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练武平天下 第141章

作者:白雨涵

缘分送到,《魁斗枪》的教学第二天就开始。

“我且问你,你对上师三境了解多少?”徐世端坐在武器架子前,端着茶杯捂手,不紧不慢的询问道。

国术馆的练武场,是一排隐藏在老树阴凉下的平房。

每间房间都很大,刀枪棍棒、木桩假人、海绵垫子,练武设备应有尽有。

墙壁斑驳老旧,随处可见裂痕和修补的印记——这都是武者切磋不小心留下,甚至有些裂口都能看到里面手指粗的钢筋。

“大师境修炼丹劲,宗师境……”

“只说大师境即可,说详细一些。”

“武道下士三境,分别修炼明劲、暗劲和化劲,若要对应,应该对应人体的精、气、神,将三种劲力融为一炉,精气神合而为一,就能修成丹劲。”

“你说的对也不对。”徐世端放下茶杯,说道,“士是单独一个人,所以下士三境修的都是个人力量。

师是一种境界,师者传道万千,是一群人的信念凝聚、传承。

所以上师三境修的是道,是将有形的力量,化作无形的道。

记住。

丹劲不是劲,是道。”

池桥松皱眉:“听不太懂,我只知道武士境便能触及武道。徐老师,这个道,与丹劲的道,是一个意思吗?”

“听不懂很正常,我到现在都还没理解,什么是道。”

“那这个道,与上武得道的道,是同一种道吗?”

“当然不是。”

“额……”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徐世端吟了一首诗,随即给出解释:“道是什么?道太抽象了,所以先贤才会创出武功,将抽象的道,凝聚为具体的经典。

《魁斗枪》便这样诞生,它不是一门简单武学,而是道的化身。

你日日修炼它、揣摩它、领悟它,当它有一天被你解开,你就得了道。届时,你的一切武道、意念,就会结出一枚金丹。”

“金丹?”

池桥松莫名想到了修真,穿越前他没少看。

“大师境的道,结出的果,就是金丹……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徐世端摇头晃脑说出一段古文。

池桥松只听到最后一个词:“长生?”

“别想太多,长生只是形容词,形容这个道有多牛叉,懂吗。”徐世端打消池桥松的奢望,“总之,不管是内功还是外功,都是为了修炼道,修炼金丹。

我们武者,将它称为丹劲。

那些牛鼻子,将它称为大药。

一个意思。

以上都是提纲挈领,我告诉你这些,目的就是让你明白,把以前修炼武学的思路都抛开,认识到修炼经典,修的不是武功,是道。”

他一字一顿强调:“接下来我教你《魁斗枪》,你务必以修道之心,去感受它!”

池桥松沉声应道:“明白。”

“池桥松,修炼经典是什么感觉,爽不爽?”

景永溜达到练武场,看到池桥松正抱着一杆长枪,盘坐在场地中央,仿佛老僧入定一般动也不动。

池桥松不回答。

他就在旁边武器架子上寻一把长剑,练了一趟剑,回头看到池桥松依然静坐,无奈一叹,转身就走。

过了一个小时他又溜达过来:“还没练好?”

眼看着都要到饭点了,景永干脆坐在一旁等,足足等了半个小时,终于看到池桥松睁开双眼,他忙问道:“练好了?什么感觉?”

“这把枪不行,材料不均匀,重心偏在枪杆外面。”

“嗯?”

“等我周末回去,我要换一把铁枪。”

“不是,我是问你修炼经典有什么感觉。”

“我是不告诉你了吗,这把枪不行。”池桥松站起来活动筋骨,“今天修炼课程,我就找到这么一个感觉。”

景永纳闷:“你花钱是来学武功,不是来修枪的吧?”

池桥松却感慨道:“要修《魁斗枪》,先修手中枪,等你到了我现在的境界,你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靠!”景永扁嘴,“你怎么说话跟我师父一个味道,我问师父修炼经典的感觉,他也这么神神叨叨!”

