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1004章

作者:误道者

就在她细想的时候,脚步声响起,一个人影自洞府之外走了进来,这是一个神采出众的中年男子,从发冠到胡须衣袍,都是整齐合度,但是此刻,其人眉宇之中却是有一丝忧虑。

少女站了起来,万福一礼,道:“叔父。”

中年男子看了看,道:“忆心不必多礼,”他想了想,“忆心,你方才可曾感应到什么了么?”

秦忆心道:“方才么……”她轻声道:“方才似是见到了老师,只是老师……”

“果然你也是看到了!”

中年男子忽然激动了起来,他喃喃道:“我便知道,我便知道。”

秦忆心看了看,道:“叔父,这是怎么一回事?”

中年男子长叹一声,道:“那是老师在给我们叔侄二人传递消息啊,”他面露苦涩,道:“我若猜得不错,老师他应当是遭遇了劫难,或许是遇到了……某个大敌,所以通过方才的传意把这些告诉我们。”

秦忆心轻声道:“某个大敌么……”

中年男子忽然道:“这个事情你先记下,千万不要对外声张,我会去查清楚这件事的,你这几天也不要有异常举动,关于那个侵害老师之人的身影,老师传意之中也有一些线索提示,我会去查清楚的。”

说完之后,他便又匆匆离开了这里。

秦忆心看着他离去身影,又凝思了片刻,却是心中有些疑惑。虽然方才那些场景看去没有什么问题,可她心中总感觉哪里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她本人就是擅长入梦造景,安抚他人心神并弥补缺失的,所以明白真虚不定,有时候自己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发生的。

她坐了下来,唤了一声,训天道章在面前展开,那里却是有十来个名符闪烁着,这些都请她入梦相助道法的,而她也可以以此获得功数。

她当即挑选了其中一人,这位同道因为近来做错了一事,屡受师长责骂,同道排挤,心中焦躁,总是难以入定,于是她通过训天道章,以梦声之法帮助安抚心神,助其入至定中。

在做完此事后,她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梦可窥人,亦可窥己,自己不妨尝试一下,想到这里,她没有再在训天道章上选择其他人,而是收了道章,盘膝定坐下来,随着一团雾幻迷离的气烟将她笼罩住,她身影也是变得模糊不清了。

待第二天,她从定坐之中醒来,却是讶然发现,自己手边多了一张小纸签。她伸出晶莹细长的手指,将此拿起,见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词:“不要信,不要信,不要信!”

她看着这几个鲜红色的字,不禁思索起来。

……

……

第九十章 顾外先正内

秦忆心拿起一支笔来,上面蘸着血红色的朱砂,她在纸签下面又写下了“不要信”这三字,并寻到了那熟悉的感觉,

她能肯定,这是自己梦中所写。

可是她做得是什么梦?梦中的内容又是什么,她却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她试图用功法去回忆,然而似乎有一股力量在阻碍着她,令她不得不放弃,可如此更是加深了她的怀疑。试问她是一个依靠着梦境来运法的修道人,居然连自身之梦境无法完全控制,这又岂是正常的?

只可能是外来的力量影响到了她。

想到这里,她也是自我审视了一番,但是在运转过程中,她却有了惊讶发现。

“这是……”

她忽然觉得,自己对于入梦手段的掌握和理解隐隐然提升了几分,好似平日阻碍在面前的迷雾一下被勘破了。与此同时,她甚至想到了如何调整自身的章印章书,可以剔除一些瑕疵和弊端,从而更好为自己所用。

她若有所思,手中的笔则是轻轻晃动两下。

她进入第四章书也是不短时日了,玄修修为到此是一个关隘,每上去一点点都是很困难的。她也看到了张御留下的攀道章印,但是章印就在那里,而内外各洲宿多少第四章书的玄修,却没有几个敢真正去尝试的。

好在现在有了昊界下层,很多玄修有了可以尝试的机会。

不过她用不到这等手段,她的入梦神通之中可以使自己在梦中经历数十上百年,这也是她独有的手段,但是无论怎么走,都觉得自己差了一点什么,好像攀登高崖,到了最后几步的时候,总是没了力气。

