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443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官吏还没听说过精灵也有野生的。这些林子里,和人有点像的,只有一种半妖半人的怪物。西洲土人对它们多有描述,总之,是一群脏兮兮、很臭还叫声很大的野兽人。不过这些并不算太大的麻烦,连巴里希村民,都能自己对付它们。

而按上报的描述,这回出没的,还是精灵的可能性最大。

官吏当即去发公文去新都,请州里找精灵使节说一下。

这种事情,派兵去交战,总得担负开销。把事情丢给精灵,不仅简单省事,还能免得之后有什么误会。官吏当然更喜欢这种处置方式。

但精灵使节却说,这些野生精灵早就逃进林中,和他们很久没有交往过了。他们也管不住这些家伙。

事情最后报到了徐长史这里。徐长史一贯谨慎,再三思索,认为还是得再等等。

显然,精灵内部,也不是一个族群的。出现了这种类似蛮夷的存在,也没什么好奇怪。按理说,清剿蛮夷精灵,并不算大事,但他们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凉州出面替他们剿灭蛮夷,其他精灵会怎么想?用什么旗号出面,才能不至于产生误会?这些都是需要细细思索的。

和精灵打交道,得用和官场同僚们相处的思路去揣摩、斟酌。徐长史不想擅下结论,也不觉得应该匆忙就把事情定下来。

“先前精灵贵人还要通婚。使君要是能快一点定下来,就好了。”他对周围属吏感慨道:“有了这层名义,我们处理很多事情,也方便多了。”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至于木材的事情,换个地方采伐就行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当然,更方便的办法,是去挖石炭。

石炭用来冶铁,在中原确实有人试过。但炼出来的铁性能很差,太浪费矿藏。想要效果好,据说得对石炭进行加工,但那同样需要一系列工艺,现在还不算太成熟。

但在西洲,处理起来就方便了不少——人家就是矿好,很没道理,但也没什么办法。早先刚来考察的时候,工官就赞叹过许多回。

西凉州这边,都让他们怀疑,这些人是不是真的被什么神保佑过。无论土地、水源、阳光还是矿产,都是如此优秀——除了当地土人,这里就没什么不优秀的东西。

铁官的炉子是不能停的,每个工场,都像只巨兽,不断吞进燃料和矿石。眼下木材受阻,石炭堪用的话,当然也可以拿来用。

只是本地的矿还没完全运转,徐长史对着文档,算了一回儿,觉得还是得从外面买些来,免得中间又出什么事,断了原料,铁官又得骂街。

属吏们又测算一番,告诉他,木炭和石炭,加拉西亚人都有。他们也很快规划好了道路——沿着一条内河,就可以走一半,之后用车转运就行。

但双方的实际控制区还未接壤,尤其这条路上,还有几个小领主的地盘。这些人胆大包天,经常剪径打劫,就没有他们不敢抢的东西。别说普通商队,连凉州的运输车都敢拦。

以往少有物资走这里过,州郡觉得,这个关头,不值得专门派人去拆他们的寨子。但如今,想要让道路畅通,还得先清理下。

“这些人是归谁管啊?”徐长史问。

“不清楚。这里原本的管辖关系就很混乱。”一个曹史说。

“那就先问问她吧。如果真是她手下的,就先让她自己处理——她要是没有余力,就督促郡卒,帮她解决这几个贼人。”徐长史点了点头,又拿起档案又看了看。

“先前夏国主属下贵人,还要替她说媒。使君要是能快一点定下来,就好了。”他对周围属吏感慨道:“有了这层名义,我们处理很多事情,也方便多了。”

“呃,长史。”曹史提醒道:“刚才还说伊兰小姐呢。”

“哎,满脑子公文、琐事,头都昏了。”徐长史尴尬地笑了笑:“算了,先去吃午膳吧。让我也歇歇。”

众人跟着笑起来。

徐长史最后写了几笔,放下文书,站起身。一众吏员随之鱼贯而出,吃饭去了。

v

PS1:看欧洲人互相抢东西完全不吃惊……

PS2: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清末怎么防鼠疫的。欧洲人现在……算了不说了

o

v

第480节 第二百一十一章 砍头机关之星

长安。

赵飞雁捂着脑袋,看着面前的文书。

她来到长安已经有段时间了。这些日子里,遇到最多的,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设计要求。

赵飞雁是第一次正式进官府,对各种事务很陌生。长安城里,追求富贵的太多,不少人对她突然得到任用,怨念颇大。经常有人或明或暗来找麻烦,整天疲于应付。

她很想专心去做工作,但环境并不允许她专心。

这些人已经连续几代没有做长吏的经验了。赵飞雁的师叔,说到底也只是个御用匠人,一直被其他人隐隐压制着。他们不仅缺乏前辈的提携,更没人传授宝贵的经验,连怎么在官府中立足,都需要从头摸索。

