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483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你把祂惹恼了。”索菲娅指出。

“倒是还有个办法。”钱程想了想,说道。

“把你的那个……‘太阳圆盘’丢进去?”索菲娅突发奇想:“魔法女神同时属于黑暗和夜晚,我看那圆盘里,甚至不止一个太阳。顺着通道直接丢进祂的神国,肯定够祂受的。”

“不行。”钱程果断拒绝:“弄丢了,白芷会打死我的。”

索菲娅不知道白芷是谁,只好试图改变思路,找找其他的办法。不过钱程看起来,已经有了主意。

“对付老太婆,当然是另一个老……姐姐最在行。”他说:“你们俩躲远点——去让娜那边。”

“你要干什么?”夏洛特问。

“当然是很厉害的招数。”钱程笑道。

索菲娅将信将疑,夏洛特却反应更快,拉着她就往让娜们那里赶去。钱程则飞向另一边,来到不断崩溃又不断重建的大门前。

他再次好奇地瞅了瞅。

然而,从这里,还是看不清对面神国的样子,更别提那个女神的样貌。裂缝里,只能看见大大小小的符文徽记,和一只圆睁着、不再漠然无情,而是充满了怒火的眼睛。

“我就说么,之前那个冷漠的样子都是装的。其实也会生气啊。”钱程嘀咕道。

猜想得到了证实,让他很是开心——在这个世界,不知是灵力的影响,还是新奇世界本身的吸引力,让他的好奇心似乎也一并增强了。

按西洲学者的说法,神灵都是十分忌讳人类直视自己的,违背者都会因为渎神受到惩罚。当然,钱程并不怕这种事情——在西洲人眼里比这更疯狂的事,他也没少干过。

不过能看出,这个女神还是因此更加恼怒起来,一股股神力翻腾着,试图再次攻击他。

“瞅你咋地。”钱程不满地说:“这么小气……”

他拍拍翅膀,倒飞着离远了些,拿出几件玉器和竹牌,写写画画一番,简单布置了个祭祀女娲的小祭坛。

随后,钱程昂首挺胸,指着裂隙一声大喝。

“老祖宗!这老太婆扬言要宰了你,她说要把战利品……额,做蛇皮包!”

远处,天空倏地变了颜色。

巨大的冲击,在虚空中硬是扯出一道风暴。一条比让娜们的教堂还粗大的蛇尾凌空抽来,狠狠打在竭力扩大的裂隙上。

通往神国的道路只一击就彻底崩塌,那只绘满神秘符号的眼睛也顷刻间破碎。一声痛苦的尖叫,径直穿透了教堂外的金光之壁,让躲在里面的四人再次头晕脑胀了片刻。

等她们恢复过来,外面已经杳然一空。

只是,钱程也找不到了。

“哎?怎么不见了?”索菲娅惊讶地说。

“他好像没跑掉,被一起打飞出去了。”一直努力看着那里的夏洛特说。

“没,没事的。”

“对,他应该没事的。”让娜们笨拙地安慰道。

夏洛特想去寻找,索菲娅觉得太危险。让娜们想要帮忙,又不敢离开脆弱的教堂太远。相持了一会儿,牧羊女让娜抬起头,疑惑地看向远方。

“快看,大狐狸!”她喊道。

另外几人齐齐看去,远处天空中,一只通体雪白的巨大狐狸,拖着八条长长的尾巴,叼着只大鸟,迅速奔过。

大鸟的状态看起来有些狼狈,头上的羽毛都给抽歪了。不过他还是有力气向这里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原来是她……”夏洛特好像认了出来。

“坏狐狸把他抢走了!”恶魔让娜着急起来:“我们快去追!”