事实上,她的根底足够了,可欠缺的是对道法的理解和感悟,这是大部分玄修的都缺少的部分,而一般来说,这些只能靠她自己慢慢的积累,去翻阅道册摸索领悟。

但是如今情形不同了。康道人将自己一切感悟和道法都是交给了她们两个人,而且毫无保留的自愿奉送给了他们。

一个真修两千载道行何等深湛,哪怕她接受的只是部分,也是使得她缺失的一面被弥补了上来,下来如果能完全将之消化,那么上去更高境界就不是什么渺茫的幻想了,并可能到了上境还有更宽广的路可走。

她现在还不清楚这一切,但既为自己的变化感到由衷喜悦,同时又有一些担忧。

洞府之外略显沉滞的脚步声传来,那名中年男子又一次走入了进来,他神情沉肃无比,道:“忆心。”

秦忆心起身一礼,道:“叔父。”

中年男子在席上坐了下来,沉声道:“我又理了一遍记忆,我已经知道那个害死老师的人身份了。”

秦忆心没有说话。

中年男子一伸手,祭起了洞府中的禁制,肃然道:“老师这次受害,乃是因为撞破了一个人私下与元夏修道人勾结,而这个人……很可能是某位廷执。”

他吸了口气,道:“不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这件事我们都不能置之不理,我们一定要为老师讨个公道。”

秦忆心想了想,道:“叔父,老师传给的我们,一定都是真实的么?”

中年男子一皱眉,眼神变得严厉起来,道:“忆心,你是怀疑老师么?”

秦忆心道:“侄儿不敢。”

中年男子盯着她一会儿,道:“忆心,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练就了入梦就会对一切都感到怀疑,我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你不该怀疑这些,你忘了老师过去是如何教导我们的么?老师教授我们的那些刻字还在石碑之上留着,这些总不会是梦境吧?”

康道人在给二人好处的时候自也不会露出太大的破绽,证据就是他以往给二人留下了一些刻字传书,这些都是真切存在的。

而这两人也的确是他引上了玄修之路的,因为他预见到了玄法日后可能兴盛,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成为主流了,所以提前落子,这般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日后可以融入进去的门路。

实际上有这等举动不止是他一个,在得知玄廷推动玄法后,一些潜修修道人,也是会给设法在玄法找一二个隐秘传承的。

中年男子见秦忆心没说话,而是垂下目光,以为她知道错了,便又语重心长道:“忆心,你知道我们叔侄二人得了何等样的好处么?老师几乎是将他毕生经验和道行给了我们,除了至亲至近,又有谁会做出这样的牺牲呢?”

说完这些之后,他按了几下,道:“可能叔父我的语气有些重了,忆心,你自己想想,老师的事情必须是由我们来讨回公道的。”说完之后,他站起身,转身走了出去。

秦忆心轻轻叹了声,她心中还是坚持有问题,但说不出在哪里,可是叔父看去却是不愿意讨论这些,她也不好反驳顶撞,于是心下决定暗自寻思对策,随后求证。

这个时候,她忽然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不禁又看了一眼中年男子离去的地方,这位叔父原来站起离席的时候,一向是习惯先迈右脚的,可是方才……好似是先迈左腿?

清穹道宫之中,张御端坐于榻座之上,但是他的感应却是弥布各方,方才虚空之中所发生一切的事机都是落在他的眼中,便连霍衡的出现和退走他亦是感应到了。

康道人所为之事,虽然是以窥神入梦的方式进行的,可其出手之际,仍是被他察觉到了一些变化。

因是掌握了闻印,现在只要对方功行不及他之人,一旦有针对他的谋算他立会生出感应。就算是功行相仿之人,不加遮掩手段,也是有可能被他提前发现的。

故以闻印为凭,只片刻之后就找到了秦忆心叔侄二人身上。

只是一眼看了下来,他就对两人的情形一清二楚了。但是他并没有去干涉,未来变数无穷,又岂是其人完全能操弄的?

在他感应之中,若是任由事情继续下去,最后的结果并见得会完全走向坏的一面,而返还有可能走向好的一面。就算事机真的偏向不愿意看到的方向,他既然看到了,自也有办法扭正回来。

而在此时,朱凤、梅商二人也是押送着陆道人,将之带到了守正宫中。而张御命印分身则是时刻坐镇于此地。

二人押着陆道人进入大殿,便先与张御见礼。

礼毕过后,朱凤道:“守正。我二人已是奉命将陆竹同带了回来,康缪此人则是自堕混沌,化身成为了混沌怪物,我二人不得已,只能以守正所赐法符将之当场除却。”

张御颔首道:“两位辛苦了。”

他又看向陆道人,此人此刻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低着头不敢看他,他道:“陆玄尊,你有什么话要说么?”