和其他有根基的人比起来,赵飞雁属于先天不足。这让她很是不舒服,觉得这里的日子,还不如之前在凉州——哪怕钱程来惹事,也就是逞嘴上功夫的。心情不好时,只要像对付小孩子那样不理他,过一会儿就自己悻悻地走了。

而长安的对手,不把她拖下官位撕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但她也没有别的选择——自己身后,还有一整个学派,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就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了。

眼见她焦头烂额,几个师弟提议她向钱程求助。

赵飞雁觉得,这样把他牵扯进来不太好。但师弟们认为,以两人的关系,不找白不找。反正钱程一贯狡猾,肯定是有办法的。

他们中,有几人还留在西洲,一直有通信联络。回中原的几人,就架起发信机,用密语把消息传过去,让留下的几个去找钱程请教。

不久,钱程就通过他们,把建议送了过来,还告诉赵飞雁,哪几个朝中大人物,可以找机会接近。众人见预测正确,很是得意,劝赵飞雁和他多交流,就各自散去了。

之后,赵飞雁自己,也开始去找他帮忙。

而这段时间,又有了新的问题。

前些日子,长安出了大案,据说有人企图刺杀大公主,几个诸侯王都牵扯进去,闹得沸沸扬扬。

这种事情,不知道最后会搭进去多少贵胄,但牵连着丢命的居民,肯定不会少——不一次死个几万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案。

然而,刽子手的数量是有限的,平时也不能养太多——这些年官府支出常年紧缺,能省就得省,哪怕砍头的工作,都得尽量挤出钱来,给皇帝去花。

偏偏,皇帝对砍头和花钱的兴趣,简直差不多大。和文景时相比,每年处决的人,已经大大增加了。这样下来,刽子手的工作压力就非常大,尤其大案一来,天天都累得苦不堪言。

为了防止刽子手过劳死,官吏们必须找些新的办法。

最简单的,是找士卒代劳,集中处决犯人。但长安不比其他地方,军队调动很敏感,也很麻烦。于是,几个机智的官吏,在不知名人士的撺掇下,找到赵飞雁,要求她设计出能提高斩首效率的器械来。

设计的思路倒是很简单,只要用机器模仿刀刃落下的过程就可以。但赵飞雁对这种要求很反感,觉得这思路太荒唐,并不想掺和这些事情。

墨子说,君王崇尚奢侈,左右大臣就会跟着仿效,最后让民众饥寒,不得已而作奸邪之事。奸邪之事一多,刑罚必然繁重。刑罚繁重,国家也就混乱了。国君如果真的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混乱,就该从节约开始。

这一套论述,和当今的情况,几乎是完全对应的。皇帝和臣僚不想着解决问题,反而觉得多砍人就行,让她很是愤懑。

然而长安城里,她是不敢和别人说这些的。于是,她就用之前搬到院里的发信机,给钱程发报。

师弟们已经不参与这些事,都让她自己来。她就把自己的忧虑和不满倾诉给钱程——她觉得,至少,在反对滥用刑罚、要求君王节制这方面,两人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不久,钱程就给了回复。他让赵飞雁不要在这个关头推辞,说现在站出来,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说她暗中对皇帝的治国之策不满——先前,已经有九卿级的大臣因此被杀了。赵飞雁要是沾上了,几乎肯定会被人落井下石的。

但是,也不能随便就接下来。只要她真的做了,盯着她的人,肯定会趁机发难,给她扣上作恶多端、助纣为虐的帽子,大加抨击。到时候,事实如此,她就永远摆脱不了自己、乃至自己一派,和这个斩首机的关系了。

赵飞雁很是担忧,但钱程看起来似乎无所谓。他告诉赵飞雁,事事都要小心谨慎,但也不能太过慌张。至于这件事,有个很简单的办法。

他给赵飞雁发了一个西洲人的名字,和此人的联系方式,说这个巴里希人现在在中原游历,只要找到他,告诉他自己现在的需求和设计思路就可以。发明出来的东西,让给他就行。

其他的事情,他说自己会安排。还有些,是需要结束之后做的,现在也不需要召集。

赵飞雁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之后钱程那边就没了联系,说是出差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去找那个巴里希人,好在西洲人在关中,很是显眼,很快就找到了他。

原来,这个巴里希旅行家,还是个博物学者。他确实有个想法,希望设计一款能快速砍头的机器。赵飞雁告诉他自己的思路,那人恍然大悟,当即把设计定了下来。

这个快速砍头机,应该有一个可以高高举起的斧刃,再设置滑轨,以便准确砍在预定位置。还需要动力源,用来不断把斧刃拉起来。当然,这个难度倒不大,只要参考水碓的原理,用水力驱动就行。