“就算你这么说……”牧羊女让娜有些为难:“我们还是不方便离开教堂啊。”

“那就开着教堂追过去。”恶魔让娜提议道:“教堂也是个要塞,能保护我们,或许还能攻击。”

“教堂又不是战船,怎么开啊。”牧羊女让娜并不服气。

“这又不是现实世界,怎么不能开。”恶魔让娜反驳道:“大家都来帮个忙,试试能不能改变神术术式,往后推,让它跑起来。”

无奈之下,众人再次忙碌起来。

***

这几章的神话背景和暗示:

PS1:眼睛是一种常见的符号,代表全知和神性。至今欧洲文化圈都还在广泛使用这种符号。

最早的眼睛符号应该是源于埃及神话的“荷鲁斯之眼”。

PS2:三相女神的来源与定义很杂,似乎出现在不止一个文明。常见的象征是少女、成年妇女和老妪,代表一个女神的多种姿态和位格。

三合一式的设定似乎很早,出现在多种崇拜中。可能是神话混合、融合的结果。

PS3:中世纪巫术崇拜中祭祀的很多神灵,都是沿用自希腊/罗马神灵。比如狄安娜/阿尔忒弥斯,赫卡特等等。巫师们认为这些神和巫术有关,能给自己提供力量。

这类神往往同时掌管月亮、黑夜、巫术知识等意象。像赫卡忒还兼有冥界和岔路。这些到后来也渐渐都混在一起了。

PS4:相似的神灵混一起,或者相似的神职混一起,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古埃及时代,拉神和阿蒙神就融合成阿蒙-拉。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又把宙斯也等同进来,马其顿王朝于是又开始祭拜阿蒙-宙斯。

类似的例子还有君士坦丁时代,阿波罗=耶和华=密特拉的。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多……

PS5:中国这边的女神传说来源有点奇怪。

有个假说认为,母神崇拜曾经是普遍现象,因为从欧洲到西伯利亚,乃至日本,都有旧石器时代的母神神像出土。

但中原就没有。

这地方,宗教相关的事情,要么存在感淡薄,要么长期停滞——埃及和两河人挖坑下葬、垒土堆祭祀的时候,这边也是挖坑下葬、垒土堆祭祀。等金字塔和宏大的神庙群出现的时候,这边开始挖大一点的坑,垒大一点的土堆。

各类神像的出现相较而言都很晚,甚至连祭祀的礼器,很多都是从其他文明那儿搬来的。

总之,除了种田和打仗,这些人基本上没别的时期。多余的精力大概都花在修工事、造兵器、垒城墙上了。(中原文明的高度军事化和高度世俗化算是个老话题。)

而上古时期中原文明女神崇拜的证据,同样一直缺乏。母系氏族存在的迹象,也不是很清楚。(像隔壁东夷就明显多了)

目前我看到的比较好理解的理论,是说女神也是一样从外面搬来的。包括女娲这种,可能都是觉得别人的神不错,搬过来自己拜。

当然,实际上这也不算少见吧。

PS6: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

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历代名画记》

PS7:几乎所有中原文明圈以外的神话都能追溯到苏美尔人,少数追溯到埃及人。连印度-伊朗这一对,都是明显从他们那边引申出来。

杀死和分解原初神,是个广泛存在的神话话题,杀死龙蛇类怪物也一样。

另外,从印度/中亚到欧洲,无论政治还是文化,都更为接近,交流也广泛的多。亚历山大征伐过北印度;埃及托勒密王朝向印度孔雀王朝派驻过大使;西突厥和东罗马联合攻打过波斯……

但往东,交流就非常少了。

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距离的问题——就是之前说的,大宛到长安的地理距离,和大宛到君士坦丁堡差不多。但大宛以西有很多个主要文明,大宛以东就只有一个了。

PS8:中国这块地方并不是一直只有一个文明。

新石器时代这里也有很多文明,文明之间的地理距离、文明的规模、文明之间的差距,并不比两河埃及那边小。

而按照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七八千年前开始从现在内蒙到江南,就有大大小小的文明在相互竞争、交流、吞并。有父系的,有母系的;有基于氏族的,有基于小家庭的;有重视世俗的,有重视宗教的……其他文明有的这里基本上也都有。

