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84章

作者:晴了

看到他们母子二人在那里兴致勃勃,李承乾与那已然退开,来到了身边的处弼兄相视一笑。

“殿下,小殿下其实是很聪慧的,臣方才一教他就已经知道该怎么看图,怎么去拼了。”

“处弼兄你不用对他太过夸奖,唉……”一聊起这个话题,李承乾不禁有些蛋疼。

程处弼陪着这位太子殿下一同离开了丽正殿偏厅,晃晃悠悠地在宫中溜达开来。

听到了李承乾讲述着育儿的各种苦恼,说起这李象,李承乾简直有一肚子的槽想要吐。

这小家伙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时候还挺可爱的,可是等他能跑能跳之后,简直就是上蹿下跳,没有一刻是安宁的。

李承乾原本对于这位长子,充满了期待,于是,打小就希望自己能够亲自抚养,亲自教育,亲自教他读书识字。

结果呢?呵呵……

一会他皇祖蹿过来把这小家伙提溜去玩,一会他奶奶过来接他去宫中住几日。

但凡是这小子有不听话不规矩之处,李承乾决定严格教育。

“……结果就因为我揍了那小子两巴掌,结果我……”

李承乾突然说不下去,看到李承乾那张难过的表情,程处弼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接了一句。

“结果殿下你心疼了?”

“这倒没有。”

“???”程处弼一脸懵逼地看着李承乾。你的意思难道是很痛快,这是亲爹揍娃的爽感吗?

看到了处弼兄那副震惊到目瞪口呆的模样,李承乾似乎觉得说没有也不太妥当,略微有些腼腆地嘿嘿一声道。

“心疼也还是有一些的,只不过,我抽了那小子两巴掌之后他在跟前是老实了。”

“结果没想到,这小子偷偷跟母后说被我揍了,我母后足足一个月没搭理我,唉……”

“不光母后,我父皇也训斥了我一顿,说我小时候,他都没舍得揍我,我却揍他乖孙……”

看着李承乾那副幽怨的模样,程处弼不知道该不该乐,唔……似乎当面嘲笑太子殿下不太好。

程处弼只能干咳了两嗓子点了点头附合道。

“殿下,小殿下……嗯,年纪还小,能不动手,殿下还是尽量不要动手。”

当然,这些话是对别人说罢了,程处弼觉得自家亲爹干的就很不错,娃皮,该收拾就得收拾。

再说了,大唐天子把自己装扮得似乎真是个慈父似的,实际上也没少揍孩子。

就像那被他称为英果类已的李恪,怕是小时候没少被收拾过。

也就是李承乾这位老实听话的孩子,才在李世民的大巴掌底下逃过一劫。

一想到李恪,程处弼就份外的期待,也不知道李恪昨天被李世民收拾了没。

“处弼兄,不是小弟非要揍他,而是这孩子实在太皮,那天这小子把内子的水粉胭脂全都给倒在地上,还在上面胡乱扒拉,说是想要学画画……”

一提及当时的场面,李承乾额头上的青筋瞬间就蹦了起来。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忍不住喝道。“打得……嗯,殿下还是应该制怒,小惩一下就可以了。”

“唉,小弟我本想着亲自教导于象儿,可结果,我母后动不动就把象儿带去宫中居住,一去三五日。”

听着太子殿下的疯狂吐槽,程处弼还能说啥?毕竟自己没娃,无法感同身受。

再说了,一边是皇后娘娘还有大唐天子,一边是嫡皇孙,程处弼可不乐意掺和这样的家务事。

不过,李承乾似乎也不是想要从未婚男青年处弼兄这里寻找到解决办法,就是想要找个吐个槽。

……

李承乾叽叽歪歪一大堆之后,似乎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地道。

“小弟我这些话,实在是不敢,也不能跟人说,只有跟处弼兄你说道说道。”

“……这是臣的荣幸,不过殿下,嗯,没什么。”程处弼砸砸嘴,这位排骨精太子方才应该是口误了。

毕竟自己如果不是人,那他李承乾又是啥?

二人终于晃晃荡荡地来到了一处眼熟的地方,李承乾缓步前行,指着那颗大树,朝着程处弼乐道。

“处弼兄可还记得这里。”

“当然记得,这是黄蜂大战蚂蚁的地方……”程处弼打量着这里,不禁有些唏嘘。

当日,那只倒霉的黄蜂受伤之后落在了这里,结果遇上了一窝被太子殿下所庇护的蚂蚁。

虽然它努力地挣扎,奋力地击杀了不少的蚂蚁。

奈何那位太子殿下却一点也不讲道义的对它伸出了罪恶的黑手,帮蚂蚁出手,把它从半死不活弄成奄奄一息。

最后在太子殿下兴奋与期待的目光中,被蚂蚁撕碎,拖进了蚁窝。

若不是这窝蚂蚁是太子殿下的爱宠,程处弼真恨不得一壶开水浇上去,好好爽一把。

“小弟我可是记得,咱们俩那回在这里,看蚂蚁与那只黄蜂搏杀,最终获得了胜利……”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呵呵一声,实在是不想赞同,分明就是你拉偏架。