“不是神神叨叨,而是经典非同寻常,小永,别瞎琢磨,会损了你的武道根基。”

“别叫我小永,请叫我景永。”

“好的小永。”

“你!”景永握拳。

他只比池桥松小三个月,家境优越让他处处以带头大哥自居,拉拢人的手段相当犀利,短时间里国术馆已经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小团体。

自然。

来自家乡的雏虎,也成为他拉拢对象,甚至想要拉拢成为心腹小弟。

只可惜池桥松向来都是糖衣吃掉炮弹送回,未被景永故作老成那一套唬住,更没有找个大哥抱大腿的想法。

捏了捏拳头,发出啪啪声响,池桥松不怀好意笑道:“不要这么盯着我,小永,你知道的,我是勇士境高手。”

“我……有人场合,不许喊我小永。”

“你确实比我小。”

景永无可奈何,只能告饶:“拜托了,池桥松,给个面子吧!”

拍了拍景永的肩膀,池桥松哈哈一笑:“开个玩笑,不用紧张,走吧,去吃饭,小食堂开小灶,我来请客。”

“还不是刷我的卡……”

第一百七十四章 师

大雪呼啸,整个浮梁市都被笼罩。

练武场里没有空调和暖气,只有池桥松挥舞一杆镔铁长枪,动作不紧不慢,施展不同招式。

这招式天马行空,每每动作都落在意料之外,看上去十分别扭,但别扭之余又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写意。

“改变修炼方式,一定要换脑子。”

“你练习《魁斗枪》的招式,记住了,不是为了将它练得炉火纯青,只为了通过招式感悟丹劲的存在。”

“实际上招式练再熟,不懂内涵,战斗力还不如横练入门。”

“你见过有哪个武士境高手,施展过任何横练经典上的招式,没有,一个没有,施展出来软绵绵的被人笑话。”

“勇士境接触横练经典,说实话早了点,不过你是武道天才,相信对你没影响。”

“回去修炼其它武功,记得忘掉这一切,回归原始的修炼方式。”

徐世端的话,时不时在他耳边响起,指点他修炼《魁斗枪》时,记住悟道的要点,不要死盯着枪法本身。

经典之所以冠名经典,因为它是对道的“解读”,是一部传道之书。

普通武学,只需照本宣科。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拳练百遍其义同样自见。

经典却不同,不是靠死读书就能理解,需要一字一句去体会含义。稍稍理解错了一句话,可能意思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上师三境的师,其实是这个意思!”

池桥松手中舞动铁枪,心中不断向《魁斗枪》的内涵靠拢,希望能通过招式,感受到招式中蕴含的道。

这个道,就是丹劲。

“道不可轻传,徐老师自身都没得道,传授我的《魁斗枪》实际上本身就背离经典本义,需要我自行摸索其中真味。”

“修正,溯源,是个大工程啊。”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池桥松拿起地上水壶,咕咚咕咚喝下一大口,再将水壶放回去,抬起手中铁枪,继续悟道。

从早到晚,只要有空闲,他就来练武场悟道。

徐世端有提醒过他:“你才勇士境,提前感受经典,只需尝试一二即可,万万不可沉溺其中,荒废自身武道根基。”

这是好意。

若是太过于沉溺于横练经典,连化劲都没练出来,又怎么能理解《魁斗枪》中诸多奥秘。然后融为一炉,悟道丹劲。

不过他早就晋升武士境,明劲、暗劲、化劲三者齐备,夯实过武道基础,自然可以放心修炼《魁斗枪》。

只需要在人前做做样子即可。

练到天黑。

收拾收拾东西,背上一个小包,池桥松关灯走人。

外面漫天飞雪,冷风如刀子吹来,此时一月底,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不过武者气血旺盛,他只穿一件单衣外套,就走进风雪之中。身上汗水被风吹拂,微微有些凉意而已。

吱呀。

隔壁练武场的门也被推开,一名年轻女学员走出来,见到池桥松便挥挥手:“池桥松,你也练完了?”

池桥松转头微笑:“周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