陆道人缓缓抬头,惭声道:“此回是在下鬼迷心窍,受了康道友蛊惑,前去投了元夏,只是一时糊涂,还望廷执宽宥。”

张御看着他道:“只是一时糊涂?你最后明知道康缪是要转求混沌之道,你却不加以劝阻,实则你知道此事几乎不可能成,但仍存有一丝侥幸,故而愿意尝试,再说便是因此失机,死的也不是你,若是成了,说不定你还能脱身,是不是?”

陆道人神色不禁一变,这句话当真是戳中了他的隐秘心思,他突然伏拜在地,道:“是陆某错了,还乞廷执恕罪,容陆某日后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张御看他片刻,道:“明周道友。”

明周道人出现一旁,道:“廷执有何吩咐?”

张御把袖一拂,道:“你把此人带了下去,并将此人罪状一并送至武廷执处,由他处置吧。”

明周道人道:“明周领命。”他转望一边,一道光气之门凭空打开,就由一股无边吸力出现,将陆道人整人吸扯了进去,随后又轰然合闭。

张御这时又看向朱凤、梅商二人,道:“你们二位此回做得不错,元夏到来,引得人心变幻,也难免有一些人见元夏强横,故是意志不坚,想要投靠过去,这两人不会是最后一例,近来你们要多加留意了。”

两人道了一声是,梅商这时道:“廷执,我们近来发现,那自上宸天投过来的常玄尊频频出入元夏驻地,也不知在做些什么。”

张御道:“我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

朱凤、梅商二人打一个稽首,就退了出去。

到了外面,他们也绝口不再提常旸之事。既然张御没叫他们对此人如何,那就是另有打算的,所以他们没必要多去做什么,心中清楚就好。

张御在二人走后,思索片刻,便是凭空拟了一封书信,递给一旁的明周道人,道:“将此交给首执。”

明周道人接了过来,打一个稽首,便领命而去。

张御则是看向云海方向,在那里潜修的修道人很长时间都不受玄廷管束了。本来按照他的意思,这个时候,是先要审理一遍,定个规矩,然后放出去做事的。只是之前出使元夏,他重点不在这里,暂还顾不上此事。

而现在却是抽出手来了,正好在下一次廷议上提出此事,不过届时有一些人恐怕不会很乐意,但是没关系,他在这里等着这些人跳出来。

……

……

第九十一章 抚传叙法度

数天之后,云海之上磬钟之声悠悠传出,又是到月中廷议之时,光气长河之上,诸廷执的身影在此陆续显现出来。

待是陈首执的身影在主位之上现身,诸位廷对着陈首执稽首一礼,道:“见过首执。”

陈首执还有一礼,道:“诸位廷有礼。”又一声磬响传出,诸廷执俱是落座下来。

陈首执道:“诸位廷执可有呈议?”

张御执起玉槌,在案前磬钟之上轻轻一敲,一声清清磬音传出,待诸人看来,他放下玉槌,在座上言道:“前几日出了康缪,陆竹同二人之事,诸位廷执想必已是知悉了。”

诸人都是点头。

张御道:“这一次情形,乃是二人意图从我天夏反出,投奔元夏,而元夏驻使因是虑及我与他们帮助更大,便将此传告于我,令我知悉了此事。

虽然这一次元夏使者愿意配合与我,但主要因由还是在此人看来,陆、康二人修为不甚高明,便是收留了也没有多少好处,反还可能坏了我之事,故才如此做。而要是这两人功行稍高一些,那说不定就有别的心思了。

故御以为,如今当务之急,需先对云海之中潜修的诸位同道加以勒束整顿,将来好杜绝此事。”

座上诸廷执都是思虑起来。

古夏之时宗门林立,神夏之时人心各异,但大体之上却是由分散走向聚合,在经过长久演变之后,天夏上下产生了近同的道理道念,持有这些道理道念之人自然是非常容易凝聚到一处。

特别是如今那些后辈,全是在这等一体同化的大背景下成长修行起来的,对于天夏有着天然的认同感。

但是问题恰恰是在于,那些云海潜修的修道人并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