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12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还原图1

这是现在俄罗斯境内发现的,当时是匈奴的西北部,可能是坚昆之类的附属部落。公元前5~3世纪时,以皮甲之类为主,前2世纪汉匈战争打起来的时候,已经铁甲化了。

匈奴周围的敌人其实也差不多。比如大月氏:

月氏

(这幅图对应的是西汉末年。人物画的比较飘逸……)

大月氏就是被国王被老上单于砍了,脑袋当碗使的那个……

还有一幅图:

还原图3

按注释这个应该是塞种人。(这个装备非常混搭……)

(大月氏被匈奴击败后西迁,赶走了当地的塞种人。)

不过原文配图中的用词看,也有可能指的是乌孙。乌孙后来确实又撵走了大月氏,把塞人故地占领了。

(PS:陈汤说一名汉军士兵能顶五个胡人士兵,是评价乌孙的,并不是说匈奴的。)

(图的数量有限,再晚的贵霜一带的就不贴了。画风都和这些差不多,史书里也都是“民弱”、“兵弱畏战”之类的评价……)

单于本部的资料反而比较少,不过对比一下应该可以判断。

此外史书文献里也有一些记录。比如居延汉简记载过四十个匈奴人穿着铁铠,背着盾牌攻打烽燧的事件。

《史记》里关于匈奴甲骑的记录,也并不是夸张。

此外,除了前文提到的冶铁,匈奴人也种田、筑城。农耕的遗迹直到漠北。另外他们也一样在西域屯田。

从遗址看,从漠南到贝加尔湖周边,都有大量城址的存在。匈奴北部有一系列城池,可能是用来作为防线和统治中心,压制周围其他族群的。这种规模的城防在当地已经是很强的优势了。

从结果看其实也够用,周围部落对这些城基本无能为力。

(不过他们自己没什么信心,主要是南方的军事压力。赵信劝单于筑城,单于吐槽说你这就是给汉军送军粮的)

总之,强弱的定义,都是相对而言的。

情报和指挥占优的情况下,匈奴能成建制强吃古典帝国的主力军队,这种事情甚至不止一两次,吃亏的汉朝将领也多有记载。

——这真的是很高的水平了,当时全世界有这个能力的,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大部分真·蛮族哪怕有绝对优势的兵力都是被吊打的结局,比如布狄卡的案例。)

最后,关于匈奴和匈人的问题。

现在的基因检测能证明,匈牙利地区匈人的统治阶级有一部分来自中国北部到蒙古这一带,另一些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到高加索的一长串范围。不过也就是这种程度了。

他们文化上还有多少传承,部族整体上的构成如何,都很难说。

(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这些游牧族群就像辆叫“匈奴”的公交车,每开一站,就上点人,下点人。甚至老司(单)机(于)都可能换过。

到地方之后也许名字还在,但还是不是一开始那一车人,就不好说了。)

而且匈人与匈奴相比太落后了。

政治制度是一方面:如果哪个单于死了匈奴就自行崩解,汉朝皇帝们睡觉都能笑醒……匈奴是可以长期维持政权,发动战争的。相比而言匈人就太原始了。

匈人的武器更落后,别说铁甲长剑,连铁箭头都缺乏,也没有屯垦和筑城的能力。甚至生活细节上差别都不小,匈奴比匈人爱干净多了。

总而言之,这二者基本不在同一个层级上的。

第24节 这几章的背景原型相关介绍(一)

(为了防止背景和历史梗太冷门,自己写一点科普。只是浅尝辄止的零碎介绍,尽量简练一些。有问题欢迎指出。)

一、关于餐具

最早的刀叉是中国人发明的。出土的最早刀叉,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2300年左右。是一套刀叉勺组合。

宗日遗址出土刀叉

这些餐具之后一直广泛使用,秦汉之后才逐渐减少。

按照当时礼节,筷子只是用来夹菜的。其他肉啊、汤啊、饭啊,都有各自的餐具,不过它们渐渐都被筷子淘汰了。

欧洲的叉子最早是10世纪晚期,东罗马公主带去神圣罗马帝国的。但之后一直未能普及。

14世纪时,叉子在意大利开始普及;16世纪,传入了法国;17世纪,才在欧洲基本传开。

之前大家都是用手抓。

比如伊丽莎白一世就定了礼节。她认为,五根手指头一起抓是粗鲁的,三根手指头抓着吃才是优雅的……

另外叉子在上层的传播比它们的普及要早不少,但经常因为一些奇怪的理由受到抵制。

比如有贵族认为,徒手抓才是爷们,用叉子叉东西吃是娘炮才干的;