相互交流或者暴力交流了三四千年,到四千年前左右,才出现了一个占优势的主流文明。又过了两千年,才出现真正统一的政权和族群。

这是一个非常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所以现在的中华文明其实是个聚合体。要类比的话,他并不是对应希腊、波斯这种文明,甚至不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这种文明,他对位的,应该是“印欧文明”这种共同体。

v

大一统就是这么磨出来的——而反过来说,时间足够的话,其他地方也一样有可能性。

人类之间的先天差别并没有这么大,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也是共通的。我们并不是人种上就更高等,也不是注定伟大再伟大的神族,更不是靠哪个神灵庇护。

我们只是比他们早了五千年而已。

PS9:最开始写书的时候我根本不写ps,然后有人说看不懂。

我写了好些ps把冷僻的地方注明,结果堆的太多,又有人说章节里全是无关内容。

后来不写ps了,又有人说不知道说的什么梗……

现在就随性写了。这回是好几章的在一起,所以也不算太多吧。

o

v

第534节 第三十三章 夏国主和亲(上)

“三浦大师画室”里,国务大臣赫格伦穿着一身新礼服,正襟危坐,等着画家们绘制草稿。

不久前,他接到通知,自己正式得到了西夏国辅国侯的封号。

在维塔利亚的战争,总体上很顺利,加拉西亚王党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挑选出的俘虏、缴获的宝物、当地土特产,一车车送往长安。精灵们作为礼物送出的第一批马匹,也终于来到了帝国都城。

虽然这些都算不上太值钱,但各种稀奇古怪的红毛人、黄毛人、白毛人,让对蛮夷脑袋司空见惯的长安百姓,都感到十分新奇。精灵使节带着大群白马路过时,更是让众人大呼称奇。皇帝趁势特别下令,在都城公开展示俘虏和缴获,大张旗鼓地进行炫耀。

这是周穆王都没有去过的地方,是秦人历代先君也没能征服过的西戎之地,如今,汉朝却从那里获得了赫赫战功。朝野上下,歌颂皇帝伟大功业的人纷至沓来,写满奉承的上书堆满了内朝官署。

皇帝大喜过望,重赏了各国使节,希望以此号召更多蛮夷前来朝贡;又赏赐了押送军士,奖励他们千里迢迢送来好消息;最后还广为封赏道喜的上书者,表达皇帝的喜悦和赞许。

至于派人送战利品和使节来的钱程,此人是个典型的古之君子性格,责任心强过了头,又喜欢纠结承诺和守信。他自己说了要办事,就会尽力办好,不给他多发钱也没关系——他自己也未必看重钱财。

这种又能干,又不要钱的人,简直是最合皇帝心意的。虽然以前的事情,让皇帝不怎么喜欢他,但再不喜欢的工具,只要好用,也得继续用。所以,重申了事成返回之后就给他封侯的许诺,又让人写诏书把他大为夸奖一番,就算完成了。

而西洲诸戎中,夏国主是最先效忠朝廷,出兵相助的。

朝廷和凉州都屡次派遣使者,调查西戎各国情况,按他们的上报,夏国人口有数百万,超过了南越、朝鲜,在当地也是有名的大国。夏国主本人仰慕王化,能吟诵诗书。她自己写的奏章,颇有文采,还被朝廷拿出来,当做典型展示。

夏国的使者还说,他们国王想和汉朝人通婚。典属国的官吏听闻之后,就例行上报,让皇帝和内廷近臣们去考虑。

内廷的侍从们很快收集了有价值的资料,开始分析。

文件显示,现在的夏王,当初没有继位的机会,是因为汉使的帮助,才成功干掉了更亲近匈奴的兄长,夺位成功。

——这是非常老套和常见的发展,在西域就已经发生过不知多少回了。内廷诸位都习以为常,没当作什么特别的事情。

而更详细的资料显示,夏国主对诗书的喜好,从一接触就开始了。那时朝廷还没大规模出兵,西域都护府被人堵在城里揍。可以认定,她是出自内心的向往教化。

而且,夏国的现状是,因为王室的衰落、内乱,再加上连番战争,国主能控制的力量大为减少,国内并不算安稳。这种情况下,想和汉朝联姻,显示自己强大的外援,以此压制国内桀骜不驯的贵人,是很正常也很现实的想法。实际上,以往的西域小国,也不乏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