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练武平天下 第122章

作者:白雨涵

“4月14日,师父常说人身处于尘世中,被灰尘污浊,需要时时擦拭,才能体会气感,修成一口后天反先天的炁,难熬。”

“6月3日,被师父带去观日出,日出时的美景震撼人心,可惜屁都没悟到。”

笔记第一页的文字内容,透露出当时玄寒子修行武道内功,刚刚感受到一丝气感,还没修出一口炁。

甚至从三月到六月,再到十二月,整整一年,他都在体会气感中蹉跎。

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全都是修行《紫霞清尘》的感悟,直到三年后,他终于修成一口炁,成为一名居士。

给自己起了一个道号——玄寒子。

往后他开始修炼另一门气功《抱一函三》,又是一大堆波折,耗时五年,于十二年前成功胎息守一,进阶道士境。

于是转而修炼气功《广圣如意》,七年时间打通任督二脉,一口炁沟通天地之桥,从而晋升羽士境。

这个时间,是五年前。

但是他被判断潜力耗尽,从而离开嗣汉天师府,前来星子观当住持。

三年前的某一天,他在《修行笔记》中写下几句话:“今日回府上,见师父,师父言道不可为,再去求见掌教真人,掌教真人摇头不语!”

“府上何其不公,我不过求一观《宝诰》,修不成自然放下执念。勤勉多年为府上,为何换不来一丝情面!”

“妙极!”

“诸位法师!”

“金丹大药吞入腹,自然羽化而登仙……你们不给我金丹大药,我便自己去取!”

笔记到这里,都没有问题,玄寒子勤勤勉勉修炼嗣汉天师府传下的《紫霞清尘》、《抱一函三》和《广圣如意》三门气功。

唯独没有得到修行《金光大宝诰》的机会。

池桥松再往后翻,发现笔记内容,渐渐走向旁门左道,玄寒子已然开始修炼摄魂、魇镇、压胜、役鬼等邪术。

甚至依靠邪术暗中害过不少人性命。

“果然心术不正,没冤杀你。”

池桥松看完笔记,心中多少有些莫名滋味:“嗣汉天师府……《金光大宝诰》需要如此严守吗,羽士境门徒连看一眼都不允许。”

若是玄寒子得到《金光大宝诰》,或许就不会走上邪路。

当然,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嗣汉天师府这样做,或许有这样做的理由。

而且以玄寒子的心性,就算没有《宝诰》一事,也会有其它事情促成他走上邪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心术不正。

“这年头,像我这样立身正的人不多了,且行且珍惜。”他慨叹一声,将《修行笔记》塞进红葫芦里。

里面有玄寒子二十年的修行感悟,对他修行武道内功,很有帮助。

第一百五十章 妾

玄寒子穿一身黑外出,并未携带更多的东西。

失效丹书、一叠符纸和修行笔记之后,就只有地上的木偶圆盘。这是一件法器,需要傀儡术来操控。

“可惜我不会傀儡术,操控不了这东西。”

傀儡术是旁门左道之术,虽然也被官方归类为邪术,但那只是为了武道正本溯源,确定内功、外功的正统地位。

私下里并不禁止修行傀儡术,就如同驱鬼术一样,许多正道高人一样御使神鬼。

若是用这些术法害人,那立刻就会被打上邪修标签。

“留着吧。”

池桥松将木偶圆盘也塞回红葫芦。

最后看了眼席子上的尸首,又装进防水袋子里,再度塞回红葫芦当中:“现在抛尸有暴露风险,等风头过去再去山里埋了。”

他推开门走出去。

今夜月亮格外圆润,仿佛玉盘挂在天空。

“算一算,在地球上这个时节正是中秋节前后,阖家团圆的日子……不想了,练刀练刀!”他走到小广场前。

拿起武器加上的铁刀,开始演练《泼风快刀》。

将今夜所有芜杂情绪,都随着刀光剑影发泄出去。等到一趟刀法耍完,只剩下酣畅淋漓的畅快之感。

手一扬,铁刀稳稳落回武器架上。

池桥松还不想睡觉,便去大棚里转一转,因为是大夏天,大棚塑料皮两边都卷起来,有些位置还搭了一层遮阳网。

用大棚种植药材,要比种植蔬菜瓜果难一些,不同种类的药材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还是灵根好,不管原本生长在哪里,移栽到大棚里都能旺盛生长。