有教士认为食物都是神赐予的,不直接触摸,用东西吃,是不敬;

英国国王试图让大家用叉子,但是贵族们喜欢在宴会上用叉子打架,于是不了了之了……

刀子和勺子普及要更早。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刀子。这类餐具,一般都是宾客们自己带。

那时的刀子都是尖头的,后来总是有贵族在聚餐的时候拿刀子当众剔牙。当时的法国宰相黎塞留实在受不了这些家伙,就下令刀子必须做成圆头的,于是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

二、关于聚餐

中国人早期使用的都是分餐制。每人面前有个食案,吃的东西都摆在上面。做好的食物会有人分给大家。

欧洲那边不同时代差别很大。最早,比较穷的时候,餐具都是稀缺品。中世纪晚期时,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一般他们会按等级把人分组。地位最高的人,每人都有一套盘子、碗、杯子等等,饭菜也是自己吃一份。地位稍低一点的,就两个人一组。地位更低的要四人、六人吃一份饭菜,共用一套餐盘和杯子。

(因为大家一个杯子喝,所以餐巾也是必需品。如果不在喝酒之前擦擦嘴的话,后面的人就会啃前面的人嘴上的油……)

有钱人吃饭,肉是管够的。但他们认为蔬菜是平民才吃的东西,所以地位越高的人越是只吃肉。(经常有人因此吃出不少毛病)

实际上中世纪平民餐饮的质量也不错,肉类是很容易获得的。反而是近代之后,饮食质量急剧恶化了。

*

三、关于农业

大部分地区粮食的产量非常堪忧。

举个例子,17世纪时,那里的农民学会了先在地上挖个坑,然后放种子进去。(就是刀耕火种的刀干的活。)

之前都是直接撒的……

按秦汉时期的规定,种一亩地的禾一般用种子一斗,收获一般在三石上下。具体亩产牵扯到重量和亩制的换算,存在一些争议。所以可以直接计算种收的比例,也就是1:30。

(高的可以到40,再高的就夸张过头了。)

而查理曼时期,这个比例在1:2左右。(那时候农具都是稀有东西,种地靠手刨为主……)

后来经过中世纪中期的“农业革命”,产量有所提升。

13~14世纪时,在英国可以达到1:3。在法国则可以达到1:4~1:6,法国某些条件很好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1:12。

(19世纪初英国才超过1:10,这个数字或许能证明法国比英国富庶了多少。)

当然这样硬比有点耍流氓。因为气候的差别也很大。

粮产量迷之低下导致食品价格也不太对劲,比如同一时期小城市的市集上,一便士能买5斤麦子或者24个鸡蛋。

在那边,“何不食肉糜”都可能成立:饥荒的时候,民众没面包吃,真有人用肉干赈济的.

(题外话:

中原的耕种效率也基本达到顶点了。明清之后,随着气候变化、作物种类的替换(后来普及的小麦,产量上不如之前的粟)和农业技术的衰退,效率反而在下降。产量的提升基本靠硬堆人力。

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已经掉到1:8左右。

刚建国时恢复到1:16~1:18上下。

英国现代的产量在1:30左右。

中国如今的高产作物应该是水稻了。袁隆平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400的级别。)

*

四、关于决斗

有个挺有意思的事情。从出土文物看,汉代的剑是非常修长的。

比如下面这种:

剑1

(这个114.5cm长,剑刃宽3.2cm)

剑2

这个长度达到了125cm

这些剑的剑尖多少都有损毁,所以显得头很钝。保存好一点的是这样的:

剑3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汝阴侯墓出土的剑,120cm长,2cm宽;云南出土过一把125cm长,2.5cm宽的。

大部分实用剑都在110~120cm长,2~3.5cm宽的范围。

在世界范围内看的话,和它们尺寸最类似的,其实是这种:

rapier1

图里这把迅捷剑115cm长,剑刃2.8cm宽。

除了那个大护手,基本是一样的。

这种剑的用途就很明确了。

另外关于材料:

对一些古刀剑进行打磨后,能看出材质与工艺。比如一把汉代环首刀,打磨之后是这样的:

环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