“结果就是那一次,处弼兄与小弟共观蚁虫之战,深有感悟,制出了那于国有大功的沙盘。”

程处弼听到了这话,也不禁有些唏嘘,这一转眼,居然过去好几年了,李承乾连孩子都有了,而自己还是个单身狗,实在是让人唏嘘感慨。

“难为殿下还记得此事,当真是往事历历在目啊……”

李承乾站在树下,显得有些凝重地沉声道。

“处弼兄可知道,我父皇他们,秋末之时,才刚结束东巡,从东都回到长安。”

第1464章 提议重修洛阳乾阳殿,就是对于迁都的一种试探

程处弼点了点头,只是有些不太明白李承乾为何会提及此事。

“处弼兄远在泸州之地,兴许不知晓,父皇曾经有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为臣工所阻。”

“今朝,父皇又有此想法,不过再次为臣工所阻之。”

李承乾与程处弼来到了一处亭中,自有宦官赶紧遣力士抬来了一个煤火烧得甚是旺盛的铁炉子。

又有人用草席将亭围住三面,瞬间,这亭中不再冷飕飕的。

程处弼便与李承乾端坐于炉畔,端起了一杯茶汤呷了口,这才有些疑惑地问道。

“殿下跟臣说这些……莫不是有什么目的?”

“正是,处弼兄你可知晓,为何前朝的炀帝,会执意大兴土木,以建洛阳。”

“要知道,大隋立国之初,这才刚刚兴建了长安新城,对了,当时这里叫大兴城。”

程处弼想了想,我知道个毛线,杨广爱上哪浪那是他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他还很乐意呆在杨州。

话说回来,江南一带,程处弼觉得唯一口感不错的就是淮扬菜,至于什么上海菜、杭帮菜啥的。

来自美丽大西南的男人程处弼觉得那些菜吃起来简直就是在用糖齁人。

杨州的淮扬菜自然是最正宗的,特别是狮子头那玩意,哪怕是无辣不欢的程处弼当年蹿去杨州浪的时候。

也很喜欢跟同学一起要一个大狮子头,一盘文思豆腐,再来一盆饭,狮子头拌饭,绝对是一绝。

文思豆腐刀功精巧,很是厉害,不过扬州炒饭那玩意,呵呵……

李承乾听到了吸溜口水的声音,一扭头,就看到了处弼兄瞳孔散大的遥望着远方。

视线没有焦点,忍不住提醒了句。“处弼兄?你可有在听……”

“嗯嗯,在听在听,杨广嘛,那家伙就喜欢乱蹿,一会蹿漠北,一会蹿江南,哪也呆不长。”

“不不不,处弼兄,小弟我要说的不是这个东西。

小弟是想请你猜猜,为何杨广会在继位之初,就要在洛阳大兴土木,兴建洛阳宫城?”

程处弼脑中闪过一道灵光。“难不成,隋朝关中也饿肚子?”

……

“不愧是处弼兄,一语中的。”李承乾松了口气,好在处弼兄虽然走了神,好歹智商在线。

“前朝之时,关中一旦有旱,夏粮短缺,立都长安的隋帝就不得不带着一干王公大臣东移到洛阳就食。”

“故尔而杨广继位之后,所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兴土木,兴建洛阳。”

“之后杨广为帝这十数载的时间,多在洛阳,又或者是南下江陵,少有居留于长安。”

“只是,长安乃是前朝之帝都,不得不留皇子于长安监理国事。”

“而至我大唐在长安建国以来,武德之时,关中经历了大乱,人丁减少了不少。”

“关中物产,也堪能满足,然而随着大唐国泰民安,承平之下,关中的人口暴增。”

“如今,一岁需要一百三十万石粮食运入关中,方可满足一年之需。”

“一百三十万石……”程处弼听到了这个数字,不禁牙疼地吸了口气。

以这个时代的人力和畜力运输来搞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今年,关中再遇旱情,父皇不得已,只能效法前朝,率文武百官,以及十数万兵马东讯洛阳,其实也就是到洛阳就食。”

程处弼点了点头,就食这个词比较中性,比讨饭好听多了。

“父皇临离开长安之时,就曾经跟小弟我深谈过,就曾议及,若是我大唐建都之地,不是长安,而是洛阳。”

“那不知道能够少多少麻烦,可惜……”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白眼一翻,李承乾提及的这个话题,与那李恪当初叽歪的如出一辙。

程处弼毫不犹豫地直接给出了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答案。

“那就迁都呗。”

“……迁都。”李承乾没想到处弼兄连想都不想,直接就给出了这么个答案。

不禁牙疼地吸了口气。

“处弼兄,迁都,可不是嘴上说说。”

“这我懂,不光得说,还得做。不过依臣之见,关中真的太小了点,已经完全不适应我大唐未来的发展步伐。”

“臣之前也跟吴王殿下聊起过这个话题,前朝的杨广,已绝对数疏通天下运河。”