玄修弟子道:“玄尊近来手中之事,可需交托谁人么?”

英颛道:“守正宫自有安排,无需再禀。”

那玄修弟子表示明白,打一个躬身,便就下去安排了。

而在殿中另一边,幺豆正背对着英颛在那里捏着泥人,这时的他耳朵动了动,心中暗喜道:“先生要出去了,自己故作不知便好,等先生走了,我就轻松啦。”

就在这么盘算之时,却听到英颛平静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道:“我要出去一回,给你布置的课业都在案上,自己去拿,我回来后会查验批阅的。”

幺豆脸色一苦,那些课业实在太费脑筋,他一点也不想做啊,他只想玩他的小泥人。

等他回头过来,看见案台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摞课业,有他一个人那么高,就算他腿很短那也很多了,顿时小脸上满是苦闷,有几个人泥人小娃娃看了看他,跳到了他肩上,轻轻拍了拍他,以示安慰。

英颛等着玄廷安排好飞舟到来,正要离开此地之时,脚步微微一顿,对着身后几个娃娃关照道:“给我好生督促他。”

那些娃娃站成一排,一齐连连点头。

英颛不再说什么,身上黑火一飘,已是从原处消失,落到了另一驾飞舟之上,便在舟师驾驭之下飞驰了出去。

他所处驻留之地,与曾驽所落是相同的一片世域。这里玄廷花大力气开辟了出来,自也不能不用,每当剿灭虚空邪神之后,他们这些守正便来此停驻,恢复心光,调和身心。

这次从世域中出来,只是一日之后,他就来到了墩台附近,与那些巡游飞舟相互对接了文书,便缓缓靠近了墩台。

因为天夏飞舟向来很少挨这么近,墩台之中便有修道人上来查问,得知是与驻使与说定派来监察之人,虽然不满意这个决定,但这是上面定下的,却也只能由得他在外了。

英颛站在主舱之中,盯着那墩台看了许久,随后一点黑色的命火落在舱中,其并不沾染任何物事,只是悬空飘在那里,这一物出来,周围似乎就产生了某种微妙变化。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过来,站在他身边,道:“我倒是没想到,张道友居然看到了道机之中的些微变化,他的道行想必又高了。”

英颛转首看向他,眼眸之中猩红色一闪而逝。

霍衡看着那前方的墩台,负袖言道:“英道友知道么,虽我一直在寻找英才同参混沌大道,但我却对元夏修道人不怎么感兴趣,这些人在私道之下的成就,看着就像规规矩矩的积木,一点变化也无,实在无趣。

但是我对元夏却很感兴趣,若是能把混沌之道传入此世之中,并将之侵染了,那么混沌之道必将得以扩张。”

他回过头来望向英颛,道:“英道友的道法在我看还不够完善,不是因为你天资不好,而是因为你走了取中而夺混沌之气的法门,那么此刻若是要往上走,就只有混沌大道可供攀附了。

可此法既取中,那么势必不能只去挨近混沌妙道,亦需你挨近全无变化的所在,现在元夏那里却是一个好去处,那里排斥任何变化,此间之道恰是可合你参悟。

道友你前番去到那里,应该也是有所感觉了,所以回来之后,气息隐隐有所上涨,但是那里的道若取太多,又过于偏向于死板一面了,你怕也不敢太过深入,而在这里,或许我能帮助到你。”

他笑了笑,缓缓道:“我可为英道友你塑造就一具混沌外身,你只需神意载此去往元夏,便能加倍领会混沌妙道。你也不必我怀疑我欲以此欺你,我曾张道友不止一次说过,混沌之道并非恶道,若是别人不情愿,我从来不去强拉人的,庸碌之辈根本不配入我之门。”

英颛道:“若我走通了此道,对尊驾岂不是损失?”

霍衡笑道:“那是因为你的功法是第一个敢大胆用我混沌之道的道法,这在世间,这是个很奇妙的事,也是大混沌玄妙之所在,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有诸多道路可得选择,我很期待你能走到哪一步。或许某一天,你一不小心,就入我混沌之道了呢。”

英颛平静道:“我不会私下与你做交易的。”

霍衡笑了一笑,身影在那里慢慢消失,道:“英道友,这不是交易,你不必急着回应,日月自会衰竭,天地亦可易位,虚空也有堕毁,往后亿万载岁月,谁又定能保证自己心思欲念会是一成不变的呢?你今日做出这选择,来日未必会还如此,我等着道友你给答案。”

说完之后,完全消失不见,但是在其原来漂浮之所在,却有一圈如同烧焦一般的残痕。

英颛看着他消失之地,又转首过来,看向前方的墩台,虽然霍衡指出了他功法之中的缺弊,可是他又何曾没有考虑过这件事呢?

在成就玄尊之前,他就已经认为想过这方面的问题了。

他的道法并不是偏激的,而是成体系的,只是走得过程之中较为极端,若以简单阴阳来论,先是完成极阴一面,再是完成极阳另一面,而不是边走边调和的路数,所以看起来非常不稳定,好似随时可能行差踏错,突破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但是这般功行一旦成功,所获收益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至于用外身去往元夏,他早有这个想法了。霍衡没有提醒他之前心中已然有所确认了,现在却是坚定了这一想法。

其实即便没有元夏,他也有别的办法,只是花费更多功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