“唔,42%进度了,再过几个月,应该能长到50%进度。”他查看凤栖梧桐木,第二片心皮孕育进度快到一半。

意味着很快就有五枚梧桐子可以食用。

“第一片心里只有三枚梧桐子,第二片有五枚,不知道肥料会不会需要增加。”每一片心皮上的种子数量都不同。

少的两枚,多的五枚。

看完梧桐子,他又去看七色葫芦,橙葫芦孕育进度30%,想要达到50%估计还要小半年。

奇特的是,所有梧桐子都在慢慢增加进度,只是速度不同,但七彩葫芦的孕育进度,却有着很大的差距。

红葫芦已经催熟并摘掉,橙葫芦、黄葫芦还是青皮小葫芦。

剩下的绿葫芦、青葫芦、蓝葫芦、紫葫芦,都还只是一朵小花——除了绿葫芦缓慢涨到3%进度,其它三个小葫芦,都是1%进度没动过。

仿佛七彩葫芦藤,需要一个接一个长,没力气一次性把灵宝葫芦结出来。

摸了摸橙葫芦,池桥松又去了甘露茶树丛旁边,发现第二茬甘露茶叶,已经孕育到47%进度,距离催熟收割不远。

“又有甘露茶喝了。”

池桥松视察完自己的大棚,冲个凉水澡,这才安稳睡下。

翌日,趁着太阳还不毒,池桥松骑车去上班。

到了水楼大院,将自己行车停好,便有人跟他打招呼:“池主任,来这么早啊。”

“王所长,你也早。”

来人是气象所的所长,一名微微谢顶的中年学者——区别于武者出身的官员,没有修炼过武道的官员,都称为学者官员。

两人一并上楼。

虽然池桥松年纪小,但是他行事沉稳又是出了些薄名的武道天才,水楼里面没有人敢轻视他。

“人逢喜事精神爽,王所长,你今天有喜事。”池桥松见王所长一路上笑个不停,便出声询问。

王所长似乎正等他开口,闻言立马笑道:“哈哈,最近得到家中山大王首肯,得以纳一房姨太太,纳期定在后日傍晚,请池主任务必赏脸。”

“的确是大喜事,我一定到。”池桥松应道。

“恭候池主任。”

说了喜事,两人在楼道转角分开,池桥松自去自己的办公室。

秘书李维维已经帮他泡好了茶水:“主任,您来了。”

“李维维,你常在外面跑,王所长纳妾,我要出多少钱的礼?”

“您和王所长平级,按照水楼这边往年的规矩,娶妻随礼三十块钱,纳妾降一级,随礼二十五就行了。”

“行,我知道了。”

池桥松现在是清淤办主任,一级副职,工资和补贴加起来,一个月得有五百块钱。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五十多块钱,他这五百块是普通人的十倍。

拿出二十五块钱随礼,不算多。

他靠在椅背上,感慨道:“老王平日里见他斯斯文文,没想到也开始纳妾。”

李维维笑道:“王所长虽然在气象所捞不到钱,但他会耍笔杆子,在《狐报》上都发表好几篇,赚了不少钱。”

池桥松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说法:“人啊有钱就变坏。”

李维维摇头回道:“也有没变坏的,郝首席与他夫人就是恩爱模范……况且,纳妾也不能算变坏,那些台面上的大人物哪个不纳妾。”

封建旧朝时,大夏之地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纳妾蔚然成风。

大夏民国建立后。

思想之风起渐渐开放,听取多方意见,立民法禁止重婚,明确国家是一夫一妻制,妾不再属于合法配偶身份。

不过当权者都是武者,谁没三五个小老婆。

所以司法部门,很快出台了一份解释:“取妾并非婚姻,自无所谓重婚。”

不久后又进一步解释:“妾虽为现民法所不规定,惟妾与家长既以永久公共生活为目的,同居一家,依民法第一一二三第三项之规定,应视为家属。”

当时引起舆论一片喧哗,认为开历史之倒车。

于是当权者不得不再度进行解释:“民法无妾之规定。至民法施行后……如有类似行为,即属与人通奸,其妻自得请求离婚……得妻之明认或默认而为纳妾之行为,其妻即不得据为离婚之请求。”

意思是,得到妻子允许的纳妾,就不算违法。

虽然还是被骂。

至少略微平复一些民愤。

李维维说着,又嘿嘿笑道:“若是不允许纳妾,《狐报》销量至少跌一半,王所长也赚不到纳妾的钱。”

《狐报》乃是花边小报。

喜欢刊登什么狐狸报恩红袖添香之类的佳话,若是按照民法规定,这都是婚外恋出轨行为,要被鄙夷唾骂。

然而民众就爱看这样的新闻,对台上那些将军、大帅有几房姨太太,又跟什么明星、狐狸精勾搭过,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其实。

池桥松何尝不想红袖添香,可惜家中唯有一只无毛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