相应地,下面固定犯人的位置,也需要预先设计好。官吏们对于处决的速度,要求非常高,一个个把犯人绑上去,大家都等不及。一番思索之后,众人认为,可以参考滚木运送物品的原理,把犯人逐个送到位置。

运转时,犯人被绑在设计好大小的砧板上,一个个砧板连接起来,组成长长的传送带。水力拉动斧刃的同时,会把犯人拉到台下,用机关卡住砧板。刽子手放下斧刃,斩首之后,再松开机关让砧板过去,等下一个犯人到达位置,重复之前的步骤。

这样,技术难度,就只在于精确定位砧板长度和犯人脖子的位置上了。不过赵飞雁他们之前研究了不少精确测量和加工方面的内容,倒也不是太难。

在赵飞雁的帮助和代工下,巴里希人很快完成了初步设计。他主动找官吏进献,希望他们帮忙提供钱财和实验场所。

事情传出后,朝中臣僚议论纷纷,皇帝却很有兴趣,还给了不少钱,让这家伙继续完善他的研究。主管官吏,要的也只是效果。原本希望赵飞雁完成的事情,最后由她推举的人做出来,官吏也可以接受。

问题主要是在动力上。官吏们并不太想要水力,因为刑场周围没什么河流,运到渭水边,又太麻烦了。他们认为,用汽甗就行。

汽甗这东西,现在还不算太成熟,比不过其他动力。除了钱程那边,之前因为形势所迫,偶尔用过几回,平时很少有人使用。但这次,就不用考虑这些了。

等机器实验完成,就很快投入使用了。虽然还是不少瑕疵,但效果很不错。不但可以斩首,改一改定位位置,也可以拿来腰斩,功能十分强大。初次使用时,皇帝自己都跑去看。

犯人像待宰的猪一样,逐个滑到利刃下,再被砍成两截。狱卒不断绑上新的犯人,还得更换砍坏了的斧刃,忙得像蚂蚁一样。皇帝和近臣们,很是欢欣鼓舞,觉得这钱花的值了。

围观的人少了很多——这些年处决的人实在太多,以至于爱看热闹的人,都有熟悉的人被杀,不敢去围观了。赵飞雁自己,也推脱说事情太忙,没有出席。名义上的发明者、那个巴里希人,邀请她一起观看实际效果,她也没去。

很快,几个和钱程有旧识的士人带头,关中诸生,都开始批评这个机器,说它过于暴虐,不把人当人。设计它的巴里希人,自然也被骂的狗血喷头。皇帝和相关的官吏,也跟着多了残忍嗜杀、唆使蛮夷屠戮夏人的罪名——这些人自己,倒是早就给儒生们骂惯了,根本懒得理。

有几个儒生,发现了赵飞雁在其中的牵连。但牵扯到夷夏抉择和皇权暴政的话题,实在太过吸引人,关中士人全在讨论这些。赵飞雁的事,比起来根本没什么意思,很快就淹没在话题中,没人记得了。

巴里希设计师自己,倒也无所谓。

在西洲,斩首是体面人才能享有的刑罚。被吊死在路口、港口和城墙,渐渐风干,才是大部分普通犯人的结局。能把处斩的效率提高,有利于它普及开,取代原本野蛮的绞刑。

而且,比起之前帕里城乱哄哄的斩首处决,这东西明显减少了犯人的痛苦。他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而且,这也是第一种真正成熟的、采用汽甗驱动的器械。巴里希人称之为“蒸汽机”,本着博物学者的职业本能,他乐观地认为,今后,这种东西,一定会发挥出远超想象的作用。

设计师把成果和自己的想法传回西洲后,很快就流传开了。西洲的新兴学者、开明教士,纷纷鼓吹这种机器,赞颂它是东方升起的文明之星。

连带着,为了铭记提供了宝贵赞助和实验机会的皇帝,西洲人把这种机器,称为“刘的断头台”,以示敬意。

最后,赵飞雁又收到了钱程的“后续安排”。

“告诉你上司,西洲人也从巴里希学者那里知道了此事,现在都在颂扬天朝文明发达。他们在到处歌颂,表达对于赞助和主持设计工作的皇帝,还有这几名官吏的崇敬。”

“名单里的那几个人,都一起写上去。”钱程的信里嘱咐道:“剩下的,不用去管,过几个月看结果就行。那不是你的工作,是这机器的工作了。”

PS:1791年(大革命期间),法国议会把断头台确立为唯一合法的死刑执行方式。

最后一次公开处刑是1939年。法国总理发现,原本希望处刑有震慑效果,但围观民众却十分兴奋。于是公开处刑就被取消了。

1981年,法国废除死刑,断头台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断头台到这时候还是唯一合法的死刑执行方式,所以是和废除死刑一起废除的。)

v

PS2: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墨子·辞过》

PS3:今日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